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慈云禪院,坐落在上海市沉香閣路29號。它和玉佛寺、龍華寺、靜安寺、圓明講堂等五所上海的佛教寺院于1983年4月同時被國務(wù)院列入全國142所漢族地區(qū)重點寺院。是座上海最大的,有特色的比丘尼寺院。沉香閣始建于明萬歷年間,重建于嘉慶二十年(1815年),改名為慈云寺,但民間仍稱它為沉香閣。
在黃浦區(qū)(原南市區(qū))沉香閣路,占地2378畝(159公頃),舊名慈云禪寺,上海唯一供奉沉香觀音的寺院.據(jù)清同治《上??h志》載:“明萬歷二十八年,有沉香觀音像浮至淮口,時潘允端督漕淮上,奉歸建閣。”故名沉香閣,為潘允端的家庵。清康熙、嘉慶、道光年間,屢經(jīng)修葺擴(kuò)建,有山門石坊、彌勒殿、大雄寶殿、沉香佛殿及鶴軒、前殿禪堂等建筑。觀音像為名貴水沉香本雕成,為佛寺所獨有,雕像屈一足,一手已膝上,作凝思狀,神態(tài)自然逼真。每逢雨天,芳馥四溢。
牌樓:
沉香閣前有四柱三門重檐翹角牌樓,上有沙孟海書題“沈香閣”三字,因古字無“沉”,沈、沉相通,故“沉”字寫成“沈”字,以示佛寺之古老。沉香閣舊時又名“慈云禪寺”,占地2378平方米,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兩廡有伽藍(lán)殿和應(yīng)慈法師紀(jì)念堂。
天王殿:
天王殿中彌勒頭戴天冠,右腳置于左腳上,此是彌勒在兜率天修行時菩薩相,為彌勒真身像,與一般寺院大肚彌勒迥異。兩側(cè)為四大天王,立姿,與一般佛寺坐姿不同。韋馱雙手合十捧金剛杵立于彌勒像背后,也與拄杵姿勢兩樣。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正中為“華嚴(yán)三圣”。中為盧舍那佛,兩旁文殊、普賢立侍左右,還有梵天、帝釋兩天神左右護(hù)侍。這種供式也為江南寺院所罕見。兩側(cè)是十八羅漢,翹首張目,舉臂揚掌,栩栩如生。盧舍那佛為如來之報身像,其上藻井有348尊小佛,寓含比丘尼348戒。沉香閣是尼庵,有20位比丘尼?!叭A嚴(yán)三圣”背后是渡海觀音,手執(zhí)凈瓶,立鰲魚上,左為善財童子,右為龍女。
觀音閣:
觀音閣飛檐翹角,古奧典雅,閣上有橫匾,上題“南海寶筏飛渡觀音大士閣”。底層為丈室,樓上供沉香觀音,觀音高1米許,坐姿,屈一足,垂首于膝,首微側(cè),作凝思狀,稱“如意輪觀音”。每當(dāng)雨天,沉香芳馥四溢。此為明代督漕潘允端自淮水所得,時年為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因此,沉香閣建寺至今已近400余年了。
《隋書》記載,隋時有使出訪馬來諸國,其中赤土國贈沉香觀音,使者回國晉見隋煬帝時,在淮河遇大風(fēng),船翻像沉。至明時為上海豫園主人潘允端所得。沉香觀音沉于淮河千年未壞,卻毀于“十年文革”,現(xiàn)在的沉香觀音系香港信徒捐贈的。
觀音閣兩廡左為伽藍(lán)殿,供關(guān)羽,其左關(guān)平捧印,其右周倉持刀。右室有40臂觀音,此為簡式千手觀音,左室為客堂。右廡有應(yīng)慈法師紀(jì)念堂。
整個寺院頗具規(guī)模,前有彌勒殿,山門石坊;中有大雄寶殿、沉香佛殿,還有造鶴軒、前殿禪堂及左右?guī)麡?。閣的建筑形式莊重典雅,在整座寺中顯得非常突出。閣在清代為邑城-祈晴禱雨之處,上海在未建萬壽宮前,皇帝皇太后生日也在這里朝賀。因而香火旺盛,譽滿上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