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八景
“通州八景”,首次出現于明代嘉靖己酉年(公元1549年)刊刻之《通州志略》創(chuàng)刊中。《通州志略》系通州本地人、明朝南京史部尚書楊行中去官歸家后領銜編篡的。“通州八景”包括“古塔凌云”、“長橋映月”、“柳蔭龍舟”、“波分夙沼”、“高臺從樹”、“平野孤峰”、“二水會流”和“萬舟駢集”,其中第一景和第二景聞名全國,其他六景聲名略小。
矗立在京杭大運河北端西岸通州舊城北墻內。塔是燃燈佛舍利塔,系北周宇文氏創(chuàng)建,唐貞觀七年(公元663年)由名將尉遲恭監(jiān)修完工落成,遼代、元朝、明朝時均有維修,故稱“古塔”。清康熙十八年地震毀損,三十七年時重建。塔之形制為八角十三級,實心密檐,磚木結構,高56米,基圍44米,由須彌座、塔身與塔剎組成。一層最高,正面設券洞,供奉燃燈石佛,其余三面設仿木乳釘假門。上面十二層塔皆無門窗,每檐下懸風鐘一枚,共計2248枚,世所罕見時稱“鐸聲清引天邊鶴”。更為神奇的是,塔頂長出一棵榆樹,歷經風雨,生命頑強,與塔融為一體,渾然天成。
長橋映月
位于通州城西八里橋處永通橋,故又名“八里橋”。系拱衛(wèi)京師的三大橋之一(另二橋為蘆溝橋、朝宗橋,1860年9月中國軍民在此英勇阻擊英法聯軍),始建于明正統(tǒng)十一年(公元1446年)。此橋為三劵聯拱石橋,南北長50余米,東西寬16米。橋的中券高大,高9米,闊7米。側孔稍小,高4米,闊6米。四只鎮(zhèn)水神獸鱗身長尾,扭頸傾首,虎視眈眈,伏臥待發(fā)。
柳蔭龍舟
位于通州城北五里處之溫榆河黃船塢處,是朝廷派往南方采辦宮廷用品的船只停泊碼頭,鳳彩龍紋的皇家船只停泊在茂密垂柳掩映的岸港處,甚為優(yōu)美,遂成一景。
波分鳳沼
位于通州新城西北角外通惠河分岔處。“鳳沼”是指自鳳城(帝都)太液池流至通州之河,即通惠河(大通河)。通惠流至通州城西分為兩支,一支南流東轉,分岔處水面寬闊,波流演迤,夾堤綠柳,相當壯美。
高臺叢樹
位于今朝陽區(qū)將臺鄉(xiāng)。距通州城二十里,傳說為唐薛仁貴征東時于此筑臺練兵,亦有說乃徐達鎮(zhèn)守北平府時統(tǒng)軍所筑,亦用以演兵。明成祖朱棣曾駐蹕于此。后臺廢植樹,“林木扶疏,遠近相望”。為京通間一望無垠曠野上之一處勝景。
平野孤峰
位于今河北省三河縣內小孤山處。距通州城三十里?!八拿嫫綍缍簧揭倭ⅰ保视写司??!拔7逋π悴迩嘹ぃ念櫞ㄔ惶闷健?,登高四望。視野開闊,可見帝京,美景非凡。
二水會流
位于通州城東北白河與溫榆河會流之處。此處有一沙嘴,似刀劈是的直立,兩河相會,浪涌汪洋,往南望去。“云際帆來萬國同”,別是一番情景。
萬舟駢集
位于通州城東自潞河驛至今張家灣長店,古運河漕運船只蜿蜒河面數十里,“水勢環(huán)曲,官船客舫,漕運舟航,駢集于此”,帆檣林立,軸艫蔽水,加之“村居岸柳”,甚是壯觀美景,故有“鳧鷺州渚晴煙合,云水帆檣宿雨收”之句。
(參考資料和圖片來源:《周良文史選集》和互聯網信息。聲明:筆者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guī),全力維護社會公序良俗,努力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如有錯疏,全系無心。如有不妥、不當、不對之處,請讀者諸君及時指出,以便糾正)
Hash:a0f44a31cd1eb2a03f6286e7619ade701612ca02
聲明:此文由 會文堂印書局1929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