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有一個小吃街濃縮了《清明上河圖》中精華的美食
提到開封一定會記得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清明上河圖》,張擇端以長卷形式生動記錄了北宋都城東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社會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在五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了數(shù)量龐大的各色人物,牲畜,車、轎、船只,房屋、橋梁、城樓等各有特色,沿街的小吃和酒樓也成為了整幅畫卷最為熱鬧的片段,走來過往的行走,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鐘愛的美食,一片繁榮景象。開封上河城小吃街正是這樣的一種存在,它把《清明上河圖》畫卷上的開封小吃聚集在一起。
上河城小吃街位于封市龍亭區(qū)西門大街,北鄰開封市旅游景點龍亭公園,西鄰宋都御街,東鄰大商千盛百貨,南鄰開封市東大街主干道,地理環(huán)境優(yōu)越。小吃街占地3000多平方米,擁有60多個美食檔口。整個裝修風格以仿古建筑為基調,融入北宋時期的生活特點,打造全新概念的小吃街,進入小吃街,仿佛走進《清明上河圖》的畫卷中。
作為六朝古都的開封,這里的美食不僅有開封地道的特色美食,更是聚集了當時國內老字號的美食。上河城小吃街也匯聚了開封特色的美食灌湯包、胡辣湯、鯉魚焙面、涮牛肚、燒餅、雞汁豆花等等,還入駐了砂鍋、冒菜、鴨血粉絲湯,甚至東南亞特色小吃菠蘿飯等等。
開封人早餐會比較鐘愛吃一碗豆花:雙色豆花,一半豆瓣醬,一半蒜蓉醬。一勺子盛起兩種口味,一半酸甜一半清鮮,兩種口味融合在一起,卻沒有一絲的違和感,然而唇齒留香,回味無窮。雞汁豆花,大多數(shù)人吃豆花的時候很少會喝湯,選用上好雞汁搭配鮮嫩的豆花,一口豆花一口雞汁,鮮香爽口,入口即化。
如果你來到開封做客,無論主人帶你走進哪家酒樓和飯館,基本上不會少一道菜就是——紅薯泥。這是開封人吃“地瓜”的獨有方式。把煮熟的紅薯剝掉表皮,然后清除內部的絲,再用干凈的布包裹起來,碾壓成泥,最后把白糖熬成的糖漿加入紅薯泥中,不斷的攪拌,顏色呈紅柿子般鮮紅,形狀如泥,口感甘甜,爽口開胃。
涮牛肚原本不是起源于開封的小吃,但是后來傳到開封之后,以其獨特風味,深受開封人民的歡迎。把浸泡過后煮熟的牛肚切片,用竹簽串串,放進師傅配好的湯料鍋內涮煮,在蘸上喜好佐料,即可食用。涮牛肚肥而不膩,嚼勁十足。
走進上河城小吃街入口處就能夠品嘗到“開封的傳統(tǒng)佳肴之一”、也是“豫菜十大名菜之一”——鯉魚焙面。鯉魚焙面最早可追溯到在清朝末期,這道菜也是慈禧太后的滿漢全席中的一道菜。鯉魚焙面是由糖醋熘魚和焙面兩道名菜配制而成。油炸過的“龍須面“,蓋在做好的“糖醋熘魚“上面,魚色澤呈棗紅色,魚肉鮮嫩,“焙面”細如發(fā)絲,口感酥脆,甜中透酸,酸中微咸,因此而得“先食龍肉,后食龍須"之美譽。
《清明上河圖》中汴河岸邊的道路兩旁,臨街開放的飯館、酒樓,還有一家饅頭包子店。雖然不知道是開封哪一家老字號的灌湯包,但是足以說明灌湯包在開封人心中的地位。開封灌湯包不僅僅是開封人早餐的必備,更是宴請客人必不可少的老字號美食。灌湯包大小勻稱,在蒸籠里整齊的躺著,輕輕夾起,一口咬下去,湯汁會流出來,吮吸完湯汁,再咬下去,皮薄餡多,唇齒留香,意猶“味”盡!
《清明上河圖》中虹橋在靠近城門平板橋的地方,有一個撐著木質傘的小攤,上面擺放的貨物據(jù)說就是燒餅。全國各地可謂是各家有各家的燒餅,但是唯有一樣是必須要有的就是烤爐。烤爐只是大小不同,樣式不同,百變不離其中,終究還是需要一個烤爐才能烤出香噴噴的燒餅。開封的燒餅簡直不像話,烤爐是我見過的最迷你型的,但是烤出來的燒餅是相當?shù)暮贸?,外酥里嫩,好吃到不行?/p>
上河城小吃街每天從開業(yè)到歇業(yè),食客都是絡繹不絕,每一個來這里的食客品嘗的不僅僅是現(xiàn)代開封的味道,更是北宋時期開封的味道。上河城小吃街的60多個檔口不正是《清明上河圖》眾多的酒樓和小吃攤的濃縮版嗎?上河城小吃街這些讓人垂涎欲滴的開封小吃,不就是《清明上河圖》精華版的美食地圖嗎?
Hash:9c10ffd02c727e970c7f208e7034f1a279a37452
聲明:此文由 朱桀的行走筆記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