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云塔位于陜西省周至縣城。
八云塔又稱“瑞光寺塔”。唐景龍二年(708)中宗李顯敕建瑞光寺,建塔于寺中。唐詩描述瑞光寺:松門山半寺……繚繞藤軒密,逶迤仰徑涂。(《寄瑞光寺真空禪師》,《贈瑞光寺瑩上人》)宋太平興國三年(978),瑞光寺改建為崇明寺,后毀,明永樂元年(1408),復(fù)建為善勝寺,明末兵毀。清初修建周至縣城時,將城內(nèi)西南隅善勝寺遺址復(fù)建為瑞光寺,八云塔下廢寺改建為演武廳,塔下廢址辟為演武場。民國35年(1946)將瑞光寺改建為學(xué)校,即今西街小學(xué)。
塔為正方形的密檐樓閣式磚塔,共十一層,每層之間有磚砌的出檐斗拱,全高約42米。底層較其他各層約高一倍,底層塔北正中辟有券門,東、西、南三面,各有假券門。二層以上,每層各有券門兩孔,分南北與東西間層對開。一至五層為磚砌隱起的斗拱,柱、枋為樓閣式,六層以上為密檐式。塔基周長35.94米。塔內(nèi)原有木梯,可以攀登而上,瞭望四處景色。塔身上小下大,形如筆立,姿態(tài)雄秀。其形制和結(jié)構(gòu)觀察,與西安市區(qū)內(nèi)的小雁塔十分相似。這座四面磚塔與眾不同的是,底層每面各有兩朵陰濕的痕跡,每朵約一米見方,雖大旱也不干,遠近引為奇觀,也因而得名八云塔。八云塔地處周至縣城城西南的小土原上,塔勢孤高,涌出天空,二十余里外即可見其形影,不僅是周至縣城的顯著標志,而且成為風(fēng)光如畫的渭河南岸別具一格的景物。
2001年八云塔作為唐代的古建筑,被國務(wù)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