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西岸打造3公里湖濱生態(tài)濕地
眼下,太湖污染防治和安全度夏已進入一年中的關鍵期。每到此時,處于下風口的太湖西岸就成了藍藻聚集地。然而,當記者來到位于宜興丁蜀鎮(zhèn)八房港藍藻打撈點時,卻看不到藍藻打撈工忙碌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用太湖淤泥“聚泥成島”圍建而成的導藻溝。實際上,除了導藻外,這座神奇的蘆葦島還能保灘固堤、凈化水質。
近日,這項名為太湖湖濱生態(tài)濕地的工程入選省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大先進典型。
U型淺灘濕地肩負“重任”
入梅首日,記者來到位于太湖西岸的八房港,當天的雨不小,太湖水位也有所上漲。一下車,成片蘆葦盡收眼底,經(jīng)雨水沖刷過后顯得格外惹眼。“蘆葦下面就是人工島?!表椖控撠熑藚菄鴱娭钢?a href='/jingdian/31252' target=_blank>蘆葦蕩對記者說。走近一看,只見人工島呈U形,靠湖岸線一側的“小溝”內(nèi)漂浮著一層綠色藍藻。“這就是導藻溝,可以將風浪吹打到岸邊的藍藻引入溝內(nèi)?!?a href='/yixingshi/' target=_blank>宜興市水利局工作人員林大龍介紹說,正是由于這樣的U型設計,大大提高了太湖藍藻打撈的效率。沒造蘆葦島前,藍藻都漂浮在靠近的湖岸線水面上,分布散、難打撈。如今,U型淺灘濕地有利于藍藻聚集。尤其是像最近幾天水位上漲時,藍藻便順著導藻溝到達蘆葦島。一部分被蘆葦消化掉,一部分則進入溝內(nèi)便于集中打撈。
實際上,除了能快速導藻提高打撈處置的效率外,太湖湖濱生態(tài)濕地還肩負了更多“重任”。據(jù)宜興市污防攻堅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宜興有48公里太湖岸線,其中丁蜀鎮(zhèn)有25公里岸線。太湖水危機爆發(fā)后,如何治理太湖水、修復水生態(tài)成了擺在決策者面前的重要課題。蘆葦是藍藻的天敵,不僅能“消滅”掉不少藍藻,成片的蘆葦蕩還是一些水生動物喜愛的棲息地?!皟艋?,蘆葦無疑是最佳首選?!绷执簖堈f,在他記憶中,二三十年前太湖西岸其實是有不少蘆葦?shù)?。然而,由于常年風浪的沖刷,導致蘆葦賴以生存的底泥逐漸損毀,湖岸的蘆葦逐年減少。造島前,岸邊的蘆葦稀疏,一眼望去只有“光禿禿”的湖水。蘆葦雖易種植,但風浪一來,又會被連根拔起。
不怕風吹浪打的“避風港”
如何才能為蘆葦修建一所不怕風吹浪打的“避風港”?因此,首先要想辦法消浪。經(jīng)過反復試驗多方論證,受南海人工造島的啟發(fā),宜興最終選擇利用從太湖清淤出來的淤泥“聚泥成島”,通過人工修建蘆葦島來恢復湖濱生態(tài)濕地帶。
記者注意到,在蘆葦島的外側圍有一圈木樁,木樁內(nèi)側是一圈寬約3米的黑色管袋?!斑@叫生態(tài)管袋,是這個工程的核心技術,也是消浪的關鍵所在!”吳國強介紹說,生態(tài)木樁起到圍擋的作用,避免水中漂浮物如樹枝等直接撞擊蘆葦島。與此同時,通過將湖底淤泥灌入生態(tài)管袋內(nèi),再將多個管袋堆成“品”字形,圍成U形圍堰。
這樣的結構能降低風浪對堤岸的沖擊,起到保灘固堤的作用,也能形成緩沖帶,使圍堰區(qū)域內(nèi)水域保持相對靜態(tài),有利于蘆葦安全生長。目前,圍繞生態(tài)管袋潛堤結構和施工技術已申請并取得多項國家發(fā)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
據(jù)介紹,該項目于2014年開工建設,目前一、二期已完成長1800米、面寬200-260米、面積約36萬平方米的生態(tài)濕地建設。蘆葦島建成后,水體自凈能力增強的同時,太湖西岸的生物多樣性也大大提高。“不久前我還在這里見到了一種幾十年從未見過的鳥?!眳菄鴱娬f,如今到蘆葦島繁衍的魚多了,棲息的鳥也多了。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為維護工程的穩(wěn)定性,每年在蘆葦收割、管袋維護等多個方面投入大量的人財物。目前,三期修復工程已完成近70%,預計年底完工。屆時,太湖西岸將呈現(xiàn)出3公里長的生態(tài)濕地帶。
【購房資訊輕松享,快來關注樂居網(wǎng)】
文章來源:江南晚報
Hash:58a0cc22c4840e20eee1864fcb162f402d299cdb
聲明:此文由 樂居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