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縣玉壁城遺址:?當年敕勒歌猶在
運城日報 黃河晨報 運城新聞網(wǎng) 官方發(fā)布平臺
當年敕勒歌猶在
張曉波
稷山縣太陽鄉(xiāng)白家莊村邊的玉壁城遺址,是西魏、東魏玉壁之戰(zhàn)古戰(zhàn)場。
車過白家莊,深溝的出現(xiàn)讓人感覺到古戰(zhàn)場的氣勢。路邊孤零零一座診所,一老者立在門口,筆者便去打聽遺址方位。老人向后一指:“就在這兒。”熱情的老人表示要給我們帶路。
對于玉壁城遺址,民間有傳,史書有載,但具體位置一直未有定論,直到1999年9月新華社發(fā)出消息,確定玉壁城遺址就在稷山縣太陽鄉(xiāng)白家莊一帶。2013年5月,玉壁城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玉壁城始筑于西魏大統(tǒng)四年(538年),位居汾南高垣,北臨汾河,城周回八里,四周幾乎深溝環(huán)臨,唯南面兩溝夾峙的窄處筑有城墻建有城門可供出入,這樣,玉壁城三面深溝一面壁壘,地勢突兀,險峻天成,成為西魏在河東可進可守的橋頭堡,因而也是東魏的心頭之患。
542年初冬,東魏權(quán)臣高歡為打開西進道路,第一次攻打玉壁。高歡大軍連營四十里直逼玉壁,西魏守將王思政死守,高歡強攻九日不下,適值風雪,東魏士卒饑寒交加,死傷很多,無奈解圍而去。
546年,高歡第二次攻打玉壁,玉壁守將是王思政舉薦的西魏名將韋孝寬?!吨軙ろf孝寬傳》詳細記載了第二次玉壁之戰(zhàn):
十二年,齊神武傾山東之眾,志圖西入,以玉壁沖要,先命攻之。連營數(shù)十里,至于城下,乃于城南起土山,欲乘之以入。當其山處,城上先有兩高樓。孝寬更縛木接之,命極高峻,多積戰(zhàn)具以御之。齊神武使謂城中曰:“縱爾縛樓至天,我會穿城取爾。”遂于城南鑿地道。又于城北起土山,攻具,晝夜不息。孝寬復掘長塹,要其地道,仍飭戰(zhàn)士屯塹。城外每穿至塹,戰(zhàn)士即擒殺之。又于塹外積柴貯火,敵人有伏地道內(nèi)者,便下柴火,以皮韝吹之。吹氣一沖,咸即灼爛。城外又造攻車,車之所及,莫不摧毀。雖有排楯,莫之能抗。孝寬乃縫布為縵,隨其所向則張設之。布既懸于空中,其車竟不能壞。城外又縛松于竿,灌油加火,規(guī)以燒布,并欲焚樓。孝寬復長作鐵鉤,利其鋒刃,火竿來,以鉤遙割之,松麻俱落。外又于城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分為四路,于其中各施梁柱,作訖,以油灌柱,放火燒之,柱折,城并崩壞。孝寬又隨崩處豎木柵以捍之,敵不得入。城外盡其攻擊之術(shù),孝寬咸拒破之。
神武無如之何,乃遣倉曹參軍祖孝征謂曰:“未聞救兵,何不降也?”孝寬報云:“我城池嚴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勞,守者常逸。豈有旬朔之間,已須救援。適憂爾眾有不反之危。孝寬關(guān)西男子,必不為降將軍也?!倍矶⒄鲝椭^城中人曰:“韋城主受彼榮祿,或復可爾,自外軍士,何事相隨入湯火中耶。”乃射募格于城中云:“能斬城主降者,拜太尉,封開國郡公,邑萬戶,賞帛萬疋?!毙捠诸}書背,反射城外云:“若有斬高歡者,一依此賞?!毙挼茏舆w,先在山東,又鎖至城下,臨以白刃,云若不早降,便行大戮。孝寬慷慨激揚,略無顧意。士卒莫不感勵,人有死難之心。
神武苦戰(zhàn)六旬,傷及病死者十四五,智力俱困,因而發(fā)疾。其夜遁去。后因此忿恚,遂殂。魏文帝嘉孝寬功,令殿中尚書長孫紹遠、左丞王悅至玉壁勞問,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晉爵建忠郡公。
這次玉壁之戰(zhàn)中,高歡憂憤發(fā)病,臥帳不出,傳言蜂起,軍心震蕩?!侗笔贰R本紀》記載:“是時,西魏言神武中弩,神武聞之,乃勉坐見諸貴,使斛律金(唱)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边@是史書中關(guān)于《敕勒歌》的最早記載,一曲《敕勒歌》沾染著英雄末路和暮途思歸的悲壯色彩。其實《敕勒歌》作為北方少數(shù)民族民歌,應早在陰山下敕勒、鮮卑族中流傳,只不過斛律金這一唱,使《敕勒歌》由此穿越歷史的時空,唱響了千余年。
玉壁之戰(zhàn),西魏的勝利,東魏丞相高歡的憤疾而終,奠定了西魏—北周—隋朝統(tǒng)一的歷史走向。
在老者的診所后面,就是唯一進出玉壁城遺址的豁口,豁口兩邊是東西向城墻遺留,文物保護碑立在城墻前?;砜趹钱斈暧癖?a href='/chengcheng17/' target=_blank>城城門所在,也就是當年西魏守城主將韋孝寬下令縛木連接兩個高樓,以抵御東魏高歡大軍筑土山欲乘之而入的地方。
進入玉壁城遺址后,沿一條土路向北,在城西深溝邊沿,老者帶我們來到萬人冢,也叫萬人坑。這是一個井狀的深坑,據(jù)說深約30多米,里面骷髏依稀可辨,人骨累累?!顿Y治通鑒》記載:當年“東魏苦攻凡五十日,士卒戰(zhàn)及病死者七萬人,共為一?!薄3鲇诎踩?,筆者無法步行下去,探究坑內(nèi)狀況,深度無法估計,坑口直徑估計有四五米,坑壁上的碎骨尚清晰可見。
東魏是鮮卑族政權(quán),士卒多是鮮卑人。2010年11月,復旦現(xiàn)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博士生王傳超,為研究鮮卑族源流,曾到這個萬人坑下挖掘人骨以提取古代鮮卑人的DNA。王傳超是曹操族譜研究組成員。
再往北,有一片臺地,高約3米,寬約10余米,長約百余米,平面為拱形,當?shù)厝罕姺Q其為“圈椅背”,也有稱為“點將臺”的。據(jù)說臺地上原有宮殿式建筑,我想這里可能戰(zhàn)時是“點將臺”,戰(zhàn)后設立勛州時建了官署。
東溝有當年玉壁之戰(zhàn)所挖地道遺存,即“四面穿地,作二十一道”之遺跡,老者不便下溝領(lǐng)路尋找,未去。西城墻南、北城角尚有烽火臺遺跡。
站在城北溝邊,北望汾河,當年汾河就在城下。城東北角,原有一條羊腸小道,傳為玉壁城的“飲馬道”,現(xiàn)在汾河北移了許多里,遠望如帶。再南望整個玉壁城遺址,野草也不怎么旺,一片空曠,令人倍感蒼涼。清代稷山縣令顧淶曾有詩憑吊曰:“玉壁城邊舊戰(zhàn)場,到今成敗一蒼涼。金風颯颯呤秋壘,月冷云迷草不霜。”明朝王時濟也有《玉壁故城》一詩:“玉壁空城隱暮笳,鄖君(韋孝寬后封鄖國公)曾此建高牙。鐵騎戰(zhàn)后余秋草,金鏃拾來半土花。落日斷云歸古堞,西風獨木噪寒鴉。當年敕勒歌猶在,眼底興亡更幾家?!?/p>
現(xiàn)在,連殘磚碎瓦、斷鋒殘鏃也了無蹤跡了。
不過,絡繹而來的遠近游人,表明人們不曾忘記這里,因為,此處曾影響歷史的走向,一曲《敕勒歌》也是在這里唱響。
圖為玉壁城遺址一角。
? 瀏覽更多本地新聞資訊,請登錄”運城新聞“客戶端。
長按二維碼通過圖片識別下載客戶端
歡迎登錄“運城新聞”客戶端爆料
或撥打新聞熱線:0359-2233366
▍ 本期責編:王運濤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文章版權(quán)歸運城日報社所有,請勿轉(zhuǎn)載,侵權(quán)必究。
運城網(wǎng)信備案號 A00049
Hash:2273c715777fa635a0d3d71d08ca340be413aa33
聲明:此文由 運城新聞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