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人間壁中現(xiàn)——敦煌莫高窟的經(jīng)變畫
敦煌莫高窟第45窟北壁的《觀無量壽佛經(jīng)變》 盛唐
《觀無量壽佛經(jīng)變》,最早出現(xiàn)在初唐時期的第431窟中,而盛唐時期第45窟壁畫就更加定型化了[圖三],它的經(jīng)典依據(jù)就是劉宋朝畺良耶舍法師翻譯的《觀無量壽佛經(jīng)》。在畫面中部的極樂世界圖中,描繪了建筑在七寶池上的宮殿樓閣,無量壽佛是西方極樂世界的主 宰,端坐在宮殿的正中,觀世音、大勢至以及30多位聽佛說法的菩薩圍繞在他的身旁。前面的中臺上有兩人揮帶對舞,16位樂師在兩旁席地而坐,演奏著琵琶、 箏、笛等各種樂器。前臺中央有五個金翅鳥在奏樂歌舞,還有二白鶴正在引頸長鳴。前臺的兩端分別有佛與菩薩18位,正在聆聽佛的說法。上方的天空中有飛天在 翱翔散花,還飛舞著各種不鼓自鳴的樂器。下部的七寶池中碧波蕩漾,綠荷紅蓮漂浮在水面上,對對的鴛鴦和化生童子正浮游在水中嬉戲玩耍。好一派凈土世界的安 樂景色!
敦煌莫高窟第45窟北壁《觀無量壽佛經(jīng)變》中的“未生怨”
在這個極樂世界構(gòu)想圖的兩側(cè),以對稱的形式分別畫著《未生怨》和《十六觀》,都是《觀無量壽佛經(jīng)》中的故事內(nèi)容。位于左側(cè)的《未生怨》,是經(jīng)中的《序品》[圖四], 它講述的是:王舍城的國王頻婆裟羅年邁無子,整日苦惱。占相的說,山中有一位修行的人,他死以后就會來國王家里投胎。國王盼子心切,就派人去斷絕了修行人 的糧食,修行人被活活餓死了。不料修行人卻轉(zhuǎn)世變成了白兔,國王緊接著派人捉來白兔,用鐵釘將白兔活活釘死。王后終于懷了孕,生下了王子,取名叫阿阇世。 王子成年后,繼承了王位。一天,阿阇世從外面游玩回來,不知為什么突然心生惡念,很恨他的父親。于是立即把老國王關(guān)進了七重監(jiān)獄,不許別人送飯,打算把他 餓死。王后為了救老國王,只好把飯食抹在自己的肉體上,借著探視的機會偷偷喂給丈夫吃,才保住了他的生命。阿阇世知道后,一怒之下,把母后也囚禁了起來。 最后,阿阇世還是把自己的父親用鐵釘釘死了。
敦煌莫高窟第45窟北壁《觀無量壽佛經(jīng)變》中的“十六觀”
位于右側(cè)的《十六觀》內(nèi)容[圖五], 是《觀無量壽佛經(jīng)》的中心思想:王后被禁閉在囚室內(nèi),對于事情的原因百思不解,就向釋迦牟尼求救。佛祖終于從虛空中降臨了,王后五體投地,向佛祖哭訴著: “我究竟有什么罪過,生下了這樣兇惡的兒子?請佛祖為我說法,使我能永遠離開這個苦難的世界?!痹捯魟偮?,只見佛的眉間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光芒之中現(xiàn)出了 極樂世界。王后立即發(fā)誓愿說:“我愿往生到極樂世界去,愿佛能教我怎樣修行,才能達到目的?!庇谑?,佛祖就向王后講說了“想觀”極樂世界中的16種事,有 日、水、冰、琉璃、寶幢、樹、八功德水、像、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雜(無量壽佛)、總(五百億寶樓)、普(想象自身已到極樂世界)、上輩、中輩、下輩。 這不僅僅是指點給王后的,也是想要進入極樂世界的眾生們必須做到的想觀內(nèi)容。
在吐蕃時期新出現(xiàn)的經(jīng)變畫中,《報恩經(jīng)變》的內(nèi)容是最豐富 的,它們依據(jù)的經(jīng)典是《大方便佛報恩經(jīng)》。畫面的中心繪佛的說法場面,一般在四角位置安排經(jīng)中的《惡友品》、《孝養(yǎng)品》、《論議品》、《親近品》等四個主 要故事。第148窟還把各品的故事畫在甬道的頂部,第236、238、147等窟則是把它們做為主龕內(nèi)的屏風(fēng)畫。
《惡友品》中的故事是 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代印度波羅奈國國王有兩個兒子,哥哥叫善友,弟弟叫惡友,善友溫順仁慈,而惡友卻殘忍狡詐,父母都很喜歡善友。善友太子為救濟 天下的窮苦百姓,說服了國王打開國庫,天天把國庫里的金銀財寶施舍給窮人。最后,國庫快要枯竭了,善友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長久之計。有一位大臣非常理解善 友的心意,就向他獻計:“我聽說海底有一顆如意寶珠,能隨人的心意變出所需要的東西,如果能得到這件寶貝,救濟世人就不成問題了?!庇谑?,善友決心入海求 取這顆如意寶珠,弟弟惡友也要求同去。兄弟倆帶領(lǐng)眾多的隨從,在盲導(dǎo)師的指引下出發(fā)了。
經(jīng)過了許多不分晝夜的航行,他們到達了寶山,善友讓弟弟與隨從們在這里裝寶物,自己和盲導(dǎo)師繼續(xù)前進。21天后,善友到達了銀山,在龍女的引導(dǎo)下,順利地得到了如意寶珠。
敦煌莫高窟第148窟甬道頂南壁《報恩經(jīng)變》中的《惡友品》 盛唐
當善友到達海岸時,惡友與隨從們的船因裝載過多早已沉沒,只剩下惡友一人了。惡友很忌妒哥哥取得了寶珠而自己卻一無所獲,于是就在一天夜里,乘善友熟睡的時候用竹刺刺瞎了善友的雙眼[圖六],搶走寶珠,獨自回國向父母報功去了。善友在極度痛苦中一步一爬地來到了利師跋國,一位好心的牧牛人幫助了他。最后,善友在國王的果園里當了一名守園人,賴以謀生。他本來就是一位彈箏的名手,閑暇的時候,就拔動箏弦,抒發(fā)自己心中的郁悶。
敦煌莫高窟第85窟南壁《報恩經(jīng)變》中的《惡友品》 晚唐
利師跋國王有一個美麗的公主,有一天信步來到果園中游玩,聽到了如泣如訴的箏聲,心潮也隨著箏聲起伏。她細細地觀察太子的模樣兒,心里產(chǎn)生了愛戀之情,兩人談話也越來越投機了[圖七]。在公主的堅決要求下,利師跋國王不得已答應(yīng)讓自己心愛的女兒嫁給了這位雙目失明的守園人。
善友與公主婚后的生活是美滿幸福的,在愛情力量的感召下,善友的雙眼也復(fù)明了。有一天,善友當年喂養(yǎng)的白雁飛臨了利師跋國,善友就將自己遇害的情況寫了 封信,托白雁帶了回去。波羅奈國王和王后得知善友還活著,高興極了,立即派人攜帶重禮到利師跋國迎接善友夫婦回國。當善友見到弟弟惡友時,絲毫不念前仇,只是要回了寶珠。第二天,善友用寶珠的魔力,使金銀珠寶、糧食、衣服等物品如大雨般從天而降,普天下的百姓從此都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來源:常青)
Hash:e15d15e5a71a118b7b49bcb42cbd7b7c68e20637
聲明:此文由 莫高窟參觀預(yù)約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