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廟藏大乾坤!明代線刻畫像石驚艷亮相!5尊“大神”栩栩如生
“長清孝里的一座小山上,有幾塊明代的畫像石,人物圖案雕刻得很是精美!”日前,記者接到長清區(qū)孝里鎮(zhèn)喜歡研究當地鄉(xiāng)土文化和歷史遺存的王守學先生的爆料。
提起畫像石,人們首先會想到的是漢畫像石,它是漢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闕和廟闕等建筑上雕刻畫像的建筑構石。
墻壁上記載重修石廟時間的碑刻
山東地區(qū)的漢畫像石遺存數量排在全國前列,尤其是“孔子見老子”題材的畫像石圖案比較多,在山東博物館就有展示。漢代以后,畫像石藝術逐步被石刻造像取代,畫像石越來越少,而明代的畫像石比較少見。
山坡上的小石廟。
“這一處明代的畫像石到底如何?”帶著這個疑問,4月15日,記者驅車來到長清區(qū)孝里鎮(zhèn),一探究竟。在王守學的引導下,從孝里進入山區(qū),沿著一段崎嶇山路行駛不大一會兒,他就喊“停車!”車子停在一條山間小路上,下車往西步行不遠,在北側山坡就看見一座小石屋孤零零地矗立在那里。在石屋南側,一條狹窄的山路直通北面的山下。
記者走上前,仔細觀察這條山路,有的地方用石板鋪設,有的則是就著山石踩踏出來的路面。再看在陽光下閃著亮光的石頭表面,十分光滑,顯然已歷經滄桑,不知經過多少人次的長期踩踏,無疑這是一條古老的山道。
小石廟的疊澀廟頂外觀
小石廟旁邊的古山道
走近小石屋,只見整個建筑用石頭壘起,四面墻體近似正方形,長寬不足三米。入口的上部用弧形石料制作成一個拱形門洞。石屋的頂部呈疊澀內收結構,形成有一個小穹隆尖頂,完全是石頭壘砌,共11層,屋頂離地面大約3米高。在東西墻壁各有一塊石碑嵌入,東側石碑為題名碑,記載的是當年修建此建筑的捐贈者。
西側的石碑碑文中說,此建筑是土地神祠石廟,嘉靖五年(1526)重修,廟里主神是土地神,兩側配有牛王神,馬明王神,巡山神和將軍,山下孝里鋪的眾人參與了此次重修。原來,這座小巧玲瓏的小石屋,竟是一座重修于493年前的土地神祠石廟,距今快500年歷史了,其始建年代更是久遠。
小石廟的疊澀穹窿頂
懷抱“琵琶”的神像
走進石廟里面,進深和左右空間不大,而石廟頂部為疊澀盤旋而上的結構,空間還算空曠。入口正對著的墻壁上,一溜排開的5塊畫像石很是顯眼。畫像石寬約50厘米,高約1米。
由于畫像石的表面后期被人為胡亂刻畫過,再加上還有用涂料書寫的“下定決心,排除萬難……”等帶有歷史特征的標語,如果不仔細看,畫像石刻畫的神像并不明顯。
而噴上去一點礦泉水,再遮住光線外面的光線,畫像石上的線刻神像就明顯顯現出來,其中的兩尊最為明顯。其中的一尊神像,安坐在那里,懷抱一把琵琶模樣的樂器,頭戴皇冠,神態(tài)灑脫,刻畫得栩栩如生。另一位神像,也是坐像,頭戴皇冠,兩手收于胸前,顯得端莊威嚴。
雙手收于胸前的神像
“這處石廟建在野外的山坡上,用的石料都是加工過的石材,說明當時沒少費功夫?!蓖跏貙W說,他對孝里的野外歷史遺跡考察了許多,但這處石廟和畫像石,還是剛剛聽一位常年在外地生活的孝里人告訴的,以前沒有聽說過。
更沒想到,這個小石廟里竟然還有這么精美的明代線刻畫像石,確實十分珍貴。他希望有關部門盡快把這處文化遺存列入文保單位加以保護,不然有被損毀的危險。他分析說,盡管現在這個石廟和畫像石不廣為人知,但根據旁邊磨地十分光滑的山路看,在以前應該香火旺盛,經常有人祭拜。
“這個石廟建在山道旁邊,也是為了當時的人祭拜方便,它的香火才旺盛?!背D暝谝巴饪疾旃疟毯褪淘煜襁z存的濟南著名民間文物研究專家黃鵬說,漢代以后,畫像石就少了,后代的信徒主要制作石刻造像,像這樣的線刻畫像石確實比較少見。在濟南市區(qū)的升陽觀有一處清代畫像石,這處距今近500年的明代畫像石確實比較罕見。
來源:生活日報
編輯:潘洋
Hash:a7d0063f9178a5cc637799712382b0eaeac06858
聲明:此文由 秀美長清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