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12條絕美古道共抒古道情
古道情長,遠去的歌聲清脆悠揚,彌散著茶草清香,思緒在林間回蕩,悠悠古道訴說著古與今。別樣的風景也需別樣的視覺……
天姥古道是一條著名的古驛道,從新昌越天姥山入天臺,為南朝永嘉太守謝靈運率人開拓而成,故稱“謝公道”。清代時成為紹興至臺州的官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斯人已去,遺風猶存。古道上的劉門塢村,村臨惆悵溪,舊建有阮公壇、迎仙閣、劉阮廟…可惜僅存?zhèn)髡f。
目前橫貫班竹的長街、會墅嶺的石階路、天姥寺至冷水坑的山路,仍保存驛道的原貌。驛道上殘存的小石佛鋪、關(guān)嶺鋪,還可看出驛鋪舊貌。在這漫漫古驛道上,有許多千古遺跡,還有許多動人的傳說。
這條古道最值得稱道的一點是,在全唐詩中收入的2200多位詩人中,有450多位曾經(jīng)走過天姥古道。被這里的山水吸引,留下無數(shù)華美詩篇。唐代最著名的四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元稹也都曾游歷于此。故此古道被稱之為“浙東唐詩之路”。
推薦路線:紹興市新昌縣南明街道班竹村-龍吟瀑-桃源洞-劉門山-劉門塢-迎仙橋-儒岙彼蒼廟-橫板橋-黑風嶺-冷水坑-普濟橋-皇渡橋-郵交鋪-關(guān)嶺頭-進入天臺
紹興嵊州·錢家?guī)X九曲古道
錢家?guī)X九曲古道位于嵊州市長樂王家村的錢家?guī)X和九曲嶺之間,古道古楓參天,風景優(yōu)美,是古時嵊州長樂到貴門通東陽的“官道”之一。
過了常樂寺,徒步在錢家?guī)X登山古道上,路面由鵝卵石均勻鋪就,蜿蜒綿長,修竹蔽天,前段全是上行的路。
跨過下陳溪村一座經(jīng)幾百年風吹雨打,仍完好無損的古橋,穿越白宅墅,踏上朱熹和呂大棋相逢而聲名遠揚的訪友橋。
沿著“訪友橋”左側(cè)的石彈子古道直奔貴門方向,貴門古稱鹿門,這里有一幢山墻特別白的建筑物,那是鹿門書院,整座書院其實就是個四合式二層建筑,檐廊相連,頗具特色。樓上東側(cè)為“更庵樓”簡稱更樓;西側(cè)是鹿門書院。
貴門更樓北門外是貴門游覽區(qū),下方便是南山湖。湖光山色,盡收眼中,令人心曠神怡。
徒步線路:嵊州黃家灣常樂寺—錢家?guī)X—馬路庵—下陳溪—后宅村—白宅墅—貴門—九曲嶺—南山湖水庫,全程15公里。
紹金·東西白古道
東西白古道位于諸暨市東白湖,東連嵊州,西至東陽,是會稽山脈上的一條風景線。東白山古道始于廖家村,廖宅村由原廖宅、官山兩個自然村合并而成,沿河而居。
從廖家村山腳處古道入口新近建有一座鵲橋,還有一個小湖,湖水由山上溪流匯聚而成。自古道而上長達十公里的路途,鋪設(shè)有石板臺階,但要攀上東白山頂峰,旅程也是相當辛苦的。
推薦路線:紹興市諸暨市東白湖鎮(zhèn)廖宅村-龍門頂茶莊-太白峰-青天崗嶺-鷹子巖嶺-白玉尖-分水崗-西白山頂-林場-嵊州市長樂鎮(zhèn)小昆村。
余姚市陸埠鎮(zhèn)宋明古道,有近五六百年歷史,古道的名字,源自三個村莊的首字,裘岙村、石筍村、宋岙村,其實三個都是以方姓為主的村莊,因此,裘石宋古道又稱為省親線,宋明古道也是徒步線路中難得的一條集青山,綠色,小橋,人家于一體的美景線路。
石牌坊“裘石宋古道”,古樸有歷史感,莊重有文化感。從石牌坊進入古道,是一片密密的竹林,竹林徒步近一華里,峰回而路轉(zhuǎn),豁然開朗,山居小屋映入眼簾。
獅子山坐落在裘岙村西邊的100米處,巍峨的尖巖就屹立在郁郁竹林中,它形如三角形粽子似的石筍,中間被石斧對劈成兩半,縫內(nèi)有堅韌不拔的翠竹,底大頂小,可容納多人穿行探奇。人行其中,仰望天空,藍天僅存一線。清澈的溪水緩緩流過,頗有“不從此中出,焉知天地寬”之感。
隨著石階上走,至獅子山中的巖石坡,栩栩如生的獅子在向你微笑,獅子頭朝東方俯臥著,與對面不遠處的白象山相對。
如今村里又投資修了玻璃棧道,這棧道跟其他地方的棧道不同,有環(huán)洞穿身,經(jīng)過玻璃棧道可以穿過天然石洞——“水瓶環(huán)洞”,別具一格。
這個玻璃棧道直線高差50米,懸空3米,可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么長,只有10來米。玻璃棧道,雖沒想像中的驚險與刺激,但也有其特有的優(yōu)勢,能顯露出它的險、峻、奇、秀。
站在獅子巖頂,居高臨下,遠眺山村新貌,恍若隔世。遙望諸山如龍似鳳緩緩騰來,近看則前對翡翠之沃野,左環(huán)陸上玉帶大道,右依獅山公路,后靠蒼蒼之銀尖大山,真靈地也!
下山后來到宋明古道牌樓下,登上至大洋山一段古道,然后穿過大洋山村走后岙嶺古道到中村,此段路下坡有點陡,但路上人少一路水聲一路美景。
翻完一座山,來到了景色宜人的 鹿亭鄉(xiāng)中村。它就像一顆隱匿于集鎮(zhèn)中心的珍珠,溫婉而平和。村中房屋多為明清建筑,布局獨具特色。
中村有一座古橋,名叫“白云橋”。始建于唐代貞觀年間,幾乎與村落的年紀一樣大。登上高高的橋頂,似手伸手可以攬到天上吹過的白云。
流水潺潺,樹影婆娑。橋與河,自然而然地銜接在一起,簡直是一幅江南民居的風情畫。2013年入圍“第一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
推薦路線:寧波市余姚市陸埠鎮(zhèn)裘岙村-半山嶺-大洋山-石塔嶺-華蓋山-石筍村-宋岙村-裘岙村,環(huán)線全程約10公里。
九度嶺古道是兵家必增之地,也是兵家要塞。古道北起武康鎮(zhèn)長春村,南至余杭安溪。長春村地處武康鎮(zhèn)城郊南端,形似峽谷,東西長2.2公里,南北長5公里,故有十里長春之稱。
這里青山、茶園、竹林環(huán)繞,村后有一竹徑小道,這就是古驛道。驛道兩米見寬,多由山巖、塊石構(gòu)筑,在竹林中顯“之”字形盤曲而上,兩邊峰巒秀拔,古樹參天,清泉潺潺。眾人沿階攀登,路上幽靜無人,兩側(cè)為高大遮天的粗壯毛竹,山風刮來陣陣作響。
到達嶺脊后,遠遠望見關(guān)隘墻垣及拱形門址,這就是九度嶺關(guān)隘遺址,也是古道上的要扼之地。遺址地周邊植被茂盛,雜草藤蔓叢生,人跡罕至,雖只剩下根基,關(guān)隘當年的建筑格局仍清晰可辨。房址為三開間,坐東北朝西南,今尚存鼓形柱墩石、灶基、排水溝遺跡等。
九度嶺乃是歷史上杭寧驛道必經(jīng)之地,大有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之勢,史上亦稱“安溪關(guān)”,相傳岳飛曾率岳家軍在此與南下的金兵激戰(zhàn)多日,對于這個關(guān)隘兩軍反復爭奪,九易其手,岳家軍最終將入侵的金兵擊退,所以當?shù)匕傩站桶阉Q之為“九度嶺”。
如今走在古驛道的石頭路上,路中間依稀可見經(jīng)長年累月踩踏過后留下的痕跡。一邊追溯曾發(fā)生在古驛道上的奇聞傳談,一邊欣賞滿山翠綠的竹海,不知你會生出怎樣的感慨?
推薦路線:杭州市余杭區(qū)良渚街道安溪村—湖州市德清縣武康鎮(zhèn)長春村,共5公里。
杭州臨安·百丈嶺古道
百丈嶺,最高海拔1558米。百丈嶺的名字可見古道驚險,自古就有“百丈嶺高高,纖嶺濤濤,不帶冷飯性命難保”之說,這句一直流傳民間的歌謠,足以證明百丈嶺的險峻程度。親近自然穿越百丈嶺,成為“驢友”們的一大樂事。
駕車至雙石村,小山村建在山腰上,白墻黑瓦是這個村子的主色調(diào),略顯得古樸的幾幢舊民宅的墻上竟還有那個時代的標語口號,歷史的烙印,在這個小山村里被塵封。
離雙石村順古道拾級而上。古道迢迢,山與石相伴,百丈嶺古道首先引入眼簾的便是石頭,石頭鋪就的古道,似平平仄仄的一首首古詩,仿佛在訴說那曾經(jīng)的過往歲月,古道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道路蜿蜒,直往連綿的群山里延伸。
沿古道走1公里左右就有一個石屋,此后不斷見到沿途有類似的石屋,還有窯洞形的石塊堆砌的石屋,基本證實了這里遵循了“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長亭”的舊制的說法,石亭是用來給行腳的路人休息納涼躲雨用的。
緩坡上行,中間穿過一片樹林,此間海拔已有1034米。繼續(xù)向上行進約300米距離,到達百丈嶺山頭。古道穿越的其實并不能稱為真正的山頭,稱作一個埡口比較合適,路左首有一片松林,還有山上護林人的的幾間木板屋。
見到一個岔路,向左:可以望到山腳下,大山坳里有一個村子,白墻黑瓦的,這條路是通往馬嘯嗚口的。但如果想要走完整的古道,卻需要走右側(cè)的那條古塊古道,這一條是通往上溪村的,昌北古道的纖嶺一段就是從纖嶺山村到上溪村的。
過了岔路,就開始緩步下坡了,沿途是低矮的灌木,很茂密,并且因為坡度不大,所以竟可以碎步小跑,而且這一段開始,風光與上山時大為不同,兩側(cè)山脈開始高聳,植被茂盛,依稀還有秋日的紅葉景色,不過還不濃。到1.5公里處時右側(cè)有一個小瀑布,穿過石橋。
古道兩側(cè)梯田身影再次顯現(xiàn),可以望得見山腳下有一條公路蜿蜒,一座公路橋橫跨河上,公路左側(cè)不遠處就是一個村落,那就是上溪村。
推薦路線:杭州市臨安龍崗鎮(zhèn)百丈村雙石自然村—西上百丈嶺—再下至上溪村
朱錫嶺古道位于浙江省金華市境內(nèi),建于北宋,東起磐安縣安文鎮(zhèn)朱錫嶺腳,西至東陽市西塘安,是古代安文通往東陽、永康、金華的官道。
朱錫嶺又名朱色嶺,南北走向,彎彎曲曲,時緩時陡,時寬時窄。南北兩嶺共長10華里,其中5華里在磐安境內(nèi),另5華里在東陽市境內(nèi)。
有詩云:十里紅楓朱錫嶺。拾級而上,便看到了第一棵楓樹。粗壯的樹干、斑駁的樹皮、虬曲的枝條、火紅的樹葉,有上百年的樹齡,高高地挺立在入口處。
古道保存完整,兩側(cè)植被豐富,楓樹連片分布,并存有參天古楓20多株,一到深秋,滿山紅葉,似一片丹霞落在朱錫嶺上。叢叢紅葉,滿山青松簇擁著,極似丹青妙手的濃墨杰作;
朱錫嶺環(huán)境幽雅,山高不險,林密不雜,巨大的古楓群為各地所少見。十里紅楓古道全長約3公里,在嶺頭有一古村落,為泥墻黑瓦土建筑。
不知不覺,到達洋坑水庫,放眼望去,天空湛藍,青山連綿,左轉(zhuǎn)彎繼續(xù)車慈嶺。
推存路線:磐安朱錫嶺腳村—十里紅楓古道—小嶺頭村—洋坑水庫—光前村—東陽車慈嶺—東陽馬鞍山村,全程10公里左右。
金華武義·曳嶺古道
八百里甌江在浙江的麗水境內(nèi)有一條支流,喚作宣平溪。在宣平境內(nèi)的茫茫大山中,有一條悠悠古道——“曳嶺古道”。
曳嶺古道位于金華武義,是古時候連同金、麗的唯一通途。現(xiàn)在從雙村村尾開始就可以進入了青石板鋪就的曳嶺古道。
這條在當?shù)匾卜Q“十八彎”的蜿蜒古道,全程都用長約1.2米、寬三四十厘米的青石板鋪成,全程約10公里。
在曳嶺山腳有這樣一個遠近聞名的“進士村”——曳嶺腳村,這是一個英才輩出的名村,據(jù)《處州府志》及《宣平縣志》記載,自北宋以來,曳嶺腳村先后出了1位狀元、13位進士,另外還有舉人12人、征辟11人、貢生9人,因而有“進士村”的美譽。
斗轉(zhuǎn)星移,多少個春秋變換,古道早已失去了原來的風貌,涼亭破舊,雜草叢生。只有腳下光滑的道板石頭,無聲無息地述說著曾經(jīng)的滄桑歲月。
推薦路線:武義三港鄉(xiāng)三港村→章灣村→曳坑村→曳源村雙村自然村→曳嶺古道山腳→曳嶺古道(途徑龍?zhí)?/a>背、涼亭、古廟)→曳嶺頭→麗水市老竹鎮(zhèn)大片村→麗水市老竹鎮(zhèn)曳嶺腳村
古道起點溫州市甌海區(qū)澤雅鎮(zhèn)林岸村,原名呈岸,1982年5月因與岙底公社呈岸大隊重名而更名為林岸,轄呈岸、路基坦兩個自然村,以古法手工造紙為傳統(tǒng)家庭副業(yè),村內(nèi)尚遺留多處水碓、紙槽。前是古道,現(xiàn)已翻新。挺美觀的指示牌告訴你這腳底下就是傳說中的古道。
古道兩旁林木茂密蔥郁,一條原生態(tài)的溪澗峽谷始終相依相伴在一側(cè),好似一對相濡以沫的恩愛夫妻,千年不離不棄。
續(xù)前行,只見谷幽潭深,兩岸青山倒影成趣,溪澗流水輕吟,好一幅原始野趣山水畫!谷中有巨石、深潭、懸崖、石洞,風光秀麗幽靜。
一路上的各種潭瀑,可以讓你自由發(fā)揮心中的想象力,“鴛鴦瀑”、“美女瀑”、“酒缸潭”、“仙人潭”……瀑布轟鳴回響山谷悅耳動聽,如果夏天來這里一定變成天然游泳池,可以盡情地嬉戲玩耍。
古道的盡頭就是黃山水庫,遠望似一塊璞玉,碧水幽深,山巒野花倒影成趣,美得讓人心醉??吹叫∷畮齑髩螘r,就是林岸村和黃山村的分界線,原來的古道一直是林岸村和黃山村人民相互溝通的要道。
走在這樣的古道上,傾耳聽去,走路發(fā)出的沙沙聲,和風吹過竹林的聲音,合在一起,演奏出一首首動聽的樂章,讓人倍感歲月靜好,心靈重新得以凈化和升華。
清亮的小溪上,丁埠如琴,石板橋如虹,道盡了古村的意韻。
沿峽谷逆流而上,可至黃山村,與南山嶺、黃山嶺相連。村口黃山宮,始建于清同治年間,為甌海區(qū)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一日行攻略:自駕車停在南山嶺路口,從南山嶺古道開始穿越,經(jīng)劉大侯王廟、潘莊到達黃山村,再從黃山宮旁經(jīng)林岸黃山古道到達林岸村,有古道通往萬客豐甌柑園,取車前往農(nóng)家就餐。此徒步線路沒有強度,老少皆宜,一路飽覽秀色。下午可選擇廟后古村,除了古道探幽之外,可品味廟益村、廟后村文化,鄉(xiāng)土美食和文化活動值得一游,如果住一夜,枕著溪水入眠就更完美。
推薦路線:溫州市甌海區(qū)澤雅鎮(zhèn)林岸村—經(jīng)村后沿林岸峽谷上行—過林岸水庫—至黃山村黃山宮止,全長約3公里。
這條古道十分平緩,約3米寬,是舊時的“快速驛道”,路廊就像現(xiàn)在高速公路服務(wù)站。當?shù)卮迕裾f,千百年來,商賈墨客、軍隊官吏,都是走這條古道南來北往的。如此寬敞、平緩的古道,現(xiàn)在很少了。不到1個小時,經(jīng)過兩個路廊,就到了溫嶺大溪鎮(zhèn)的陳洋村境內(nèi)。
千百年來,盤山古道也和絲綢古道、茶馬古道一樣,既串起了眾多民族和文化的交融,也經(jīng)歷了殘酷的戰(zhàn)爭和災(zāi)難。路面雖已失去了往日光亮,但從古道的基架中,仍可想象當年的輝煌。
“大荊到黃巖”現(xiàn)在并不難走,經(jīng)過太湖、秀嶺兩座水庫,還有很多古老的過溪碇步、古舊石板屋、還有滿山的黃橙橙的枇杷樹,沿途風光秀麗令人難忘。
徒步路線:陳家洋—盤山古道—盤山村—太湖尖—平山中堂—仰天湖—秀嶺村,全程約18公里。
這條古道是衢州到麗水古時候必經(jīng)之路。麗水,古稱處州。狀元谷,作為衢州市內(nèi)“衢處古道”最經(jīng)典的一段,素有“鳥道盤旋,名十八曲,登其巔,遠景絕勝”之說。
沿著山路,攀上蜿蜒的衢處古道,古道兩邊茶樹花已開滿枝頭,成片的竹林連綿不絕,頗有“柳暗花明”的意境,村里種下的黃茶也在大山的懷抱下茁壯成長,山泉水嘩啦啦地向下傾瀉。
這條古道,曾經(jīng)是南宋愛國丞相陸秀夫安置妻兒的地方,也是太平天國李秀成退守隱居之處。在2016年浙江省最美森林古道評選中,還入選“浙江十大人文古道”、“浙江最美森林古道”。
此處古道山石鋪路,沿途溪水蜿蜒,怪石嶙峋、瀑布飛濺。在終點,可眺望天然“山神”雕像,也可尋訪南宋名丞陸秀夫古居遺跡,在靈耀寺分寺遺址前懷古。
推薦路線:衢州市開化縣城關(guān)鎮(zhèn)梓坑—童生關(guān)—神仙泉—秀才關(guān)—百姓林—金雞嶺—進士關(guān)—靈耀寺—尚書塢—陸秀夫故居。
蕭山與紹興·蕭紹古道
蕭紹古道也叫山陰古道或湖進古道,以前進化、臨浦人進城(紹興),是從進化翻坎坡嶺到紹興夏履蓮東村,再從馬家池翻古城嶺,下湖塘坐船到紹興。 進化鎮(zhèn)及臨浦鎮(zhèn)的一半解放前屬紹興縣(古代稱山陰縣)管轄。
這是一條一路都有故事的古道,各種傳說也讓古道更有神秘色彩。
“山陰道上行,如在畫中游”,行程沿途有水庫、翠竹、涼亭、古寺、溪瀑、梅林,風景秀麗。
在蕭紹古道上,最有名的莫過于越王崢了。越王崢位于紹興西部夏履鎮(zhèn)和蕭山所前鎮(zhèn)的接壤處,海拔三百多米,俗稱越王寨。雖然越王崢是會稽山脈的一座小山,但是重巒疊嶂,深谷幽靜,風景宜人。
推薦路線:杭州市蕭山區(qū)進化鎮(zhèn)華家墊村—曹山寺—紹興夏履鎮(zhèn)—越王崢—深云禪寺—蕭紹古道—諸暨雙橋村—進化鎮(zhèn)東山村—吉山村—華家墊村。
杭州臨安·吳越古道
吳越古道旖旎的自然風光和超強的原生態(tài)林場是都是人閑暇放松的好出處。從浙江出發(fā)的友人可直接從臨安的昌化浙西天池進入。
吳越古道為1100前吳越國建筑,依山勢而建,是當?shù)?a href='/gujianzhu/' target=_blank>古建筑中獨一無二的偉大工程。城墻由大小石塊壘成,屬軍事性建筑,同時是唐末五代十國南唐與吳越國的國界線。
沿古道石板路拾階而上,至今仍存留著一些歷史遺跡。千傾關(guān)由兩塊巨大而光滑的花崗巖構(gòu)成,是一座“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天然石門,也是1100多年前吳越國首都臨安的重要關(guān)口。穿過石門,順山勢起伏的兩翼石墻,為古城的防御工事,也是五代十國南唐與吳越國的國界線。
海拔1140米的浙西天池,水域面積近千頃,四面高山圍繞,是江南地勢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山湖泊之一。浙西天池的美,就美在它視野開闊,湖水清冽幽藍,水天一色。
徒步路線:杭州市臨安市龍崗鎮(zhèn)拓林村-天龍峽谷-天池-樂利峰-天池-千頃關(guān)-風車手-龜嘴溪-紅花樹瀑布-五里休閑洞-涼亭-磕頭石-安徽省寧國市萬家鄉(xiāng)大塔村,全程約35公里。
關(guān)注與閱讀
※點擊標題下藍0-231查看更多驢行訊息、驢記及活動照片:
如發(fā)送37→《訪名境嶀山揚清風》49→《登黃金山賞高山沙漠》86→《裙子撩起浙江13大海島在等你》151→《深秋自駕游路線 》156→《浙江11條經(jīng)典路自駕游線路》162→《浙江27個絕美古村落》164→《浙江18座名山》166→《舌尖上的浙江古鎮(zhèn)》168→《驚險刺激懸空棧道爽個夠》172→《18歲前禁止涉足的18個地方》181→《情侶旅行的13個地方》“183”→《最美村鎮(zhèn)榜》231→《有故事的12個地方》…
也可回復文字如回復“風情”→《浙江21個風情小鎮(zhèn)》;“露營”→《浙江17大露營地 抬頭見銀河》…
Hash:924d010df2730cba9e0fc89d3bfd8935e1138cc6
聲明:此文由 新昌驢行之家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