乘最美高鐵 賞神秘湘西丨湘西這些美食,等你來品嘗
張吉懷高鐵開通在即,這一條貫穿湖南西部山區(qū)的黃金旅游通道,承載著厚重歷史人文與絕美山水詩意。迎來五湖四海的游客,也將湘西的人間煙火帶到了各地。如果來湘西,記得要嘗嘗這些美食。
湘西臘肉,口味麻辣咸香,味美可口而深受消費(fèi)者的青睞。湘西臘味很多,還有臘豬頭、臘香腸、臘肚子、臘舌子、臘豬腳、臘肝、臘肺、臘腸子等。臘肉的做法比較簡單:把新鮮的豬肉切成長塊,每塊3至5斤重,把食鹽在鍋中炒熱,加拌適量的花椒粉,一塊一塊用鹽抹;然后一起腌在木桶里。過了一個星期,就把肉從桶里取出,掛在火塘上面任其煙熏火烤。不過幾天,白白的豬肉就慢慢地變黑,待到最后變成金黃,就可以把肉取下,把陽塵拍打干凈,一塊塊地放進(jìn)倉庫的谷子里,臘肉就做成了。這樣做成的臘肉,可以保二三年不壞。而且放得越久,味道越香。
秋食鴨血,面若桃花。血粑鴨是當(dāng)之無愧的湘西美食。血粑鴨制作前將糯米浸泡一段時(shí)間,殺鴨時(shí)將鴨血傾入糯米中。鴨血凝固后即可蒸炒。血粑鴨和鴨肉一起炒,肉嫩血鮮,入味濃厚。血粑和鴨肉一起小煮過,表面硬脆,里邊卻清香糯柔。吃血粑鴨,不能太老,講究口口見血,紅牙白肉,吃時(shí),牙齒帶血是最好火候。屬于越吃越有味,越嚼越香濃的好東西。血粑制作過程繁復(fù),將鴨血倒入糍糯米中凝固,上鍋蒸熟。冷卻后切成小方塊后用茶油煎熟。鴨肉和豬肥肉、花椒、植物油等一起爆炒,再放入血粑一并煮熟。血粑鴨子既有鴨肉的鮮美味濃,又有血粑的清香柔糯,吃起來口齒香濃。
古丈鐵板燒
古丈鐵板燒,可以說是湘西煙火的代表。一條長長的街,一間間用布、塑料或太陽傘支撐起的鋪?zhàn)?,一張大圍桌,幾條長凳。于熙熙攘攘鬧市之中,呼來三五好友。羊肉串、炸臭豆腐、酸蘿卜、紅苕粉、米豆腐、炒臘腸,大雜燴一樣置于平底鍋上,佐入湘西特色酸辣椒,再配上一點(diǎn)小酒,吃客便可以“圍爐夜話”了。
湘西米粉
談?wù)撈鹣嫖?,總離不開米粉。街頭巷尾的米粉店,食客往往絡(luò)繹不絕。不同于南方別的地方的米粉,湘西米粉采用富硒大米加工而成,粉條勁道,口感鮮美爽滑。湘西慣用不同的食材作為“哨子”來熬制湯汁,讓米粉入味?!吧谧印狈N類繁多,有肉絲、排骨、牛肉、牛肚、羊肉、紅燒肉、豬腳、臘肉、香腸,口感層次豐富,一口粉嗦下去,飽蘸湘西的風(fēng)情。
鳳凰姜糖,大家一定不陌生。雖然很多旅游景點(diǎn),已經(jīng)將鳳凰姜糖當(dāng)做流水線上的旅游特產(chǎn)來做,但仍然有姜糖鋪?zhàn)?,做著充滿湘西誠意的小吃。生姜、紅糖、水等原料,放鐵鍋里熬,等熬成粘狀時(shí)倒出,放于青石板臺面上冷卻。等冷到可以拉出絲來,就把這一姜糖團(tuán)掛到門旁的鐵鉤上,迅速地拉出一條條的糖條,再用剪刀把它剪成拇指大的三角形,便就是一般售賣的姜糖了。姜糖,味甜而辛辣,兩種奇妙的味道沖擊著吃客的味蕾,讓人欲罷不能,對降血脂、降血壓、防心肌梗死均有特殊的作用,還能增進(jìn)食欲、幫助消化,對于散寒、止嘔、開痰、風(fēng)寒感冒也有一定緩解作用。姜糖工藝起源于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兩百多年歷史,不管是當(dāng)小吃,或者是當(dāng)有益于身體健康的零嘴,都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湘西蒿草粑
湘西兒女是大山的兒女,大山養(yǎng)育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每到每年清明時(shí)節(jié),湘西的大山上就長滿了蒿草。蒿草是一種野菜,綠的莖、枝和葉都披滿白絨,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勤勞的湘西兒女,便在每年清明前后,背著背簍,在白露未晞時(shí),采摘一筐的蒿草回來做蒿草粑。糯米,要用山泉水浸泡,磨粉,一定要精細(xì),糖餡,炒香的芝麻加白糖。將從山里采摘來的蒿草洗干凈,放入鍋中用熱水燙熟,去其苦澀味,撈起后用冷水沖,扭干水分,去其黑色素和細(xì)毛,上述操作重復(fù)幾次,使蒿草足夠柔軟,且呈青綠色,便可以和面了。切碎的蒿草和糯米粉子一起倒進(jìn)面盆里,著上溫水,調(diào)入少許鹽攪拌,使勁地揉,蒿草的綠色汁液浸入糯米粉子里,再揉成面團(tuán),此時(shí)面團(tuán)就有如綠色的寶石鑲嵌在面盆里。隨后,扯出一坨小孩子拳頭那么大的一坨,將糖餡包進(jìn)去,和成一坨圓坨子,用猴栗樹葉子包好,如此反反復(fù)復(fù),做成無數(shù)坨? ??坨子。最后,放入蒸籠里蒸。蒸的時(shí)候,那沁人心脾的香味從蒸籠的縫隙間溜出來,滿屋子飄蕩。大約一個小時(shí)后,蒿草粑就蒸熟了。
湘西素有“二十八,打粑粑”的說法。每逢春節(jié)來臨,農(nóng)歷臘月末,家家都要打糯米糍粑。據(jù)鄉(xiāng)土志書記載:“糯米飯就石槽中杵如泥,壓成團(tuán)形,形如滿月。大者直徑1尺5,尋常者約4寸許,3至8分厚不等?!毙?a href='/techan/34657' target=_blank>糍粑做完后,由心靈手巧最會做糍粑的婦女,再做幾個大糍粑,小則三五斤,大則十多斤。這叫“破籠粑”,象征“五谷豐登”,又顯示土家人大方。打糯米糍粑是一項(xiàng)勞動強(qiáng)度較大的體力活,一般都是后生男子漢打,兩個人對站,先揉后打,即使冰雪天也要出一身汗。做糍粑也很講究,手粘蜂蠟或茶油,先搓坨,后用手或木板壓,要做得光滑美觀。
湘西燈盞窩
湘西燈盞窩,俗稱“油粑粑”,是湘西人的特色美食。原料是大米、糯米、黃豆。用大米和黃豆打漿加蔥與水調(diào)勻成漿,然后把漿倒在勺子里,放入油鍋中慢慢炸,等油鍋面劑慢慢變成金黃色,就夾起來放在漏網(wǎng)里濾油,漏干油就可食用。有人還喜歡在漿里放點(diǎn)蔥絲、蒜苗絲和糟辣椒,味道也很可口。因勺子是平底類似當(dāng)時(shí)桐油燈盞,因此得名燈盞窩。燈盞窩吃起來清香不膩,厚外松軟,薄外酥脆,很有味道,流傳湘西已一百多年,成為一種價(jià)廉物美的特色小吃。
包谷酸
湘西地處微生物發(fā)酵帶,宜于酸菜加工。湘西酸菜的種類繁多,約有300多種,有青菜酸、葫蔥酸、大頭菜酸、辣子酸、豆角酸、黃瓜酸、刀把豆酸、旱菜酸、酸魚、酸肉等。包谷酸是其中最為普遍、用途最廣的一種,常常在其他食物中放一點(diǎn)包谷酸,頓時(shí)就有了特別的美味。包谷酸的制作方法是,將打成粉的包谷和切碎的辣椒拌勻,再灌制在壇子里,半月后就能拿出來炒著吃了。
米豆腐
米豆腐是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區(qū)少數(shù)民族的一種傳統(tǒng)小吃,在夏天最受歡迎。米豆腐的制作原料一般包括大米、大豆、石灰,這和其他的地方米豆腐大致相同,最主要區(qū)別的體現(xiàn)在它的配料上。湘西米豆腐的顏色一般都是潤綠明亮,口感清香,軟滑細(xì)嫩。在0到25攝氏度下可以存放三天保持不變質(zhì), 它可以用于熟食也可以冷食。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風(fēng)靡一時(shí)的電影《芙蓉鎮(zhèn)》里,除了劉曉慶、姜文等演員,最主要的“演員”莫過于湘西米豆腐了,電影的拍攝地是湘西永順縣王村,現(xiàn)名芙蓉鎮(zhèn)。
資料整理 張鋆
Hash:2ac2c013bee9110ed75cd2a754b3a85f78e173c4
聲明:此文由 紅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diǎn),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