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年間,下沙村里住著姓梁的母子二人,窮得家徒四壁,六七歲大的兒子餓得面黃肌瘦的。鄰居們見他們母子二人太可憐,有什么好吃的都會接濟一下他們。又快到春節(jié)了,鄰居們這個給點面粉,那個給一小塊豬肉,給些油,還有一個給了他們一把小塘菜。梁嫂對著這些東西,心里琢磨著怎樣才能讓兒子吃得更好。想好了,她把豬肉和小塘菜放在一起剁碎,再和上面粉,再分成一小團一小團的面團,放到油鍋里炸成金黃色,外酥里嫩,香脆可口。鄰居們聞到香味,紛紛跑到梁嫂家,看看他們做了什么好吃的,這么香。大家一看,都夸梁嫂心靈手巧,用這么簡單的材料做出這么好吃的東西。梁嫂見這么多人喜歡吃,干脆擺了個攤檔,就專門做這種酥炸小塘菜,結(jié)果大受歡迎。梁嫂的日子慢慢地好過了,“下沙酥炒小塘菜”也出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