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煎包 又稱爐包,系即墨歷史悠久的傳統(tǒng)風味食品,1985年被山東省商業(yè)廳列為地方名吃之一。據傳,明朝初期,胡姓兄弟3人由河南省洛陽遷至即墨城南定居,一面開荒種田,一面于縣城墨水河沙灘上搭棚做水煎包生意。至清末,水煎包鋪遍及全縣城鄉(xiāng),形成地方風味食品。水煎包的主要原料為精制面粉、豬肉、蔬菜(大白菜、韭菜、茭瓜等)、花生油、干面醬及各種調料。其制作工藝講究,面要硬軟適度,味道香而不膩,火候恰到好處。制作時先將平底鍋加油燒熱,再密集放上包好的圓形包子,待烙上黃色的嘎渣時,即添上適量漿水,將包子逐個翻轉,然后用急火將鍋燒開,待鍋中水盡時,再用文火使包子底層烙上又薄又脆的嘎渣。出鍋之包子呈金黃色,晶瑩透亮,具有香、脆、鮮之特點。1953年秋,即墨飲食業(yè)應邀參加青島市物資交流大會,即墨水煎包倍受食客贊賞。1978年以來,具有地方風味的即墨水煎包又在全縣城鄉(xiāng)恢復生產,1987年僅縣城就有水煎包鋪30多家。2002年水煎包被評為即墨十大地方名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