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許昌戲園
文‖馬炎心 賈鳳翔
許昌的演出場所可分為三個時期:早期歌舞地攤表演或高地攤表演,群眾站立圍觀或席地而坐;戲曲誕生后隨之出現(xiàn)戲樓;后來出現(xiàn)了流動舞臺、戲園和影劇院。
清朝末年,特別是隨著1906年京漢鐵路的開通,許昌商業(yè)日漸繁榮,作為達官貴人消遣、群眾休閑娛樂場所的戲園也就應運而生,在人口密集之處、貿易繁華之所相繼建立。
民國年間,一些城鎮(zhèn)為雨雪天氣也能看上戲,由商行富戶集資興建戲園,磚竹木結構,蘆席棚頂,舞臺近似戲樓,比較寬闊高大。觀眾分坐站兩種:中間木板為座,可坐六百人左右;兩側木欄相隔,可站千余人。門前售竹簽入場,短簽為坐,長簽為站,不對號,按入場先后坐滿為止。舞臺一側設有茶房,有流動商販,觀者可吸煙吃瓜籽,有專人遞拋擦臉毛巾。
民國時期,許昌有如下戲園:
【大華舞臺】
這是1920年代許昌城西南隅城隍廟西側空地上搭建的席棚戲園。在這個園子里演唱最有名的是小香水(綽號洛陽迷)的曲子班。此班享譽豫西一帶,拿手好戲有《潘金蓮裁衣》《貨郎擔翻箱》《柜中緣》《楊八姐鬧酒店》《余寬休妻》等。場場座滿,觀眾如潮,在許昌城鄉(xiāng)炒起了一股“曲子熱”。不久,小香水離去,城隍廟改建為地方政府,大華舞臺僅活躍半年多時間。
【華順戲園】
位于今許昌市魏都區(qū)南關大同街中段路北,坐北朝南。初建于民國十二年(1923),由商行王相臣、京戲班主黃民路等興建。初名“華順舞臺”。竹木結構,席棚,可容納坐票六百,站票近千。
1931年后,山東滕縣人黃慶祿率領的黃家京戲班子在該園演唱。“黃氏四鳳”的精湛演出,使許多許昌人成了京劇迷,戲園內幾乎場場座無虛席。觀眾最多時,池座縫隙中加條凳,站票廂無立足之地。華順舞臺的大紅海報每天傳出來的時候,都會使戲迷們?yōu)橹畠A倒。
演出劇目有黃鳳麟演的《蕭何追韓信》《珍珠塔》《吳漢殺妻》,黃鳳樓演的《鐵公雞》《搭子溝》《大溪皇莊》,黃鳳芝演的《玉堂春》《金玉奴》《五花洞》,黃鳳霞演的《紅霓關》《十三妹》和仇蕙春演的《刺王僚》《連環(huán)套》《牡虎關》《打龍袍》,康金德、邢海亭演的《斬顏良》等,教習陳月升編演的《蒸骨三驗》《岳飛傳》《漁家恨》最為著名。
上乘的武打功夫是黃家班的特長,小五的“旋子”能繞舞臺三周半,小鳳秋的背栽筋斗能連翻26個,“甩大旗”“踢槍”都是他們的拿手功夫。教習陳月升、底包邢海亭調教認真,每天上午堅持在舞臺上練功。
華順戲園雖然破舊,舞臺卻十分堅固而寬大。其中有個緣由:有一次黃鳳麟在演《蕭何追韓信》,一個前撲,碰在前臺護欄上,額頭受傷,為此園主擴建舞臺,加固臺板,添制地毯。
1936年,黃家班離許赴洛,從此該戲園一蹶不振,加之園主栗國盛病故,舞臺遂被拆除。
1932年由第五行政區(qū)督察專員兼許昌縣縣長徐亞屏創(chuàng)建,位于城內西南門舊城隍廟對面,坐南向北,占地約2000多平方米,磚瓦木石結構。大門中廳為售票處,上層是放映室,有東西二門,可進入劇場,沿兩側可登上東北西三面之轉樓。樓下設池座,樓上有包廂,座位一色紅漆靠椅。舞臺后臺兩端各有一化妝室。當時是許昌城規(guī)模最大、格局最為時新的娛樂和集會場所。
除演戲外,還演出電影、雜技、魔術和舉辦中小學生游藝大會、演講比賽等。這里開許昌電影放映先河。第一部無聲電影是《白云塔》,后陸續(xù)上映《荒江女俠》《乾隆下江南》等。當時,在許昌這個小城市里,人們能看到無聲電影甚感新鮮。
京劇曾兩度在此演唱。一次是白牡丹班演出《盜仙草》《王大娘釘缸》,全是武打戲,白牡丹靈巧的身段和舞劍絕技不斷贏得臺下掌聲。白牡丹原名肖小云,是京劇四大名旦之一。第二次是京劇名旦芙蓉顰演出《紅樓二尤》《貴妃醉酒》。
約為1935年,一小學演唱隊演出《鳳陽花鼓》時,臺板斷裂,有兩人掉進臺下陰坑,幸而得救,大會未終而散。此后該劇場由于屋頂破漏,樓板殘缺,未再啟用,1937年拆除。該劇場各種演出收入頗豐,曾為許昌縣的教育做出貢獻,每年可提供教育經費3800串文。
【牖民社】
1930年代初,許昌縣教育會會長朱又廉倡導,四方紳商集資創(chuàng)建。始名易俗社,后朱親筆題字更名為牖民社。名字取自《詩·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塤如篪”,“牖”通“誘”,“牖民”即“誘導人民”之意,表現(xiàn)戲曲的教化作用。
戲園位于縣城內文廟前街路北(今春秋樓東50米處)原鳴遠齋醬菜園舊址。舞臺坐北向南,除后臺為一磚瓦大屋外,余均為蘆席大棚。池座22排,木板條凳。兩側為站票廂。池座后有一尺高的土臺,上放方桌兩三張,叫“彈壓席”,是專為警備司令部巡邏隊設的桌位。
舞臺兩側懸有巨幅橫額,上書“移風易俗”“啟迪民智”字樣。臺柱上張貼紅紙金字對聯(lián)一副:“文成武就金榜題名空富貴,男婚女嫁洞房花燭假風流?!痹撋绻苤髅罨矍?,為四方紳商推選。售票收入全部歸屬坐底演唱的公慶班(即二油梆),此外該班名演員的身價錢、添箱錢都由管主籌措。
公慶班常年在這里演唱,日夜兩場,午后3時、夜晚8點準時開鑼。有時公慶班下鄉(xiāng)演出,園子也接納外來戲班。河北唐山禿老梅率領的評劇班子曾在此演出,主演李桂花、花艷琴,演生活戲如《馬寡婦開店》《賣油郎獨占花魁》《亂點鴛鴦譜》等,風靡一時,長葛劉蓮蓬、新鄭張桂蘭的越調班子,上蔡縣的河北梆子戲也都在這里演唱過,這些劇種在此首演大開許昌人的眼界。
舊俗認為,新建舞臺要“破臺”才能啟用,否則會肇事生非?!捌婆_”的程序:先有一紅盔紅甲、金睛藍面的神將在鑼鼓聲中登場,一手執(zhí)鋼锏,一手握著一只剛殺死的公雞,繞臺三匝,邊舞邊滴灑雞血;爾后,玉皇、王母、太白金星、巨靈神一齊登場,唱“大賜?!保恍稍龈X斏裆蠄?,在鞭炮聲中展現(xiàn)一“天官賜福”的圣旨,作各種姿態(tài)的舞蹈。
“破臺”后的第一場戲是《龍鳳呈祥》,取吉祥如意之意。1947年,許昌縣《建國日報》社聘請閻立品由汴來許在此義演五日,發(fā)出紅票1萬余張,為該報募得一筆款項。是年年底許昌第一次解放,1948年拉鋸戰(zhàn)結束,后春秋大劇院興建,此處改為機關辦公地點。
【國民電影院】
該影院以放映電影為主,但有大舞臺可供演唱。1930年代初,由商人聶某和煙店老板吳中孚投資創(chuàng)建,位于南關洋街(今大同街)東段路南。占地廣闊,建筑樣式與內部設備均趕新潮。特別是舞臺,甚為寬敞,前幕、邊幕、天幕、大屏幕齊全,在許昌屬于一流。
開業(yè)之后,曾放映《青青河邊草》《桃僵李代》《夜半歌聲》等影片。豫劇名演員趙義庭、許淑云、田岫玲等常在此演出。
該院副經理吳中孚系地下黨員,曾以此為掩護開辟地下秘密聯(lián)絡站??箲?zhàn)勝利后,該院接連放映蘇聯(lián)的一些進步影片如《斯大林格勒保衛(wèi)戰(zhàn)》《母親》《靜靜的頓河》《普通一兵》等,引起國民黨特務的注意,后被查封。
【三星舞臺】
許昌舊時劇院中建院時間最長,戲曲藝術表演最為集中,愛國進步思想傳播最早、最廣的文化娛樂場所。
民國二十五年(1936),二簧京戲班班主李喜勝和商行陳寶賢(陳拴)、王略三人將華順舞臺遷至洋街與慈航街交叉口重建戲院,名“三星舞臺”。竹木結構,草棚,仍是座站兩種席位。
李喜勝京劇班的艷峰、少峰掛出頭牌開始在此演唱,接著馮家班蘭春、蕙春,韓家班慧霖、素秋,萊家班美榮、美娟,常家班筱凌云,劉家班俊英均來此搭班,一時京戲新秀薈萃。加之京劇名角馬最良、馬宏良、張菊隱先后來此打炮,許汴京劇名票多次在此集中會演,形成許昌京劇藝術的黃金時期。
抗戰(zhàn)期間,許昌青年劇社以此為基地,先后公演《大風》《毒藥》《君山之夜》《馬百計》《我也是中國人》《上海之夜》《碧血黃花》《雷雨》《日出》《國家至上》等著名話劇,促使話劇的演出水平進一步提高,激發(fā)了人民群眾的愛國熱情。
許昌第一次解放期間,華東野戰(zhàn)軍三縱文工團在此公演大型歌劇《白毛女》《血淚仇》,使許昌人民耳目一新,受到了生動的階級教育。
新中國成立后,政府將其移交給紅光京劇團(許昌專區(qū)京劇團前身)。班主高松山(藝名高黑)接管,改名為“新聲舞臺”,重新改建為磚木結構,保持木板座位和兩側站票。1953年改為國營。
因劇院是京劇戲班主建,故從不接外劇種進院,本省或外省京劇團來許演出,大都進該劇院,曾接待過北京、天津、武漢等省市京劇團。1953年開始接待外劇種演出。1968年因失修漏雨,停止使用,后被拆除建成鐵路職工宿舍。
【正風舞臺】
創(chuàng)建于1946年,位于城西南隅人民路與古槐街交叉口西北角。舞臺坐南向北。劇場是一個三四畝地的空園子,園內不設座位,只搭一高臺,門口收錢,一律站票。園內周邊設有七八個賣香煙、瓜子糖果的攤位。
觀眾自然地分作男女兩大看區(qū),東邊女座又叫“花場”,有些女觀眾自帶椅凳,站在上邊觀看。
常年演唱班子是李玉林、賈治國的大調曲子班,所演劇目有《勸墳》《小二姐做夢》《西宮》《招風樹》《白長庚私訪》《獅子樓》《打蠻船》等。1947年,該班赴鄭演出,年底許昌解放,正風舞臺終結。
【新許戲院】
位于許昌市西關鐵路西沿,坐西朝東,占地約3畝。之前,這里是商人張照飛、張其云等人集資開的 “聚樂軒” 茶社, 曾邀請墜子書著名藝人趙延祥(藝名“黃馬褂”)在此演唱,轟動一時。民國三十六年(1947),由馬車場集資興建戲院,磚木結構,草棚頂,池內木板座位六七百個,兩側木桿相隔可容納千余人。
舞臺較小,左邊設有茶房,可賣茶水和遞手巾。該院主要是許昌新許劇團(大油梆)的演出場所。不少名角常來演出,如趙義庭、周海水、陳素真、司鳳英、閻立品、羅蘭梅、唐喜成、王在嶺、李珍榮、桑振君等。
【附】
新中國成立后,草棚戲園有的年久失修,無人管理被拆除,另建宅房,有的改建為磚瓦結構的劇院,由私營轉為集體或國營。1950年代以后,由政府財政投資興建新式劇院,鋼筋水泥結構,單靠座椅,有的設有觀眾樓,舞臺有布幕裝置、燈光設置,還設有演員宿舍、廚房、休息室等,有的有冷暖設備,同時兼營電影,成為影劇院。如大眾影劇院后改名春秋大劇院。
1955年以后,許昌新建了許昌劇院、工人文化宮、縣委禮堂、西湖公園露天劇場等。1979至1987年,先后開放了烤煙廠、運輸公司、繼電器廠俱樂部和市政府禮堂。1982年郊區(qū)農民集資興建了光明、東方、百花影劇院。至1986年初,許昌地區(qū)11個縣市有專業(yè)影劇院(場)32座,其中劇院24座,座席總數(shù)4.75萬張。鄉(xiāng)村影劇院151座,座席總數(shù)38萬余張。
1990年代以后,隨著戲曲主要在農村演出,城市影劇院經營出現(xiàn)困難,有的甚至靠出租場地維持。1998年河南省第七屆戲劇大賽豫南片在許昌舉辦時,只有春秋大劇院、許昌劇院和電業(yè)局禮堂可供使用。
2000年代以后,許都大劇院在東城區(qū)建成,市區(qū)原有的影劇院全部拆除或改作它用,鄉(xiāng)村影劇院絕大多數(shù)已不存在。
【作者簡介】
馬炎心,畢業(yè)于河南大學歷史系。歷任中共許昌市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許昌市文化新聞出版局局長、中共許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等職。系中國戲劇文學學會會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編寫、整理各類劇目近20部,多部參加省級以上賽事并獲多項大獎。獨自或與人合作出版戲劇、文學和歷史研究專著多部,在省內外具有廣泛影響。
賈鳳翔,曾獲河南省高等院校畢業(yè)統(tǒng)考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全省第一名,進修畢業(yè)于華中師范大學,現(xiàn)為許昌市老干部大學文學教師。在小說、散文、戲劇、影視、曲藝、詩歌、文藝評論、歷史研究、書法、音樂、攝影、演講、表演諸領域均曾在國家級、省級發(fā)表作品或獲獎。出書三十余本。系中國散文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曲藝家協(xié)會會員。名列《中國當代文藝家辭典》。博客被新浪總部評為全球十大新銳之一。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fā)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制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fā)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chuàng)。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Hash:f82e62e3865ee18652006e5802efbd965461bd6a
聲明:此文由 百味中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