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魚是太湖著名特產(chǎn)。因此,銀魚亦稱膾殘魚或王余魚。清康熙年間,與梅鱭魚白蝦并稱為太湖三寶。銀魚形似玉簪,細嫩透明,柔若無骨,色澤似銀,春秋時期太湖已盛產(chǎn)銀魚。品種有大銀魚、雷氏銀魚、太湖短吻銀魚和寡齒短吻銀魚等。銀魚肉質肥嫩鮮美,營養(yǎng)豐富。銀魚炒蛋、銀魚丸子、芙蓉銀魚和銀魚餛飩等是太湖名菜名點。
亦稱冰魚(icefish)或玻璃魚(glassfish)。
銀魚科(Salangidae)銀魚屬(Salanx)多種半透明魚類的統(tǒng)稱。見於東亞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國被譽為美味。體細長,似鮭,無鱗或具細鱗,很少長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魚。
銀魚是淡水魚,長約七至十厘米,體長略圓,細嫩透明,色澤如銀,因而得名。產(chǎn)于長江口的體形略長,俗稱“面丈魚”、“面條魚”。太湖銀魚,歷史悠久,據(jù)《太湖備考》記載,吳越春秋時期,太湖就盛產(chǎn)銀魚。太湖銀魚有四個品種:太湖短吻銀魚、寡齒短吻銀魚、大銀魚和雷氏銀魚。產(chǎn)量以大銀魚和太湖短吻銀魚為高。
異名
王余(《爾雅》郭璞注),蛤殘魚(《爾雅翼》),銀條魚(《日用本草》),面條魚(《黃渤海魚類調(diào)查報告》),大銀魚(《魚類分類學》)。
來源
為鮭形目胡瓜魚亞目銀魚科動物銀魚的全體。
動物形態(tài)
銀魚,體細長,近圓簡形,后段略側扁,體長約12厘米。頭部極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長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頜等長;前上頜骨、上頜骨、下頒骨和口蓋上都生有一排細齒,下頜骨前部具犬齒1對。下頜前端沒有聯(lián)合前骨,但具一肉質突起。背鰭Ⅱ11~13,略在體后3/4處。胸鰭8~9,肌肉基不顯著。臀鰭Ⅲ23~28,與背鰭相對;雄魚臀鰭基部兩側各有一行大鱗,一般為18~21個。背鰭和尾鰭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鰭。體柔軟無鱗,全身透明,死后體呈乳白色。體側各有一排黑點,腹面自胸部起經(jīng)腹部至臀鰭前有2行平行的小黑點,沿臀鰭基左右分開,后端合而為一,直達尾基。此外,在尾鰭、胸鰭第一鰭條上也散布小黑點。
生存環(huán)境與分布
可以生活于近海的淡水魚,具有海洋至江河洄游的習性。分布山東至浙江沿海地區(qū),尤以鄱陽湖,長江口崇明等地為多。我國的太湖盛產(chǎn)銀魚。少數(shù)種類分布到朝鮮、日本及俄羅斯遠東庫頁島地區(qū)。
化學成分
可食部100克含:水分89克,蛋白質8.2克,脂肪0.3克,碳水化物1.4克,灰分1.0克;鈣258毫克,磷102毫克,鐵0.5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黃素0.05毫克,尼克酸0.2毫克。
性味
《日用本草》:"味甘,平,無毒。"
歸經(jīng)
功用主治
補虛,健胃,益肺,利水。
①《日用本草》:"寬中健胃,合生姜作羹佳。"
②姚可成《食物本草》:"利水,潤肺,止咳。"
③《醫(yī)林纂要》:"補肺清金,滋陰,補虛勞。"
④《隨息居飲食譜》:"養(yǎng)胃陰,和經(jīng)脈。"
相關傳說
從前,水晶宮龍王身邊有一對童男童女,男的叫銀果,女的叫銀花。一日,龍王派他們倆到人間查看生物生長情況。在人間,他們看到人們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十分羨慕。以后,它倆的感情日益深厚,于是結為夫妻,過著男耕女織,相敬相愛的自由生活,再也不愿回水晶宮了。后來,龍王知道了著這件事,認為銀果、銀花違犯令條,罪不能容,便派水兵水將,將他們捉拿回宮問罪,并傳旨將銀果、銀花打出水晶宮,永為全身透明的小魚。從此,銀果,銀花只能在淺水處游動。他們感情深厚,銀花在人間有身孕了,肚子日漸大起來,游動也很緩慢。銀果隨著銀花總不遠游,并為銀花尋找食物。不料這又被龍王知道了,龍王頓時大怒,即刻傳旨,不許出生。銀果、銀花一聽,悲痛萬分,相互流淚不止。銀果說:“這不是讓我們斷子絕孫嗎?”銀花接著說:“我們已是夫妻,怎能沒有兒女,我決意破肚而死。這樣能保全后代繁衍下去?!闭f罷,銀花便游向碎石,破腹產(chǎn)卵而死。銀果一見銀花死去,他安置好卵子,也很快死去了。這是一段神話故事,不足為信。但銀魚的生命只有一年,確為事實。漁民們捕獲的銀魚,不論大小,都是當年的魚。
銀魚營養(yǎng)分析
銀魚屬一種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對高脂血癥患者食之亦宜。中醫(yī)上認為其味甘性平,善補脾胃,且可宜肺、利水,可治脾胃虛弱、肺虛咳嗽、虛勞諸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