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成人精品视频app,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中文字幕不卡在线高清,精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美女胸屁股无遮挡,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美女图片大黄

鎖陽城——河西重鎮(zhèn)的繁盛與寂寞

〖 鎖陽城

河西重鎮(zhèn)的繁盛與寂寞

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鎖陽,扼守在河西走廊西陲,是通向西域的樞紐。千年時光逝去,此地已了無人煙。但歷史會記住,這里經歷過無數烽火狼煙,走過川流不息的僧人商旅......這里曾是極旱荒漠中的一片珍貴綠洲

從河西四郡中部張掖往西行,黃色變?yōu)橐曇爸械闹魃{。而到了河西走廊的西陲,綠色就更是成了很箸侈的事物。瓜州就處在這條走廊西段的一個小小綠洲之內,如今是酒泉市轄下的一個縣城。但是我們的目的地還要從瓜州再往南,一座黃沙籠罩著的廢棄城池——鎖陽城。

車輛驅馳在原野上,兩側荒漠延伸至天際,望之飄渺無蹤。植被也由最初叢生的檉柳,漸次趨于寸草不生。由于地質作用形成的風蝕黃土臺地地貌,一覽無遺。這一片叫做“甘肅安西極旱荒漠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安西是瓜州的舊稱,2006年改為今名。由名字便可知其自然條件之艱苦,還有一個數據可以說明問題:瓜州南部保護區(qū)年平均降水量約為60mm,但年平均蒸發(fā)量高達近3000mm,接近降水量的50倍。

滿是石礫的戈壁灘上,一條新修的道路保證車輛可以暢通無阻。司機說,這條路今年才修好,是出于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需要。我知道,這指的是2014年6月22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上,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報的陸上絲綢之路的東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獲批,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其中,甘肅省境內包括五處,分別是: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鎖陽城遺址、懸泉置遺址玉門關遺址。腳下的這條道路便是通往鎖陽城遺址。

△鎖陽城地理交通

絲路上的鎖陽城〗

在古代的絲綢之路上,鎖陽城是必經的重要關城。當我們描述絲綢之路時,常常是說從某地到某地、再到某地,但是具體的路線怎么走,和今天的交通并非完全一致。鎖陽城位于東自玉門、西向敦煌的要道上。但這條道路如今早已被G30連霍高速、G312國道等干路所取代,而鎖陽城則被“遺棄"在南方數十公里之遠的地方——從瓜州去往鎖陽城,需要先向南40余公里至鎖陽城鎮(zhèn),再向東20余公里方可到達。而原來的絲路是如何走的呢?

祁連山脈發(fā)源的疏勒河,古名籍端河?!笆枥铡敝?,源于古突厥語, 意思是來自雄偉大山的河流。湍急的河流在涌出昌馬峽口后,進入走廊平 原,河道呈現放射狀,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沖擊扇面。玉門位于扇面的東端. 鎖陽城便在西端的古冥水(疏勒河的舊稱)綠洲上。古人在干旱的西北行走,水源最是不可或缺。所以,勢必會沿著這個沖積扇面外緣的綠洲,一直向西,到達鎖陽城。而后,再向北、向西抵達現在的瓜州和敦煌。這條遠去的路,也正是我們來時的路。

盛唐之際,鎖陽城是四路烽燧的輻合之地:一路由鎖陽城向東北,直抵酒泉:一路向北,跨越疏勒河干流折而西北,直趨伊州(今新疆哈密); 一路向西,直達敦煌;一路向南,沿榆林河谷,過愉林窟,進抵雍歸鎮(zhèn)(今 甘肅肅北石包城)。因而,在當時鎖陽城是重要的軍事樞紐。考古發(fā)現也 顯示,鎖陽城是迄今為止發(fā)現的河西走廊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 古城。還能列出鎖陽城的更多之最:

鎖陽城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墾區(qū)等多種文化為一 體的古文化遺存地;這里的古代軍事防御系統(tǒng)和烽燧信息傳遞系統(tǒng),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典型范本;古墾區(qū)及古代水利灌溉系統(tǒng),是目前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典型標本;其滄海桑田的沙漠化演變過程,也是中國西部最典型的活標本。

鎖陽城內城中,大部分被 如上圖所示的爬滿了耐旱 植物的“土饅頭”所湄蓋,它們是原來建筑的遺址, 從中依然可發(fā)現一些碎陶瓷片和古錢幣等文物。

〖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

蒼涼、黃莽、寥闊。

這是我進入鎖陽城的第一印象。電瓶車疾馳在避讓建筑遺址而開辟出的一條土路上,卷動起來的黃沙撲面而來。檉柳、白刺、駱駝刺等耐旱植物,是調劑漫漫黃沙的唯一綠色。但這些荒漠特有的綠色,更平添幾分荒涼。

鎖陽城雖保存完好,但也只是徒有殘垣斷壁。城分內外。內城呈不規(guī)則的四邊形,城墻采用夯土版筑,長四五百米不等,總面積約28萬平方米。一道500米的隔墻,將內城分成了東西兩城。其中,東城較小,是子城,為衙署駐地;西城較大,是羅城,為商業(yè)區(qū)和居民區(qū)。外城面積則數倍于內城,多達80萬平方米。

鎖陽城平面圖

與附近一些邊長百米左右的古城相比,鎖陽城是當之無愧的大城。內城城墻長四五百米不等,總面枳約28萬平方米。一道500米長的隔墻將內城一分為二,東為衙署駐地,西為商業(yè)、居民區(qū)域。內城之外,還有外城,數倍于內城大小,面積達80萬平方米。

內城城墻基寬19米。雖經風雨剝蝕,殘高猶有10米許,頂寬4米左右,足可容得下雙馬并行無礙。且四面城垣上皆筑有馬面,計有24座之多。馬面又叫墩臺,因外觀狹長如馬面而得名。它是城墻上外凸出去的矩形墩臺,不僅可以支撐墻體,使之更為堅固,更重要的是可以令守軍從正面、側面等幾個不同方向反擊攻城敵軍,大大增強了城池的防守能力。而鎖陽城馬面分布之密集,更加突出了其軍事防御的重要地位。此外,甕城、角墩的設置,也起了相同作用。內城四角均建筑有角墩,尤以西北角墩最為高大——用土坯砌成高約18米,是瞭望敵情、俯瞰全城的制高點,已成為了鎖陽城的重要標志。

內城之外,距離主城墻10余米,有一些殘高1.6?3.2米不等、厚1.5?2.2 米不等的墻體,較之主垣遜色得多。這是唐代城市典型形制——羊馬城。羊馬城戰(zhàn)時作防衛(wèi)之用,平時為畜養(yǎng)牲畜之所。即使鎖陽城內線防御系統(tǒng)具備了隱蔽性,也可疏導、隔離外城過往的商旅人員。

為了保護這片脆弱的遺址,城內只保留了寥寥數個觀景點西南甕城是其中之一。時光在城墻上劃上道道深刻及骨的溝壑,沙礫蔓延堆積在角落,與城墻等高。城門舊有的樓梯早已消失無影,在流沙上搭設一道階梯,便可讓人輕而易舉地登上這座雄關。登斯城也,舉目四望,鎖陽城的蒼涼氣象涌入心胸,驀然波瀾壯闊。

“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城內曾經密集的屋舍樓宇,已化作一個個隆起的土丘,上面爬滿了芨芨草。如果下去翻一翻黃土,或許能夠發(fā)現一些散落的陶片、 鐵箭頭等遺物,幸運的話,還能棟到“開元通寶” “熙寧通寶"等唐宋古錢幣—— 可以想見,唐宋時期這里是一座繁華的城池。

站在城墻上極目南眺,荒漠連戈壁,一直延伸到祁連山下。其實,鎖陽城的地理位置十分優(yōu)越。南有祁連山支脈長子山,北面十工山低矮平緩、獨立成系,其東疏勒河自南而北又折而西流,其西則是榆林河,形成兩山、兩河合圍的局勢。既合于堪輿學風水布局,也利于交通、生產和生存。

唐三彩的提示

鎖陽城遺址和墓群出土的文物,為鎖陽城歷史的分期提供了依據。上圖唐三彩鎮(zhèn)墓獸,出土鎖陽墓群。其風格和陜西、河南等地出土的唐三彩如出一轍??陕愿Q盛唐之時鎖陽城的興盛。

兩千年的開發(fā),在這片地區(qū)留下不止一座鎖陽城。在其周圍,還分布著南岔大坑古城、馬圈古城、破城子、六工城等古城遺址,與鎖陽城共同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而在鎖陽城南數十公里的山谷中,又散布有榆林窟、東千佛洞、下洞子、堿泉子和旱峽等5處石窟群。其間相隔的寥闊戈壁灘上,2000余座漢唐古墓星羅棋布,曾不乏有絲綢、胡人俑、唐三彩等典型文物出土。

我向南望去,想看清楚這些“土饅頭”究竟何等規(guī)模,但遠處風起云涌,滾滾浮沙將其徹底蒙蔽,大有壓城之勢,兩處茫茫皆不見。

蓮花紋方地磚

② 寶相卷草紋方地磚

〖 這里曾發(fā)生真實的空城計 〗

黃沙漸漸擬蓋城區(qū),掩蓋了昔日繁華盛景,并延伸到南城墻腳下,堆積成個很長的斜面。上面散布著許多拳頭大小的粗礪石頭,競是原置于城墻上用于守城的礌石,似是提醒人們硝煙從未遠去。正是在我腳下的這一座甕城上,近1300年前,發(fā)生了歷史上真真正正的一出“空城計”。

公元727年,大唐玄宗李隆基“開元盛世”的第十五個年頭。九月,吐蕃來犯,進掠河西地區(qū)。迅速攻占瓜州,并生擒瓜州刺史田仁獻,又乘勝進攻到今天的甘肅省玉門市。但就在戰(zhàn)事正熾的時候,主管河西地區(qū)軍政的涼州都督王君?(chuo)被瀚海州司馬護輸陰謀暗殺。一時之間,河西地區(qū)人心惶惶,十分驚恐,史載“河西洶懼”。

當此危殆之際,唐玄宗將原任朔方節(jié)度使蕭蒿調到河西,擔任河西節(jié)度等副大使。緊接著,蕭嵩又奏請一人赴往戰(zhàn)爭前線瓜州,挑起了瓜州刺史的重擔。這人便是張守珪。

張守珪,陜州河北(今河南省三門峽陜州區(qū))人。史書里對他的評價是“儀形瑰壯,善騎射,性慷慨,有節(jié)義”。他擔任幽州節(jié)度使時,提拔了一個盜羊賊為偏將,并收為養(yǎng)子。但他不會想到,在他去世十幾年后,這個養(yǎng)子和同時擢為偏將的一人,引發(fā)了留滅大唐盛世的安史之亂。他的名字正是安祿山,那個同伙偏將叫史思明。史書里有個有趣的細節(jié),張守珪嫌安祿山過于肥胖,而祿山因畏懼守掛威風素高,以致不敢飽食。當然,這些都是后話了。

西南甕城

西南城門的甕城,砂礫堆積如山,幾乎將甕城填滿,唐代,瓜州守軍張守珪在此上演空城計,雞腿了來犯的吐蕃軍隊。

唐代的瓜州和今天的瓜州縣城并不是同一處,那時的治所就在鎖陽城。就任來到瓜州后的張守珪,迅速采取行動,整修兵備率領城內剩余的兵眾修筑城池。但吐蕃猝然而至,有多快呢?史書里說“板堞才立",建造城墻需要先樹立起兩邊的木板,再往里面填土。連城墻都不完整,如何守城?“城中人相顧失色,略無守御之意"。

此時,張守珪淡然說道,敵眾我寡,且我方剛經歷大戰(zhàn),滿目瘡痍,不能和他們硬拼,應當以奇計取勝。說罷,便在城墻上置酒作樂,與將士擺起了宴會。吐蕃見狀,登時懷疑城中設有埋伏,竟不敢發(fā)動進攻而退。于是,張守珪乘機縱兵追擊,大敗吐蕃。然后方有了充裕的時間,修復廨宇,招徠流民,休養(yǎng)生息。為了嘉獎戰(zhàn)功,朝廷將瓜州提升為都督府,以張守珪為都督。瓜州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節(jié)點,這個點一旦落入吐蕃之手,那么就意味著河西地區(qū)和西域的聯(lián)系被切斷。張守珪的智計保證了絲路的暢通,瓜州的重要性亦展露無遺,州品的等級得到了升格。

張守珪在瓜州的傳奇還沒有終結。戰(zhàn)事中被毀的渠堰因缺少林木而難以修葺,這是一個棘手且致命的難題,渠堰是耕地的命脈所系,重要性不言而喻。守珪便設祭祈禱,一夜過后,山水即暴至,大漂材木,塞澗而流,直至城下。守掛使取充堰,于是水道復舊。當地人為了紀念,刻石以記其事。然而,一千多年過去,堅固的石碑無從尋覓,土木的渠堰也已剩下些許痕跡。

鎖陽之得名

鎖陽城一帶土質疏松多沙,日照充足,適合一種名為“鎖陽”的植物生長,它有壯補陽氣、益精血等功效。鎖陽城也因此得名

〖 鎖陽城的名字來自于“鎖陽”〗

鎖陽城為什么叫鎖陽?令外地人難以想到的是,鎖陽是當地盛產的一種植物,城名也因此而來。在西北的一個貨攤上,我曾偶然看到鎖陽:只見一根根粗細不等的“木棍”,二三十公分長短,呈棕黑或棕紅色,質地堅硬。原來這就是:鎖陽!我確實有些莫名驚詫了,因為后來才發(fā)現,售賣鎖陽的攤販在瓜州可謂隨處可見。

鎖陽生長條件較為嚴格,鎖陽城一帶土質疏松多沙,日照充足,適合鎖陽生長!隆冬季節(jié).萬木凋零,卻是鎖陽通肥碩的時候。長在沙土里的鎖陽吸引了不少的人采挖,有道是“三九三,挖鎖陽,挖不上鎖陽霉半年”。鎖陽藥用價值高,古代的本草醫(yī)書中載:“鎖陽可大補陽氣,益精血,興陽潤燥,養(yǎng)筋滑腸。凡陽氣虛損、精血衰敗者珍為要藥?!笨梢?,“鎖陽”之名正是其含義的體現。不過,人們發(fā)現它的這種藥用價值,是確乎有療效,還是出干以形補形的原理,就不得而知了。

關于鎖陽和鎖陽城,當地還廣泛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唐太宗時期,名將薛仁貴奉命西征,打到苦峪城后,中了埋伏,被哈密國元帥蘇寶同圍困在城中,久不得脫。城中糧草馬上新絕,老將程咬金挖出一條通道跑出去求援,唐軍只得節(jié)衣縮食,以樹皮、草根充饑。一日,薛仁貴忽然發(fā)現城內遍地的鎖陽可以食用,便令士兵掘而食之。唐軍于是靠著鎖陽撐到了援軍的到來。

傳說究竟是不可信的,哪怕它已經被當作了鎖陽城旅游宣傳的標準文案。揆諸史籍,也很難將薛仁貴與被困鎖陽建立起聯(lián)系。據新舊唐書本傳,薛仁貴數次西征突厥、吐蕃,軍中稱贊其“將軍三箭定天山,戰(zhàn)士長歌入漢關”。實際上這個故事的藍本更接近于清代歷史演義小說《說唐三傳》里的情節(jié)。“空城計君臣受困,寶同一困鎖陽城”,唐太宗、 薛仁貴、程咬金并三十萬軍隊,全部困于鎖陽城中,最終被薛仁貴之子薛丁山率兵解圍。

民間傳說常出于各種目的,在一定事實基礎上,將古人附會以傳奇色彩。或許這可以增加許多額外的談資. 但或多或少會遮蔽它本身的而貌。比如,“苦峪城"是明代對鎖陽城的稱謂,就不可能出現在唐代。因此,要了解真實的鎖陽城,不僅要回到基本的史籍記載,還要進行實地考古。

〖 斯坦因的考古 〗

1970年6月9日,敦煌駐軍長官沙洲營參將林太清(1850-1912年)從敦煌縣城來到莫高,他要會見其時正處于第二次中亞考察期、已在莫高窟逗留20余日的英國探險家斯坦因,勸說其離幵敦煌,轉去安西直隸州(即今瓜州)考古。

斯坦因在日記中寫道,林太清告訴他一處靠近石包城一帶的石窟寺。 顯然這個石窟寺就是榆林窟。但是,林太清并沒有提到鎖陽城。6月12日 斯坦因啟程去往安西,并于三日后到達。在和一個突厥族穆斯林商人交談 時,斯坦因第一次知道了“橋子古城” 即鎖陽城的信息。

在斯坦因于敦煌、安西等地的“考古調查"中,一個名為蔣孝琬的湖南師爺為之鞍前馬后地帶路。斯坦因對外交流、與官府交涉、資料整理等工作,均由蔣孝琬包辦,可謂是居功至偉。正是他成功說服王道士,斯坦因才得以從莫高窟藏經洞滿載而歸。

在榆林窟的第17窟,我們可以看到幾行以拙劣刀法刻在壁畫上的題記:“大清光緒三十三年五月廿一日(即1907年6月30日),湖南湘陰縣蔣資生、英國總理教育大臣司代諾當幕游歷到此?!笔Y資生即蔣孝琬,司代諾即斯坦因。而所謂“英國總理教育大臣”之官名,乃是斯坦因為了方便獲得通關文牒而假冒的頭銜。

榆林窟是斯坦因在安西的第二站,此前數日,他一直在橋子鄉(xiāng),進行鎖陽城的考古工作。斯坦因首先到達今稱塔爾寺的窣堵波遺址,進行編號和挖掘。而后,繼續(xù)走鎖陽城遺址,做些同樣的工作。每天記完日記后,師爺蔣孝琬都會在上而對一些地名做一些批注。如在“鎖陽城”的旁邊,蔣師爺寫下“瑣陽城”。原是對鎖陽只知發(fā)音,而不知其意思,從而誤寫作同音錯別字。

幸運或者不幸,除一些基本的調查勘測外,斯坦因并無發(fā)掘出太多有價值的東西。但無論如何,斯坦因的工作是對鎖陽城遺址的第一次考古學調查,所以他稱得上鎖陽城遺址考古的奠基人。

鎖陽城木骨今安在

鎖陽城城墻采用版筑夯土法建成,為了加固城墻,在夯土層中間,每隔一段距離便均勻安插木骨墻筋,稱為紝木。經滄桑劇變,木骨早已腐朽不存,但上圖中城墻上留下洞眼說明了它們曾經的存在。

興衰皆由水

鎖陽城處于勒河沖積扇面西緣的綠洲上,靠著開通堰渠將疏勒河水引流到城的周圍,開辟大量耕地,才成功滋養(yǎng)了鎖陽城,但由于清初疏勒河水被導流致扇緣東北部,致使鎖陽城一帶水源斷流,最終逐漸沙漠化。但現在依然可以看到風蝕棄耕地和渠堰的殘留痕跡。上面地圖即展示了鎖陽城周邊故懇區(qū)的分布情況。

〖 成也疏勒河,敗也疏勒河〗

我想,當每個人登上鎖陽城的城墻,環(huán)視這片殘垣斷壁時,都會產生 一個疑問:這樣一座絲綢之路上的雄關重鎮(zhèn),為何就遺棄、荒廢成這般模樣了呢?當我們去梳理鎖陽城的歷史時發(fā)現,它的經歷可謂坎坷不平。

根據學者們考證,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敦煌郡冥安縣,縣治便在今鎖陽城東北45公里處。然而,冥安縣城之選址,存在天然缺陷:地勢太低,北墻距冥水南岸僅20余米,春夏之際,河水暴漲,極易水淹城池。因而,后來城址進行了一次搬遷。

是遷移到了今天的鎖陽城?還是另外一個地方?學者們對此發(fā)生了分 歧。有的遵從前者,認為《舊唐書》所載“晉置晉昌郡及冥安縣”就是指的唐代鎖陽城,因而鎖陽城的初建年代是魏晉;還有學者認為冥安縣先是向南遷移了1.5公里,在魏晉時期隸屬于晉昌郡治下,五百年之后方才荒廢,再是隋代時于晉代和晉昌郡以西5公里建造了鎖陽城。

2002年,敦煌研究院和瓜州文管所發(fā)掘了大以陶器、瓷器、唐三彩、古錢幣等文物,以兩漢、魏晉和隋唐時期為主,允其是鎖陽城墓群出土的唐三彩,和內地的如出一轍。盛唐,是絲綢之路最輝煌的階段,也是鎖陽城最為繁榮的時期。它的繁榮,離不開疏勒河的滋養(yǎng)。

前面提到,鎖陽城位于疏勒河沖積扇的西緣,這片地貌如今以成片分布的風蝕古耕地為主,便是耕地的遺留。廢棄的農田之間,古渠道、堤堰的痕跡清晰可見。在鎖陽城東南8公里,有一道殘存的攔水壩遺址,其上源有古河道與疏勒河的出峽口相溝通,其下則又分成了數條灌渠,一直通到鎖陽城的周圍。每一灌渠再分為若干支渠,縱橫交錯,編織成一張巨大的水渠灌溉網絡。

安史之亂后,河西地區(qū)軍隊調入內地平叛,吐藩遂乘虛而入,蠶食了大部地區(qū)。大歷十一年(776年),瓜州陷落。直到大中二年(848年),張議潮率眾驅逐吐蕃,收復瓜沙等地。此后.迭經北宋、西夏統(tǒng)治,在元代幾度興廢,但鎖陽城綠洲仍是一處興旺的地域。

真正令鎖陽城產生質的變化,是在明淸兩代。明代的鎖陽城稱"苦峪城”,明初,這里是哈密蒙古勢力和明王朝的角逐之地,屢受侵擾。正德年間(1506—1521年),苦峪等城率多殘破,綠洲墾區(qū)也不復經理,趨于荒敗。到了清代,則完全沙漠化了。乾隆《重修肅州新志》里描述了鎖陽城周圍的景觀:“城外北面多紅柳黃茆,耕地尚少……(渠堰)今倶干涸無水,渠身沙礫?!?/p>

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戰(zhàn)亂頻仍、角逐爭奪、破壞渠堰……這些都有可能,但根本而言,還是因為“水"——疏勒河。根據歷史地理學者李并成教授的研究, 清代前期,昌馬河亦即疏勒河中游流域的開發(fā)地域發(fā)生了轉移??滴跷迨吣?1718年),在疏勒河沖積扇扇緣東部新罝靖逆衛(wèi)(今玉門鎮(zhèn));雍正元年(1723年) 在扇緣北部設安西廳及所屬安西衛(wèi)——這也便是瓜州前稱“安西"的由來:乾隆初年,安西廳在扇緣東、北開渠十余條,總長150公里,辟地10余萬畝,人口增至萬人以上,遠超過盛唐時期整個瓜州的人口數目。

人口激增,對水資源的需求也急劇增加。而對于有限的水資源來說,東、北部被大量引灌,只能使得西部——鎖陽城一帶斷流干涸。更何況,靖逆衛(wèi)堵塞昌馬河口,逼迫河水東流。原來昌馬河向西分流的故河道徹底斷流,并很快被流沙壅塞,鎖陽城一帶的土地最終演變?yōu)轱L蝕棄耕地,以及灌叢沙堆相間分布的沙漠化土地。人力改造自然,利用水利灌溉開墾耕地,造就了一個宜居的城市:而滄海桑田,又蛻變?yōu)樯衬?。這兩個過程,鎖陽城都堪稱標本。

西夏王崇佛

西夏統(tǒng)治下的瓜州鎖陽城設置有西平軍司,是一大重鎮(zhèn)。而且于西夏統(tǒng)治者崇信佛教,瓜州、沙洲(今敦煌)一帶佛教得以迅速發(fā)展。瓜州塔爾寺、榆林窟、東千佛洞,皆有大量西夏遺跡。上圖為敦煌莫高窟第409窟西夏王供養(yǎng)像,體現了西夏統(tǒng)治者崇佛之心。

孫悟空的原型是來自瓜州的胡人 〗

在鎖陽城以東1公里多的地方,還有一片寺廟建筑遺址,叫做塔爾寺。其中聳立著一座高14余米的覆缽式塔,或許正是塔爾寺——當地又叫做"塔兒寺”—— 名字的由來。寺廟越本只剩下一些臺基,如鐘鼓樓、僧房數間等。絲調之路上來往不絕的入流中,僧侶和商人是主要群體。1300多年前,塔爾寺便迎來了一位去往西天取經的僧人。

公元627年,玄奘—《西游記》的主角大唐三藏法師赴印度求取佛經。其時,因國家百姓私自出關,所以玄奘的行為實際上屬于偷渡,“冒越憲章,私往天竺”。玄奘晝伏夜出,到達瓜州后,面臨了一個嚴峻形勢:從瓜州向北50余里有瓠蘆河,洄波揣急,深不可渡;其上有玉門關,是西去的咽喉,盤查甚嚴;關外還有五座烽燧,相去百里,中無水草。玄奘無奈在瓜州逗留了長達一個多月,就是借住在這座塔爾寺里。

鳥瞰塔爾寺

塔爾寺遺址為一處大型佛教寺院遺址,分內部寺院和外圍院落兩層,據考古推測為唐至西夏時期。唐玄奘取經經過瓜州,在此寺逗留月余,上圖是從西北向東南的航拍圖。

而就在這個時候,從涼州發(fā)來的通緝文牒到達了瓜州。牒云:"有僧字玄奘, 欲入西蕃,所在州縣宜嚴候捉?!币粋€名叫李昌的州吏因崇信佛教,對玄奘網開一面,撕毀文牒,勸他早早離去。

但是北去的問題仍然存在。玄奘便在寺內的彌勒像前祈禱,希望可以得到一個人引領過關。心誠則靈,玄奘在瓜州的第二個“貴人”果然到來了。

第二天,一個胡人來到寺里禮佛,希望玄奘為他摩頂授戒。他姓石,字槃陀。玄奘答應了他的請求,又見他恭敬肅容,便告訴了他出行的想法。石槃陀許諾,把玄奘送過五烽,直到伊州,即現在的新疆哈密地區(qū)。玄奘與胡僧石槃陀乘夜出發(fā),騎著一匹棗紅馬,三更時分來到瓠蘆河,玉門關已遙遙在望了。熟悉地形的石槃陀知道,在關隘上游十里許的地方,兩岸僅有一丈左右的寬度。于是,石槃陀把玄奘帶到到這里,又將岸邊的梧桐樹木砍下,制成橋梁,終于使玄奘平安過河。這是師徒二人度過的第一個磨難,卻也是最后一個。

此去路途艱辛,最為致命的是缺水,而要想去五烽之處取水,一旦被發(fā)現,便會立刻被處死。石槃陀動搖、退縮了,甚至欲殺人滅口。而且他深知自己的偷渡行為忤逆國家律法。他起初勸說玄奘回去,未果。在逼迫玄奘發(fā)下即使被擒捉也不出賣他的重誓后,兩人分道揚鑣。但無論怎么說,石槃陀都是玄奘得以將旅途進行下去的一個功臣。

這些事跡記載在玄奘的徒弟慧立為表彰其師功業(yè)所著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里。歷史的奇妙之處就在于此,后人也為玄奘和石槃陀的這段交往留下了一些“影像記錄”!

在距離鎖陽城不遠,有兩座石窟——敦煌莫高窟的姊妹窟榆林窟和東千佛洞,描繪了6幅“唐僧取經圖”。它們都是大幅經變圖中的插圖,描繪的畫面大體一致:玄奘雙手合十,面向菩薩恭敬行禮,身后一人胡人模樣,頭戴發(fā)箍,毛發(fā)旺盛,牽著一匹棗紅馬,正是石槃陀。兩人一馬,像極了《西游記》中唐僧與孫悟空師徒二人的形態(tài)。而壁畫的創(chuàng)作年代是西夏,早于《西游記》的誕生數百年??梢哉f,石槃陀就是后來孫悟空的原型。但為何唐代的故事到了西夏時期描繪在壁畫中?

?

最早的孫悟空

唐初玄奘去往印度取經,在瓜州留下了一段石槃陀引領玄奘過關的故事。上圖為東千佛洞第二窟“唐僧取經”壁畫的臨摹圖,描繪的便是這個場景。圖畫中唐僧雙手合十,其后石槃陀面若猴子,被認為是《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原型——壁畫創(chuàng)作于西夏時期,比《西游記》早了數百年。

原來,西夏統(tǒng)治者信奉佛教,因而佛教在西夏統(tǒng)治下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在西夏統(tǒng)治瓜州的近兩百年內,大量石窟被開鑿,東千佛洞就是其中的代表,榆林窟中也有四個西夏窟。繪制石窟壁畫時,當地流傳已久的石槃陀幫助玄奘取經的故事,便成為了壁畫創(chuàng)作的素材。

烈日灼熱下的極旱荒漠,像是要榨干體內的最后一滴水一般,瘋狂汲取人們對時間的耐心和渴望。黃沙不只掩埋掉過往的輝煌與繁盛,也似乎將吞噬掉一切生機,除非把自己改造得如駱駝刺、芨芨草一樣耐旱。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鎖陽城沉默了下來,也將一直沉默下去。

來源:中華遺產2017第10期

撰文/蘇蘅 七七

攝影/薛繡珍 阿霞 等

來瓜州旅游,不得不去的鎖陽城 鎖陽城

帶你分享旅途中的那些事

兩千多年前,這里綠洲茵茵,繁華喧囂,金戈鐵馬,氣吞山河。兩千多年后,這里戈壁荒涼,殘垣斷壁,斑斑史跡,盡顯蒼涼。

  這里就是居于阡陌縱橫的古綠洲中心,雄踞于肅州與沙洲之間,北通伊吾、北庭等軍事重鎮(zhèn)的鎖陽城。在這座古城中,完好保存著古代軍事防御系統(tǒng)和烽燧信息傳遞系統(tǒng)的典型范本。

鎖陽城全景▲

  穿越兩千年風雨歲月,站在歷史遺址上,放眼四顧,目光所及,是湛藍的天空,一望無際的極旱荒漠,故城殘缺的夯土高墻,向世人訴說著曾經的滄桑。

  這里的古墾區(qū)及古代水利灌溉系統(tǒng),是目前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典型標本,其滄海桑田的沙漠化演變過程也是中國西部最典型的活標本。

▲被歲月吞噬的土塔

雅丹地貌、沙丘紅柳、大漠落日,在古城顯現出了一種自然之美、雄渾之美、殘缺之美、悲壯之美。四季輪回,歲月更替,鎖陽城留存下了瓜州燦爛的歷史文化遺跡。在這里,黃沙披盡,一朵朵迎風搖曳的風鈴草見證了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傳奇。

  一、內城與外城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漫步鎖陽城中,抬頭是一抹白云藍天,低頭是時斷時續(xù)的斷壁殘垣。望著這座兩千多年前留下來的古城,心里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不知是蒼涼,還是悲壯?

  “這是外城,那是內城……”

▲遺留至今的古城墻

鎖陽城墻垣尚存,分為內外二城。外城呈不規(guī)則長方形,較為殘破,從北、西、東三面包圍內城。北垣長1340米,東垣631米,西垣1103米,總面積81萬平方米。內城保存較好,南北寬487米,東西通長565米,又可分為東、西二城。東城較小,系衙署駐地;西城較大,為商業(yè)區(qū)和居民區(qū)的集中分布之所。雖經千百年來的風雨剝蝕,但墻基仍厚達7.5米,頂寬4.6米,墻頂上可容得下兩匹馬并排馳騁。墻垣殘高仍達10米許,威勢不減當年。四面城垣皆筑馬面(墻垣上加設的墩臺),計有24座。馬面是我國古代城池建筑中的一種創(chuàng)造,它不僅可起到支撐墻段的作用,使墻體更為堅實穩(wěn)固,更重要的是憑借此可從正面、側面幾個不同的方向上迎擊攻城敵軍,大大增強城垣的抵御、防守能力。內城四角保存有較完整的角墩,西北角墩特別高大,至今仍高約18米,成為鎖陽城最顯著的標志。內城開設城門四座,門前皆置有甕城(護衛(wèi)城門的小城)。

▲鎖陽城的標志性建筑物——角墩

  角墩是鎖陽城的象征和標志性建筑物,殘高約18米,下面是用夯土、上面是用土坯壘砌而成的。角墩是古代軍事上站崗放哨的報警系統(tǒng),“白天燃煙為烽,夜間點火為燧”,一旦發(fā)現敵情,士兵即可以通過烽火來傳遞信息。

  這座烽火臺之所以能屹立至今,其主要原因是它在東西走向開有一個門洞。據說這個門洞有兩個作用,一是減少風荷載。瓜州素有“世界風庫”之稱,常年盛行東西風,風沙特別大,留有這樣一個門洞就可以減少角墩對風的阻力,所以這個角墩至今保存比較完好。二是為站崗放哨的士兵起到遮風避雨的作用。

  鎖陽城西北方向外城西北角分布有兩座堡子遺址,兩座堡子遺址間距約80米,建筑平面呈方形,夯土版筑,從夯土層的厚度以及墻內夾雜有兩晉時期的陶片來看,其與鎖陽城為同期建筑。

鎖陽城地處一大片廢棄的古綠洲上,這片古綠洲沿疏勒河洪積沖積扇西部邊緣延伸,西起鎖陽城以西約10公里的踏實農場,向東北作半弧狀伸展,經馬行井城、鎖陽城、南岔大坑古城、轉臺莊子、破城、半個城、旱湖腦城、肖家地古城等,延至腰站井,長約80公里,寬5~8公里,總面積達500平方公里。古綠洲地貌景觀以成片的風蝕古耕地為主,廢棄的農田、阡陌歷歷在目,并還保存著完整的古代農田灌溉網系,干涸的渠道、堤堰遺跡隨處可見,大河母(干渠)、子渠、斗渠,各級渠道縱橫交織,排布有序,密如蛛網。鎖陽城東南8~10公里許,還分別殘存長約1500米和400米的古攔水壩址各一道。這是我國古代農田水利建設發(fā)展水平和成就的實物標本,彌足珍貴。古綠洲上還遺留多處古代房屋基址,房址多用土坯砌成,地面暴露灰陶片、殘石磨、碎磚塊、麻鞋、鍋墊圈、黃羊套、開元通寶錢幣等物。鎖陽城一帶是歷史上綠洲發(fā)生沙漠化的典型地區(qū)之一。

三寶”傳奇

  鎖陽城有三寶!

  其一就是“鎖陽”

  鎖陽城內盛產鎖陽,因此瓜州也成為了中國知名的“鎖陽之鄉(xiāng)”。鎖陽是西北特有的一種野生寄生

  植物,多生長于干旱少雨的戈壁、荒漠地帶,

初唐時,大唐天子李世民命太子李治率名將薛仁貴進兵西域,兵臨苦峪城下,一舉打敗西域聯(lián)軍。正在舉行克城慶賀之際,不料被趕來救援的哈密國元帥蘇寶同大軍團團圍困。突圍無望,糧草盡絕。當時寒冬臘月,許多士兵饑寒交迫,死于非命,大軍幾乎沒有了戰(zhàn)斗力。誰知救星從天而降,命不該絕。一名餓倒在地的士兵發(fā)現有一塊地方既不積雪,也不封凍,隨手挖開,驚喜地發(fā)現了一個肥滿的塊根,食之甜澀相宜,頓覺精神倍增。這個根塊正是鎖陽。

從中醫(yī)角度來看,《綱目》記載:“鎖陽性溫、補腎、潤腸通便,用于骨蒸潮熱,腿膝萎弱,筋骨無力,腸燥便秘。”《本草從新》中記述,“泄瀉及陽易舉而精不固者忌之?!薄兜门浔静荨酚浭觥按蟊慊还?,火盛便秘,陽道易舉,心虛氣脹,皆禁用?!庇纱丝梢砸姡i陽雖能補腎虛,但其性溫,能溫陽補腎,因此適用于腎陽虛的滋補

  鎖陽同樣以它傳奇的故事而家喻戶曉。

  相傳成吉思汗征戰(zhàn)至敦煌附近,突發(fā)惡疾,生命垂危。冬至夜,有仙人托夢唯九頭神藥可以醫(yī)治,隨營將士奮戰(zhàn)21個晝夜,終在鎖陽城附近采得九頭鎖陽一根。食后昏睡三日,醒來后病痛全無。成吉思汗認為鎖陽實乃天賜神物。從此,民間一直流傳“三九三”的鎖陽能治百病,鎮(zhèn)宅辟邪,能使人逢兇化吉,當地老百姓在婚嫁、壽誕、節(jié)慶時以鎖陽為貴重禮物相贈。

  其二就是“鈴鐺刺”

  在鎖陽城的西北方生長著七株珍稀植物“鈴鐺刺”,會結一種像鈴鐺一樣的果實,刮風時會發(fā)出像鈴鐺一樣的響聲,非常悅耳,當地人還把它比作“紅娘”和“愛情果”。因為在這里曾經發(fā)生過一段唯美的愛情故事:相傳,來為薛仁貴解圍的就是他的兒子薛丁山,而敵軍蘇寶同有一員女將,也就是石包城的城主樊梨花。他們在此處大戰(zhàn),薛丁山被樊梨花挑下馬,馬脖上的鈴鐺掉下來,就長出像鈴鐺一樣植物,也就是鈴鐺刺。后來,他們相愛后,這也成了他們愛情的見證。

  其三就是“紅柳”

  紅柳也被稱為戈壁衛(wèi)士,主要起到防風固沙的作用,鎖陽城一共有8種紅柳(長穗、短穗、細枝、多枝、密花、剛毛、甘肅、短毛),每一種紅柳開花的季節(jié)顏色都不同,所以從早春到晚秋都可以看到它艷麗的花簇。

  這些色彩斑斕的紅柳,也是鎖陽城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大漠駝鈴、古道石窟、絲路藝術、瀚海蜃景、胡楊秋色、清泉綠洲,構成了瓜州獨具特色的西域文化景觀。

  傳奇的故事給古城遺址增添了無限的神秘色彩,千百年久經不衰。歷史文化遺址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保護遺跡責無旁貸。今天,通過對古城遺址的合理開發(fā),將為旅游產業(yè)發(fā)展注入新活力,為歷史文化傳承注入新血液。實現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促,其實質就在于“用文化的理念發(fā)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傳播文化”。

文章來源:敦煌智慧旅游

駝行旅游,帶你發(fā)現美麗世界!

瓜州鎖陽城和塔爾寺 鎖陽城

鎖陽城遺址位于瓜州東南五十余公里的戈壁灘上,是一處大型的古城遺址

內城保存完整,邊長差不多五百米的不規(guī)則方形,內部還有一條南北方向的城墻把古城一分為二,在內城外圍,還有還有外城遺跡,城墻輪廓已不完整,但能看出曾經存在一座巨大的城池

【Google地圖中的鎖陽城內城】

城墻保存基本完整,高約九米,存有多座甕城及城門,每面城墻上都有大量馬面

鎖陽城是民間流傳的名字,當地出產一種中藥材“鎖陽”,據考證這里漢代為敦煌郡的冥安縣,晉為晉昌縣,唐為瓜州所在地

【這就是鎖陽】

《漢書·地理志》敦煌郡條:“南籍端水出南羌中,西北入其澤”,籍端水又名冥水,這也是冥安縣名的來源,這條河就是現在的疏勒

然而鎖陽城周圍是一望無際的戈壁,沒有河流,疏勒河也不流經這里,河流改道可能是這里最終廢棄的原因

鎖陽城東不遠有塔爾寺遺址,中心位置是一座大型覆缽塔,以土坯砌成,類似造型的古塔莫高窟隋代洞窟中就有出現,如303窟,419窟,山西五臺佛光寺志遠禪師塔是此類型塔的實物

佛光寺的十座塔>>>

寺院在唐代時的名字已無考,塔爾寺是后代命名,寺中大型塔并不能因此確定年代,但類似塔出現的源頭至少可追溯到隋唐

根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法師西行取經,在瓜州停留月余,但并未提及駐留哪座寺院,只說“即于所停寺彌勒像前啟請,愿得一人相引渡關”,在玄奘法師到來時,塔爾寺是有可能存在的,或許就是這里

2014年,鎖陽城關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敦煌懸泉置遺址【世界文化遺產】>>>

【塔爾寺內的殘塔】

【塔爾寺建筑遺跡】

鎖陽城周邊,留下許多古城遺址,西北三公里余有馬項井古城;西北十二公里有馬圈村古城;向北三十余公里的雙塔水庫有可能是唐玉門關所在地;西二十公里的鎖陽城鎮(zhèn)內也保留下來一座基本完整的古城;西二十五公里有破城子遺址,著名的榆林窟位于鎖陽城西南約四十五公里處。

從密集的古城遺址看,漢唐時期這里既是邊防要塞,又是繁華的城市群

2016.06.02,鎖陽城

鎖陽城自由行旅游攻略

  • 鎖陽城——河西重鎮(zhèn)的繁盛與寂寞

    〖鎖陽城〗河西重鎮(zhèn)的繁盛與寂寞絲綢之路的重鎮(zhèn)鎖陽,扼守在河西走廊西陲,是通向西域的樞紐。千年時光逝去,此地已了無人煙。但歷史會記住,這里經歷過無數烽火狼煙,走過川流不息的僧人商旅......這里曾是極旱荒漠中的一片珍貴綠洲。從河西四郡中部的張掖往西行,黃色變?yōu)橐曇爸械闹魃{。而到了河西走廊的西陲,綠色就更是成了很箸侈的事物。瓜州就處在這條走廊西段的一個小小綠洲之內,如今是酒泉市轄下

    2022-03-04
    1761 98
  • 來瓜州旅游,不得不去的鎖陽城

    帶你分享旅途中的那些事兩千多年前,這里綠洲茵茵,繁華喧囂,金戈鐵馬,氣吞山河。兩千多年后,這里戈壁荒涼,殘垣斷壁,斑斑史跡,盡顯蒼涼。這里就是居于阡陌縱橫的古綠洲中心,雄踞于肅州與沙洲之間,北通伊吾、北庭等軍事重鎮(zhèn)的鎖陽城。在這座古城中,完好保存著古代軍事防御系統(tǒng)和烽燧信息傳遞系統(tǒng)的典型范本。鎖陽城全景▲穿越兩千年風雨歲月,站在歷史遺址上,放眼四顧,目光所及,是湛藍的天


    2022-02-06
    1660 99
  • 瓜州鎖陽城和塔爾寺

    鎖陽城遺址位于瓜州東南五十余公里的戈壁灘上,是一處大型的古城遺址內城保存完整,邊長差不多五百米的不規(guī)則方形,內部還有一條南北方向的城墻把古城一分為二,在內城外圍,還有還有外城遺跡,城墻輪廓已不完整,但能看出曾經存在一座巨大的城池【Google地圖中的鎖陽城內城】城墻保存基本完整,高約九米,存有多座甕城及城門,每面城墻上都有大量馬面鎖陽城是民間流傳的名字,當地出產一種

    2022-01-26
    467 96
  • 中國大遺址|鎖陽城調查勘探記:始于唐代,廢于西夏

    鎖陽城古遺址,位于今甘肅省瓜州縣,其名緣于城周圍有諸多味美甘甜的鎖陽,故因物命名為“鎖陽城”。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多年前曾組織調查勘探小組,對鎖陽城古遺址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調查、勘探、采集標本和部分清理工作等,基本摸清了鎖陽城內外長期困擾人們研究思維的一些疑難問題。鎖陽城始建于唐代,廢于西夏,是目前保護最好,城內布局也最完整的一處西夏時期的城市遺跡。“從城內殘留遺跡分析,其廢棄時間當定

    2022-01-25
    1826 54
  • 甘肅河西鎖陽城遺址:一個謎一樣的地方

    在瓜州縣鎖陽城鎮(zhèn)東南戈壁荒漠中有一座赫赫有名的古城——鎖陽城,海拔1358米,地處河西走廊西端、疏勒河昌馬沖積扇西緣。遺址南靠祁連山余脈長山子,東西兩側分別有疏勒河和榆林河。鎖陽城遺址遺存區(qū)面積15788.60公頃(236829畝),主要遺存包括鎖陽城城址、農業(yè)灌溉渠系遺跡、鎖陽城墓群和塔爾寺遺址??脊耪{查和勘探初步推測城址年代約為公元7~13世紀,為唐代瓜州城故址。遺址居于阡陌縱橫、綠蔭繞野的古

    2022-01-22
    128 19
  • 點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