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石耳 山菜珍品,俗稱“石衣”,為黃山特產(chǎn)。形狀如木耳,個頭比木耳大數(shù)倍,為藥用名貴蔬菜。石耳生長與懸崖峭壁的陰濕縫隙之中,一般六七年才能長成。石耳藥用價值較高,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石耳可以“明目益清”。
采集石耳十分艱辛危險,藥農(nóng)用粗繩綁身自懸崖攀下至半空凌空采摘,稍有不甚可能粉身碎骨,所以有些石耳因生長處過于危險,不可采集而歷經(jīng)百年,大如面盆。
“黃山石耳”是一種藥用山菜,在徽菜中屬上等名菜。
“黃山石耳”形狀和木耳相似,但比木耳大,表面呈黑色,有細刺,背部長著一層青苔似的淡綠膜,正中有蒂,長在懸?guī)r絕壁陰濕處的石隙之中,一般要六七年才能長成。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石耳性甘平無毒,能明目益精”;清代的《本草綱目拾遺》中稱石耳“久食色美,益精悅神”。民間常用石耳治喉痛,療效顯著。《本草綱目拾遺》又曰:“作羹餉食,最為珍品?!庇檬腥饣驘蹼u,鮮美可口,素為食客稱贊。采“黃山石耳”是件艱難的事,黃山山高林密,山上山下溫差大,一般在5一10月這段時間采摘。藥農(nóng)要選擇晴好的天氣,結(jié)伴而行,隨身攜帶粗麻繩和特制竹筐等物品,攀懸?guī)r,登陡壁,尋找到石耳蹤跡后,先要選擇下山的地點,將粗麻繩一端系在山頂大樹上或穿在山巖石孔中,一端拴在藥農(nóng)身上。藥農(nóng)由此下放到三四十丈的深谷中去采摘,得來堪稱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