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旅游景點及故事(全國旅游景點及故事英語)
導(dǎo)讀:全國旅游景點及故事(全國旅游景點及故事英語) 中國著名旅游景點有哪些? 中國各地旅游景點的故事都有哪些? 關(guān)于旅游景點背后的傳說故事
中國著名旅游景點有哪些?
中國著名旅游景點有:
1、頤和園:
頤和園,中國清朝時期皇家園林,前身為清漪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區(qū)15公里,占地約290公頃,與圓明園毗鄰。它是以昆明湖、萬壽山為基址,以杭州西湖為藍(lán)本,汲取江南園林的設(shè)計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園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宮御苑,被譽(yù)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2、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占地面積約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間。
3、北海公園:
北海公園位于北京市中心區(qū),東鄰景山,南瀕中南海,北連什剎海,屬于中國古代皇家園林。全園以北海為中心,全園占地68.2萬平方米。
4、石花洞: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zhì)公園位于北京市房山區(qū)河北鎮(zhèn)南車營村,距京城55公里,為七層溶洞,上下高差150米。現(xiàn)一、二層全部和三層、四層部分已對外開放,游覽長度達(dá)2500米。
5、天壇:
天壇公園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qū)永定門內(nèi)大街東側(cè)。占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F(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hù)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文明風(fēng)景旅游區(qū)示范點。
中國各地旅游景點的故事都有哪些?
1、西湖有著許多優(yōu)美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一塊白玉,他們一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一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但是后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fā)現(xiàn)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于是就發(fā)生了爭搶,王母的手一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yuǎn)守護(hù)著西湖。
其實,西湖是一個瀉湖。根據(jù)史書記載:遠(yuǎn)在秦朝時,西湖還是一個和錢塘江相連的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當(dāng)時環(huán)抱著這個小海灣的兩個岬角。后來由于潮汐的沖擊,泥沙在兩個岬角淤積起來,逐漸變成沙洲。此后日積月累,沙洲不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kuò)展,終于把吳山和寶石山的沙洲連在一起,形成了一片沖積平原,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了開來,原來的海灣變成了一個內(nèi)湖,西湖就由此而誕生了。
關(guān)于“西湖”這個名稱,最早開始于唐朝。在唐以前,西湖有武林水、明圣湖、金牛湖、龍川、錢源、錢塘湖、上湖等名稱。到了宋朝,蘇東坡守杭時,他詠詩贊美西湖說:“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詩人別出心裁地把西湖比作我國古代傳說中的美人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一個“西子湖”的雅號。
2、斷橋:
西湖斷橋,最早叫段家橋。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從孤山蜿蜿蜒蜒到這里,只有一座無名小木橋,與湖岸緊緊相連。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經(jīng)過這座小木橋,日曬雨淋,橋板經(jīng)常要爛斷,游人十分不便。 ?斷橋橋旁有一間簡陋的茅舍,住著—對姓段的夫婦。兩人心地善良,手腳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魚為生,女的在門口擺個酒攤,賣家釀土酒。因酒味不佳,顧客很少上門,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婦倆剛要關(guān)門,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白發(fā)老人,說是遠(yuǎn)道而來,身無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婦見他年老可憐,熱情地留他住下,還燒了一條剛從西湖里捕來的鯉魚,打上一碗家釀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氣,一連飲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發(fā)老人臨別時,說道:“謝謝你們好心款待,我這里有酒藥三顆,可幫助你們? ??得好酒?!闭f罷,取出三顆紅紅的酒藥,告別而去。
段家夫婦將老人的三顆酒藥放在釀酒缸里,釀出來的酒,顏色猩紅,甜醇無比,香氣襲人。從此,天天顧客盈門,段家猩紅酒名揚(yáng)杭城,生意一天比一天興隆。段家夫婦拆了茅舍,蓋起了酒樓。他們?yōu)榱烁兄x白發(fā)老人,積蓄了一筆錢,準(zhǔn)備好好答謝他。
歲月流逝,一晃三年。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發(fā)老人冒雪來到段家酒樓。夫婦倆一見恩人來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長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別。臨別之時,段家夫婦取出三百兩銀子送給老人。老人笑著推辭說:“謝謝你們夫婦—片好心,我這孤單老人,要這么多銀錢何用?你們還是用在最要緊的地方吧”說罷,便踏雪向小橋走去。段家夫婦站在門口相送,只見老人剛跨上小木橋,腳下一滑,橋板斷了,老人也跌進(jìn)了湖里。夫婦倆急忙跑去相救,忽見白發(fā)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著向他們揮揮手,漂然而去。
段家夫婦這才知道,白發(fā)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臨別說的話,使用那筆銀錢在原來的小木橋處,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橋,還在橋頭建了一座亭子。從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橋斷了。鄉(xiāng)親父老懷念段家夫婦行善造橋的好事,便把這橋稱為段家橋。后來,因為“段”、“斷”同音,便被稱為斷橋。
關(guān)于旅游景點背后的傳說故事
大家出去旅游的時候,一定會去當(dāng)?shù)氐木包c看看,那你們了解過有關(guān)于你去的那個景點的 傳說 故事 嗎?下面是我整理的關(guān)于景點的傳說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景點的傳說故事一、女觀貞石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巫山城北門坡上住著一對才結(jié)婚的夫妻,丈夫叫石橋,妻子叫高炯。夫妻倆恩恩愛愛,形影不離。
好景不長,他倆結(jié)婚還不到一年,就遇到了一場大禍。一天半夜時候,外面突然闖進(jìn)來五個大漢,不問青紅皂白就把石橋五花大綁,拉起就走了。走的時候,兩人抱頭大哭,石橋?qū)ζ拮诱f"只要我不死,就一定要回來的,你要好好保住身體,不要掛欠我。"妻子也哭哭啼啼地對丈夫說:"就是巫山變了平田,長江斷了流,我也不會變心,也要等你回來。"說完石橋就被帶走了。
自從橋就被帶走了以后,高炯整天心神不定,坐立不安,眼流水沒有斷過線。她還天天爬到陽臺山的山頂上去燒香磕頭,求菩薩保佑丈夫早點回來。不管天晴下雨、刮風(fēng)下雪都一樣,她一直望了十幾年,還是沒有看到丈夫回來的影子。高炯人老了,頭發(fā)白了,眼淚流干了,她還是天天爬到天上去。天長日久,她站的那塊石頭踩出了兩只腳窩,淚水滴穿了石頭,變成了兩股泉水。
一天晚上,高炯正站在陽臺上求神拜佛陡然烏云黑地,狂風(fēng)大作,下起瓢潑大雨來。沒得好一會兒,山洪爆發(fā)把陽臺沖垮了,高炯腳卡在石頭中間,第二天變成了一個石頭人,站在半山腰上。這就是巫山八景之一的"女觀貞石頭"。后來,人們又把這個石頭叫做"望夫石"。
望夫處,江悠悠,
化為石,不回頭,
山頭日日風(fēng)和雨,
行人歸來石應(yīng)語。
景點的傳說故事二、楚陽臺(陽云臺)
戰(zhàn)國后期,楚襄王偕文學(xué)家宋玉游覽夢澤,遠(yuǎn)遠(yuǎn)望見高唐觀上云霧繚繞,須臾之間,變化無窮。楚襄王禁不住大發(fā)好奇之心,問道:"這是什么元?dú)?"宋玉回答:"這就是所謂的'朝云'呀!"楚襄王更摸不著頭腦,又問道:"什么叫'朝云'呢!"于是宋玉給他講了一個奇情橫生的浪漫故事:從前,楚懷王曾來巫山游覽高唐,美麗的峽江風(fēng)光令他心曠神怡。他感到有些疲倦,便睡了一個午覺,夢見一名風(fēng)姿綽約的女子對他說:"我是巫山神女,聽說大王游覽高唐,特來自薦枕席。"這熱烈的"鳳求凰"姻緣使楚懷王沉醉、癡迷,演繹了一段流傳千古的風(fēng)流佳話。女子臨去時告訴楚懷王:"我住在巫山南麓、高丘山最險峻處,早晨變?yōu)槌疲砘癁樾杏?,不論朝朝暮暮,都住在陽臺之下。"第二天清晨,楚懷王起個大早,親往察看,果然與夢中女子所言一點不差,于是專門為她立了一座廟宇,稱為"朝云"。這個浪漫的 愛情故事 留下了幾個 典故 ,后世因此把"巫山之夢"(或作"高唐之夢")、 "朝云行雨"作為? ?女歡合的代名詞,"巫山云雨"也被賦予了一種特別的 文化 意蘊(yùn)。于是乎,"陽臺"一詞便成了男女歡合處的隱語。
景點的傳說故事三、授書臺(神女壇)
最先對神女形象進(jìn)行脫胎換骨改造的人是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他在所著的《墉(城墻)城集仙錄》中稱巫山神女為"云華夫人",名叫瑤姬,身份是西王母第二十三女,曾受回風(fēng)混合萬景煉神飛化之道,翩翩然有仙風(fēng)道骨之姿。
《墉城集仙錄》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瑤姬駕祥去游東海,歸途中經(jīng)過長江上空,見巫山"峰巖挺拔,林壑幽麗",特別是一塊峭立的巨石,儼然就是一個天生的神壇,不覺流連忘返。當(dāng)時大禹治水,正難難行進(jìn)在巫山下,狂風(fēng)暴雨,山崩地裂,僅憑人力難以制伏,于是拜求瑤姬幫助?,幖М?dāng)即命令待女,授給大禹一部《策召鬼神之書》。又派她管轄下的狂章、虞余、黃魔、大翳、庚辰、童律等神女將幫助大禹披荊斬棘、疏波導(dǎo)流,將滔滔江水引向東方。大禹滿情感激之情,登上巫山頂巔拜謝瑤姬。然而他看到的卻是神女已化為一塊亭亭玉立的巨石,有時倏(原義為犬速行,引申為快速,忽然)然飛騰,分散為輕忽縹緲的云彩;有時嘎然停止,聚集為霏(雨雪盛密)霏飄灑的暮雨;有時化作矯健的蒼龍在云海中遨游,有時又驊作輕靈的仙鶴在群山上翱翔。千變?nèi)f化,讓人無法捉摸;千態(tài)萬狀,更使人不可親近。大禹不由得產(chǎn)生了懷疑,以為瑤姬狡猾怪誕,并不是真正的神仙,便悄悄地詢問童律。童律回答說:"上圣曾拜三元道君為師,受上清寶經(jīng),為云華上宮夫人,乃王母仙宮少陰真氣凝煉而成,與道合體,當(dāng)然不能以人間的肉形凡胎視之。隱見變化,不過是上圣的常事。"為了解除大禹的疑惑,瑤姬特地召見大禹,讓他坐下,輕啟仙唇,莊重肅穆地說:"你要完成疏導(dǎo)百谷、浚通萬川的宏圖大志,任重而道遠(yuǎn)!上天憐憫你的赤誠,將授給你《靈寶真文》,在陸地可以驅(qū)策虎豹,在水中則可以制服蛟龍,斬除千邪,駕馭群兇,促成你功德圓滿。我先前授給你的寶書,也可以出火入水,口匕口宅 幽冥,收束虎豹,呼召六丁(道教火神),隱淪八地,顛倒五星,有長生不老、與天地同壽的功用,你不可等閑視之!"于是命令侍女陵容華拿出《丹玉之笈(書箱,代指書籍)》,又打開《上清寶文》授給大禹。大禹虔誠地拜受而去,又得到庚辰、虞余等神將的幫助,于是才有了導(dǎo)波決川的神異功能,最終成就了治理洪水的豐功偉業(yè)。
大禹治水的傳說是遠(yuǎn)古先民們與洪水搏斗、頑強(qiáng)生存的歷史的神話化表現(xiàn),然而大禹的成功卻是得力于巫山神女的幫助。人們在緬懷大禹豐功偉績的同時,對瑤姬的崇敬之情也油然而生。明代范守道《神女考》指出,"說者謂禹功在萬世,則夫人之功不在禹下",理所當(dāng)然應(yīng)享受立廟祭祀的待遇;晚清候選縣學(xué)訓(xùn)導(dǎo)楊學(xué)啟《神女辨》也認(rèn)為:"禹之功即神女之力也。"因此歷代相傳,飛鳳山簏神女廟后的一塊平臺,就是當(dāng)年瑤姬向大禹傳授寶笈的地方,世稱"授書臺"。
早在杜光庭改造神女故事的時候,《墉城集仙錄》就留下了"神女壇"其名。陸游《入蜀記》也說神女廟后半山腰? ?,"有石壇平曠,傳云夏禹見神女,受符書于此。"這里也是欣賞巫山十二峰景致的絕佳處所,陸游聲稱:"壇上觀十二峰,宛如屏障。"《墉城集仙錄》還說神女壇旁翠竹婆娑(舞姿),低垂如(hui)(掃帚),凡有枯葉飛物飄落壇上,翠竹便迎風(fēng)起舞,將神壇打掃得干干凈凈,始終不被污染,因此楚國人世世代代都在這里祭祀神女。這些逸聞更增添了授書臺的神秘性,成為巫山歷史上著名的"三臺"之一。
景點的傳說故事四、龍門峽
傳說,在古時候,天宮每年要向人間撒下二十四顆夜明珠。哪個撿到了這些夜明珠噠就要發(fā)大財,哪個把這夜明珠吞了就要變成蛟龍。
大寧河下游要到巫山一帶,有一座山叫雒山。這雒山的西山上有一個樵夫,一年到頭靠砍柴賣勉強(qiáng)維持生活,經(jīng)常是家無隔夜之糧。一天,他突然在一個石縫縫里撿到了一顆夜明珠,他把這顆夜明珠拿去放在裝米的壇子里。說來也真奇怪,第二天早晨他正愁沒得早飯米下鍋,揭開壇子蓋一看,只見白先生的大米裝了滿滿一壇。從此,樵夫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不巧這事著東山上的一個財主曉得噠,就起了奸心。一天晚上,他趁樵夫上街賣柴還沒回來,帶著一幫家丁抄了樵夫的家,挑走了大米,搶走了那顆夜明珠,財主怕夜明珠著別人知道了,就把它藏到嘴里,殊不知一說話夜明珠就"咕嚕"一下滑進(jìn)肚子里去了。
夜明珠一吞進(jìn)肚里,財主心里就象一團(tuán)火,口干舌燥,直想喝水。他把缸里的水喝完了都沒喝夠,就跑到溪邊去喝,他剛一跑到河里,忽然天上雷公火閃,狂風(fēng)大作,瓢潑大雨直往下倒。財主著一個炸雷打倒在水中,變成一條頭上長角滿身鱗片的蛟龍。這蛟龍口吐一股洪水直朝大寧河下游的馮家壩沖去。
正在這時,巡視三峽水患的二郎神,看見大寧河口烏煙瘴氣,洪水滔天,就在大寧河下游的雒山上按落云頭,手執(zhí)降龍鞭,向蛟龍打去。蛟龍見了二郎神,連忙跪在一塊青石板上求二郎神饒命,二郎神就將降龍鞭指向溪對岸的那座懸崖峭壁的雒山。蛟龍心領(lǐng)神會,就撲向懸崖,把小溪這邊山上穿了一個洞,這就是"龍洞";尾巴兩擺,山上拖了兩條深槽,這就是現(xiàn)在的"龍洞槽"。
龍洞直穿大寧河底,蛟龍就順著河流的方向,朝南向長江奔去,把一脈雒山掀為兩段,中間一條峽口,就象一道門,人們就把這兒取名為"雒門",把這峽取名"雒門峽"。后來,人們把雒門峽又喊為"龍門峽"。
猜你喜歡:
1. 和風(fēng)景名勝有關(guān)的神話傳說
2. 中國的名山大川的傳說故事
3. 關(guān)于山的傳說故事
4. 名勝古跡神話傳說
5. 大明湖的傳說故事
6. 有關(guān)故宮的傳說故事
Hash:df612d8dd151c013af3ebcbac6386dd0966643b7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