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薩克族夫婦旅游攻略「哈薩克民俗村」
導(dǎo)讀:哈薩克族夫婦旅游攻略「哈薩克民俗村」 哈薩克族的民族風(fēng)俗?有知道的速度在線等 哈薩克族有哪些傳統(tǒng)文化與習(xí)俗 哪些地區(qū)合婚是冥婚的說法?哈薩克族現(xiàn)在這少數(shù)民族在中國哪個地區(qū)位置
哈薩克族的民族風(fēng)俗?有知道的速度在線等
1、家庭與婚姻:
哈薩克族的家庭組織,是以夫婦為基礎(chǔ)的小家庭制。哈薩克族的結(jié)婚儀式,一般要經(jīng)過四個程序:第一步,訂婚禮,在女家舉行,雙方協(xié)商有關(guān)事宜;第二步,確定“吉爾特”期的婚禮,在男家舉行,從而確定正式的親屬關(guān)系;第三步,又在女家舉行,男方要將協(xié)商的財禮的半數(shù)送到女家,此后,新郎就可以住在女家,與姑娘同居,叫做“看門”;第四步,又在男家舉行,這是正式結(jié)婚儀式。
2、日常生活服飾:
明顯地反映了牧區(qū)生活的特點。為了騎馬方便,服裝一般都比較寬大結(jié)實。男性喜在腰間束皮帶,上系小刀,便于隨時切肉食用。男性內(nèi)衣衣領(lǐng)較高,多繡花邊,套西式背心。婦女喜著鮮艷花布,胸前繡紋花,多穿連衣裙。 飲食:由于哈薩克族主要從事牧業(yè)生產(chǎn),因此,在飲食方面帶有強烈的特區(qū)特點。主食主要地牛、羊、馬肉,其次是用面粉制成的馕和面條以及抓飯等。他們最喜歡的食物有“金特”:用奶油混合幼畜的肉,裝進馬腸里,蒸熟后食用。喝的主要是牛奶、馬奶、奶茶、更喜馬奶酒。居?。汗_克族人民多數(shù)從事畜牧業(yè)。為了遷移方便,他們居住是輕便而簡易的氈房,牧民在春、夏、秋三季居住。冬季則居住土房和木屋。
3、喜慶日與游藝:
哈薩克族的喜慶日,有“肉孜節(jié)”(通稱小年)、“古爾邦節(jié)”(通稱大年) 以及帶有濃厚民族風(fēng)味的“拿吾魯孜節(jié)”等。 在游藝方面,他們最喜愛唱歌。青年男子喜歡摔跤、賽馬、刁羊,還有青年男女共同取樂的“姑娘追”。舞蹈比較盛行,多和游牧生活有關(guān),如擠奶舞、剪羊毛舞 、繡巾舞、制氈舞、走馬舞、斗熊舞以及婚禮舞等
在新疆北部和東北部森林茂密的叢山峻嶺間,土壤肥沃的盆地綠洲里,水草豐茂的草原平川上,瑰麗秀美的湖泊河流旁,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哈薩克族。哈薩克族共有11.1萬多人。
民俗風(fēng)情(服飾、禮儀、生活習(xí)俗、禁忌等) 與游牧經(jīng)濟活動相適應(yīng),哈薩克族創(chuàng)造出了獨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化。他們的吃、穿、住、行都有濃厚的游牧生活特點。
飲食:奶類和肉類是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也吃面食。肉食主要有綿羊肉、山羊肉、牛肉、駱駝肉。奶類主要有羊奶、牛奶和駱駝奶。奶茶是牧民一日三餐都離不開的生活必需品,其他奶制品還有奶油、奶豆腐、奶疙瘩等。
服飾:哈薩克族的民族服裝多用羊皮、狐貍皮、鹿皮、狼皮等制作。男人? ?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兩種。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貍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頂四棱的"吐馬克",左右有兩個耳扇,后面有一個長尾扇,帽頂有四個棱,這種帽可遮風(fēng)雪、避寒氣;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氈帽,帽的翻邊用黑平絨制作,這種帽既防雨又防暑。冬季,哈薩克族男于的外衣多為羊皮大氅,下穿便于騎馬的大襠皮褲;夏季喜穿一種皮面布里、內(nèi)夾駝毛的大衣(還可兼做雨衣)"庫普"。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哈薩克族婦女的服飾,多姿多彩。哈薩克族婦女愛穿連衣裙,但最講究的是頭飾。未出嫁的姑娘戴"塔合亞"、"標(biāo)爾克"等類型的帽子和"包巾"。"塔合亞"是下沿大、上沿小,呈圓斗型的帽子,一般用紅色和綠色的絨布制作,用金絲絨線繡花,并用珠子鑲成各種美麗的圖案,帽頂上插一撮貓頭鷹的羽毛,象征勇敢、堅定。當(dāng)新娘時,戴一種高頂?shù)?沙吾克烈"帽,一年后換戴花頭巾,有孩子后戴繡有"頰克"花紋的"克衣米謝克"套頭巾,老年婦女戴白色披巾。
叼羊:叼羊是哈薩克族青年男于普遍參加的群眾性娛樂活動。叼羊之前,將騎手分成兩組,每組各閃出一人一騎對叼。先出場者把羊壓在腳與膝之間,兩手抓住羊的后腿壓在馬鞍上。對方出場的人抓住羊的兩只前腿用力拽拉,一場人力對人力、馬力比馬力的較量開始了。力強者先勝,對手不甘示弱,拼命爭搶,又是幾番對叼。這時,兩組騎手一擁而上,持羊者策馬飛奔,其他人拼命追趕,激烈的角逐使叼羊的緊張氣氛達到了高潮,場外的歡呼聲、叫好聲、力咖聲如山呼海嘯。場內(nèi)數(shù)百騎擠成一團,持羊者左沖右突,搶羊人右奪左搶。此情此景真加戰(zhàn)場一般激烈。一會兒,持羊者沖出重重包圍,一忽兒他又陷入十面埋伏,江山易主,持羊者又變成搶羊人。幾經(jīng)反復(fù),終于有一勇士力挫群雄,叼羊遠去......騎手們精疲力盡,望塵莫及。以勇力和韌勁獲得冠軍的勝利者,高舉奪得的羊只,向四周鼓掌歡呼的人們揮手致意。 叼羊,哈薩克人祈求幸福的獨特儀式。追求,哈薩克人對美好未來的永遠追求!
宗教信仰 哈薩克族全民信仰伊斯蘭教。自公元8世紀(jì)伊斯蘭教傳人哈薩克族草原后,哈薩克族的精神世界、倫理道德、各種禮儀、節(jié)慶和風(fēng)俗都以伊斯蘭教教義為準(zhǔn)繩。
民族節(jié)日 哈薩克族的重大節(jié)日古爾邦節(jié)、肉孜節(jié)(開齋節(jié))都是伊斯蘭教節(jié)日。
占爾邦節(jié)這大早晨,成年男子都必須到清真寺做禮拜,如牧區(qū)無清真寺,則由當(dāng)?shù)氐拿付ㄒ粋€山坡,面向沙特阿拉伯麥加方向集體做禮拜。做完禮拜后,即回家宰豐"獻牲"。占爾邦節(jié)一般過三天,甚至半個月。節(jié)日朗間,不斷舉行各種對唱活動、舞會以及叼羊、姑娘追、賽馬。摔跤等民族傳統(tǒng)娛樂活動。其中,叼羊和姑娘追最富有民族特色和情趣。據(jù)傳說,叼羊活動起源于中世紀(jì)。當(dāng)時,狼對牲畜的危害很大,牧民對狼特別仇恨,一旦獵獲了狼,便將它馱于馬上奔跑。此時大家一擁而上,爭相搶奪,以此開心娛樂。后來這種活動就發(fā)展成一種專門的娛樂形式,并由叼狼演變成叼羊。
建筑風(fēng)格 為便于游牧,哈薩克族很早就創(chuàng)造了容易搬遷的房屋--氈房。它的主要構(gòu)件是用羊毛褂成的氈、紅柳木柵欄、本撐桿、圓形卷頂和毛線編織的菠哀草簾。這些構(gòu)件都可以就地取材,自己制作。拆或裝氈房能在短時間? ?完成,搬遷時用駱駝或牛就可馱運。
經(jīng)濟活動 主要從事畜牧業(yè),也兼營農(nóng)業(yè)、狩獵業(yè)和手工業(yè)。商業(yè)等。游牧是其畜牧業(yè)生產(chǎn)的主要方式。所謂游牧,就是"逐水草而居",把牧場分為春、夏、秋、冬四季草場,視季節(jié)變化將羊、馬、牛、駱駝等牲畜遷徙到最適宜放牧的草場去。這樣做,可以保持各季節(jié)牧場植被的良性循環(huán),可以保證游牧生產(chǎn)在較大地域內(nèi)進行。在長期的游牧生產(chǎn)實踐中,哈薩克族牧民選育出了生長發(fā)育快,長膘能力強,體形大,肉、脂產(chǎn)量高,抗嚴(yán)寒耐粗飼的阿勒泰大尾羊;體形高大、體質(zhì)健壯、耐粗飼、抗寒抗病能力強、力速兼?zhèn)涞?a href='/techan/10334' target=_blank>伊犁馬和適應(yīng)性強、吃苦耐勞、善于爬山、挽乘兼用的小型馬--巴里坤馬。這兩種馬與焉眷馬并列為新疆三大名馬。體質(zhì)結(jié)實,役力強而耐久。適應(yīng)性強的哈薩克牛更是他們選育的良種。哈薩克族的羊毛、皮革、鐵器、木器、食品等各種家庭手工加工業(yè)無不和游牧生產(chǎn)方式有關(guān)。
重大貢獻 歷史上,哈薩克族人民曾和新疆各族人民一起為維護祖國統(tǒng)一,反抗沙俄侵略做出過重要貢獻。在沙俄以訛詐和軍事威脅手段強迫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吞并了大片中國領(lǐng)土后,哈薩克族人民一直堅持反抗沙俄的侵略、壓迫及殖民統(tǒng)治。1944年~1949年,哈薩克族人民積極參加了反對國民黨統(tǒng)治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qū)革命,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jīng)過一系列社會改革,在新疆建立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和木壘、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在甘肅建立了阿克塞哈薩克自治縣
哈薩克族有哪些傳統(tǒng)文化與習(xí)俗
服飾
在歷史上,哈薩克族絕大多數(shù)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而其服飾帶有濃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哈薩克族男子喜歡穿棉毛衣褲,喜歡以條絨、華達呢等作衣料。顏色上多選用黑色、咖啡色等深色。冬季主要穿皮大衣、皮褲。選材以羊皮為主,也用狼皮、狐貍皮或其他珍貴獸皮。為了便于上、下馬,褲子用羊皮縫制成大襠褲,因此寬大結(jié)實,經(jīng)久耐磨。襯衣多為高領(lǐng),上繡花邊。襯衣外套坎肩,坎肩上穿短衣,有時還再套“袷袢”。
哈薩克族男子喜歡扎一條牛皮制成的腰帶,腰帶上鑲嵌有金、銀、寶石等各種裝飾品,腰帶右側(cè)佩有精美的刀鞘,內(nèi)插腰刀,以備隨時使用。在夏季,哈薩克族男子一般戴一種用薄白氈制作的翻邊帽,分為兩瓣,很有特色。而在冬季,則要戴“吐馬克”或“庫拉帕熱”兩種不同的帽子?!巴埋R克”有兩個耳扇,一個尾扇,呈四棱尖頂狀,頂上還飾有貓頭鷹毛。“庫拉帕熱”則形似圓錐體,內(nèi)縫狐皮或黑羊羔皮,外面飾以色彩艷麗的綢緞,美觀實用。哈薩克族男子的鞋、靴比較講究,根據(jù)游牧中不同的需要制成不同的種類,夏季的靴子底子較薄,打獵時的靴子后跟很低,輕便柔軟、易行,卻不易為獵物察覺。長筒靴子有高跟,長及膝蓋,全牛皮制成,在靴底上釘上鐵掌,結(jié)實耐用。穿此靴時常穿氈襪,襪口用絨布鑲邊,十分美觀。軟鞋子顧名思義為軟皮制作,沒有高后跟,往往和套鞋一起使用。在牧區(qū),套鞋使用比較廣泛,套鞋既能保護軟鞋不受雨雪侵蝕,同時進帳篷時只脫去套鞋就可,因而十分方便,很受人們喜愛。
哈薩克族婦女的服飾較男子來說更加豐富多彩。她們根據(jù)年齡選擇不同的樣式。年輕的姑娘喜歡穿連衣裙,裙袖有美麗的繡花,裙擺闊大自然成褶。上身外套緊身坎肩,坎肩上繡有美麗的圖案并綴有五顏六色的飾品,未出嫁的姑娘頭上戴的是“塔克亞”、“別爾克”或“特特爾”?!八藖啞笔且环N斗形帽。下沿略大,彩緞作面,帽壁有繡花,帽上綴珠,頂上插貓頭鷹毛;“別爾克”是用水獺皮做的圓帽,與“塔克亞”類似,只是夏季扎各種顏色的三角和正方形頭巾;“特特爾”是一種四方的頭飾,上繡各種花紋圖案,折起多褶,扎在頭上。另外,未婚少女喜愛在發(fā)辮上別上發(fā)帶。若是成婚新娘則從結(jié)婚那天起要穿一年的“結(jié)列克”。“結(jié)列克”為紅綢制作,帽子和衣服連在一起,很容易讓人識別出來。一年后,可以換上套頭的蓋巾。中年婦女夏季喜歡穿半袖長襟袷袢和坎肩,多在胸前下擺用彩絨繡邊,兩邊有口袋;冬季喜穿用羊羔皮裁制的、帶布面的“衣什克”,或穿繡有圖案、罩以綢緞面的“庫魯”(皮大衣)等。已婚的婦女一般要戴“沙吾克烈”,即一種外用布、絨或綢作面,用氈作里的帽子。這種帽子繡滿了花卉,并嵌有珠寶金銀,有一串串珠子垂于臉前。若生了孩子后,就要戴上套頭和蓋巾。蓋巾用白布制作,上有圖案,很寬大,蓋上后可遮住全身,只露出臉頰。蓋巾上有金銀別針,在各種顏色繡制的圖案中有“頰克”花紋。如果要是蓋巾上沒有繡“頰克”花紋的話,說明這個婦女已成寡 婦。因而,從哈薩克族婦女的服飾上就能判斷她們的婚否、育否。哈薩克族婦女的鞋、靴也有多種式樣,通常穿的還是皮靴加套靴,較為講究的還要在襪子上繡花,在套鞋上進行一番裝飾。
居住
“穹廬為室分兮旃為墻”。西漢時遠嫁烏孫的細(xì)君公主描述了古代中亞游牧民的居住習(xí)俗。以游牧為生的哈薩克族在居住形式上繼承了祖先的傳統(tǒng)。穹廬即氈房,由于哈薩克族在春、夏、秋的三季牧場中要不停地遷徙,只有易于搭卸、便于攜帶的房屋,才能適應(yīng)生產(chǎn)和生活的需要,而氈房正符合了上述要求。一般牧民兩個小時就能搭起一個氈房,若已搭起的氈房地方不太合適的話,幾個人就能抬起來換個位置。氈房拆卸起來也很容易。在很短時間內(nèi),牧民就能將整個氈房和全部生活用品用毛繩捆扎起來,轉(zhuǎn)移到另一個地方去。因而,氈房對哈薩克族來說再合適不過了。
氈房,哈薩克語稱“宇”,它不僅攜帶方便,而且堅固耐用,住居舒適,并具有防寒、防雨、防震的特點。房內(nèi)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千百年來一直為哈薩克牧民所喜愛,由于是用白色氈子做成,氈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講究,人們稱之為“白色的宮殿”。氈房由房圍、房桿、頂圈、房氈、房門等組成。下部為圓柱形,上部為穹形。通常氈房有三米高,面積約二三十平方米。氈房內(nèi)布置有一定的規(guī)矩,分成住宿和放物品兩大部分。房正中對著天窗安設(shè)火塘或鐵爐,氈房前半部鋪有地毯。氈房是哈薩克族活動的重要場所。進門按逆時針方向,首先是廚房,制作各種食品;然后是主人的臥室;往下鋪著大地毯之處,可以接待客人或進行禮拜;最后是兒子、兒媳的鋪位。氈房的功用是多方面的,除了居住待客外,也是從事生產(chǎn)和娛樂的場所。是接羔的“產(chǎn)房”、孩子的課堂、婚禮的典堂,也是哈薩克族唱歌、跳舞的俱樂部。從冬季來臨的11月到來年春季4月期間,哈薩克族一般住在冬季牧場。這種房屋為四方平頂,內(nèi)置鐵爐或土爐取暖,為避風(fēng)雪,多用土坯、石塊或木頭構(gòu)筑而成。定居的哈薩克人的住房形式與周鄰其他民族相似。
“忒哈拉”也是哈薩克族的一種建筑。此房圓頂,類似氈房,但有土石徹成的圍墻,高二米左右,有天窗。這種房屋冬暖夏涼,基本已屬定居房屋,房屋四周有圍放牲畜的籬笆柵欄或土坯矮墻。
伊犁馬和巴里坤馬早已是聞名全國的馬種,這兩種馬都是哈薩克族及其先民飼養(yǎng)的。由于長期從事游牧畜牧業(yè),需要不斷移動,馬就成了乘騎的主要交通工具。哈薩克牧民離不開馬,無論是走親訪友,還是游動遷移、從事狩獵,都需要騎馬,他們有句諺語說:“馬是哈薩克人的翅膀”。哈薩克牧民運輸則主要靠牛車和駱駝。牛善于負(fù)重。牛車適應(yīng)牧場的自然環(huán)境,車輪高大,車體輕,軸輪用樺木制成,耐磕碰,適宜于在草原、戈壁和深雪中通行。牧民轉(zhuǎn)場、運輸貨物,常用牛拉車馱物。
哈薩克族生活的地區(qū)干旱多戈壁,運輸比較困難,在這種條件下,使用駱駝馱運最為適當(dāng),而且駱駝載重量也超過其他牲畜,一向被譽為“沙漠之舟”。因而一些有駱駝的人家,多用駱駝轉(zhuǎn)場搬遷和馱運貨物。駝運一般不用帶草料,通常一早起身即行至午前,中午放牧,讓駱駝得到休息。日落前起身行至深夜,每走一段可以稍事休整,可以說駱駝在哈薩克族人民生活中起著很大的作用。
婚姻
哈薩克族實行氏族外婚制。在哈薩克族傳統(tǒng)婚姻中存在過“哈凌瑪了”制度。哈薩克族的婚禮富有古代游牧民族的特色,極其復(fù)雜?;槎Y儀式要在女方家舉辦四次,即說親——“庫達拉蘇”,由男方家長或委托近親帶上禮物到女方家。女方若有意,收下禮物,款待來人,商定訂婚日期;訂婚——“烏勒特?zé)嵬幸馈保@是婚禮中的重要儀式,從此將男女雙方命運聯(lián)結(jié)在一起,其中有送禮、宰羊、踏水禮等內(nèi)容;送彩禮,是給女方各種結(jié)婚用品,其中衣、裙、被、巾必須是奇數(shù);出嫁——“托依”,在這個儀式上,要唱許多婚禮歌。在男方家舉辦的儀式有兩次,一是“吉爾特斯”,就是男方要擇一吉日子向眾人展示自己到底為新娘準(zhǔn)備好了哪些物品、彩禮,讓大家觀賞。二是迎親——“克靈推斯如托依”,將新娘迎進家門,揭開婚紗。這一系列儀式的規(guī)模不同,每次儀式都要設(shè)宴、唱歌、跳舞和進行各種娛樂活動?;槎Y結(jié)束后,新娘將原來代表年齡的小辮梳成兩條大辮,并在一年內(nèi)披戴“結(jié)列克”。
家庭
哈薩克族的家庭為嚴(yán)格的父系家長制。丈夫在家庭中享有較高權(quán)力,但家內(nèi)事務(wù)一般是尊重婦女意見。哈薩克族婚姻是終身的,婚約一經(jīng)締結(jié),不許隨便解除。在特殊情況下,如果夫妻離異子女全部歸于男方。若是丈夫主動提出離婚,女方可以帶走自己出嫁時的嫁妝。若是女方提出,那么任何東西也不允許帶走,只能單身離開家門。
在家庭分工中,男子主要從事放牧,婦女從事家務(wù)。家庭生活中盛行敬老風(fēng)尚,若有對父母不尊敬的人,要遭人恥笑,還會受到懲罰。
哈薩克族過去還存在著一種獨特的“還子”習(xí)俗?!斑€子”就是新婚夫婦把婚后所生的第一個孩子過繼給男方的生身父母,以示孝敬。原祖父母與孫兒女的關(guān)系要改變?yōu)楦改概c兒女的關(guān)系。原為祖父母的稱謂改為父母的稱謂。與新生父母的關(guān)系成為兄弟姐妹的關(guān)系,稱謂也隨之改為哥嫂、弟妹。這種習(xí)俗,目前已基本消失。
哈薩克族家庭的繼嗣是男繼女不繼,按傳統(tǒng)習(xí)慣,實行財產(chǎn)幼子繼承制。
禮儀
哈薩克的禮儀即有濃郁的草原生活特點又有伊斯蘭教特色。哈薩克族的人生禮儀極富有游牧文化特色。他們十分重視新生命的誕生。嬰兒出世后往往舉行三天慶?;顒?,視為搖籃禮。哈薩克族的嬰兒一般是在搖籃里長大的,所以哈薩克人在嬰兒出生7——10天后要舉行將嬰兒放入搖籃的儀式。屆時,主人家宰一只羊,邀親友、鄰居家的婦女參加,同一天還舉行命名儀式。來參加這兩個儀式的婦女每人都要將一件自己親手制作的衣服送給嬰兒,還要給孩子起一兩個名字供主人選擇,或者由毛拉給孩子命名。主人熱情招待來賓,大家圍坐在一起邊吃邊向孩子祝福?,F(xiàn)在,這一儀式多在嬰兒出生40天后舉行。在男孩5——7歲時一般還要舉行割禮。()哈薩克非常重視割禮,儀式規(guī)模十分隆重。除外,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還有騎馬禮等。
哈薩克人以純樸、誠實、直爽、熱情好客而聞名。這是因為牧區(qū)地廣人稀,居住分散,行旅不便,外出時,凡有氈房的地方,自然就成了休憩和投宿之處,行人就可免受饑寒之苦。哈薩克人對待客人恭敬備至,禮節(jié)周到,他們認(rèn)為客人是安拉賜予的,不可稍有怠慢。而且,哈薩克人認(rèn)為,宰羊待客是光榮體面的事情,也是應(yīng)盡的義務(wù)??腿伺R走時,如屬貴客,主人就要問貴客:“氈房內(nèi)是否? ?你需要的東西?”如果客人看中了某件東西就要奉送。如沒有,就按一般慣例給貴客送禮。經(jīng)濟條件好的,送元寶、馬、駱駝、獵槍和鷹,次者送皮大農(nóng)、袷袢及狐皮、狼皮等珍貴的獸皮衣服。
久別的親友見面時,大輩見小輩接吻;年歲相當(dāng)?shù)囊娒鏁r擁抱;若摯友見面,婦女施擁抱禮,男人行握手禮。一般人見面必須熱情問候并握手。
喪葬
由于哈薩克族信奉伊斯蘭教,其葬禮基本上按伊斯蘭教教規(guī)進行。哈薩克族十分重視葬禮,葬禮大體上分為臨終前請毛拉念經(jīng)“贖罪”、整容、掛旗吊唁、報喪、奔喪、出殯、送葬、哀悼、祭祀等一系列活動,全部過程甚至要持續(xù)一年時間。
哈薩克族實行的是無棺土葬。“埋體”被凈身后,用白布纏裹,直體仰身,頭北腳南,面西朝向圣地麥加方向入葬。墓穴一般是先挖一個直土坑,在直坑的西壁再挖一個洞穴。安放完畢,用土坯樹枝先封住側(cè)洞,然后往直坑中填土,最后在墓上堆石成丘。墳的外形是長方形,周圍建有墳墻,有門可出入,形似氈房。墳前立碑。死者去世周年時,要重修墳?zāi)?。普通人的墳?zāi)褂檬?a href='/techan/12659' target=_blank>塊壘起,有一定經(jīng)濟條件的人用土坯砌成圓形或方形墓冢。有聲望的死者,還在墳上用磚石砌起高塔。
男性死者生前騎乘的馬,要被剪去馬尾、馬鬃,或?qū)⑽?、鬃梳成辮狀,這種馬哈薩克語稱“托力阿特”,任何人都不得騎乘、鞭打。
禁忌
自從哈薩克人信奉伊斯蘭教后,與之相聯(lián)系而形成的禁忌很多,最主要的是:忌食豬肉和非宰殺而死亡的牲畜肉,忌食一切動物的血。牲畜一般要由男性宰殺。
吃飯時,不能把整個馕拿在手上用嘴啃。同時吃飯時最好戴上帽子,以示尊敬。在氈房內(nèi)不許坐床,要席地盤腿坐在地氈上,不許把兩腿伸直,更不能脫掉鞋子。年輕人不許當(dāng)著老人的面喝酒。吃飯或與人交談時,忌諱摳鼻孔、吐痰、打哈欠、挖耳朵等不良習(xí)慣。
做客時,忌諱客人騎著快馬直沖家門,這會被認(rèn)為是挑釁或是報喪和傳送不吉利的消息。騎馬快到家門時,要放慢速度。忌持馬鞭進氈房,認(rèn)為是尋釁打架的。忌諱客人從火爐右邊入座和坐在火爐的右側(cè),因為右側(cè)是主人坐的,也不要坐在放食物的木柜上或其他生活用具上,客人的坐位應(yīng)聽從主人的指引;吃飯、喝奶茶時,不能用雙腳踩餐布,更不能橫跨過去,在餐布收拾之前,最好不要離去。如果臨時遇有急事外出,也不能從主人跟前走過,必須繞別人背后走;主人做飯時,客人不要走進配餐的地方,忌諱客人亂動餐具,更不能用手撥弄食物或掀開鍋蓋,主人遞送的茶、酒、肉食和其他食品,不管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都應(yīng)高興地接受,喝奶茶不應(yīng)喝一半剩一半而離席,喝馬奶酒也應(yīng)一飲而盡,不會喝酒也要少許啜上一口,以示謝意,不然會使主人掃興。就餐前后,主人會給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不要亂甩動,應(yīng)用毛巾擦手,并有禮貌地送還毛巾;如果天色已晚,主人留宿,不要拒絕使用主人的被褥,否則被主人誤會。
兒媳不能使用公公的馬鞍和公公的床位;公公也不能使用兒媳的馬鞍和坐兒媳的床位。不能當(dāng)面數(shù)主人的畜群和點牲畜的數(shù)目。不要用腳和棍棒打牲畜的頭部。不能跨過拴牲畜用的繩子。走路遇羊群要繞道而過。不許乘馬進出羊群。嚴(yán)禁從作禮拜(乃瑪孜)的人前通過,也不能踏作禮拜? ?布單子,更不要模仿他們的動作大聲說笑。
按哈薩克族傳統(tǒng)習(xí)俗,婦女懷孕后,忌食駝肉、駝奶;忌穿駝毛做的衣服。因為母駝孕期一般在12個月,認(rèn)為飲食了駝奶、駝肉,將會使孕期延長。忌食兔肉,因為兔子是三瓣嘴,認(rèn)為孕婦吃了兔肉會生下豁唇的孩子。忌食狼咬過的牲畜的肉,因為狼的口水很多,怕因此而生的孩子也會有很多口水。產(chǎn)婦分娩時,忌男人在產(chǎn)房,包括丈夫。接生婆不能是懷孕婦女,認(rèn)為這樣產(chǎn)婦會大出血;忌生過孩子卻夭折的人。不許當(dāng)著父母的面贊美他們的孩子,尤其不能說胖、美、俊之類的詞。
在住房附近、水源旁邊,禮拜寺、墓地周圍,不允許隨地大小便。牲畜不能進入墓地。不得在墓地上取土。
哈薩克人崇拜草和火,因而忌諱拔春天的新草。不允許用腳踏火,不能往火上吐唾沫,不準(zhǔn)圍著火堆亂跑,不能壓滅火苗,更不能往火上撒尿。
哈薩克人認(rèn)為每禮拜二、五是不吉利的日子,不能外出。在數(shù)目字方面很重視單數(shù),尤其重視“七”和“九”,特別是“七”被他們崇尚敬重。在哈薩克的民間文學(xué)作品中,“七”是出現(xiàn)最多的一個數(shù)字,泛指數(shù)目之多。如“七天”、“七晝夜”、“七年”等多半是比喻征途的漫長,生活的煎熬、毅力的磨煉。在生活習(xí)俗上也常和“七”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如哈薩克人在嬰兒出生后第7天要舉行搖籃禮和命名禮。七代內(nèi)不準(zhǔn)通婚,而聯(lián)姻的人家必須隔七條河。娶妻的彩禮也是多的為77匹馬,中等戶為47匹馬,下等戶為17匹馬。人死后,把死者放人墓穴后,每人也必須鏟7掀土。第7天要為死者祭祀。在死者生前居住的氈房中點7盞油燈等。甚至有7個客人一同來到門前時,主人也特別高興,認(rèn)為這是吉祥的征兆。如果其中一人給他們送些禮品時,認(rèn)為是無上光榮和幸福的事,常將所送禮物珍藏起來作為永久的紀(jì)念。
哪些地區(qū)合婚是冥婚的說法?哈薩克族現(xiàn)在這少數(shù)民族在中國哪個地區(qū)位置
中國
冥婚儀式,始終沒有形成定例。冥婚雖然算做喜事,但不免紅、白兩事的禮儀混雜交錯。在很大程度上要看當(dāng)事人的主張如何。故冥婚禮儀的形式出入很大?,F(xiàn)將一比較典型的冥婚禮儀詳敘于后,以供參考。但不見得所有冥婚儀式都照此辦理。
一般說來,冥婚也要通過媒人介紹,雙方過門戶帖,到命館合婚,取得龍鳳帖。
放定多是一次性的,就無所謂大、小定之說。男方給女方送去的定禮,一半是真綢緞尺頭、金銀財寶;一半?yún)s是紙糊的皮、棉、夾、單衣服各一件,錦匣兩對,內(nèi)裝耳環(huán)、鐲子、戒指及簪子之類的首飾。放定的當(dāng)天晚上,在女方家門口或墳上焚化。
通訊時,男方給女方送去的“鵝籠”、“酒?!?、龍鳳喜餅以及肘子、喜果都是真的,惟有衣服、首飾是紙糊的冥器。
女方陪送的嫁妝,一般都是紙活,送至男方后,只在“新郎”照片或牌位前陳列半天,有的只是抬著環(huán)繞男方院內(nèi)一周,即由鼓樂前導(dǎo),送至附近廣場焚化。
冥婚并不一定都舉行上列儀式,但迎娶儀式是不可少的。是日高搭大棚,宴請親友,門前亮轎。喜房里供奉“百份”全神。對面炕上設(shè)矮桌,供“新郎”照片或牌位,前設(shè)蘋果、龍鳳喜餅若干盤。并有大紅花一朵,下綴緞帶上書:“新郎”字樣。
女方“閨房”中供“新娘”照片或牌位,亦如前所供,并有大紅花一朵,下綴緞帶,上書:“新娘”字樣。
花轎到達女方后,由送親太太將“新娘”照片或牌位取下,由娶親太太接過來,放人寶轎。這時,“新娘”的父、母不免要大聲嚎哭,而且要追出屋外。完全不是辦喜事的氣氛。
喜轎回到男方后,仍由娶親太太將“新婦”照片或牌位取出來,放于喜房炕上的供桌,與“新郎”并列。并用紅頭繩將兩幅照片拴起來,(取月老牽紅線之意),并復(fù)上紅、黃兩色的彩綢。
只有娶親太太給全神“百份”上香叩首,就算夫妻拜了天地。然后由茶房端來“合杯酒”“子孫餃子”、“長壽面”,供于“新婚夫婦”照片或牌位之前。
如“新婚夫婦”有弟弟妹妹或弟妹、妹夫等,即喚出來,給照片或牌位磕頭行禮。兩家親家則互相道喜。
舉行了以上儀式之后,擇個“黃道吉日”宜破土安葬的好日子,女方就可以起靈了。按陰陽先生指定的時辰,將棺樞起出后,馬上潑在坑內(nèi)一桶清水,扔下去兩個蘋果。與此同時,高高揚起花紅紙錢。(不是冥婚的起靈儀式也是如此)。
男方則在墳側(cè)挖一穴,露出“新郎”棺柩的槽幫,將“新娘”埋入此穴,進行“夫妻”并骨合葬。
葬罷,即在墳?zāi)骨埃愒O(shè)酒果,焚化花紅紙錢,舉行合婚祭。男、女雙方的父、母等家屬(即兩家親家)邊哭邊道“大喜”。
此后,男、女兩方便當(dāng)做親家來往了。[1]
朝鮮半島
[2] 家人為死者找冥婚對象時要先合八字,雙方家屬同意后即可擇吉成婚,儀式通常在廟宇舉行,一般會挑吉時舉行冥婚禮,由雙方家屬分別捧著穿著傳統(tǒng)婚服、代表新郎與新娘的娃娃連同牌位舉行冥婚儀式,再將娃娃、牌位及新人照片放在供桌上并列,以示雙方結(jié)為夫婦。再進行除煞、焚燒遺物等儀式。最后把夫妻二人合葬。
哈薩克族在新疆伊犁哈薩自治州
Hash:e71082ff6e5784dbcd70b0a50614ccb9265500ed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