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陰池
太陰池位于縣東32.5公里、屯子鎮(zhèn)東5公里左右的太陽高家,以新豐梁為界,東西兩邊各形成一座天然湫池,其地形如太極圖狀,故新豐梁以東,向陽之地的池湫稱太陽池,以西背陰之地的池湫稱太陰池。太陽池已經(jīng)干涸,留下一個神奇的傳說。一天晚間,其地所有人做了同一個夢,夢見家家戶戶趕牛下池湫往返不停地馱水,牛全身水流不住。次日,池壩沖決,水流三日,魚群掙扎于干涸的池底灘洼,卻無人忍心去撿食。從此,太陽池不復存在。據(jù)考查,太陰池的形成早于白馬池48年,為清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這年天象異變,農(nóng)歷二月初五,雷電大作,洪水滾滾,房傾屋陷,山崩地裂,堵塞溝道,形成了太陰池。該池水面高程為1280米,長970米,平均寬250米,最深水位14.5米,水面面積24.25萬平方米,約370多畝,總蓄水量為218萬立方米,流域面積1.3平方公里。水色清澈,不溢不涸。溝掌有泉兩眼,從黃土層中涌出,猶如貫珠漣漣,銀絲涓涓,自然成趣,妙不可言,以每秒三公斤的流量瀉入池中。水質甘冽香甜,純凈無染。據(jù)當?shù)厝苏f,常飲此水,有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奇效。池邊有菩薩廟一座,每年二月初八的廟會,四方香客信士云游于此,男男女女,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四周環(huán)山,郁郁成蔭,桃杏花含苞欲放,越冬草芥探出絲絲嫩芽,碧波蕩漾,生機盎然。入夜,皎潔的月光映照池中,魚兒往來翕動,綠樹山光在水中晃動,游人駐足池畔流連忘返。為使這座天然池湫造福人民,1958年,縣水利部門先后數(shù)次組織投放魚苗80多萬尾,現(xiàn)在,魚類成群,戲游其中,有白蓮、鯉魚、草魚等品種,時值春秋,垂釣者絡繹不絕,是境內的天然魚池之一。和太陰池一帶相連的黃、紅、黑三池更為奇特,黃池水黃如米,黑池水黑如黛,紅池水紅如赭石,水域雖不寬闊,但幽篁成蔭,曲徑蜿蜒,游人情侶置身其間,則有“舉步如蓬萊,飄然醉若仙”之感,詩贊:“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聞蛙聲鳴?!?976年在此建立大型電力提灌站,發(fā)展有效灌溉面積1000畝。春夏之際,機聲隆隆,流水淙淙。旱原有了取之不竭的源泉,農(nóng)人們喜笑顏開。近年來縣政府招商引資6000多萬元,在池畔拓地1萬多平方米,修建旅游設施,購置游船、游艇10多艘,初步接待游客,不久的將來太陰池旅游風景區(qū),將以嶄新的面貌,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