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襄城縣太爺?shù)牡匚粸樯侗绕渌胤礁甙爰??‖?yīng)軍
在古代,襄城縣太爺?shù)牡匚粸樯侗绕渌胤礁甙爰??‖老?a href='/xuchang/' target=_blank>許昌
文·圖‖應(yīng)軍
焦贊孟良寨海拔高度約200多米,位于襄城南5公里。長,大約也5公里。其南麓是平煤神馬集團(tuán)八礦;北麓有329省道;東麓有311國道南北向平行;西邊最近的就是紫云山,那里有旅游者向往的紫云書院。
傳,因高陽帝封于此,所以史志上,常稱其為高陽山。山的中間位置,其東坡有南北名勝古跡葛仙觀,那里是南北朝時期葛洪曾煉丹的地方。葛洪因稱“仙翁”,此山,別名又為“仙翁山”。
到了宋代,行俠仗義的焦贊和孟良看中了這個“風(fēng)水寶地”,分別安營扎寨。焦贊屯兵于山南端,而孟良則駐扎在北端,以便于遙相呼應(yīng)。就是因二寨的存在,老百姓俗稱整架山為焦贊孟良山。
焦贊山,近似梨形,南北稍長,東西稍短,南面窄得像個梨尖,北面較寬。東、南、西基本都是陡峭的山坡,不過西面有很窄的部分伸出。北面坡度較低,有個正兒八經(jīng)的寨門。
孟良寨,近似個橢圓形,南北看,稍長,東西向則稍短,東西兩面是陡坡;北面也很陡,只有很窄一部分坡度很緩。
二寨的寨墻都是就地取材,用石塊壘就,寬約兩米,高約三米,因取材,使被取的地方形成一條深三四米深的壕溝,令人稱妙。不同的是,焦贊寨在西邊,還開一小門,而孟良寨除開南門和焦贊寨對應(yīng)外,則在北面開一小門。
焦贊孟良寨是真實的或是有人假借而建?還是聽聽襄城和葉縣的民間傳說吧!
在焦贊寨和孟良寨之間的山頂,名字叫跑馬嶺,跑馬嶺上不但較平坦,而且有許多拴馬石,上世紀(jì)70年代之前還有,根據(jù)石頭的原形,有的鑿得上大下小或中間稍細(xì),以方便拴繩。
依跑馬嶺西望的紫云山南麓,有個小村子,名叫“老馬洞”,現(xiàn)屬紫云鎮(zhèn)。傳說,焦贊孟良二人的坐騎年齡大了,也舍不得賣,也舍不得殺,就養(yǎng)在那里的洞里,直到終老而埋,所以后人稱養(yǎng)馬的洞叫老馬洞。現(xiàn)代那個地方的人都不以洞為家了。
老馬洞村南有個小村子,叫“胡家寨”。傳說,那里是焦贊孟良寨入伙者為預(yù)防不測藏匿家眷的地方。
胡家寨現(xiàn)保留著完整的寨貌,也是襄城縣保留最好的一個山寨,約有一個籃球場大小,有西門和北門,還有一個較小的東門。里面房子除房頂,全用石頭壘砌,非常規(guī)整。寨外有幾棵古樹,粗大繁茂,看起來有幾百年的樹齡了,其中的一棵,上纏葛藤,如龍纏身。
在葉縣城東通往漯河的橋,叫“焦贊橋”,傳說是焦贊路過那里時,看見坍塌的橋無人維修,自己就刧官銀重修,那一帶人為紀(jì)念焦贊的善舉,后稱橋焦贊橋。
襄城還傳說,當(dāng)年楊延景為收降焦贊、孟良,發(fā)兵襄城,設(shè)縣衙正堂為“帥正堂”,成功收了二位好漢。臨走時,紅頂子轎破了,就送給了襄城的“縣太爺”,從此襄城縣衙正堂一直叫帥正堂,縣太爺?shù)霓I子也用紅頂子,沿用至清末;還傳說襄城的縣太爺因紅頂子轎比別地的縣太爺?shù)匚桓甙爰?,一般情況下,別的縣太爺來往此地,都要接送至十里長亭,而襄城的卻呆在縣衙,不去長亭。
襄城還有一個地名叫“磨巷”,也和焦贊孟良有關(guān),傳說焦、孟歸附朝廷后,楊延景的兒子楊文廣游歷葉縣名勝時,遭穆寨的穆桂英逼婚。
二人成婚前,穆桂英被安置在一個街巷里,后人稱為“穆巷”。明代后,由于那里有石匠屯集半成品的石磨,又改稱磨巷,其位置位于現(xiàn)在的南門二郎潭西北。順便說一句,宋代的縣城應(yīng)該在今縣城西邊角,和明代的無法相比。
焦贊孟良寨徹底毀于上世紀(jì)八十年代。毀之前,老人們還記得,焦贊寨有四十多間房子,因為地勢陡峭,民國時期土匪橫行,都是富人們的避難所;而孟良寨地勢稍緩,都是窮人的避難所,有兩旁并行排列的25排房子。不過,二寨都有土炮看家,土炮有一丈多長,是用粗榆木一解為二,中間再挖空制成,居高臨下,一炮可轟四、五里地,是對敵人的巨大震懾,一般土匪不敢圖謀。
也有人問:“二寨那么高,吃水怎么解決?”俗話說:“山高水高?!闭涌隙x不了水。焦贊寨在寨西北有一常年不斷的水井,而孟良寨在寨東南有一終年不干的水潭,還有一個洗衣的水潭。
還有人會問,水潭里的水夠用嗎?夠用,一般躲避只一兩天就過去了,之后就留看護(hù)的人。
有興趣者,就去探看吧!
【圖片說明】
文首:孟良寨。
文中:跑馬嶺。
文尾:胡家寨寨門。
【作者簡介】應(yīng)軍,網(wǎng)名“首山望汝”,許昌市襄城縣人,農(nóng)民。愛好文史,數(shù)十年來挖掘整理史料200多篇,被政協(xié)襄城縣文史委員會特聘為文史研究員,2017年當(dāng)選襄城縣第十二屆政協(xié)委員。
注: 1、本文由作者授權(quán)發(fā)表,文責(zé)作者自負(fù),如有侵權(quán),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
2、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版權(quán)歸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quán),請通知本公眾平臺立即刪除。
(砸稿時,請注明“原創(chuàng)首發(fā)”)
Hash:944de70fc46d8af5d62570354fc8db75e14eef16
聲明:此文由 老家許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