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芽糖是寧夏川區(qū)回族群眾喜食的一種傳統(tǒng)風味糖果食品。每逢秋收完后,回族群眾便曬好大麥,整理好家具,開始碾米,做糖。這種習慣已有200年的歷史。寧夏川區(qū)是寧夏大麥的主要產區(qū),為回族群眾做糖果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他們做的糖果除了自己食用外,還拿到街上出售。到了民國年間,寧夏已有幾十家制作麥芽糖的作坊,其中尤以平羅縣惠北鄉(xiāng)回族群眾毛義山、毛義川的最有名氣,為“毛家糖坊”。
制法:
(1)大米子碾好,曬幾小時后與凈大麥同放大鍋內煮熟,直至水干。然后加適量水煮3-5分鐘,立刻倒入大缸中。缸底漏眼要塞嚴。缸底下挖一大坑,墳內放一空而凈的缸,兩缸底口對齊,缸口蓋嚴,約30分鐘左右后,缸內發(fā)出“卜咚卜咚”聲響后,急抽開缸底漏眼,上缸內不停地流下乳白色的糊湯入坑內缸。
(2)取出糊湯倒入熬鍋中,加旺火,不停地反復攪動。待湯糊稠時,用木推子推攪,以防糊鍋底。直至糊湯變成乳白色狀的糖稀。
(3)將豆面(1千克)炒熟,和紅糖或白糖用開水沖開,和糖稀和在一起,呈大面團狀。切成小塊,搟成薄張,然后用刀切成各種形狀,放涼屋席上冷卻 。待糖皮稍硬時,即可食用。
特點:這種農家糖吃起來干硬、甜脆、耐嚼,有豆味。它含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鈣、磷、鐵,常食可消渴除熱,補虛化食,止泄寬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