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皮子,蒙語稱“查干伊德”,“烏如木”、“烏日莫”。漢語的意思就是“白色的食品”。是把馬、羊、牛和駱駝鮮乳倒入鍋中慢火微煮,等其表面凝結(jié)一層臘脂肪,用筷子挑起掛通風(fēng)處晾干即為奶皮子。屬鮮奶中的精華。味純香,營養(yǎng)豐富。加上奶茶、奶果子、炒米食用,為招待貴賓的佳品,曾被稱為“百食之長”,無論居家餐飲、宴賓待客,還是敬奉祖先神靈,都是不可缺少的。因地區(qū)不同,其品種和制作方法也不盡相同。主要有奶皮子、奶油、奶酪、奶豆腐等。 奶皮子是哈薩克、維吾爾、蒙古、錫伯等少數(shù)民族喜歡的奶制品。奶皮子是指牛、羊奶上面漂浮的一層脂肪和奶蛋白的混合物,其味有奶香和脂肪香,略有甜味,十分可口。提取的方法是一般在傍晚擠牛奶或羊奶,靜置一夜后,第二天撇去上面的浮油,這種浮油,像奶子結(jié)了一層皮,所以稱其為奶皮子。 少數(shù)民族稱其為“卡依瑪克”。這種生奶皮子含有一定的酸質(zhì),自然發(fā)酵后略含酸味,吃起來有一股濃郁的香味。俄羅斯人稱這種奶皮子為“斯米旦”,是抹在面包上吃的一種調(diào)味品。還有一種奶皮子是在牛、羊奶煮熟后,等奶涼卻后,取下奶子上面浮的一層奶皮。這種熟奶皮子多為家庭制作,大多用抹在馕上或是放在奶茶中食用。 特別是哈薩克族、維吾爾等少數(shù)民族早晨喝奶茶時(shí),要喝帶有厚厚奶皮的奶茶,其味特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