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史記丨探究朱閣鎮(zhèn)蔡寺村名來歷,揭秘宋朝大官兒為何葬在陽翟
文丨段紅克 圖丨孫帥
打開百度,搜尋蔡寺村信息,發(fā)現(xiàn)同名的蔡寺村眾多,僅禹州就有2個:朱閣鎮(zhèn)蔡寺村、文殊鎮(zhèn)蔡寺村。我無從知曉每個蔡寺村的由來,帶著好奇去查閱朱閣鎮(zhèn)蔡寺村的歷史,探究她的來龍去脈和神奇故事。
據(jù)民國《禹縣志》記載:“縣北錫章里五甲蔡寺鎮(zhèn),寺為宋丞相蔡確墓前香火院,舊在三官廟崗,明山西參政李乘云墓其地移寺,寺內(nèi)有確之子《蔡皋婦吳氏墓志銘》可證?!敝扉w鎮(zhèn)蔡寺村清屬錫章里五甲,村以墳寺名,而墳寺又與宋丞相蔡確有關(guān)。
蔡確何許人也?據(jù)《宋史》記載:蔡確(1037年—1093年),字持正,泉州晉江人,北宋大臣,哲宗朝宰相,王安石變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舉仁宗嘉祐四年(1059)進士,調(diào)任邠州司理參軍。韓絳宣撫陜西時,見其文才,薦于其弟開封知府韓維屬下為管干右?guī)?。劉癢接任開封知府時,蔡確據(jù)理力爭拒不行庭參禮,神宗稱贊其熟悉典故,王安石推薦蔡確為三班主簿,被任命為監(jiān)察御史里行。熙寧六年(1073年),蔡確奉命復(fù)查王韶開拓熙河案,他為王韶洗刷冤情,保證了開拓河湟之事不致中斷,被加直集賢院,遷侍御史知雜事。在相州“劫盜殺人”案中,右相王珪力薦蔡確參與審理,蔡確因此擢升為御史中丞,領(lǐng)司農(nóng)寺,新法中的“常平、免役”皆成其手。元豐五年,拜尚書右仆射兼中書侍郎。哲宗即位,轉(zhuǎn)為左仆射兼門下侍郎。時宣仁太后垂簾聽政,司馬光、呂公著被任用后,要全面廢除新法。蔡確不讓,把責(zé)任都攬在自己身上,說那是自己建議實行的。元祐元年閏二月,蔡確被罷為官文殿學(xué)士,知陳州(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第二年,轉(zhuǎn)任安州(今湖北安陸),又轉(zhuǎn)任鄧州(今河南省鄧州市)。后因《游車蓋亭》詩語涉譏訕朝廷而被貶英州,新州安置,卒于貶所。
紹圣元年,哲宗下詔恢復(fù)蔡確為正議大夫。紹圣二年,贈太師, 謚曰忠懷,派使者保護他的棺槨下葬,又在京城賞賜宅第。崇寧初年,配饗哲宗廟庭。蔡京請徽宗手書“元豐受遺定策殊勛宰相蔡確之墓”賞賜他家。蔡確葬于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朱閣鎮(zhèn)蔡寺村),這里北依九嶺,東西扶十八坡,南面開闊,有河流經(jīng)過,是上佳的風(fēng)水寶地。時蔡確長子蔡懋為同知樞密院事,二子蔡莊為從官,他的弟弟蔡碩被贈為待制,女兒都被超升封爵,眾女婿都當(dāng)了官,貴寵震動當(dāng)世。宋高宗即位后,下詔列舉群奸的罪狀,追貶蔡確為武泰軍節(jié)度副使,把給蔡確的一切恩惠全部剝奪,其子蔡懋也被流放至英州。
且說宋代從皇室到上庶皆尚祈福敬鬼神,好取佛寺祠祖葬祖。受時代風(fēng)氣的影響并出于逃避賦稅的目的,社會上出現(xiàn)了許多受封建家族控制的墳寺和功德寺。其中貴族勛臣的墳寺,是貴族勛臣之家為守護祭祀宗祖的墳?zāi)苟⒌乃略?。司馬光曾說:“凡臣僚之家,無人守墓,乃于墳側(cè)置寺,啖以微利,使人守護種植而已?!比魪谋皇刈o的墓主作論,這類墳寺又可細分為兩種:一種是國家專門賜給已逝世的勛臣顯貴本人墳寺,為之守墓并執(zhí)四時八節(jié)祭祀。另一種是勛臣顯貴建墳寺為其祖宗守墓祭祀。墳寺所司一是守墓,二是祭祀??梢哉J(rèn)為,在南宋理學(xué)家倡導(dǎo)的封建家族祠堂未普遍出現(xiàn)之前,墳寺曾一度取代了家族祠堂的部分職能。從史料記載中,我們無法知曉蔡家墳寺是蔡確活著時為祭祀祖宗而建,還是其死后國家專門所賜,但至此可以推斷的是:今禹州市朱閣鎮(zhèn)蔡寺村是以蔡家墳寺而得名。
隨著北宋王朝的滅亡和蔡確家族的敗落,加之《宋史》將蔡確列入《列傳·奸臣》,蔡家墳寺逐漸荒涼。元順帝元年(1314年),鈞州洪水泛濫。待洪水過后,當(dāng)?shù)匕傩罩匦薏碳覊炈乱云砬蠛樗辉賮恚源瞬碳覊炈乱酌?a href='/jingdian/15099' target=_blank>洪福寺。明代重修天王殿,清嘉慶十年(1805年)創(chuàng)修瘟神殿及院墻,嘉慶十七年重修門樓,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文昌閣。清朝末年,是洪福寺的鼎盛時期,有和尚十幾名,房屋三十余間,神像五十多尊,石碑三十余通,占地200多畝?,F(xiàn)基本保持兩進院格局,保存有大殿、天王殿、文昌閣、卷棚及東廊房等5棟明清時期的硬山式建筑,青石神案一套,碑刻7通。
2017年7月,我與友人一同探訪朱閣鎮(zhèn)蔡寺村,來到了洪福寺前。在這里,我們聽到了眾多傳說。據(jù)村民講:洪福寺是塊活地,盡管現(xiàn)在很多建筑遠遠超過了寺院大殿的高度,但站在北山之上眺望,洪福寺大殿又高又大,魏然屹立于眾多建筑之上。洪福寺門前原來有一戲臺子,臺子下的地方不大,但奇怪的是:無論看戲的人有多少,臺子下的地方像會長一樣,即使看戲的人再多也從不擁擠。村民梁東喜回憶說:在他剛記事兒的時候,大雄殿廟頂上有一個黑色葫蘆寶瓶,每到夜晚,寶瓶便閃閃發(fā)光……
為進一步探究蔡寺村蘊涵的深層歷史文化,我們拜訪了已離休的禹州市博物館館長教之忠先生。據(jù)教老介紹:禹州在宋代時叫陽翟,隸屬開封府管轄。因開封水位淺,不適合修建陵墓,而陽翟多山多嶺,風(fēng)水極佳,距離開封府又近,于是宋朝宰輔大臣爭相在陽翟找瑩地建陵墓。北宋“連中三元”的狀元、兵部侍郎、參知政事宋癢把陵墓選在三峰山麓,其弟文學(xué)家、宰相、工部尚書宋祁,其父宋玘均葬于此;宰相詞人晏殊墓在禹州市范坡鎮(zhèn)黃崗村北地;狀元宰相、兵部尚書文忠公蔡齊墓在禹山之西;北宋宰相、文學(xué)家、書法家賈昌朝、古文字學(xué)家夏竦、翰林學(xué)士楊億、侍中榮僖公張耆等均長眠于陽翟之地。使陽翟成為繼漢墓群陵之后興起的大型宋墓群。
翻閱民國《禹縣志》,驚訝地發(fā)現(xiàn):志中記載的禹州古跡103處,經(jīng)籍177部,碑文石刻67通,宗教寺院83座,名人墓葬184個。蓋潁川具茨名山大水,其群峰所結(jié),支流所注,多興地師言合,故名賢多埋骨于此。蓋先王之頭,不如死士之壟。其人已死,其德不朽!況形魄所歸,即精神如在,所以使過者登臨憑吊,徘徊流連不忍去者也。
一次蔡寺村文化之旅,讓我發(fā)現(xiàn)禹州這塊神奇的大地蘊涵如此深厚。這里的每一座山、每一條河、每一塊土地、每一處古跡、每一通碑文石刻、甚至每一片磚瓦、每一捧黃土都記錄著一段輝煌的歷史文化。
這些文化或長眠于禹州大地之下,或淡忘于人們記憶之中,然而正是這些歷史文化才凝聚我們禹州巨大而厚重的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禹州人為建設(shè)美麗禹州繼往開來、砥礪前行!
編輯丨孫 帥
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禹州市三都文化
Hash:fe94978df4b5038e10210f6f38730e6de4463822
聲明:此文由 禹州市三都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