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料:精白面粉1500克。
輔料:熟豬油300克,糖豬油丁500克,綿白糖450克,芝麻250克,適量的飴糖、堿。
制作:
1)將600克面粉加進(jìn)300克熟豬油,制成干油酥;將剩余的900克面粉和好后拌成酵面團(tuán),面發(fā)起來后,加上堿弄勻,分成60個劑子。
2)將60個劑子搟成皮,每片里放進(jìn)15克酥油。收口后搟成條形片。
3)將糖豬油和白糖拌成餡,將餡分別放在條形面片中間,將它由外網(wǎng)內(nèi)折緊,再將手搓成25厘米左右的長條,制成盤香形狀的餅胚。
4)將餅胚的表面刷上飴糖,然后撒上芝麻。
5)將它們放進(jìn)餅爐里或者烤箱里進(jìn)行烘烤,一直到呈現(xiàn)出金黃色,即可出爐食用了。
石梅油酥餅,制作精細(xì)獨(dú)特,以松、脆、味香而飲譽(yù)四方,它的出名,相傳與南朝梁武帝的長子昭明太子有關(guān)。
昭明太子叫肖統(tǒng),他從小好學(xué),聰明過人,為了尋找一個讀書的好處所,曾多次來虞勘察,最后選定了南方夫子--言子墓旁的石梅。
石梅,在虞山南麓,巖崖突兀,泉水清澈,虬松翠柏,曲徑通幽,是個讀書的好處所。昭明太子讀書喜歡清晨讀,且喜歡一個人靜思,不許別人去打擾,這樣一來,早晨吃飯便成了問題。不吃早飯,餓壞了身子可不行,梁武帝知道了,怪罪下來那可擔(dān)當(dāng)不起。幾個仆人急得團(tuán)團(tuán)轉(zhuǎn),大家湊在一起商量辦法。有個仆人說:“山腳下有個燒餅店,每天給太子送上幾個燒餅不就行了!另一個仆人說:“那燒餅是給普通百姓吃的,又硬又咸,太子怎么能吃這種餅?zāi)兀 薄澳窃趺崔k?”仆人們一起到山腳下燒餅店,與店老板一起商量。店老板說:“你們不要發(fā)愁,我給太子做幾個嘗嘗?!?
晚上,店老板親自動手做起燒餅來,他在面粉內(nèi)放入飴糖,拌上香油,做成形如盤香的餅,表面又灑上一圈又一圈白芝麻,然后,放到爐上燒烤,待燒得金黃時即夾出。店老板自己品嘗一下,覺得味道不錯。
第二天一早,店老板又做好了一鍋燒餅,用荷葉包好,親自送到太子讀書處。太子正聚精會神讀書,忽然聞到一股香味,抬起頭來。仆人忙說:“太子,店老板送燒餅來了?!钡昀习迕Υ蜷_荷葉包,昭明太子見這餅子形如盤香,色澤金黃,馬上拿一個品嘗起來。這餅外香脆,內(nèi)酥松,上口甜,不粘牙。太子吃得高興,問:“這餅叫什么名?”店老板說:“這餅是我特為太子做的,還沒有起名呢!太子給這餅起個名吧?!碧雍芨吲d,站起來,眺望山林,見一塊突崖上有“石梅”兩字,靈機(jī)一動,便說:“就叫石梅盤香餅如何?”店老板忙說:“好!好!還是太子聰明,給這餅起了一個好名。”從此,昭明太子的早餐常以石梅盤香餅為食了。
昭明太子喜歡吃石梅盤香餅,城里居民都知道了,也紛紛去購買,這家燒餅店生意越做越紅火。后來,昭明太子回到京城,把石梅盤香餅也帶到京城,分贈親友。由此,石梅盤香餅譽(yù)滿京都。在昭明太子讀書的山上,后人建了一只古樸典雅的亭子,起名為“讀書臺”。
石梅盤香餅,色澤黃爽,品種繁多,有葷素之分,甜咸之別。甜的有桂花白糖、玫瑰、豆沙、棗泥、百果;咸的有蔥油、椒鹽等。石梅盤香餅用料講究,做工精細(xì),香酥油潤,色、香、味、形均有獨(dú)到之處,被美食家譽(yù)為常熟食品一大特色。
1928年,白糧倉一家楊姓大戶有一兒子在北京做官,特地寫信給家里,說想吃石梅盤香餅,要家中派人買了,從上海乘特別快車送往北京。1983年,有六十多個國家的駐華大使和夫人來常熟參觀,設(shè)宴時有盤香餅招待。他們吃了非常滿意,翹起大拇指頭,盛贊盤香餅的風(fēng)味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