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成人精品视频app,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中文字幕不卡在线高清,精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美女胸屁股无遮挡,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美女图片大黄

河源連城旅游攻略「河源連平有什么好玩的景點」

福建連城有哪里好玩的

連城山水

一、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冠豸山

冠豸山因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冠豸山平地兀立于連城城東,"不連崗自高,不托勢自遠。"。景區(qū)方圓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巖、洞、泉、寺于一身,雄幽奇秀,素有"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的美稱。冠豸山風景名勝區(qū)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湖五大景區(qū)組成。目前,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三大景區(qū)已對游人開放。

1、冠豸山

冠豸山,位于城東郊,宋稱"東田石"。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代縣尹馬周卿率千人上山,開辟蒼玉峽、云棧、丹梯、冠豸、桃源等13景,并以篆體或隸書刻石標名。馬周卿潛心山景,觀那層巒疊嶂,萬石紛披氣勢,望之似萬朵瓣瓣舒展鮮麗的荷花,隨風搖曳在青標翠蓋之間,遂將其改名"蓮峰山"。

前山的滴珠巖高壁直立,端莊嚴整,形似"獬豸冠",馬周卿題刻"冠豸"為相之標名。至明代,精通古文辭、尤工楷法草書、喜好游歷名山大川、吟詠佳景的邑人庠生黃公甫,在此題刻字徑數尺、矢勁鐵強的"冠豸"二字。傳古有靈獸名豸,似羊而獨角,又稱"神羊",亦叫"獬豸",能辨曲直。遇惡人則以角觸之,法官可據此判斷是非。春秋時楚文王曾獲此獸,依其形制成王冠,稱"獬豸冠"。秦滅楚,以此冠賜給御史大夫。后經漢、唐至宋、明,獬豸冠一直是御史之類監(jiān)察官及司法官的專用制帽,所以又稱"法冠"。清代御史雖不戴此冠,但其官服的前后仍繡有獬豸的圖案,表明作為執(zhí)法監(jiān)察官的性質。由于豸冠的含義正好符合歷代連城人民祈盼執(zhí)法無私、公正廉明盛世到來的愿望,登山賞景便稱"上冠豸",于是蓮峰山漸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

正面游山,輕車可直達山腳,拾級而上,景點相隨,遠近輝映,各具特色,令游人目不暇接。

2、石門湖

石門湖位于冠豸山東南,并與冠豸山景區(qū)緊相毗鄰,舊稱"石門巖",為連城昔日八景之第二景--"石門宿云"所在地。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連城城郊嚴重缺水,明知石門巖清水常流但無法引用。民間曾經流傳著一首民謠:"石門巖,拱橋背,大小蚊龍有一對,要是有人鎖得住,世代不用吃糠菜。"大、小蚊龍山是石門巖的主體山,鎖住蚊龍為的是治水,周邊群眾深受干旱之苦。解決農田灌溉和群眾生活用水成為強烈的呼聲。1970年9月3日,連城縣成立石門巖水庫工程指揮部,9月15日正式動工,于1975年5月完成施工任務。

石門巖水庫上游流域面積4.4平方公里,主河道長3公里。正常儲水位高程72.2米,水面面積23. 29公頃,工程總指揮為當時縣委第一書記李振經。

大壩鎖蚊龍,石門蓄翠珠。石門巖終于變成一個山水相連、景色迷人的人工湖泊。水隨山婉蜒,港叉交錯;山依水臨淵,深谷縱橫;碧水青山相映,兼霞岸柳扶疏;游魚起舞,白萍紅首相邀;水中孤渚,勝似蓬萊,真有"水似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哪邊?眉眼盈盈處"那種令人向往的佳境。游人蕩舟其間,聽兩岸鶯聲百轉,看一群野鴨閑游,撫水底青山,追云邊曉日,悠哉游哉,其間況味,實在難以形諸筆墨。有時谷口葦叢如屏,似已終局,然而漫操小艇,輕撥"圍屏",卻又豁然得一新境界。游人巧借詩文贊嘆:"山重水復疑無路,輕撥綠屏另有天。"

3、竹安寨

竹安寨距縣城東北5公里,離冠豸山僅1.5公里。這里峰巒挺立、谷深泉幽,當地百姓稱"揭屋寨",又叫"馬頭山"。也稱"竹安寨",寓竹報平安之義。

據史料記載,清咸豐七年(1957)七月太平軍石達開部隊攻陷連城,咸豐八年(1858)九月二十九日,石部攻占冠豸山。僅咸豐之年,太平軍三次進出連城,竹安寨成了富豪鄉(xiāng)紳們的避亂之所。寨成30年后的1933年,工農紅軍揮戈閩西,進駐連城。紅軍帶領鄉(xiāng)民攻下竹安寨,把糧食、家具分給窮人。竹安寨內依山勢構筑的廳堂、居室、廚房、倉廩等39間房屋,因此毀于戰(zhàn)事,現仍留存遺跡。

竹安寨位居主景區(qū)冠豸山的東北部,高度660米,方圓4.2平方公里,亂菁塞途,鉤刺牽衣,外圍保持著濃重的野趣。接近核心地段,松篁漸密,山勢漸陡,苔蘚、蕨類、地衣等分布于巖隙石根、澗頭谷底,與峰巒相映襯。

竹安寨呈現的另一面是準軍事防御型人文景觀。開發(fā)者初衷就是在太平年間,依托這石上流泉,滿山青松翠竹,矮屋茅廬,清幽勝境,溫經讀史,開拓胸襟,自娛自樂;一旦遇上亂世,則可憑這山崖的險阻,寨垣的堅固,安頓婦孺老幼。于是,雇請多名青壯漢子長年累月懸縋炸石,附巖開路,如同紋身一般在這陡峭的山壁間鐫上條條柔美的坎道曲線。

竹安寨的自然景點,一險、二奇、三壯觀,被稱為景觀"三絕",世間罕見。

二、 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qū)--梅花

被中外專家稱為"北回歸荒漠帶上的翡翠"的梅花山,是享譽全球的國家級森林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qū),是"動植物資源基因庫"和"地質博物館",總面積22168公頃,大部分在連城境內。閩江、九龍江汀江皆發(fā)源于此,故又有"八閩母親山"之稱。這里原始森林茂密,名貴樹種藥材比比皆是,華南虎和罕見的金斑喙鳳蝶等珍禽異獸在此繁衍棲息。梅花山兼有黃山之秀、華山之險、漓江之美、西雙版納之樸,是理想的科研教學基地和旅游避暑勝地。

三、 明清著名四大雕版印刷基地--連城四堡

連城四堡是我國明清兩代著名的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出版過《康熙字典》、《金瓶梅》等一千余種書籍,在中國印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99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鄉(xiāng)"。

四、 宣和明清民居建筑

連城宣和鄉(xiāng)培田村,明、清、民國時期先后修建的21座祖祠、30多幢華堂構成的民居建筑群,尤其其中兩幢"九廳十八井"及"南山書院"堪稱中國建筑史上保存十分完整的明清時期建筑精品。

五、客家大宅門——萬人古村芷溪

芷溪位于連城南部,自明清以來先后修建了74座古宗祠和139幢古民居,形成國內罕見、規(guī)模龐大的古宗祠、古民居建筑群,其中“九廳十八井”仍存有8座,如黃氏家廟、澄川公祠、翠疇公祠、集鳣堂、培蘭堂等均為客家民間建筑精品之作。

六、 望云草室和張氏家廟

望云草室為紅四軍前敵委員會機關舊址,在連城縣新泉鎮(zhèn)。1929年6月10日,毛澤東、朱德、陳毅曾在此辦公。同年12月,在此開展了著名的新泉整訓,并在此起草紅四軍"九大"決議案。

張氏家廟坐落于連城縣新泉鎮(zhèn)的新泉村。1929年6月紅四軍進駐新泉,在此成立連城縣第一個蘇維埃政權--連南區(qū)革命委員會,現為新泉紀念館連城革命史陳列室。

七、 中華山性海寺

中華山性海寺坐落于連城縣新泉鎮(zhèn)境內,始建于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距今620余年),是福建名剎之一。性海寺周圍林木蔥郁,風景迷人,殿宇樓閣錯落有致,很具規(guī)模。性海寺原主持高僧慧瑛法師是中國佛教協(xié)會理事,福建分會副會長,在性海寺首倡"農禪并舉",成績斐然。性海寺已列為福建省對外開放寺廟之一,趙樸初先生生前曾親筆題贈"性海寺"牌匾。

八、 賴源溶洞

賴源溶洞群位于連城縣賴源鄉(xiāng)上村,著名的有三洞:仙云洞、幽琴洞、石燕巖。仙云洞,以"云"取勝,常有云氣騰騰自洞口涌出,終年不斷。幽琴洞,以"泉"見長,洞中泉水自石縫潺潺流過,音韻幽幽,如奏管弦,因而得名。石燕巖,相傳昔有紫燕數千,飛經此地,忽降驟雨,齊集石上,雨止視之,皆化為石。

誰能告訴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這地怎么樣?

連城是客家人聚居地,民風淳樸。旅游資源豐富,有4A級景區(qū)冠豸山、培田古民居、四堡雕版印刷基地、梅花山等等。連城的美食小吃很多很豐富,基本上到連城的人都能適應當地的飲食。連城的交通也很便利,“鐵公雞”(鐵路、高速公路、機場)均有。縣城比較小,但“五臟俱全”,空氣也很好,屬宜居城市哦。

連城縣的文化

姑田游大龍:姑田游大龍,始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每年元宵節(jié),連城縣姑田鎮(zhèn)民間都要舉行游大龍的民俗活動,祈福人間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其規(guī)模和神龍的形象,歷史上最長的大龍為二百三十六節(jié)共計一千余米長,創(chuàng)吉尼斯世界記錄。2002年元宵節(jié)的大龍,龍身有237節(jié),加上龍頭、龍尾,整條龍長達950米,被譽稱為“姑田大龍甲天下”、“天下第一龍”。不愧為客家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苗。2012年,大龍的長度為771.9米,并打破了世界紀錄

河源十三坊進公太:進公太為福建(簡稱閩)閩西一帶留傳的民俗盛世,以祭祀開閩王王審知為主題。河源十三坊即祭祀公太的十三個區(qū)域集體,主要是位于閩西連城、長汀兩縣交界處的十三個村落,其中又以連城縣內的朋口鎮(zhèn)、宣和鄉(xiāng)居多(過去宣和全鄉(xiāng)叫上河源,朋口鎮(zhèn)管轄的其中五個村叫下河源,統(tǒng)稱河源里)每個區(qū)域集體舉辦一年,以十三年為一個輪回,故活動相當盛大,而舉辦的十三個區(qū)域集體有“河源十三坊”之說。十三坊的群眾每年農歷二月初三都要舉行紀念開閩之王王審知的廟會即“進公太”,連城縣文亨的湖峰、莒溪的璧洲、長汀縣的鐘屋村等鄰近鄉(xiāng)村也參加河源十三坊的入公太。

羅坊走古事:據傳,昔日連城羅坊常鬧旱、澇災,當地舉人把流傳于湖南的“走古事”移植鄉(xiāng)梓,以祈風調雨順,五谷豐登,自此流傳延續(xù)至今有幾百年了。走古事實際上是一場具有娛樂性質的盛大狂歡,被稱為“中國山村狂歡節(jié)”。

林坊大龍:林坊游大龍是林坊林氏家族傳統(tǒng)文化藝術活動的遺產,發(fā)軔于明朝初,已有500多年的悠久歷史。清朝年間,四房桐德在湖南洪江縣做工時,潛心學到了扎龍和制作技術。后經過幾代先輩對龍制作技術改進,林坊大龍別具一格,彰顯特色。龍頭高大威武,雄壯秀麗,色調和諧富有濃厚的文化內涵。龍頭口中含著紅彤彤的龍珠,頭上虎鼻、鹿角、腰間鷹爪拔出,身披龍須,龍更顯龍蟠虎踞,生龍活虎,氣勢凌人。至今每年正月十三日至元宵節(jié)定為游龍慶豐收迎新春的慶典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2001年林坊大龍代表龍巖市參加央視“心連心”藝術團在古田的演出活動。

芷溪花燈:芷溪花燈,由蘇州引進,以宮燈為主燈,分二層結構。外圍配上花籃、紗燈、牡丹燈、鰲魚燈,畫上字畫或裝制羅漢、古裝人物等,多達99盞小燈。點燈用特制玻璃燈裝蒸過的茶油、花生油和煮曬精選的燈芯。每個花燈要12人抬護,元宵節(jié)芷溪按姓氏輪流出燈,曾出過110多個花燈長隊。花團錦簇,琳瑯滿目,配以蘇州鑼鼓? ??十番樂隊,十分壯觀,有紙包火的奇跡之稱。

北團游大粽:農歷一月初六至十三,是福建省連城北團上江坊一年一度的“游大粽”客家民俗活動。從初六起,村民們開始用上萬片粽葉縫制粽衣,1個粽用120斤糯米,制作成1.6米高的大粽。初七晨大粽下鍋,蒸煮4天4夜,十二日用金箔,吉祥紙花等妝粉大粽,供奉于宗祠。十三日出游,村民們抬著1個個大粽,鳥銃、鳴鑼開道,彩旗花傘引路,一路吹打,浩浩蕩蕩,沿村道游行。熱鬧完畢,大粽則分給村民,保佑各家五谷豐登、五業(yè)興旺。節(jié)日一過,春耕大忙就開始了,民間習俗仍給人們留下了美好的憧憬。

犁春牛:中原傳入連城南部地區(qū),尤其盛行于芷溪、新泉兩地,約五百多年歷史。每年立春前后,以家或片為單位,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整個隊伍,由七人的鑼鼓隊開道,二位童男女提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吉利燈。牽牛僮牽著用紅綢布扎花絮披頭的健壯耕牛,后接犁田、送飯、釣魚、挑柴、抬農具、讀書、擔牛草、挑谷子及抬松明火等二十余組成。牽牛僮和犁田者扮丑角,即興表演,伴以嘿、嘿的喝牛聲。他們卷袖、赤腳、戴斗笠,男的扎腰、女的系圍裙。觀眾多時還要唱山歌,儼然是一幅模擬春耕勞作的熱鬧非凡的春耕圖。

連城拳: 明洪武年間(1385年),南田(連城縣隔田村)黃氏千七郎公之妻張氏四娘,與本縣巡檢張繡是河南同鄉(xiāng),素為戚誼之交。巡檢張繡任職屆滿,請張四娘的長子黃張生挑運行李隨其回河南,到河南后,張繡便推薦黃張生到河南登封少室山(即嵩山少林寺)拜蔡、董、孫三位僧人為師,練習少林諸般武藝達三年之久。雖時間有限,但黃張生依然學得三位師傅的精髓要領。黃張生返回家鄉(xiāng)后,將其所學盡數教授給族人,因此隔田武術得以沿襲不衰。后經黃觀杰等人在實踐中刪改后精益求精,使武術套路更加精煉、充實完善。稱“連城少林拳”或“少林獨門拳”,堪稱武林奇葩。連城拳有南田黃家拳和洋地巫家拳兩種。

提線木偶書法:連城木偶歷史悠久,五十年代初,著名的木偶表演藝術家徐傳華,曾赴北京中南海懷仁堂表演節(jié)目,并應邀赴前蘇聯(lián)、波蘭、捷克等國訪問演出,被譽為中國木偶表演藝術大師。他的嫡傳弟子李明卿,從事木偶表演藝術21年,他的木偶書法被國際新聞媒體和藝術界同行們贊譽公認為世界首創(chuàng)神州一絕,此項表演節(jié)目已申報世界吉尼斯之最。 連城紅心地瓜干:是著名的“閩西八大干”之一,已有二、三百年歷史,清朝時,作為貢品進貢皇宮,是宮廷宴席上的珍貴小點,美名“金薯片”,連城也? ??為中外聞名的“紅心地瓜干之鄉(xiāng)”。連城鄉(xiāng)村土質松軟,酸堿適中,氣候適宜,很適合這種紅心地瓜生長。這種地瓜干保留著自然的色澤和品質,顏色黃中透紅,味道清香甜美,質地松軟,營養(yǎng)豐富,遠銷東南亞和北美洲等國家和地區(qū)。連城的兩大特產紅心番薯干和黑丫頭連城白鴨均馳名中外,有“土藏萌番薯,水游黑丫頭”的美譽。

在福建和江西等地,番薯因為憨厚大個的體態(tài),老一輩還稱其為懵番薯,伴隨動漫文化的熱潮和賣萌搞怪元素的流行,現在大都改稱萌番薯。番薯高產,紅軍當年打游擊時物資匱乏,饑一頓飽一頓。后來從山區(qū)農民那得知種番薯可有效應對饑餓,便和山區(qū)農民朋友一起房前屋后種些番薯,軍民們還有口號“土藏萌番薯,吃飽不辛苦”。

連城白鴨:連城白鴨出產于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全身羽毛潔白,因為黑色的腳丫和頭部,當地又稱“黑丫頭”?!叭珖ㄒ凰幱螟啞?,“鴨中國粹”。清代《十藥神書》記載,連城白鴨治咯血、虛癆等病癥,是多種疾病的輔助治療食品,中醫(yī)和民間對鴨均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祛痰開竅、寧心安神、開胃健脾功效,廣泛用于治療小兒麻疹、肝火、無名低熱高燒和血痢,對癌癥患者具有緩解病痛、輔助治療作用。清朝道光年間被列為珍品、貢品。經廈門大學生物系和省農科院中心室試驗測定:連城白鶩鴨含有17種氨基酸和10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膽固醇含量極低。連城的兩大特產紅心地瓜干和黑丫頭連城白鴨均馳名中外,有“土藏萌番薯,水游黑丫頭”的美譽。

捆板:亦稱米粉板、卷板,是客家人祖先自北南遷后,因當地不種小麥,無面粉可制春卷,而用大米磨粉制皮代替春卷的一大創(chuàng)造,北風南味,別具特色。連城南部地區(qū),幾乎家家會做,人人愛吃,街頭小吃攤上也時有出售。

九門頭:連城傳統(tǒng)火鍋名菜,別名燜九品。源于連南朋口溪流域一帶,俗稱“涮九門頭”系選用牛身上最精華的九個部位的肉,即牛舌峰、百葉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瘠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經過嚴格選料,精細刀功,輔以佐料、米酒和數味中草藥制成。此菜鮮嫩脆爽,湯味馨香,有健胃補腎、祛寒去濕的功效,是藥膳兼濟的佳肴。由于食用的是牛身上九個部位的肉,幾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華,故又有“一餐吃了一頭?!敝f。

已列入全國名菜譜。

芋子餃:芋子餃皮呈玉色,形如半月,內包豬肉、香菇、大蔥等原料調制的餡心,食之皮嫩餡香,潤滑適口,是連城城鄉(xiāng)群眾逢年過節(jié)必制的傳統(tǒng)名食,在連城已有數百年歷史。據傳,早期制作的芋子形如“米桃”(壽桃),俗稱“桃子”,又因芋餃上席后須趁熱食用,放涼后則香味流散,故又有別名“趕燒”(趁熱之意)。

四堡漾豆腐:福建客家菜四堡漾豆腐,是福建閩西連城縣客家的特色佳肴。已有300余年的歷史,與明清時期四堡的印刷業(yè)繁榮有著很大的關系。據說,當時印刷工場的工人日夜勞作十分辛苦,家人就專門烹調出一些清心潤胃、滋陰養(yǎng)元的菜肴給他們補身體,漾豆腐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個菜。以四堡當地特產的一種“五月黃”豆為原料制成的豆腐,嫩白滑爽,滋味香鮮。福建客家菜四堡漾豆腐就是以四堡產的豆腐為原料制作的。

雪花魚糕:連城群眾喜愛吃魚,不僅因為魚肉鮮嫩可口,營養(yǎng)豐富,且“有魚”象征“富足有余”的好兆頭。連城菜中有多種多樣的淡水魚菜肴,其中尤以“雪花魚糕”制作精細、造型新穎、鮮嫩可口,成為宴席中的上等菜肴?!把┗?a href='/techan/27039' target=_blank>魚糕”選用鮮凈魚肉,剝除皮、骨,配以肥豬肉、地瓜粉、蛋清及調味品制成,將魚肉搗成魚泥,肥豬肉剁成肉泥,投人地瓜粉、味精、胡椒粉、鹽、姜汁、蔥汁等攪拌均勻,裝人圓盤中,放鍋中蒸熟后出鍋劃成菱形片,再把蛋清抹在蒸后劃成片的魚糕上,回鍋蒸3分鐘即可上席。

“雪花魚糕”又稱雪花銀片、烊魚,裝盤后觀之如銀似雪,食之鮮香滑嫩。喜慶宴席中,人們常以出不出這道名菜作為宴席是否豐盛的標準,以至有“不出烊魚不成席”之說,在閩西首屆“山茶花節(jié)”評比中,此菜獲風味小吃第一名。 連城蘭花:連城植蘭自宋始,以朋口鎮(zhèn)桂花村最為有名,百余戶人家?guī)缀跫壹曳N蘭,有100余個品種。20世紀80年代末朋口農民聯(lián)合成立了蘭花開發(fā)公司,在鎮(zhèn)所在地建起了近萬平方米的蘭花輔。1994年第四屆中國蘭花博覽會上,朋口農民栽培的建蘭新品種“三友梅蝶”“南斗素”“陽生素”,分獲銀獎和2項銅獎。全縣現有養(yǎng)蘭戶2000余戶,栽培以素心建蘭為主的130多個品種,并曾出口韓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地。

連史紙:連城宣紙具有紙質薄韌、顏色潔白、吸水力強等優(yōu)點,所以是精裝印刷、復制描繪、書畫裝裱的好材料。連城在姑田鎮(zhèn)建立了皮宣紙生產基地,產品遠銷到日本和東南亞。許多社會名流和文人雅士,都把連城的宣紙當作饋贈親友的佳品。因此,連城宣紙不僅為連城創(chuàng)匯,也為國家爭了光。

連城根藝:連城根雕始于宋末元初,歷史悠久,藝人輩出。前人的作品大局限于神像或神案上擺設的吉祥動物。建國后,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連城的根藝業(yè)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作品種類不僅有人物、花卉、動物,還有花插、幾、案等。涌現了一批技術精湛、造詣深厚的根雕藝術家,他們的作品有的以古樸渾厚見長,有的以飄逸典雅取勝,有的師從造化形神兼?zhèn)?,有的構思精妙匠心獨運。

連城旅游攻略自由行旅游攻略

  • 點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