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豆腐是云南省石屏縣的著名特產(chǎn),自明代初葉問世以來,已有600多年的歷史,素以優(yōu)質(zhì)味美而飲譽四方。
石屏位于滇南山區(qū),青山綠水,風光秀麗,縣城緊靠異龍湖,有著得天獨厚的天然水源。所制豆腐與一般豆腐有別,是采用當?shù)氐牡叵隆八崴敝谱鞫?。這種水質(zhì)自然含鹵,代替石膏點漿,所制豆腐清香細嫩,味道鮮美,為其他豆腐所不能及。
;石屏豆腐的起源說法不一。一種傳說,明朝洪武十六年(1383年),朱元璋派兵征討西南,沿途屯兵,實行兵伍編制,即五人為一伍,五伍為一營。沿用至今的萬家營、衛(wèi)家營、伏家營等村子,均是當年在石屏的屯兵之地。制作豆腐就是從萬家營屯兵中傳出來的,并使用當?shù)氐奶烊弧八崴弊髂虅?。另一種傳說,很早以前,居住在石屏縣城的先民們,在東西南北四方城門腳下開鑿了四口石井,出水很旺,但水味酸澀苦,不能飲用。居民用水要到城外兩公里外去挑。用挑來的淡水制作豆腐,酸味較重,口感不好。到了明代,北門潘北興老漢經(jīng)營豆腐作坊,每天要制豆腐兩榨,需水12擔。按當時風俗,挑水的重擔落在孫媳身上。一天,潘老漢的孫媳趁家人外出做客時,就在附近石井提夠了第二天制作豆腐的用水。次日豆?jié){剛點漿就迅速成腦,定型為條狀,味感特好,排除了酸澀味,潘驚奇地追問孫媳,方知這兩榨豆腐用的是石井里的“酸水”。老漢對孫媳不但沒有責怪,反而倍加稱贊,并把這曬干的條狀豆腐叫豆腐干。從此,縣城四口石井的天然“酸水”就成了點制豆腐的理想凝固劑。 石屏豆腐選料嚴格,加工精細。它以顆粒飽滿的黃豆為原料,首先將黃豆磨至米碎除殼,淘洗干凈,并根據(jù)不同季節(jié)和水溫,掌握適當?shù)慕輹r間,然后磨成豆?jié){,煮沸、過濾,再煮沸,以"酸水"點漿成腦,最后定量壓榨成型。石屏豆腐為條狀,每塊長30厘米、寬10厘米厚、2厘米。新鮮豆腐干燥后,即為豆腐干。( 紅河)
石屏豆腐產(chǎn)地范圍為云南省石屏縣異龍鎮(zhèn)、寶秀鎮(zhèn)、壩心鎮(zhèn)、龍朋鎮(zhèn)、牛街鎮(zhèn)、龍武鎮(zhèn)、哨沖鎮(zhèn)、大橋鄉(xiāng)、新城鄉(xiāng)9個鄉(xiāng)鎮(zhèn)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
一、原料要求
1.大豆:收獲期一年內(nèi)的大豆,蛋白質(zhì)含量≥40%。
2.水:產(chǎn)地范圍內(nèi)山泉水,水質(zhì)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標準規(guī)定,鈣離子≤50mg/L,鎂離子≤5mg/L,硫酸根離子≤15mg/L,pH值6.5至8.0。
3.凝固劑:產(chǎn)地范圍內(nèi)天然地下酸水,pH值≤6.5。
4.鹽:食用鹽。
二、生產(chǎn)加工要求
1.工藝流程:大豆→篩選→淘洗→浸泡→磨漿→濾漿→煮漿→點漿→成型→騰包→切塊。
2.工藝要點:
(1)篩選:去除霉變、未熟、生芽等壞豆和雜質(zhì)。
(2)浸泡:常溫水浸泡,春秋季浸泡時間7h至9h;夏季浸泡時間6h至8h;冬季浸泡時間8h至10h。浸泡至大豆無硬感。
(3)磨漿:用石磨或磨漿機磨漿。
(4)濾漿:用開水沖燙磨出的豆?jié){(即熟漿工藝)后過濾豆?jié){,除掉豆渣,濾網(wǎng)150目至200目。
(5)煮漿:直火煮漿或蒸汽噴漿,至豆?jié){完全熟透有大豆的香味,常壓下沸騰時間3min至5min,豆?jié){蛋白質(zhì)3.6%至3.8%。
(6)點漿:用產(chǎn)地范圍內(nèi)天然地下酸水,酸水與豆?jié){比例適當按傳統(tǒng)工藝點制豆腐。
(7)成型:將點好的豆腐倒入模具的包袱中壓制成型,到水分含量≤85%。
(8)騰包:將包豆腐的包袱打開,騰出豆腐,抹適量食用鹽。
(9)切塊:將大塊的豆腐一塊塊對齊,按規(guī)格切成均勻的條塊。
三、質(zhì)量特色
1.感官特色:呈白色至淡黃色;長條形,手感綿軟,有彈性;質(zhì)地細膩、韌性高,口感清香,味道鮮美。
2.理化指標:蛋白質(zhì)≥10.0%,水分≤85.0%。
3.安全及其他質(zhì)量技術(shù)要求:產(chǎn)品安全及其他質(zhì)量技術(shù)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guān)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