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之廣德寺?|?1000多年來,一座寺廟影響著這座古城的呼吸
魚說旅行人生,品說荊楚
“
襄陽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城市?
但你或許不知道,在襄陽。
有這樣一位年過半百的攝影師、繪畫師;和一位愛文字、愛詩句、愛散文的詩人。
在2016年,他們做了一件事:
用手中的鏡頭,用一步一步的腳印,用手里的筆,在每個節(jié)氣里,記錄這個古城中每一處古跡。
”
夏
至
2016年6月21日,06:34:09,農歷五月(小)十七,今日夏至。太陽到達黃經90°時為夏至。
襄陽 / 古德寺
題
記
無論接受,還是拒絕,有一些變化,終是擋無可擋
今天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已越來越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人們不僅僅深入淺出地挖掘各地的人文歷史,開發(fā)本土的自然資源,還極大化地利用、推介那些具有鮮明個性化的旅游項目,來吸引人們尋找"詩和遠方"的目光與腳步。
這其中,民間宗教因其獨特而神秘的文化背景,更是成為蓬勃發(fā)展的旅游鏈中,一道別樣風景線。
在我們具有三千年建城史的古城襄陽,除了擁有自己獨特的軍事與商業(yè)重鎮(zhèn)的文化特色之外,同樣也擁有讓人傲驕的宗教文化與宗教場所。
姑且不談魏晉時期,在襄陽習家池,有關釋道安、習鑿池與中國佛教發(fā)展史發(fā)生的那些傳奇故事。同樣擁有悠久歷史,優(yōu)美傳說的佛教與道教傳承地,廣德寺和真武山也是位于襄陽城區(qū),千百年來,帶給襄陽人民無限的心理慰藉與善業(yè)福報。
本篇圖文講述的就是廣德寺前世今生的點點滴滴
▼▼▼▼
襄陽廣德寺的前世是云居禪寺。始建于初唐時期,與其相關的文學作品,史上最有名的當屬晚唐時期,隱居于寺中的皮日休留下的一首詩,細述云居禪寺曾經一段時期的衰敗情況,從這真實的寫照中可見當時情景應是甚為凄涼:
《過云居院玄福上人舊居》
重到云居獨悄然,隔窗窺影尚疑禪。
不逢野老來聽法,猶見鄰僧為引泉。
龕上已生新石耳,壁間空帶舊茶煙。
南宗弟子時時到,泣把山花奠幾筵。
好友@楊瀟同學是襄陽古隆中景區(qū)知名的導游,這篇文章的創(chuàng)作過程,得到了他的傾力幫助。從他那里,我們了解了更多不為人知的,關于廣德寺的煙云往事……
據(jù)他介紹,廣德寺原名云居禪寺,唐朝貞觀年間始建于隆中武侯祠附近。唐太宗李世民親賜"云居禪寺"匾額。盛唐時期,寺院宏偉壯觀,香火旺盛。唐末曾一度荒涼。
香鼎繞紅塵,誰來覺了因。
那么,為什么云居禪寺后來不僅改名廣德寺,而且還移址到如今的廣德寺所在地呢?
原來,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當歷史的腳步走到明朝承化年間時,一直與世無爭,靜安一隅的云居禪寺,遭遇了權貴之侵,命運從此被改變,傳奇從此又新寫。
相傳,明成化朱見深時期(1465~1487),襄陽世襲襄王朱見淑愛妃杜氏得怪病而亡,為祈逝者安息,生者康健,襄王差人在襄陽境內遍尋風水寶地,最終如愿得風水師們指定諸葛草廬是個好地方,便將愛妃落葬于此,也就是當時的云居禪寺旁邊,現(xiàn)如今古隆中風景區(qū)襄王墓對面的山坡上。
云居寺僧侶覺得此舉完全沾污了他們的宗教信仰,于是,時任方丈的道圓法師便率全寺弟子離寺,擠身于其他寺院。這件事,使襄陽各寺院議論大嘩,紛紛上書朝廷。朱見淑見此情景,開始心生不安,于是,表奏皇帝朱見深拿個主意。明憲宗朱見深旨令禮部,易地籌建寺院。于是,云居禪寺便從原來隆中山沖里,向山外移了千米有余,在更靠近漢江的平原上,重建新的廟宇。新寺建好后,成化皇帝親賜廟名為"敕賜廣德禪寺",寄語"廣聚福德"之意。
自此,廣德寺常得皇家恩澤,其中廟產、土地更是年年有賞,常常有賜。寺院因此得以迅速發(fā)展,規(guī)模鼎盛時期,廣德寺占地面積東起峴山,西至谷城邊界。南山門曾經立到609工廠附近的隆中一隊處,據(jù)附近的村民講,現(xiàn)在那里還尚存當時山門前的一尊石獅。可以想見,相傳"騎馬關山門,鳴鑼開齋飯"的盛況真是顯赫一時啊,同時,更多大型法事活動也相繼在此舉行,廣德寺自然很快便晉級為當時佛教界的"十方叢林"寺院。廣德禪寺從此聞名華夏,立世至今。
然而,明朝時期的佛教終是不如道教興盛,雖然擁有皇家蔭庇的廣德寺,經此更名移址的波折沉浮之后,原本近千僧侶的鼎盛之勢依舊難擋日漸衰落之氣,居寺僧人后來總是不超過百人,香火竟然逐漸冷清起來。
道圓法師見此現(xiàn)狀,便用心深究其理。他發(fā)現(xiàn)新建的寺廟雖然遵循了座北朝南的建筑古訓,但原來新落成的廣德寺,背后是漢江水(無靠山),前門是隆中山(犯山沖),剛好違背了"背有靠,面有罩"的風水禁忌。
于是,在廣德寺中軸線上的前后院,修建了兩座石塔。后院的石砌寶塔成了寺院的"靠"山,也就是現(xiàn)在全國唯一保存完好,襄陽市第一批被批準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多寶佛塔。另外,為了"面有罩",廟前同時修建了皇禪師石雕塔,其建筑風格與多寶佛塔不同,它完全以預石構件組合而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石石相連。1975年,皇禪師石雕塔在農業(yè)學大寨,平整土地中拆毀。這些遭損毀的預石構件被僧侶們搶救性地保存在大雄寶殿右側的叢林中,期待有朝一日,因緣聚合,能再次恢復祖師塔當年的風貌。
說起廣德寺的多寶佛塔,真是足于令襄陽人感到自豪的名勝古跡。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其文保價值甚至更勝于襄陽古城墻。
多寶佛塔,建于明弘治年間(1488年),整個塔體為磚石仿木結構,分塔座、塔頂兩部分。塔座高7米,成八角八面形,上迭淺檐,下奠矮基,磚砌角柱,石雕龍首。各墻均設有壁龕,上供石雕跌坐蓮臺佛像一尊,各壁設有石雕券門4個,正門上方石匾橫書"多寶佛塔"4字。此塔因塔內供奉了48座佛而得名,不過,有細心人士遍查全塔內外,也只尋得45座佛像,至于另外3尊佛,其實就是塔身正面上方所書的那3個大大的佛字,嚴謹渾厚,蒼勁有力,雖無實際佛像之身,渾然天成佛像之氣。原來這是告訴尚佛之人,一定要常懷佛心,遵循"心中有佛,所見皆佛"的理念,那么不僅佛像是佛,佛字也是佛,都應該用心祭拜,誠實感恩。
這上下兩個部分的建筑風格簡潔明快,又不失莊重古雅之神韻,而建筑設計上兩種不同的文化表現(xiàn)形式,猶為難得。塔峰置5座小塔,居中者為喇嘛塔,采用印藏建筑風格建造,高10米,周圍四個小塔均為六角亭三層疊檐小塔,為漢式建筑風格;下置須彌座(梵語),意即宇宙中心;中置蓮臺,與覆缽式塔肚承接;上置相輪,頂置鐵空蓋。這是將中印佛教的建筑形式揉和在一起,表達了一種深遠的象征意義,即推崇佛教圣地印度的佛教文化在中國的重要地位與影響力。
據(jù)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存有7座多佛塔,又僅北京一處多佛塔與襄陽多寶佛塔的外觀堪稱精美。但論造型獨特,風格別致,融中印建筑風格于一體,且多塔集于同一塔基的,全國僅此一座,所以被譽為"神州一絕,塔中之寶"。
關于襄陽廣德寺的多寶佛塔,在北京蘭鳳劇社負責人,襄陽籍青年京劇演員劉冰手中,收藏著一張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的多寶佛塔的照片,從圖片中可以看見此塔塔身本是有顏色的,借用從佛學院畢業(yè)的大學生,廣德寺果向師父所言"這是有色彩的多寶佛塔"。
針對如今色彩不再的多寶佛塔現(xiàn)狀,楊瀟同學分析說,可能是在不斷的修繕過程中,改變了原有的色澤,也不排除另一種可能性,即環(huán)境污染,酸雨侵蝕所致,但愿相關部門有一天能夠關注到這一事實,并妥善還原其本來的面貌。
就在多寶佛塔的周圍,環(huán)繞著四棵大樹。其中猶以一棵4人合抱,樹高35米,樹齡已達1500年歷史的銀杏樹,更是老根蟠地,枝干參天,蔚為壯觀。據(jù)樹下古碑記載"樹德常新"的傳奇故事,原來,此樹當年因死后三年又復活的祥瑞之兆,得明嘉靖帝效漢武帝封松柏故事,賜以"大將軍"封號;以后,清朝康熙皇帝賜封為"護法尊",清乾隆帝又加封"感應大將軍"。一棵樹,能得兩朝皇帝恩賜封號,也是實屬罕見。
▼▼▼▼
更為神奇的是,就在這棵千年古樹樹冠下方兩米,有一個依樹勢自然生長而形成的凹陷,其中枝葉依然繁茂蔥蘢,在夏至季節(jié)的陽光照射下,其金黃的色澤,在周遭翠綠的銀杏葉中,顯得格外醒目,就好象一位身材魁梧健碩的將軍,身披綠色戰(zhàn)袍,胸前佩戴皇帝卸賜的金色勛章,凱旋歸來。這一特別的現(xiàn)象,已跟隨這棵身世顯赫的古樹,神話般傳說了千年。據(jù)在寺院中偶遇的果興師父介紹,此處金黃枝葉,自開春發(fā)芽,及至深秋葉落,始終不綠,一直有別于其它葉色,猶于秋季更為明顯突出。前不久,寺里專門邀請了植物專家來此,欲尋求更為科學的解釋,卻依舊未能答疑解惑,這種奇妙又豈能一個"玄"字了得呀。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
時值今日,更近一些地親近古銀杏樹下,依然被那千年不衰,永遠枝繁葉茂的勃勃生機所震撼,被那神秘莫測,卻又自然親切的神韻所打動。陽光下,清風里,舉目仰視古樹散發(fā)出來的那種玉樹臨風古樸從容的氣息,與廣德寺佛門清靜超然物外的氣質融合在一起,真的讓人肅然起敬,心馳神往,何許這就是紅塵之中,最相投的佛緣吧?你不言,我不語,只是于無垠中,一瞬間的注目,定格成對方的永恒!
雖然我不是佛教信徒,但我特別愿意在平常的日子或者有佛事活動的時候,來到這方佛門清靜之地,在這里,因為一種自然的氣場,能自覺地傾聽到內心那份自律、敬畏和反省,同時給身心帶來沉靜、純粹與放松。我以為,這是人在江湖動蕩中,輕易不得的自我救贖。
當炎熱正在一天天加劇,在夏至即將到來的一個午后,我與朋友驅車十幾分鐘,從襄陽城區(qū)來到西郊13公里處的廣德寺,走進禪院,手撫紅墻,傾聽佛音,化解心結,再一次故地重游。
眼前的廣德寺,四周呈規(guī)整的方形,面積約3萬平方米。環(huán)繞寺院的,是一條種滿荷花,寬約10米的濠溝,被稻田、道路分割成數(shù)片荷塘,這就是廣德寺又一大著名特色,讓整個寺廟顯得猶為靈秀、超凡的廣德寺護寺濠溝。
在殿宇林立,古樹參天,莊嚴肅穆,異常幽靜的佛門禁地,這條當年靈動如溪的濠溝,曾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場洪水中,彰顯了她的隱忍寬容的胸懷,創(chuàng)造了又一奇跡:據(jù)附近村民們回憶,當時洪水漫至護寺濠溝時,便再沒有漫上寺院山門,被人為破壞的廣德寺,在汪洋一片的洪水中央,雖然孤島一般地存在著,卻終究安然無恙地度過了那場天災劫難。
進入廣德寺內,可見整個寺院布局完整,結構合理,主要有南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知客樓、東西院、藏經樓等建筑。據(jù)果興師父介紹,現(xiàn)存地藏殿、方丈室等為原跡,系明朝所建,其余的均在文革期間被毀。文革之后,破敗的廣德寺劃歸市農科所管理。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有護持佛法的居士們常年聚集于此,自己組織各種法事活動,駐扎聲援,從而引起了政府的關注,將農科所遷出,并于1993年,由政府出資95萬元修建大雄寶殿;1997年元月,舉行了山間開光典禮;1998年8月,圣君法師率領五名僧人進駐廣德寺,發(fā)動全市佛教信眾捐資,先后塑造了彌勒菩薩、韋馱菩薩、東方三圣、西三圣、海島觀音、地藏菩薩等圣像,整修了寺院堂殿,內外庭院,對道路進行修筑,對環(huán)境進行美化;鑄造大鐘,購制法鼓及全套法器,組建僧團,很快便形成了中等寺院的規(guī)模。從此,正常的佛事法力活動得以有序開展,佛教文化在襄陽得到進一步弘揚。
廣德寺的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大師們!
▼▼▼▼
據(jù)寺院內一碑文所記,今隆中風景區(qū)內著名的小虹橋,就是云居寺重開山第一代大雲(yún)興法師,為方便僧侶信眾香客出入方便,特率眾修建的,那種"水從半月溪邊過,人在蒼龍背上行"的人間仙境,直至今日風景依然。
方丈道圓法師,師從大雲(yún)興法師, "效師修行,十分檢點",為維持佛法尊嚴,為爭取佛門靜地,敢于挑戰(zhàn)皇權,據(jù)理力爭,為廣德寺寧靜的今生,寫下了輝煌的前世。
大雄寶殿前一塊"佛田鞏固"的石碑上,撰記著大清乾隆四十五年廣德寺主持釋覺圣法師,為廟產占地一案,不惜與谷城縣境內的承恩寺對簿公堂,據(jù)理力爭,終是清晰確立了自大明弘治七年以來,廣德寺的廟產田地,并刻碑銘記。
現(xiàn)任住持圣君法師,畢業(yè)于九華山佛學院,兼任湖北省佛教協(xié)會理事,襄陽佛教協(xié)會會長,釋道安研究會籌委會負責人。就在我們這次造訪之時,圣君法師正在為習家池附近的白馬寺恢復工作而奔走,為今年十月將在廣德寺舉辦的"釋信祖師,天下祖庭"道安論壇盛會而呼吁。
這種佛教文化的良好傳承,是佛教文化的幸事,也是我們襄陽地區(qū)多元文化發(fā)展壯大的幸事。這應該是社會熱情正在和諧進步的氛圍中,發(fā)揮著積極向上的作用。
當我們有幸與皈依佛門,師從圣君法師十多年的果興師父,繞塔交流,興趣盎然地聆聽他對佛法的研習領悟時,只見整個塔院用仿古青磚鋪砌的地面,整潔干凈,整個塔身周圍甬道用中岳嵩山所產上等青石鋪成,莊重古雅。此刻,這里陽光和煦,微風拂面,輕鳴的鳥語讓寧靜的廣德寺后院,顯得愈發(fā)闃寂,更加襯托出寶塔的英姿挺拔,莊嚴肅穆,敬仰永恒。
避世不須山,空門今倍忙。
臨近傍晩時分,一位衣著荷色長裙,白衫飄飄的中年短發(fā)女子,滿面從容,淺笑倩兮地走過銀杏樹,來到多寶佛塔前,端莊靜立,然后雙手合十,深鞠一躬,輕盈飄逸地開始繞塔而行。
一圈,一圈,這位女子繞著塔,勻速地轉著,每每轉到身邊,迎著我們的目光,她都會微笑著,合十點頭致意,讓人覺得十分的溫婉祥和。后來,當她駐足,我便邀她一起參與交談。原來,她姓郝,家住樊城長征路,對于來寺院燒香,拜佛,繞塔,從無強迫,總是隨心而為,所以覺得舒服,輕松。她認為這種方式應該也是一種佛性,不偏不執(zhí),清靜隨和。她說信仰本來就會讓人有主心骨,有歸屬感,而她在信佛、拜佛、繞塔的過程中,時時有覺醒,有啟示,發(fā)善緣起善念,讓身心得到安寧與平靜,健康與愉悅,讓思想更加向善向美,會在以后的做人處世中,思路更清晰,方向更明確。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
當一個人擁有一顆慈悲寬容的心靈時,面相真的會與眾不同。眼前的郝女士,言談之間,就散發(fā)著這樣一種佛性的光芒,溫潤而柔和,讓人心生恬淡,氣定神閑。
千年廣德寺,正在悄然的變化中,迎來襄陽地區(qū)佛教文化的春天,創(chuàng)造著襄陽旅游業(yè)的新契機,也為襄陽人民提供了更多層次的文化選擇。
魚說人物
The Story
「江南久久」
散文、詩歌散見于省內外各類紙媒,所有作品留痕于網(wǎng)絡空間。
一部詩集《之后》化蛹成蝶,飛臨在文學的百花園中。
▼
本文經小魚游簽約作者 簡白 江南久久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往·期·回·顧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關于魚說】
魚兒雖小,十萬八千里
心在路上,想法在云端
空氣和水都很平淡
但泡泡總是發(fā)自肺腑
歡迎投稿
關于旅行與人生的思考
稿酬多乎哉?
回復【達人作者】了解
投稿郵箱:qq@dwhzby.com
每周推薦好玩
最全周邊攻略
長按關注
武漢周邊出游首選
Hash:27fe77d68fddc965054138fbc5482c33a058e843
聲明:此文由 小魚游-個性旅行推薦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