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板是臺灣的經(jīng)典名小吃,出自于臺南。由名喚許六一的發(fā)明的。有些店家為求吉利,將其改稱為官財板。棺材板經(jīng)過高溫酥炸,薄如脆餅的金黃炸土司,內(nèi)餡含洋蔥、雞肉、墨魚、碗豆、紅蘿卜等,口感多層次,一定要趁熱吃才好吃喔。
特產(chǎn)文化: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開始不稱棺材板,而為雞肝板。據(jù)說在三四十年前,臺灣有一位姓許的師傅,他品嘗了一種名叫“機關板”的點心后,覺得口味很特別,于是回家研究改良,終于制成了一種令他更加滿意的點心。但如何給這種點心取個新的名字呢?他想來想去沒想出來。有一天,他忽然發(fā)現(xiàn)新的點心怎么看怎么像棺材,于是就決定命名為“棺材板”?;蛟S由于制作特別、口味特殊,加上名稱的“怪”與“邪”,最后這種點心受歡迎的程度,遠遠超過了“機關板”,成為臺南至今盛行的獨特小吃。
制作方法:傳統(tǒng)的做法是:取土司約9CM,用刀挖空,底和四圍勿割破,四圍厚1.5-2CM,底可稍厚,放入180度酥油中炸至變色濾油即可。將洗凈切好的豬肝片、鮮姜片、洋蔥、柿椒拌同多種多樣的配料,如臘腸片、年糕片等一同爆炒,然后裝入炸好的土司盒中,再蓋上炸好 棺材板的土司片蓋住上桌待客,由于土司面包的外形和炸制過的色澤狀似臺灣南部的松木棺材,食客們又灰謔的這道美食稱之為棺材板。 現(xiàn)在這道美食又有了創(chuàng)新,在傳統(tǒng)風味之外,也可將新鮮水果丁和乳酪丁一同入油鍋炸制,熟即可濾油,裝入土司盒中,撒上少許糖粉,或淋上少許沙律醬,即成一道中西合壁的風味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