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山寺原名鱟殼寺,位于惠安螺陽錦東村坑內(nèi)崎坑山上,福廈路三二四線旁,下星路口往東約四公里。崎坑山亦稱靈山,山上有一巨石,著名書畫家諸涵題刻“靈山仙境”四大字。
鱟殼寺始建年代不詳,但在寺后巨石上,有明.天啟六年(一六二六年)任惠安知縣的趙玉成(江蘇人)題刻的“孝泣幽明”四字。傳說,趙玉成年過四十無子,一日觀世音托夢(mèng),于是他到鱟殼寺得一鱟卵石后,竟連生九子。但日后官場失意,父母與妻皆亡,留下眾小兒無人照料,凄然淚下,便在靈山鱟殼寺后留下“孝泣幽明”四字。崇禎十六年(一0三年),趙玉成從惠安平山寺住持僧沏際披剃出家。
寺廟的重建并改名靈山寺,是在清.光緒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
清.道光年間,秀涂港之濱的瑯山村林家,由百奇山兜村領(lǐng)來一女孩郭盞作童養(yǎng)媳。郭女入門,專食素不食葷,雙目晝眩夜明,行動(dòng)不便,只能在房織布,偶爾學(xué)念佛經(jīng)。及長,拒談婚事,長齋繡佛,村人信之如神。凡商船出海,她有寄買香菇、木耳者,均平安盈歸。有一次,外地連潔師來訪,她要連潔師去蓋井,連潔師知此井為全村所賴,挑水不斷,猶豫片刻,立聞?dòng)信畨嬀?,村人益神之?br>郭氏足不出戶,卻知四十里外錦東山中有一石洞。光緒末年,她與連潔師交代后事,建議發(fā)掘錦東山石洞,洞里有一仙公,他日?qǐng)A寂,即葬石洞邊。連潔師奉命挖掘,數(shù)日無功而還。郭氏稱地點(diǎn)不準(zhǔn),應(yīng)東移重挖,果然有洞,內(nèi)有一發(fā)霉仙公,四周轟動(dòng)。
郭氏坐化后,連潔師依囑葬之于石洞邊,并于鱟殼寺原址建寺塑金身奉敬,取名靈山寺。
靈山寺石門-“仙佛世界”四大字,其對(duì)聯(lián)為:“靈氣清高依然天竺十方界,山川秀麗的是蓬萊三島峰。”背面對(duì)聯(lián)為:“碧山有口桃源辟,玉版悅心筍味清?!?br>循小道至墓埕,只見-“節(jié)孝洞”,兩旁有聯(lián):“節(jié)貞全婦道,孝至格天心?!蹦购蠹皟膳跃奘靶l(wèi),墓宛如在石屋中。左邊巨石鐫有“此洞開山,光緒甲午(光緒廿年,一八九四年);戊戍(光緒廿四年,一八九八年)靈山,連潔、志潔。阿彌陀佛。”緩步入洞,見仙公安坐石臺(tái)。
由洞中拾級(jí)而上,始至靈山寺。寺依山而建,屋脊具有閩南民間建筑特色。佛殿上安奉郭氏神像。
山上曾有古代梵文石刻,在廿世紀(jì)六十年代遭破壞,現(xiàn)尚存古代石刻“西天氣象”、“云影光”遺跡。靈山現(xiàn)代摩崖石刻,有美術(shù)家協(xié)會(huì)主席吳作人“芳草天涯”、著名雕塑家、書畫家錢紹武“心有靈山”、文壇巨匠謝冰心“一片冰心”等。
寺后及兩旁,奇石聳立,“天馬馭仙”、“神龜聽經(jīng)”、“醉觀音”等千姿百態(tài)。還有碧玉洞、通天路、龍銜古珠、千年巖榕等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