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縣志?原始社會文化遺址》看都是現(xiàn)在的哪里?
縣自秦設,而郡追漢晉。人文既遠,兼以境在秦山蜀水間,風物可觀。若總體之畫,刻意之構,則嘉惠一方,已在口耳之間,豈徒以區(qū)區(qū)之進退量。
至1985年幸存于世者,約而計之,原始社會文化遺址19處,古遺址10處,名勝古建筑16處,古墓葬12處,碑碣74通,館藏文物623件,近世革命遺址1處。
原始社會文化遺址
梁家坪遺址 在今拋沙鎮(zhèn)高橋行政村之梁家坪,東距縣城3公里,1988年隴南文物工作隊普查文物時定為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
梁家坪遺址東西長約100米,南北寬約40米。文化層厚約0.5~1.5米,距地表約0.3~1.5米。初步發(fā)掘之遺物有泥質(zhì)紅、灰陶片、夾砂陶片和少量陶環(huán)、石刀、骨錐及一彩陶缽口沿。
關爺嶺遺址 西距縣城15公里,在今店村鄉(xiāng)尹家寨行政村。
遺址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50米,面積約10000平方米。文化層暴露于地表及斷層之橫面上,厚約1.6~2米。出土遺物為殘?zhí)掌?、殘?zhí)窄h(huán)和殘石確。陶片有紅、灰二色,為泥質(zhì)陶。紋樣為繩紋,間有素面。
有大量陶塊遺存,紅色較灰色為多。
隴南文物隊于1988年普查文物時定為仰韶文化之廟底溝類型。
竇家窯遺址 在今索池鄉(xiāng)竇家窯之大川小學場內(nèi),南距毛壩5公里。
遺址東西長約150米,南北寬約80米,面積約為12000平方米。文化層多暴露于斷層之橫面,出土遺物為殘?zhí)掌骱褪?。陶器殘片為夾砂陶口沿、褐色陶、磚紅色陶和彩陶及素面陶。紋飾多繩紋,間有線紋、網(wǎng)紋、變體鳥紋及弧線三角紋、弦紋等。彩陶質(zhì)地細膩,色調(diào)和諧。
隴南文物隊于1988年普查文物時初步定為廟底溝及馬家窯文化類型。
董家壩遺址 東距縣城34公里,在今蘇元鄉(xiāng)董家壩兩水交匯處之臺地上,文化層暴露于地面和斷面上,南北長20米,東西寬13米,厚約1米。內(nèi)涵有陶片、石器和碳渣。出土陶片為泥質(zhì)紅陶、夾砂灰陶、褐陶及紅陶。紋飾為繩紋、附加堆紋和藍紋等。出土石器已殘,刃口鋒利,中有一小圓孔,似石刀。
1988年4月,隴南文物隊普查文物時定為齊家文化類型。
王臺莊遺址 在今索池鄉(xiāng)之大川壩行政村,南向之王溝溪劃行政村為二,西為槐樹坪,東即王臺莊。
文化層在莊之黃土臺地上,寬3米,深1.7米,距地表3.5米,有陶片、石器和殘玉器出土。陶片多為泥質(zhì)陶和夾沙陶,有紅、褐、灰三色,紋飾為繩紋、網(wǎng)紋和錐刺紋。
隴南文物隊于1988年3月普查文物時初步定為齊家文化類型。
寺院后遺址 在今紙坊鄉(xiāng)政府后之黃土斷面上,東南距縣城35公里。長1.6米,厚1.5米,上距地表約1.5米,下距地表約1.2米。有陶片出土,為泥質(zhì)陶和夾砂陶,呈褐、灰二色,紋飾為繩紋、錐刺紋和壓印紋。
隴南文物隊于1988年4月普查文物時初步定為齊家文化類型。
孫家大地遺址 在今陳院鄉(xiāng)梁樓行政村,西距鄉(xiāng)政府1.5公里,東南距縣城4.5公里。
遺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60米,面積約12000平方米,有陶器和石器出土。陶器為罐、鬲之口沿,泥質(zhì)。紅色紋飾,為齒紋和繩紋等。石器為殘石刀。遺址內(nèi)有墓葬,出土陶器之形、飾同。
1988年3月隴南文物隊普查文物時定為齊家文化類型。
石嘴頭遺址 在今拋沙鎮(zhèn)之樂樓行政村,東距縣城5公里。有陶片出土,為泥質(zhì)陶和夾沙陶,有灰、紅、褐三色。紋飾為粗繩紋、細繩紋、弦紋和指甲紋等。另有動物骨角一枚出土。
隴南文物隊于1988年3月普查文物時初步定為齊家文化類型。
紅崖砭遺址 在今拋沙鎮(zhèn)東羅行政村,東距縣城8公里。文化層在斷崖之橫面上,長28米,厚約30厘米,上距地表約1.5米。出土遺物為陶片,泥質(zhì),呈灰、紅二色。多素面陶,間有繩紋。
隴南文物隊于1988年4月定為齊家文化類型。
(摘自《成縣志》)
好消息~
來源:成縣方志
監(jiān)制:姚永亮 責任編輯:李林萍
編輯:楊 銳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我們)
聲明: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zhuǎn)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nèi)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nèi)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
Hash:79ca20961c2ac8f3293d131954f2c8bbc06b302f
聲明:此文由 成縣生活網(wǎng)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