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崗”系指西華縣艾崗鄉(xiāng)的都城崗、陵頭崗和苗里崗三個村莊。1933年,0中央北方局先后派沈東平等人到“三崗”,協(xié)助當?shù)氐暮鷷猿醯冗M步人士創(chuàng)辦“普理學?!保[寓普及共產主義真理之意),讓貧苦子弟免費入學學文化,宣傳0主張,并發(fā)展地方武裝。1936年10月,0中央北方局批準在“三崗”建立0豫東特委和西華縣委。后來以此為抗日革0據(jù)地,培訓革命青年4000余人,發(fā)展黨員400余人,建立了擁有6000多人槍的“西華人民抗日自衛(wèi)軍”革命武裝隊伍,建立了以地下0員楚博為縣長、全是0員任區(qū)長的地下紅色政權,組織了具有強大政治攻勢的農協(xié)會、兒童團、少先隊等革命群眾團體,形成了10萬人的聲勢浩大的抗日大軍,使得當時的“三崗”有“小竹溝”、“小延安”之稱。
1940年,-八十一師圍剿“三崗”根據(jù)地,抗日革命活動轉入地下。“三崗”根據(jù)地建立的四年中,為抗日戰(zhàn)爭譜寫了光輝的篇章,為革命事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卓越的人材。“三崗”普理學校的學生大部分走上革命道路,軍、師級及地廳級以上的干部有100余人。
解放后,上級政府劃地52畝于1956年經河南省民政廳撥款20000元,籌建革0據(jù)地普理學校,1957年從陵頭崗村內遷移到陵頭崗村后新建校址。在普理學校校園操場中央有“三崗”革0據(jù)地紀念塔,塔身正面刻寫著“為了革命事業(yè)的勝利,英勇犧牲的英雄們千古不朽”21個大字”。遺憾的是,由于年久失修,塔身西北側上半部已經風化,刻寫的“一切為了社會主義”8個大字只剩下“一”、“會主義”4個字,覆蓋在塔身中部外層的水泥已經脫落,露著磚塊。
為深度挖掘西華紅色文化資源,傳承革命歷史傳統(tǒng),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2014年,西華縣加快推進了“三崗”革0據(jù)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積極做好了有關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普理學校、紀念塔的保護修繕,以及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申報工作。目前,《三崗烽火》一書編撰工作初步完成。
信息來源:西華縣人民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