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新石器時代至夏
遺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區(qū)煤山公園內(nèi),洗耳河西岸臺地上。整個遺址呈立狀,高出周圍約4米,東西直徑220米,南北直徑230米,文化層厚度約4米。地勢北高南低。斷崖上袋形、敞口灰坑多見,文化堆積層次明顯,地表還散存有大量的龍山、二里頭以及商代、西周、漢代陶片及螺殼、鹿角等遺物。由于古代人類長久居住而山體地層呈黑灰色,故有“煤山”為名。遺址的絕對年代為夏代,距今4500年左右,文化性質(zhì)為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晚期煤山類型,對研究夏代人活動范圍有重要價值。
晚期煤山一、二期,上面兩層為二里頭一、二期。各期的遺物基本為石器、陶器和一些骨器生產(chǎn)工具。石斧多近柱形僅磨刃部,石鐮作彎月形通體磨光,石鑿?fù)w磨光、單面刃,石刀呈方扁狀多有鉆孔。另外還出現(xiàn)有少見的玉戈、玉鏟。生活器皿可分為炊具、盛具,均為陶質(zhì)黑色,火候較高,器壁較薄,造型靈巧、工整,快輪制作,有泥質(zhì)、夾砂兩種。紋飾多拍印的條紋、方格紋。器形有小口高領(lǐng)罐、罐形鼎、雞冠耳足鼎、敞口甑、圈足盤、觚、單耳罐。還發(fā)現(xiàn)有大量的骨簇、錐、笄、陶紡輪等。1983年列為縣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1986年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2013年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