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河區(qū)『鐘氏古祠』為你訴說棠下鐘氏800年春秋!
點【
從南宋初年開村以來,棠下村已走過近八百個春秋。鐘、潘、梁,是棠下村的三大姓。
散布在村里的祠堂幾座祠堂,風格不一,但都沉淀著歷史悠久的氏族文化。從氣勢上來說,坐落在儒林大街的儒林鐘氏祠堂建筑群尤為值得一提。
隨著鐘氏后人鐘達森開啟祠堂大門,歷史的年輪便重新浮現(xiàn)出來……
※ 儒林鐘氏祠堂建筑群(焦何結(jié)攝)
八百年族系源自棠下鐘氏
據(jù)《棠下村志》記載,棠下的第一大姓是鐘姓。棠下鐘氏是秦末漢初鐘接的后代,而鐘接是黃帝的第59世孫。咸淳二年(1266年),鐘維新遷居棠下,成為棠下鐘姓第一代人。“迄今算來,鐘氏子孫已在棠下繁衍了31代人?!?/p>
小e了解到,儒林鐘氏祠堂建筑群始建于清嘉慶二十年(1815),民國35年(1946)起作為棠下達善小學校舍,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改做廠房,1999年重修。2009年7月,它被納入天河區(qū)文物保護單位。
※ 天河區(qū)文物保護單位石碑(焦何結(jié)攝)
站在大門外,就能感受到此建筑群的恢弘氣勢 —— 并排坐東北朝西南,共有5座,總闊120米,建筑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前有廣場,后有庭院。
正中3座為主祠,各祠之間隔有青云巷,兩邊為襯祠。主祠分別是鐘氏祠堂、一政鐘公祠和南溪鐘公祠,形制相同,均為三間三進,硬山頂,龍船形琉璃瓦脊,滴水剪邊,碌灰筒瓦,人字封火山墻。
※ 一政鐘公祠
宗祠300畫作一人繪就
走進這座祠堂,除了被它恢弘的氣勢所震撼外,隨處可見的壁畫同樣讓人驚艷。整個祠堂建筑群的的305幅畫作,均出自中國國畫家協(xié)會會員劉殿華之手。
※ 精致的壁畫《朝陽三友》(徐敏攝)
原來,1998年鐘氏祠堂接近竣工時,本村老人鐘細奀(en一聲)經(jīng)友人介紹,特邀劉殿華前來作畫裝點。慷慨重義的劉殿華一口應允,起早貪黑歷時近百天,在大大小小的畫板上畫出了305幅作品,人物、山水、鳥獸、花木、蟲魚、書法等皆躍然墻上。
※ 壁畫中也呈現(xiàn)中國道德文化(焦何結(jié)攝)
在劉殿華的所有畫作中,最讓人驚嘆的便是本仁堂前殿廊柱上的《長江三峽圖卷》。據(jù)劉殿華手書記載,三峽大壩建成后,沿途不少景觀文物將被淹沒,為此他數(shù)次趕往實地寫生,并于1992年12月完成初稿,1998年9月在鐘氏祠堂重繪畫稿,長江三峽沿岸名勝均在其中。
※ 云陽張飛廟(曹翠娟攝)
連綿數(shù)十米的畫卷中,長江兩岸景致不斷。其中的一些景觀原址,如今已隨三峽工程的竣工而淹沒在滔滔江水中。而在這偏居一隅的南粵宗祠中,還保留著寫實畫面,實屬難得。
古祠今成族人活動聚集地
負責管理祠堂的鐘達森介紹說,祠堂平日里都鎖著,并不對外開放,過年過節(jié)有宗親活動時,大家才聚在這里商討族事、祭拜祖先。而每年端午龍舟節(jié),一定是宗祠最熱鬧的時候。
※ 祠堂管理人鐘達森(曹翠娟攝)
扒龍船早已成為棠下村的一大民俗盛事。今年農(nóng)歷四月二十八,棠下村在好又多旁邊舉辦熱鬧的龍舟邀請賽,邀請兄弟村的龍舟競渡。
※ 今年端午前夕棠下舉辦龍船邀請賽(焦何結(jié)攝)
邀請賽結(jié)束后,棠下村五、六社的村民便在鐘氏祠堂里大擺龍船飯,小e也有幸參加了這場宗族盛宴。
當天傍晚,鐘氏祠堂的廣場和三間主祠共擺了168圍龍船飯,村民們聚在一起大快朵頤。
※ 村民在鐘氏祠堂里吃龍船飯(焦何結(jié)攝)
昔日的棠下村已變了模樣,但因為有宗祠在,大家重新聚在一起,宗族情誼依然濃郁。
Hash:39633a8b2e77105cb7f8a89153232d3c655becc1
聲明:此文由 優(yōu)選誠品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