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鬼門關(guān),便來到了黃泉路.路壁有十三道碑刻,其中唐碑一道,明碑三道,清碑八道,民國碑一道。唐碑,寧代《輿地記勝》載:平都山景德觀有唐碑十道,即殷丞相《修仙都觀記碑》、殷少監(jiān)《修齋記碑》、李吉甫《陰真人影堂記碑》和《二真君碑》,李虔之《二仙肥碑》等等。但由于缺乏保護,北宋乾道年間,著名愛國詩人陸游來游名山,就留下了“唐碑多斷蝕,梁殿半欹傾”的詩句。加之,一些鄉(xiāng)愚誤認為是神靈所在,熏以紙燭,使之更加模糊不清。現(xiàn)僅存殷文昌《修仙都鳳記》載嘉慶《四川通志》和《豐都縣志》,1993年復刻于此。殷文昌是唐代丞相,當過檢校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劍南、西川節(jié)度兼成都府上柱國鄒平郡開國公。它于唐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和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兩次游覽平都山,捐一月秩俸,派他兒子殷少監(jiān)修葺仙都觀,并寫下《修仙都觀記》。在記中,他稱平都山“峭壁千仞,下臨湍波,老樹萬株,上插峰巔,靈光彩羽……昏旦萬狀,信非人境?!钡怯[,聞泉聲而緩步,愛松色而難別?!闭媸橇暨B忘返。還刻有清初川湖總督、后任兵部尚書蔡毓榮的《修平都山二仙樓言必有據(jù)碑》稱名山“孤峰削成,高插云霄……碧波萬頃如堆琉璃,黃葛盤根,石上大蔭數(shù)畝,古柏千章皆非近代所植,靈花彩羽,滴翠流丹……至此則心曠神怡,秀色蒼靄,儼若赤城元圃,別有天地,非人間也是!”黃泉路頭側(cè)有地仙祠、城隍祠。這里的城隍是管各地方城隍的總城隍,也就是都城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