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神》中的天津地名的故事,你知道嗎?
近日,一部網(wǎng)劇宛如一匹黑馬,闖入了我們的視線,瞬間被朋友圈刷屏,這部劇就叫做《河神》。
《河神》是由天津為背景的一部文學作品《河神·鬼水怪談》改編而來,小說主人公郭師傅是舊社會“五河撈尸隊”成員,后為新中國公安水上警察。他撈過河尸無數(shù),幾十年間也破過無數(shù)奇案,生平極富傳奇色彩,天津人稱其為"河神"。
書中除了“河神”的傳奇經(jīng)歷之外,對天津的風土人情、社會風貌描寫的也是繪聲繪色,下面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河神·鬼水怪談》中出現(xiàn)過的天津地名吧!
書中一開頭就說到:“九河下梢天津衛(wèi),三道浮橋兩道關(guān);南門外叫海光寺,北門外是北大關(guān);南門里是教軍場,鼓樓炮臺造中間;三個垛子四尊炮,黃牌電車去海關(guān)?!边@句詩中就出現(xiàn)了不少地名。
首先我們來說一說這個“南門外的海光寺”。
海光寺
舊時海光寺
海光寺位于今南京路與南門外大街交匯處東北側(cè),其地域為:南京路以北、多倫道以南,萬全道以西、南門外大街以東的范圍。
華北駐屯軍海光寺兵營
“海光寺”可謂見證了中國抗戰(zhàn)勝利,天津逐漸繁榮的過程。此地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1719年康熙帝巡幸天津,賜題匾額“海光寺”;之后咸豐八年(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lián)軍進犯天津,脅迫清政府在海光寺正殿簽訂《天津條約》;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海光寺劃歸天津日租界。
海光寺夜景
如今,經(jīng)過60多年的發(fā)展,海光寺已經(jīng)成為了集金融、餐飲、休閑為一體的現(xiàn)代化商業(yè)中心。
說完南,我們再來說說北。
“北門外的北大關(guān)”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北大關(guān)在哪里,但是說到東北角,大家肯定就不陌生了。
東北角
舊時東北角
東北角(北大關(guān))曾是清明時期著名的運河七大鈔關(guān)之一,是早年南運河上的一個重要渡口,隨著運河漕運的衰微,大運河沿岸各運河鈔關(guān)也在清廷一紙諭旨下廢止。
東北角一景
直到今日,南運河畔的北大關(guān)至大胡同估衣街一帶,歷經(jīng)長達幾百年的商業(yè)繁茂,仍是享譽中國北方的著名商業(yè)區(qū)。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天津鼓樓和炮臺。
鼓樓
鼓樓舊址
鼓樓,始建于明弘治年間,是在天津城由土城改為磚城時同時修建的。高三層,底層有四座拱形門洞,通往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站在鼓樓上眺望遠方,周圍七十二沽盡收眼底。
此樓在八國聯(lián)軍時慘遭洗劫,在民國八年被拆除后于民國十年重建。解放后,鼓樓再一次經(jīng)歷了被拆除的厄運。
鼓樓新貌
直到2002年,在大規(guī)模的舊城改造中,作為津門的又一標志性建筑,一座巍峨壯觀的新鼓樓落成了。
炮臺
這里我們說一說“天津衛(wèi)三宗寶”里的炮臺,并不只是我們熟知的大沽炮臺。
在明崇禎十二年,為了抵御滿族勢力的入侵和內(nèi)部李自成的揭竿起義,明政府在海光寺、馬家口、三岔河北、窯洼河南、西沽、邵公莊、雙廟七處修建了環(huán)繞津城的七座炮臺。
大沽炮臺
到了清朝末年,七座炮臺中只有三岔河口的炮臺得以存留,這座炮臺在抗擊八國聯(lián)軍入侵戰(zhàn)爭時,終于發(fā)揮了巨大的威力,狠狠打擊了侵略者。但最后,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在《辛丑條約》中強行被拆除,這座戰(zhàn)功累累的炮臺最終在1901年9月25日消失了。
AAAA級景區(qū)大沽炮臺
如今我們熟知的大沽炮臺,是《辛丑條約》中幸存下來的“功臣”,解放后,大沽口炮臺遺址被國務院正式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以"海門古塞"之譽評為"津門十景"之一,在2013年被國家旅游局授予國家AAAA級景區(qū)稱號。
當然,書中還有很多對于天津地名的描寫,如魏家瓦房、人民公園、天津東站、陳塘莊、金湯橋、北寧公園......要說每個地點的歷史,那真是七天七夜都說不完。
天津自古因漕運而興起,明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歷經(jīng)600多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獨特城市風貌。
現(xiàn)代天津風貌
這座蘊含豐富歷史文化的城市,每個公園、每座橋梁、每個建筑,都是值得你來游覽體驗的,何不趁著夏秋交替之時,拿起“指針旅游”APP,尋找地地道道的“老天津衛(wèi)”,看一看“河神郭德友” 所居住的美麗城市。
Hash:2a579010de65db39ed872441cd490232325d825d
聲明:此文由 指針自由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