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卓筒小井
時代:宋
地址:四川省遂寧市大英縣卓筒井鎮(zhèn)以東一公里
卓筒小井位于四川省大英縣卓筒井鎮(zhèn)以東一公里處,是北宋慶歷(1041-1048)年間的一項偉大發(fā)明?!拌彽刂仓?,為之卓筒井”,它是一種用椎架子套鐵質圜刃,以沖擊式方法向地下深處開鑿小口徑鹽井的鉆井技術。這種鉆井技術的發(fā)明,不僅極大地提高了井鹽生產的水平,更重要的是,人類在開采鹽鹵的過程中,發(fā)現了深埋地下的油氣資源,世界的能源革命由此而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卓筒小井現有9灶、41眼井,分布在卓筒井鎮(zhèn)七個村落,現重點保護大順灶。大順灶有井三口、曬鹽壩一處、曬鹽(水)架一架、筒車一個、花車和羊角車若干、計量缸三個、大平坦鹽鍋兩口、鹵水儲存桶四個、生產工具共計一百一十八件,灶房一處、鹽工住房一處。
卓筒小井具有歷史性、科學性和唯一性,載入了《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國井鹽科技史》、《中國鉆探技術史》,它是近代石油鉆井之父,堪稱中國古代“第五大發(fā)明”。
卓筒井為古遺址,用粗大的竹筒伸入井下吸鹵的鹽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遂寧市大英縣卓筒井鎮(zhèn)。卓筒小井北宋慶歷萬年間(1041年~1048年)始創(chuàng),鑿井技術比西方早七八百年,被譽為“世界近代石油鉆井之父”。國民時期,大英鄉(xiāng)有108灶、1711井,年產鹽4000余噸,設有大英鄉(xiāng)鹽務所。至今尚存9灶、41井,鑿井、吸鹵、煎鹽生產工藝流程基本保持宋代卓筒井特點,對研究中國鹽井史和鉆井史有重要價值。
1.大順灶(包括曬水壩)
保護范圍:東以大英至花碑灣村公路邊溝為界,南鄰大英至花碑灣村小公路,西前方靠莫輝之住房以鹽廠墻外1米處為界,后方以曬水壩邊溝外2.5米處為界,北以曬水壩溝外11米處為界。
2.十八眼卓筒井
保護范圍:以每口井井口為中心外延4米。面積3,859平方米。
建設控制地帶:以關昌村、青木村、快活林村村界向四周各延伸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