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級旅游景區(qū)
鐵剎山風景區(qū)位于本溪滿族自治縣東部的田師付鎮(zhèn),距縣城小市33公里。鐵剎山是遼東名山之一,為東北道教發(fā)祥地,其最高峰海拔912.9米,山勢險峻,峰巒疊嶂,氣勢雄偉,風景秀麗。鐵剎山分為五個峰,中峰元始頂,東峰玉皇頂,南峰靈寶頂,西峰太上頂,北峰真武頂。因從東、南、北三個方向仰望都能見到三個峰,形如鐵叉,取其天作之合,三三為九之意,故稱為九頂鐵叉山。后來道家居山稱剎,更名為九頂鐵剎山。
鐵剎山除五峰之外,還有香爐峰、獅子峰、南天門、北天門、青陽紫金嶺、瑤池等。鐵剎山高聳入云,旋起旋伏,奇峰峭拔,古松蒼勁,獅子峰左右對峙,香爐峰云霧繚繞,每當山雨欲來之際,蒙蒙水霧自天而降,如白紗翻落,縈繞群頂,“九頂落霧”實為奇景。鐵剎山巖洞眾多,最負盛名的是八寶云光洞。此洞居山南,形如“八”字。洞口高5米,洞內高9米,洞尾高7米,洞長約30米,洞中有石虎、石龍、石壽星、石蟾蜍、石木魚、石仙床、石定風珠、石蓮盆等“八寶”。洞口正中上方刻有“九頂鐵剎山八寶云光洞”10個大字。在云光洞斜上方峭壁上有天橋洞。在云光洞之上還有乾坤洞、玲瓏洞、臥虎洞。在乾坤洞附近的摩崖頂上有東北道教始祖郭守真的坐觀。觀下有泉水井,清澈見底,常溢不竭。鐵剎山碑刻隨處可見,“與天同壽”摩崖石刻,高8米,寬5米,碑文約800余字,出自遼陽人白永貞手筆。太上頂有“直上青天”、“乾坤正氣”等石刻,筆力剛勁,嘆為觀止。
鐵剎山風景區(qū)是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一個較好融合了自然與人文景觀的旅游景區(qū),特征明顯。鐵剎山的旅游資源特色與優(yōu)勢是:
1、具有濃郁的道教文化特色,歷史悠久而積蘊深厚,遺存史跡眾多,文化優(yōu)勢極其明顯。
2、各類歷史文化遺產豐富,尤其是摩崖石刻具有較高的研究和藝術價值,為本溪滿族自治縣境內僅有。
3、山體和生物自然景觀突出,主要優(yōu)勢在于山勢險峻,適于登頂賞景。
九頂鐵剎山有源遠流長的歷史,盛傳長眉李大仙在此修仙得道;東北道教龍門派始祖郭守真于明崇禎三年(1630年)在此出家,開創(chuàng)了東北道教龍門派。鐵剎山有許多神奇的傳說。“八寶云光洞”中的石床,相傳是長眉李大仙收養(yǎng)弟子楊金豹的地方;懸于洞中圓石定風珠,相傳周武王伐紂時向長眉李大仙借得此寶,破了妖人十絕風吼陣;而在懸崖上的天橋洞,則是長眉李大仙升仙之所。鐵剎山還是一處國家級森林公園,景區(qū)內森林面積599公頃,森林覆蓋率為95%。鐵剎山風景區(qū)已載入《中國名勝辭典》,名揚海內外。每年吸引著無數游客,特別是傳統節(jié)日,游客達萬余人,現為國家AA級旅游區(qū)。
聯系電話:024-46150106
本溪鐵剎山具體位置在哪里
本溪鐵剎山是東北道教祖庭,歷史悠久,四季風光如畫,奇峰峭拔,林木蔥郁,景色優(yōu)美,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景區(qū),非常值得一游,那么本溪鐵剎山具體位置在哪里?詳情見下文。
1、景區(qū)地址交通指南
火車路線:從本溪乘坐到田師傅的火車,然后在田師傅車站轉乘到南甸的汽車即可到達。
客車路線:從本溪乘坐到小市的快客,在東芬客運站10分鐘一次,從小市乘坐到 堿廠的小客,在田師傅鎮(zhèn)下車,然后打車到鐵剎山。
2、景區(qū)介紹九頂鐵剎山距本溪市東40 公里,有一座主峰海拔 900 多米,方圓 20 余里的奇山,是東北道教龍門派的發(fā)祥地。
鐵剎山高聳入云,旋起旋伏,奇峰峭拔,古松蒼勁。巖洞較多,最負盛名的是八寶云光洞。
凡游覽過此山的人都稱:“鐵剎山景觀不盡”!鐵剎山由五座頂峰組成,東峰玉皇頂,南峰靈寶頂,西峰太上頂,北峰真武頂,以中峰原始頂最高、最險、最美。從東南、北三面仰視均可看到五頂中的三頂,三三合而為九,故得名“九頂鐵剎山”。鐵剎山除五峰之外,還有香爐峰、獅子峰、南天門、北天門、青陽紫氣嶺、瑤池金田嶺等峰嶺。
每年吸引著海內外無數游客,特別是傳統節(jié)日,游客高達數萬人。
3、本溪旅游攻略本溪滿族自治縣位于遼東半島腹地、太子河上游,東與桓仁滿族自治縣、寬甸縣相臨,西與本溪市、遼陽市接壤,南與丹東市毗鄰,北接沈陽市、撫順市。全縣總面積3344平方公里,地貌特征為“八山一水一分田”,屬于北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全縣有滿、漢、朝、回、蒙等15個民族??h政府所在地設在小市鎮(zhèn)。
溪縣十大景點為:本溪水? ??景區(qū)、老邊溝景區(qū)、大石湖風景名勝區(qū)、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九頂鐵剎山、天華山、蘭河峪風景區(qū)、湯溝綠石谷國家森林公園、本溪龍道溝、觀音山公園等。
自駕游行程路線:本溪縣-觀音山公園-本溪水洞景區(qū)-關門山國家森林公園-湯溝綠石谷國家森林公園-天華山-老邊溝景區(qū)-大石湖風景名勝區(qū)-蘭河峪風景區(qū)-本溪龍道溝-九頂鐵剎山-本溪縣。
本溪鐵剎山開放時間 現在開放了嗎
本溪鐵剎山歷史文化色彩非常濃厚,上山沿途的風光優(yōu)美,云霧繚繞的高山,蜿蜒的河水,非常值得一游,那么本溪鐵剎山開放了嗎?開放時間是什么時候呢?詳情見下文。
1、開放了嗎開放時間:08:00-16:00
2、景區(qū)介紹鐵剎山是東北道教龍門派的發(fā)祥地,又稱“九頂鐵剎山”。鐵剎山為長白山余脈,距本溪市東40公里,海拔900多米,方圓20余公里,中有元始、真武、靈寶、玉皇、玄武、太上、錦繡、香爐、獅子、南天、北天、紫氣、金母、來龍等十余座頂、峰、嶺、巒,間以云光、日光、天冠、天橋、乾坤、臥虎等巖洞,山上流水潺潺,野花灼灼,翠柏參天,蒼松蔽日,云霧飄渺,清風徐徐,風景優(yōu)美,名勝眾多。
3、主要游玩景點最佳游玩季節(jié):春夏秋季
九頂鐵剎山主峰有5座,以中峰元始頂為最高,次之有北峰真武頂,南峰靈寶頂,東峰玉皇頂,西峰太上頂。因從東從南從北,三面觀望,皆見三頂,三三得九,故名之。除五座主峰外,還有南天門、北天門、映壁山、獅子峰、香爐峰、來龍嶺、青陽紫氣嶺和瑤池金母嶺,比之“五頂”略低。山上洞府眾多,著名的有云光洞、天橋洞、乾坤洞、風月洞、懸石洞、云仙洞和郭祖洞,其中以云光洞最大、最有名氣,以天橋洞最險、最難攀涉。
游玩路線推薦:南門上山-太極廣場-南極石-西聚仙臺-八寶云光洞-太上頂-原始頂-靈寶頂-玉皇頂-真武頂-天女木蘭-玲瓏洞-三仙洞-南極石-太極廣場-南門下山
史海鉤沉‖本溪鐵剎山勝境——與千山醫(yī)巫閭山同為滿洲道教靈境
作者:遠
本文于1940年12月19日~21日連載于《盛京時報》
滿洲名山,人皆知遼陽有千山,北鎮(zhèn)有醫(yī)巫閭山。視為古今道教發(fā)祥靈場。每年春秋兩季,各地人士前往攬勝參拜者,絡繹不絕。據知三百年來成為道教優(yōu)雅山境者,非僅千山醫(yī)巫閭山而已,尚有本溪之鐵剎山也。
鐵剎山在本溪縣東境,由奉天前往游覽者,乘安奉線火車過本溪湖至宮原驛,再換乘本溪堿廠間火車,沿風光明媚之太子河南岸,向東北始行約二時許,至溫泉寺驛。渡太子河鐵橋,東行約一時許,至距田師付溝驛尚有一站之南甸驛下車,西南行三里,后涉太子河清流而南即入鐵剎山麓。此山為長白山余脈,奇巖怪洞,散在全山,蒼松翠柏,無往不是,誠天然玄妙之鏡。且山道兩旁,非懸崖,即峭壁,以其為硅巖及石灰所構成。赭黛相間,故姿態(tài)突兀秀麗,實為他處之所罕見。登山須三小時可達,山共九頂,故稱九頂鐵剎山。最高頂曰原始頂俗稱高五千余尺。據當局地勢測量,標高八百六十六米,乃一巨大之石巖也。
圖為在云光洞中向外遠望情況
與原始頂仿佛者,北面有真武頂,巨峰插入云中,其次有太上頂,靈寶頂,玉皇頂。錦繡頂及朱雀嶺。玄武嶺,水積嶺,升仙嶺,獅子峰諸雄峰,千姿百態(tài)。自遠望之,其高者東南北三面鼎足而立,所謂九頂鐵剎山,無非以道家語象征此山之奇勢耳。自南甸驛至山頂之正教宮。十有八里。益行益入佳境。宮之附近,峭石上有白永珍諸人題刻之“正教宮”“桃源村”“五行臺”“風月無邊”等巨字。為游鐵剎山者最深之印象。更進覆於道教靈場之上者。有樺梨、松杉,山楂,胡桃樹,順樹隙攀登,則懸石洞、仙路溝、聚仙臺、南天門,均入目中。拾徑凡七十二折,則至乾坤洞,途中風物變化倏忽妙趣橫生。云海繞浮,渺茫無際,有宇宙宏大惟我至小之感。
乾坤洞在游仙嶺下,就石窟筑殿,旁刻“乾坤正氣”四大字,字可及丈。前有流泉,可濯可飲。正教宮因攬全嶺之勝。宮固有風月洞、日光洞、天冠洞、天橋洞,然尚無云光洞之巨。云光洞居鐵剎山正面,即在元始頂南側稍下之處。於絕壁間開成三角形之洞口,向內有三歧路。洞口外上部有光緒己亥年橫刻“九頂鐵剎山寶云光洞”十字,乃某拔貢所書。右側,又有“名山洞府人間天上”八字,云光洞中央一洞,向上傾斜,深約五遠尺,廣約三十余尺,洞內天井上部,有鐘乳石,形如龍、虎、蟾、木魚,仙床、壽星、蓮盆、定風珠八種珍寶,成為奇觀,故稱此洞曰八寶云光洞。其實此等石灰石之旋捲龜裂,有種種奇姿,非僅八寶已也。惟石龍繞盤天井洞壁間,形態(tài)獨肖而不木魚每有八扣之則轟然響自洞中,神韻尤莊嚴無已。洞奧之蓮形處,有清水下滴,因造小池盛之,取名圣井。此井距洞口約三十尺,山下農民多取以煮藥,謂可以療疾,并稱此水為圣水。蓋終日洞降,曰細水長流,良有以也。
圖為云光洞之外觀
洞內建廟三座,悉用磚石高八尺許,分祀玉皇大帝、真武大帝、三官大帝,靈官銅像,及土地娘娘諸塑像,黑閣中神貌奕奕,香煙繚繞,有仙境氣氛。距云光洞左上方二丈處,有天橋洞傳長眉老祖修煉於此。洞口獨木橋架崖石上,凌空可達。(偽滿)建國后,道教關系者,復於洞側刻有“直上青天”“別有天地非人間”諸字句,涂滿朱色,尤為鮮明。以言鐵剎山之勝舍此莫求也。如此奇巖削壁,古洞幽窟,加以春有梨花、夏有新綠、秋有紅葉、冬有白雪,四季景色之秀,始有難以筆喻之概。惜山上大建筑甚少,以言大殿,不過云光洞下方乾坤洞利用石窟所建之五楹廟宇而已。此諸千山醫(yī)巫閭山道觀之雄偉壯麗,固不可同日而語也。
鐵剎山雖無千山醫(yī)巫閭山之膾炙人口,然古語有云:山不在高,有仙則靈。以其為滿洲道教之發(fā)祥地,謂為白山黑水間唯一靈場,亦無不可。此山古時殆無道士居住,故后世皆以郭守真為開山祖師。郭原在山東馬鞍山出家,乃安徽丹陽定遠村人,先在馬鞍山聚仙宮修煉,繼至北京受戒。清初始來鐵剎山云光洞苦修,先后三十余年,康熙二年,盛京將軍烏康禮以乞雨邀其誦經,事迄,遂以奉天城西北轉角外隙地贈之,筑廟曰三教堂,即今太清宮之舊址也。
郭有弟子十三人,其杰出者,有劉太琳、王太祥,均住千山無量觀,余則醫(yī)巫閭山等各地亦皆有之。惟千山無量觀與醫(yī)巫閭山之海云觀,於道教中最占地位,皆郭守貞之學識道德所扶植。今日奉天太清宮及千山無量觀雖稱為道教中樞機關,然一言其發(fā)祥地,則固不能忘鐵剎山云光洞也。
圖為鐵剎山峭壁之石刻
云光洞道士清心潛修,可風已極。現有七十歲老道士李至馨,當其三十歲時入山,迄今下山僅有十次,恬淡樂道,堪為郭真人后起之秀矣?,F鐵剎山雖無新建筑,然其幽邃風光,寧靜宜人,且附近有溫泉寺,太子河,天惠之陪襯條件,復以鐵路東西直通,誠觀光保健之佳境,故拉雜錄其梗概。倘有人前往一游,當能全窺其面目也。
編輯:一寸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