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象山 | 墻頭鎮(zhèn)溪里方古村落初探
墻頭鎮(zhèn)溪里方古村落初探
山水人家,一直是人們的理想人居。中國人選擇住宅,很講究風(fēng)水,不僅是“山管人丁水管財”,林木蓊郁,能給人帶來心靈的寧靜。我們走進(jìn)墻頭溪里方村,一片春光爛漫,田野里草子花隨風(fēng)搖曳,村道旁觀賞花卉結(jié)滿苞蕾。村東、西各有一條小溪環(huán)繞,在村北匯合,曲折地緩緩流向墻頭,流向西滬港,水聲潺潺,令人心清神明,不禁想起“名山勝水,可以滌浣俗腸”之句。方氏始遷祖在此構(gòu)建村落時肯定是考慮到了這一點,村名也印證了這一點。
在和村人的聊天中得知,方氏祖伯禮,是方孝孺從弟,進(jìn)士出身,官至御史大夫,明朝洪武年間從寧海緱城遷居溪里方。雖然其人其事已經(jīng)無從詳悉,但是方孝孺,我們是知道的。明初靖難之變,燕王朱棣繼位,方孝孺不肯奉其為正統(tǒng),被判腰斬,且被滅十族。傳說腰斬后,他還以肘撐地爬行,以手沾血連書十二個半的“篡”字,才斷氣。我常常以為這樣的忠節(jié)奇儒,被誅滅九族后,定有子嗣延續(xù)。這里果然還存在著方氏旁支。
村子不算大,但還保留著許多老房子,有的是連片的。稍一打聽就有方氏恭房、懷二房、仁房、福壽堂、下三份、新屋(房)等二十幾座院落,還有廟與祠堂,一下子也記不牢太多,只能走馬觀花而已。
我們先去看了仁房,仁房三兄弟各有院落,自南至北為仁大、仁二、仁三房,都坐北朝南。仁三房原有月洞門宅門,因為有轎子出入,建造得頗大,兩邊的門墻即是它的前圍墻,墻頂如游龍般的高低起伏,可惜在幾十年前被毀了。門前右側(cè)還保存著一口水井,瞰之甚深,石井欄為圓形。水井,俗稱拗井,主要供村里人飲用。為確保井水不涸,開挖水井時,尋找地下活水源頭,以坑道形式橫掘,因為井下坑道式轉(zhuǎn)彎,又稱坑井,所以即使是大旱之年,依然泉涌不竭。井水甘洌,冬暖夏涼。我們進(jìn)入溪里方的時候,雖然陽光明媚,畢竟春寒料峭,村婦正在井臺邊洗菜,在碩大的石槽里洗衣服,聊得起勁,水珠在陽光下濺碎,笑聲傳得很遠(yuǎn),全然沒有了寒意。
自宅門至石窟院門有十來米長的門道。院門的門頭墻,有門匾和許多磚砌槅塘,但是卻沒有匾文,有人說門匾未題寫,讓人留下無限遐想,也有人說這是因為房子建造還未完成,主人就撒手人寰。左、右雀替雕刻著雞和羊,和門匾兩側(cè)“迪吉”、“迎祥”字樣兩相呼應(yīng),祈盼吉祥。
仁三房是一座硬山頂磚木結(jié)構(gòu)三合樓院。正屋三開間,兩廂各三間,正屋旁耳房各兩間。四周圍墻和院墻與房子之間形成了六個庭院,這是這座樓院的特點之一。一正兩廂,互相分離,上廂房樓上的樓梯建造在耳房和正屋山墻緊靠的地方,且上筑廊屋,此其特點之二。圍墻和道地之間皆有綠化,使宅院生機盎然,此其特點之三。東首耳房是雜役房,或者是大家族里的伙房。人丁興旺,過去是農(nóng)耕家族的理想生活。親人團聚的時候,那種觥籌交錯的歡樂情景,這里似乎還有著淡淡的影像。
因為仁三房保存比較完整,清末民國初年的建筑特征明顯,被列為縣文保點。如今老屋已經(jīng)沒有了住戶,堂屋的樓下陳列著端莊的太師椅和堅實的茶幾,板壁上掛著蓑衣,還有石磨,低調(diào)地顯示著原主人的農(nóng)耕生活和殷實家境。正中間停放著一頂花轎,轎身雕刻著生動的花卉圖案,轎聯(lián)“喜見紅梅多結(jié)子,笑看綠竹又生孫”,又增添了一些喜慶的民俗氣氛。
仁三房前面有仁二房、仁大房。仁二房和仁三房一條巷弄相隔,仁二房是一個道地狹長的四合院,正屋五開間,倒座是披屋,靠著仁大房的后墻,兩廂各一間,西廂房辟為八字形宅門,設(shè)置內(nèi)外兩道門扇,外門扇在門板上用竹片釘出芭蕉扇的紋飾,全縣范圍內(nèi)也難得一見。仁大房的院落顯得相對闊大,可惜有的房子已被拆建成洋房。但道地還保留著原樣,石板縫里長滿了青草。居住著的幾位老人并不喜歡搬遷到新居去,他們指著古老的存有捷報遺跡的板壁,說:“老房子真的舍不得拆除,不僅夏來陰涼,冬來暖和,而且記載著祖先的功德呢?!迸f居的閑適和清靜,那種熟悉的生活場景,濃郁的鄉(xiāng)村趣味,是新房子所不能替代的,房主對傳統(tǒng)民居有著一份濃厚的情感。
仁房連片的建筑,不僅僅節(jié)省了材料和工錢,更是兄弟雖分房而居卻情分相連的見證。在老房子里,我感覺到了濃郁的宗族色彩。
離開村北的仁房,來到村南的新屋(房)。
朝南的新屋是一座院門開在前院墻正中,院墻磚砌粉白,不事雕飾。門頭墻上磚砌門匾,墨書“可以棲遲”。該句出自《詩經(jīng)》:“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饑?!币馑际钦f,在故國衡門之下,可以游玩休息;在泌水之濱,可以高興地忘掉饑餓。反映了主人對故土的熱愛。正屋顯五間,兩廂各三間。前廊梁、柱頭科等構(gòu)件有如意紋等些許陰刻裝飾。天井由方石板鋪就,構(gòu)架一概用上好杉木,黛瓦粉墻,硬山式的院落顯得整潔大方,保存完整。
堂屋屏壁和兩側(cè)板壁上貼滿了塘報、捷報、對聯(lián)等,有的相互覆蓋,因為年代的關(guān)系,部分已經(jīng)殘破,只留下捷報下腳淡淡的水波紋,有的還有少數(shù)幾個字,如“提塘官報”、“(高中)舉人四十三名”,有的相對完整,如“捷……官報貴府老爺方金名城欽授鹽大使銜奉旨吏部注冊分班詮選錄用”“貴府相公方名可欽,高中戊寅科試,院取入泮三合院,重檐樓房,建造于清朝晚期。原有宅門和外照壁,均已毀。第三名,欽授布政司理問□銜……”“貴府大老爺方□可欽辦理團練,賞加軍功五品銜達(dá)……”(注:“□”為字跡模糊處)說明這里曾經(jīng)是官宦之家。歷代以來,方家注重讀書,賢才輩出,捷報以表嘉懿。
這些房子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后,定為縣文保點。新近,欣聞溪里方村被公布為寧波市第二批歷史文化名村,這些古樸淳美的傳統(tǒng)建筑將得到更好的保護(hù)。
(沈?qū)W東/文)
Hash:5bc9b598d3f918deeaedb40b06561c4eebf4e4ce
聲明:此文由 象山文聯(liá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