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成人精品视频app,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中文字幕不卡在线高清,精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美女胸屁股无遮挡,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美女图片大黄

烏鞘嶺——橫亙在河西走廊東端的一座天然關隘

遠望烏鞘嶺,極像一條蜿蜒盤旋烏龍的,山嶺以及嶺上樹木植被一律呈墨綠色,沒有植被的山石及裸露的土坡也呈現(xiàn)灰黑色,給人留下烏黑厚重的印象,謂之“烏鞘嶺”名至實歸。烏鞘嶺素以山勢峻拔、地勢險要而馳名于世,烏鞘嶺為絲綢之路的東大門,扼守要沖。河西走廊東起烏鞘嶺,一直延伸到玉門關以西。南有祁連山陪伴,北有龍首山、合黎山、馬鬃山護衛(wèi),兩邊高山夾著這塊長1000余公里,寬100—300公里的狹長平原,平原位于兩山之間,如同走廊,祁連山的雪水源源不斷地滋潤著這塊土地,走廊上水草豐美,牛羊成群,土地肥沃,林茂梁豐。自古以來便是西部的米糧倉。

宇宙洪荒,天地混沌,盤古開天之際,烏鞘嶺橫空出世,從它誕生的那一刻起,命中就注定轟轟烈烈,極不平凡。必然要在中國地理上矗立起一座豐碑,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一段佳話。從地理位置上來說,烏鞘嶺位于甘肅武威天祝藏族自治縣中部,這個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北接蒙古高原,東臨黃土高原,南依青藏高原,西通河西走廊。是東西部的重要交通要道。從自然上來說,烏鞘嶺屬祁連山脈北支冷龍嶺的東南端,是東亞季風到達的最西端,為隴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線。由于烏鞘嶺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使它成為我國自然環(huán)境中的一條界山。它是我國地形第一與第二級階梯的邊界。烏鞘嶺的西南為地形第一級階梯,以東以北為第二級階梯。從氣候上來說,烏鞘嶺是劃分我國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內(nèi)流區(qū)域和外流區(qū)域的分界線經(jīng)過的地段,以東為季風區(qū)和外流區(qū)域,以西為非季風區(qū)和內(nèi)流區(qū)域。高原亞干旱區(qū)、中溫帶亞干旱區(qū)、中溫帶干旱區(qū)三大氣候區(qū)在烏鞘嶺相交。從地形上來說,它位于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nèi)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匯處,處于我國三大自然區(qū)的交匯點上,是半干旱區(qū)向干旱區(qū)過渡的分界線。

烏鞘嶺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稱呼。廣義上的烏鞘嶺包括代乾山、雷公山、毛毛山,最高峰海拔4326米,雷公山、代乾山同祁連山東部的主干山脈相接,向東經(jīng)毛毛山、老虎山延伸進入黃土高原。狹義的烏鞘嶺只指烏鞘嶺本身,東西長約17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主峰海拔3562米,年均氣溫零下2.2℃,烏鞘嶺東望隴東,西驅(qū)河西,北通沙漠,南臨祁連,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漢、明長城在烏鞘嶺相會,蜿蜒西去。衛(wèi)青、霍去病跨過烏鞘嶺關隘,西擊匈奴,修筑令居(今永登縣西北)以西長城,經(jīng)莊浪河谷跨越烏鞘嶺山脈一線,烏鞘嶺長城就是這段歷史的見證。烏鞘嶺上的漢長城均為夯土修筑,雖經(jīng)千年的風雨侵蝕,留下的只是些殘垣斷壁,但仍清晰可見,沿長城有多處烽燧,現(xiàn)僅存一座巍然屹立在山巔。到了明代,明朝政府為了抗擊蒙元殘余勢力,再次修筑長城,因此在烏鞘嶺上出現(xiàn)了漢長城與明長城交匯重疊的現(xiàn)象,這里的長城是萬里長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它頗有八達嶺長城的氣勢。站在古烽燧下,迎著獵獵朔風,耳際猶有戰(zhàn)馬嘶鳴、鼓角爭鳴。往事越千年,不盡長江滾滾來,金戈鐵馬遠去,烽火狼煙遠去,只有殘存的長城頑強地支撐著,向世人講述著有關烏鞘嶺那遠去的滄桑歲月。烏鞘嶺是見過世面的,自古以來,烏鞘嶺為河西走廊的東大門和咽喉地,古絲綢之路的天然關隘和軍事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蘭新鐵路、甘新公路(312國道)、連霍高速都從烏鞘嶺穿山而過。西漢張騫出使西域,衛(wèi)青、霍去病西征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經(jīng),左宗棠收復新疆,王震兵團進疆屯墾戍邊,都曾經(jīng)過烏鞘嶺。烏鞘嶺上原有“韓湘子”廟,建于明代,香火甚旺。民國大公報》記者范長江所著的《中國的西北角》 說:“過往者皆駐足禮拜,并求簽語,祈求一路平安。

烏鞘嶺東晉時稱“洪池嶺”,明代稱“分水嶺”,清代稱“烏稍嶺、烏梢?guī)X、烏鞘嶺”,民國時稱“烏沙嶺”,直到1945年以后才通稱“烏鞘嶺”?!盀跚蕩X”藏語稱““哈香日”,意為和尚嶺”。烏鞘嶺的地理、地形、氣候十分復雜,周圍的馬牙雪山、雷公山終年積雪,嚴寒甚烈,寒氣常侵烏鞘嶺,形成高山嚴寒氣候帶。烏鞘嶺一帶晝夜溫差很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是這里的真實寫照?!豆沤駡D書集成》記載:“烏鞘嶺盛夏風起,飛雪彌漫,寒氣砭骨?!?《行都司志》:“嶺北接古浪界,長二十里,盛夏風起,飛雪彌漫。今山上有土屋數(shù)椽。極目群山,迤邐相接,直趨關外。嶺端積雪皓皓奪目,極西有大山特起,高聳天際,疑即雪山矣。五里下嶺,十五里安遠,有堡城,地居萬山中,通一線之路?!鼻寮螒c十年(1805),祁韻士在盛夏過烏鞘嶺時記道:“度烏梢?guī)X,峻甚,地氣極寒?!狈绞夸啤稏|歸日記》寫道:“道光八年(1828),五月二十九日,唯過烏梢?guī)X極高寒,山多嵐障。”林則徐在《荷戈紀程》記載:“道光二十二年(1842),“八月十二日,又五里烏梢?guī)X,嶺不甚峻,惟其地氣甚寒。西面山外之山,即雪山也。是日度嶺,雖穿皮衣,卻不甚寒。” 光緒三年(1877)年,馮竣光《西行日記》中寫道:“八月二十一日,二十二里鎮(zhèn)羌驛尖。忽陰云四起,飛雪數(shù)點,擁裘御酒,體猶寒悚。以經(jīng)緯度測之,此處平地高與六盤山頂?shù)龋镄卸?,地氣然也。飯畢五里水泉墩。又五里登烏梢?guī)X,嶺為往來孔道,平曠易登陟。十里至山巔?!?清代楊惟昶的一首《烏嶺參天》更是道盡了烏鞘嶺的奇崛和偉岸:“萬山環(huán)繞獨居崇, 俯視巖巖擬岱嵩。蜀道如天應遜險, 匡廬入漢未稱雄。雷霆伏地鳴幽籟, 星斗懸崖御大空。

回首更疑天路近, 恍然身在白云中?!弊顬橹氖翘拼娙酸瘏⒃凇蹲唏R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中寫道:“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輪臺九月風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捷?!憋L沙的猛烈、雪地的清冷,行軍的艱難,匈奴的橫蠻,將士的艱辛,詩人的豪邁。作者抓住邊地特征的景物,運用比喻、夸張、反襯的藝術手法極力渲染、夸張環(huán)境的艱險,令人驚心動魄,繪聲繪色,熱情奔放,氣勢昂,給人以雄渾壯美之感,突出人物不畏艱險,抗擊匈奴的可貴精神。

烏鞘嶺不僅是古絲綢之路上經(jīng)河西走廊通往長安和出西域的重要關隘。還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大草原。苦寒之地不是一無是處,陽春布德澤,律動無私情,大自然比人類更有公平、公正之心。司馬遷所著的《史記》首次提到古西戎之地“畜牧為天下饒”。班固所著的《漢書》記載烏鞘嶺一帶:“地廣人稀,水草宜畜牧,故涼州之畜為天下饒?!段鍥鲋尽份d:“番族依深山而居,不植五谷,唯事畜牧。”曾出現(xiàn)過“牛羊塞道”的繁榮盛況。由于這里海拔高,地形復雜,處于冷熱空氣交匯碰撞之地,故而降水量偏多。水就有希望,豐美的水草為畜牧業(yè)生產(chǎn)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古代烏鞘嶺一帶就是匈奴、突厥、羌人等游牧民族的領地,現(xiàn)在仍是蒙古、藏族的游牧之地,天祝草原是甘肅省的主要牧區(qū)之一,所產(chǎn)的岔口驛馬,為全國名馬之一。天祝白牦牛,更是名聞全國。高山草甸呈現(xiàn)出青草茂盛,牛羊成群的欣欣向榮景象。

雄關漫道真如鐵,烏鞘嶺歷來是河西走廊的東部屏障,嶺南的安門村和嶺北的安遠鎮(zhèn)歷來有戍兵扼守、兩面相御,互為犄角。烏鞘嶺東西兩邊山腳下,分別有兩座古城,嶺北為安遠,嶺南為安門。安門古城建于漢代,東西長130米,南北寬100米,依山而建,緊靠漢長城邊,向西過河就是金強驛,設城駐軍守護長城,過往商旅、士卒,游子、使者、驛夫均需在這里交驗文書方可通過。安遠古城在烏鞘嶺北(現(xiàn)安遠鎮(zhèn)),現(xiàn)僅存一面殘墻,墻高5米,寬3米,南北長180米,足可見當時浩大的規(guī)模。據(jù)《秦邊紀略》記載,安遠堡亦稱“打班堡”,為涼州與莊浪的分界線,“且肘腋皆番,河山所隔皆夷,可可口諸番為夷編氓久夷”。唐代在涼州設六府,其中之一的洪地府就設在安遠。安遠古城西北方向的可可口達坂有一城稱“番城”,為吐蕃(今藏族)所筑。向西過可可口經(jīng)抓喜秀龍可直通青海。兩城相距10公里,應該是當年兩軍對壘之地。安遠古城歷經(jīng)朝代更替,宋為安遠砦,明為安遠驛,清為安遠堡,均有駐軍。向西延伸的龍溝大山和烏鞘嶺及冷龍嶺相連像一條百里長龍,頗有龍脈氣象,一條蜿蜒百里的壕溝從長龍山體處呈現(xiàn),古人謂之“斬龍壕”。據(jù)風水所說,斬斷龍脈可以破壞風水,相傳為劉伯溫出謀劃策,斬斷蒙元龍脈,以免其東山再起,入主中原。百里長壕順山梁行進沒有間斷,在黑松驛鄉(xiāng)白楊溝的一個山梁上壕溝保留較完好,深兩至三米,寬四到五米,且保留一側(cè)堆土的痕跡。一側(cè)堆土的壕溝利于守兵防御,據(jù)村民講,塹壕上有兩個名叫“木城子壑峴”和“塌墩子”地名,并有遺落磚瓦等建筑痕跡,稍有軍事常識的人一聽就明白,這兩個地名與軍事防御有關,設置如此深、如此寬的壕溝實際上是一種軍事防御設施。專家解析,“斬龍壕”就是古代的雁塞、塹壕、壕溝的一種軍事建筑,這種建筑有兩個作用,一個是防御敵人進攻,深而寬的塹壕可以起到阻止敵人騎兵進攻的作用。再一個就是兩國的邊界線或分界線,雙方利用塹壕分出界限,劃疆而治,互不侵犯?!稘h書·匈奴傳》記載:“起塞以來,百有余年,非皆以土垣也?;蛞蛏綆r石、木柴僵落、溪谷水門,稍稍平之,卒徒筑治,功費久遠,不可勝計?!边@一記載可以印證上述看法。烏鞘嶺下的兩座城依山勢走向而建,并設立軍堡,以長城為依托,通過烽火臺遙相呼應,“兩城一嶺”相互連接,遙相呼應,彼此照應,再以塹壕阻擋敵軍的進攻,如此精妙的設計,構(gòu)成了一組連飛鳥也難以逾越的堅固屏障,千百年來用以防御敵寇入侵,為絲綢之路往來提供著安全保障。

烏鞘嶺以其高寒、艱險的姿態(tài)橫亙在我最初的印象中。那些離奇的傳說,歷史的風云,遠去的故事,悲壯的戰(zhàn)事,絢麗的景色一同籠罩著烏鞘嶺,讓我對眼前這座被譽為河走廊東大門的山脈心生敬畏。登嶺遠望,南見祁連雪峰,北通戈壁大漠,東通隴中大地,西達河西走廊。好幾種地貌在這里呈現(xiàn),好幾種氣候在這里交匯,好幾種景色在這里炫耀。那靜的是雪山,草原、戈壁、大漠、農(nóng)田、石頭,那動的是朔風、飛雪、河流、牛羊、火車、汽車,這是一幅多彩而又美麗的畫卷,它出自大自然,是造物主的恩賜。烏鞘嶺像一條氣勢磅礴的烏龍,頭西尾東,西高東低,披云裹霧,蜿蜒曲折。馬牙雪山冰清玉潔,直指云天。山腳下牛羊成群,星星點點。清澈湍急的金強河如同一條潔白的哈達,飄然而出,蜿蜒而去。雷公山、牛頭山高聳入云,云霧繚繞,兩山并肩而立,如同頂天立地的英雄好漢,不怒自威,各展雄姿。古浪峽谷,壁立千仞,自然天成。烏鞘嶺四面八方山川美如畫,烏鞘嶺天上地下景色渾然天成。哪怕你只是稍稍的一瞥,內(nèi)心便貼近了它的脈搏,讓你一世難忘,感動一生。

河西走廊,自古以來便是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古代駝鈴悠悠,商旅匆匆;兵車轔轔,戰(zhàn)馬蕭蕭。今天的烏鞘嶺更加繁忙,迎接著過往來客,運送著東西物資。只不過再也不用翻越烏鞘嶺了,長長的隧道早已取代了艱難的攀登。1954年5月29日,全長967.8米的烏鞘嶺隧道貫通。2006年8月23日,全長20.05公里的亞洲第一特長山嶺隧道“烏鞘嶺特長隧道”穿山而過,歐亞大陸橋通道上的瓶頸制約自此被徹底打破,關隘成通途,險途可觀景。但烏鞘嶺畢竟還是烏鞘嶺,任憑時代變遷,風云變幻,它一如壯士般一樣屹立在河西走廊的東邊,屏障著河西走廊和隴原大地,將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蒙古高原三兄弟的手緊緊相連。在各民族大團結(jié)的現(xiàn)代社會,在社會高度發(fā)達的今天,烏鞘嶺早已不是邊關要隘,河西走廊,西域(新疆)被大一統(tǒng)的中華民族納入版圖。但它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jīng)之地,是隴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嶺,今天仍然是從中原進入河西走廊的東大門。

Hash:300faf01aa3e8d6d50979c061295298e9d9cb1cc

聲明:此文由 絲路遺產(chǎ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