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園新村郵局,或稱“陵園郵局”,又因建筑頂部為四方的重檐攢尖頂,有八個檐角被稱為“八角亭郵局”,還因靠近美齡宮,據(jù)說宋美齡常來這里寄信,就有人稱之為“美齡宮郵局”。該郵局是規(guī)劃在當時的“總理陵園”邵家村合作社附近的一座郵政公共服務設施,于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新建。郵局原來有一個匾額,上 書--“陵園郵局”,是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的。
郵局的主體建筑為兩層,仿古式的綠色琉璃重檐攢尖頂,藍色琉璃斗拱,一層正面開有一座正門,雀替和梁架上的彩畫描飾,已漫漶不清。正門兩邊是拱形的大窗,主體建筑兩側(cè)各有四座并排的拱形大窗。因為建筑頂部為四方的重檐攢尖頂。
陵園郵局始建于1934年,是一座設施功能齊全的陵園新村專用郵局。郵局正門上原來掛有一塊大匾,上 書--“陵園郵局”,為國民政府主席林森題寫。郵局的主體建筑為兩層,仿古式的綠色琉璃重檐攢尖頂,藍色琉璃斗拱,一層正面開有一座正門,雀替和梁架上的彩畫描飾,已漫漶不清。正門兩邊是拱形的大窗,主體建筑兩側(cè)各有四座并排的拱形大窗。因為建筑頂部為四方的重檐攢尖頂,自然就有八個檐角,所以陵園郵局就有了個綽號--“八角亭”。
遠看陵園郵局,恰似一座設計精巧的佛寺。門前是個開放式的平臺,兩側(cè)都有環(huán)形的臺階供人上下,可以從兩側(cè)上樓梯進入郵局。在民國時期,出入這里的都是國民黨時期的達官貴人,據(jù)說宋美齡就經(jīng)常到這里來郵寄信件,正是因為這樣,現(xiàn)在這里被人們稱為“美齡宮郵局”。這個建筑有一圈護欄,有趣的是護欄的形式并不統(tǒng)一。建筑左右兩側(cè),各有一座仿古山門式的拱門,上覆綠色的琉璃頂,拱門里面是東西廂房。右側(cè)拱門的護欄為中式望柱,以西式鐵藝連接;而左側(cè)拱門的護欄則完全是中式的仿古柱欄,是主體建筑的護欄,欄板上有梅花和卷草的紋飾。在郵局的西側(cè),還有一座中西合璧的牌坊門,兩根立柱上有傳統(tǒng)官式牌坊上才有的“沖天柱頭”,牌坊“接柱頭”施以簡潔的云紋裝飾,“雀替”施以卷草紋裝飾;“坊梁和云頭柱”上則配以黃色、綠色的鏤空琉璃花磚,而立柱表面還有傳統(tǒng)的幾何凹線裝飾,這座牌坊門中西合璧,頗具特色,兩旁的護欄又為中式望柱,以鏤空花磚連接。一座不大的建筑竟用了三種不同風格的護欄,可以看出設計者的良苦用心,顯然是想通過風格不同的護欄,不同的門來區(qū)分不同的區(qū)域。
很可惜的是,陵園新村并沒有存在多久。1937年冬,日軍攻打南京期間,南京城-成了激烈的戰(zhàn)場,此時的陵園新村人去樓空。日軍向紫金山發(fā)進攻時,陵園新村成為一片火海,別墅里遺留的來不及帶走的珍貴的文物和書籍連同這些高貴的別墅,被炮火化為灰燼,陵園郵局同樣被焚毀??箲?zhàn)勝利國民政府還都后,作為陵園中一座必不可少的公共性建筑,1947年,陵園郵局被重建。當然,經(jīng)過8年抗戰(zhàn)的苦難,原來別墅的主人或死去,或遠離,陵園新村是塊傷心地,那些豪華別墅自然沒有理由重建,只有一些殘留的地基還依稀可見。顯然,陵園郵局是陵園新村中的標志性建筑,這也是為什么一直能保留至今的原因。
直到文革以前,陵園郵局一直沒有人居住,周圍荒草叢生,內(nèi)部空空蕩蕩,別墅的殘基上,一座座棚戶在旁邊像野草一樣不停增長,陵園郵局當年原有的功能被徹底覆蓋了,這座精致的建筑被徹底遺忘了。
2006年6月5日,陵園新村郵局舊址被公布為第六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