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郎,采檳榔,小妹妹提籃抬頭望…”富有濃郁抒情色彩的湖南民歌《采檳榔》,歌詞純樸優(yōu)美,曲調(diào)纏綿清麗,表達(dá)了青年男女純真的愛情,又是聯(lián)結(jié)海峽兩岸中國人感情的紐帶。生長在祖國東南沿海及臺灣島上的檳榔樹,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湖南民歌中呢?這與湘潭人酷愛嚼檳榔是分不開的。
檳榔可作藥用,性溫,味苦,主治蟲積、食滯、脘腹脹育、水腫腳氣等癥。它又是一種果品,特別是在湘潭人的生活中,有著特殊的地位。湘潭人在相互客串中,待客可以不用煙,不用茶,只要敬上一口檳榔,就足以表示主人的誠意了。孩子還在襁褓之中,有的父母便會把一絲絲的檳榔讓小孩吸吮,真可稱得上是“奶操”。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販中,以賣檳榔的生意最好。遍布全市各個角落的檳榔攤子,竟有數(shù)萬個之多。
湘潭人吃檳榔很是講究。剛摘下的鮮果呈青色。形似鴨蛋而略短,先用水煮兩小時左右,使之變成棕紅色,再用煙薰七天七夜,就成了干果。這道工序一般在產(chǎn)地完成。買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凈,用開水燙過,噴上少量糖精水,存放二十四小時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檳榔剖成兩至四瓣,點(diǎn)上用石灰加飴糖熬成的鹵水,有的人還愛點(diǎn)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復(fù)咀嚼,又甜又澀,芳香滿口,越嚼越有味,余味悠長。一口好檳榔能嚼得人面頰潮紅,渾身燥熱,甚至遍體生津。嚼檳榔的樂趣如此,難怪湘潭人對它如此厚愛了。
湘潭檳榔,作為一種食品,已在湘潭生根發(fā)展達(dá)三百余年的歷史。湘潭人吃檳榔非常講究。摘下的青色鮮果先用水煮兩小時左右,使之變成棕紅色,再用煙熏7天7夜,就成了干果。這道工序一般在產(chǎn)地完成。買回干果后,用清水洗凈,用開水燙過,噴上少量糖精水,或是其他甜味劑水,存放24小時左右,才可食用。食前用刀把檳榔剖成兩至四瓣,點(diǎn)上用石灰加飴糖熬成的鹵水,有的人還愛點(diǎn)上一滴桂子油,放入口中反復(fù)咀嚼,又甜又澀,芳香滿口,越嚼越有味。一口好檳榔能嚼得人面頰潮紅,滿口生津。正是檳榔的種種好處,讓湘潭人自豪地把檳榔稱作是中國的“植物口香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