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一古建入選“邢臺十大最美古建筑”!
● ● ●
日前,邢臺市最美人物(景物)推選展示活動領導小組根據成員單位評審意見,參考網絡投票結果,評選出了邢臺最美古建筑。這十大邢臺最美古建筑是:1、內丘縣扁鵲廟2、寧晉縣廣濟古橋3、寧晉縣云臺寺4、邢臺縣田麻癢莊園5、邢臺學院直隸四師舊址6、沙河市王硇古石樓群7、南宮市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抗日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8、南宮市普彤寺9、橋東區(qū)開元寺10、橋東區(qū)清風樓。
1、內丘縣扁鵲廟
1982年,鵲山祠被公布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尚存建筑得到了妥善保護,廟會規(guī)模逐漸恢復。
1985年,經中共內丘縣委、縣政府批準,內丘縣文物保護部門以“內丘縣修復扁鵲廟籌備委員會”的名義,發(fā)出《關于籌集資金修復扁鵲廟的公開信》,號召群眾自愿捐助、保護、維修鵲山祠,繼承民族優(yōu)秀文化遺產,人們捐款熱情空前高漲。通過四年努力,將后土前殿、白子殿、藥王廟和扁鵲殿臺基修復一新,廟會規(guī)模隨之擴大。
1994年,在原址重建后土總司殿。次年,神頭中學遷出廟區(qū)。祭祀、朝拜醫(yī)圣的場所完全恢復,重修古建的規(guī)劃日臻(zhen)完善,使廟會規(guī)??涨?,超過歷史上任何時期,人數達幾十萬人次。、扁鵲廟景區(qū):山門、回升橋、扁鵲廟、橋樓殿、三清殿、獻殿、寢宮殿、閻王廟、戲樓、道士院、報廈殿、后奶奶廟、睡呼廟、老母廟、玉皇殿、紡花洞、老君洞、鬼王廟、祖師廟、牛王廟、火神廟、百子殿等28個廟殿。廟院內松柏參天,鳥柏、扣柏為最,還有透明碑。
2、寧晉縣廣濟古橋
張沛哲 攝影
寧晉縣廣濟古橋,位于寧晉縣鳳凰鎮(zhèn)南關村,坐落于洨河之上,為三聯(lián)拱石橋,據傳與趙州安濟橋建設年代相近,其建造工藝借鑒了安濟橋的思路。廣濟橋為青石構建,設計科學,造型優(yōu)美,隨經數百年風雨洗禮,原貌保存尚好,成為寧晉縣古橋遺留的典范。
3、寧晉縣云臺寺
牛豪欽 攝影
云臺寺位于寧晉縣北河莊鎮(zhèn)柏房村南。原有占地面積約15-16公頃。原名普照庵,始建于東漢末年—建之開皇年間,又名:云臺庵,唐朝開元年間(713-741)改為云臺寺。當時云臺寺氣勢恢宏,工程浩大。建有南天門、大殿、二殿、三殿、藏經樓、鐘鼓二樓、七十二間廊房和三十多尊佛像‘四周圍遍植松柏。至今,民間尚有“云臺寺,蝎子山(其臺基狀似蝎形),兩廂廊房七十二間”,“柏樹常青把云穿,千山綠水有三殿。招來有人有千萬,求醫(yī)拜佛問平安”的歌謠流傳。云臺寺為唐代名剎,最盛時期,僧尼達200余人,燕王歸北時毀于戰(zhàn)亂。
宋代時期,廣修寺院,今寧晉縣境內,共建17座。元朝末年,爆發(fā)了紅巾軍起義,云臺寺被毀。明永樂年間再次重修清康熙七年寧晉縣發(fā)生強烈地震,云臺寺全部倒塌。
民國20-29年(1931-1940),柏房村民出資曾建正殿一間,以奉香火。抗日戰(zhàn)爭時期,宋任窮,陳再道等率八路軍過此地曾夜宿寺內。1956年云臺寺被拆毀,1988年佛教恢復活動。
1998年經市主管部門批準,同意重修云臺寺。云臺寺大雄寶殿、天王殿先后于2005年和2007年11月8日落成并開放。上教下圓法師2010年到河北省邢臺市云臺寺任住持(活動場所負責人、法人代表),陸續(xù)建起鐘鼓樓、藏經樓等,寺院建筑陸續(xù)完備。
4、邢臺縣田麻癢莊園
古村選址臨近仙源河,方便取水用水。村莊周圍土地平坦、廣闊,便于發(fā)展農業(yè)。東面靠近大路,便于發(fā)展經濟。本村的田麻癢莊園占地面積約一萬多平方米,由清末民初邢臺有名的大地主兼食油買辦商田永全(號麻癢)修建,耗資50萬銀元,于民國3年(1914年)動工,歷時3年,1917年建成,主要建筑有房屋172間,后花園兩處,配有私塾學堂、馬棚下處、戲院等,是河北南部最大、保存較完好的一座具有民國時期北方農村建筑風格的封建地主莊園。
古村落地處丘陵地區(qū),但村子周圍的地勢較為平坦,便于發(fā)展農業(yè),本村原為正方形,東西有三條大街,南北環(huán)村有兩條大路,耕地2000余畝,以田家大院為點,西有張家大院,南有趙家大院,東有小田家大院,四個大院均靠路沿街,由青石到頂青磚拔沿,三明兩暗出前沿,房頂上有磚墻且有小樓一座(用于抵抗土匪強盜)。四個大院象征著本村的富有和雄壯,也象征著本村村民勤勞、節(jié)儉、上進和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該村歷史悠久,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很豐富,極富研究和旅游開發(fā)價值。該村目前采取了下列保護措施:1.對成片的各具特色的古民居大院特別是田麻癢莊園加強保護,重要地點均安裝了攝像頭進行監(jiān)控,以防止盜竊破壞文物。2.對村中的廟宇大都進行了重修或維護。
5、邢臺學院直隸四師舊址
直隸第四師范學堂(簡稱直隸四師)舊址,原有九進院落,現(xiàn)僅存兩排校舍和一個西屋:前排長39米,房屋12間;后排長48米,房屋15間;西屋15米,房屋5間。均為灰磚硬山式磚木結構。
直隸四師正門為石質券頂式,高3.05米,寬1.9米。券門兩側及頂部正中各有一方石雕圖案,左右兩側為梅花鹿、蝴蝶等,頂部為團花。兩側各有兩根倚柱,以長方形石面作凹凸裝飾,寬0.57米,內側柱高3.62米,外側柱高4.548米。券門上方有傅增湘先生(曾任中華民國教育總長)所題“直隸第四初級師范學?!必翌~,楷書,黑底金字,字體蒼勁挺拔,別具風格。上款“中華民國元年”,下款“傅增湘書”。匾額之上為“山花”,中間雕飾單株雙葉花卉紋。后排中間為石質券頂門洞,兩側有石質凹凸形狀倚柱。
2008年,本遺址被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6、沙河市王硇古石樓群
王硇村位于河北省沙河市柴關鄉(xiāng)境內,村落所處位置西距山西省界50公里;東距距沙河市政府駐地45公里。
村內房屋建筑集四川古民居與冀南古民居特色于一體。該村保存著明、清及民國時期建筑的古石樓,這些石樓大多數帶有鮮明的邑蜀地域風格和戰(zhàn)爭防御功能。用丹霞巖紅石條壘砌的院墻高達二層或三層(最高可達18米),且家家墻體互聯(lián),院院暗道相通;樓頂建有雕樓(當地人稱其為“耳房”),雕樓上留有瞭望孔。一旦發(fā)現(xiàn)敵人來襲,住在石樓中的人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安全轉移。個別院落還鑿有水井、石碾、石磨、牛羊圈,門后置有暗閂、藏犬洞等,其中有一進七全院貫通,進一步強化了長期院內生存與防御功能。村中現(xiàn)存多處一進七全院格局的石樓院落,其他為一進五全、三全院與一進四全院;個別院落還修建有隱秘地窖;上述古石樓建筑院落,在如今的王硇村仍完好保存有130處,房屋2000間,石頭房屋則達620多座。
王硇村居民建筑中古代周易八卦文風水文化特色十分鮮明濃郁。村莊選址、水塘位置、道路設置等,多處呈現(xiàn)出古代陰陽風水學特征。村莊選址背陰面陽,秀水繞村,奇獸環(huán)護,凸顯陰陽五行風水理論特色;民居建筑張揚青龍、白虎、朱雀、勾陳、玄武特點;院落凡臨街巷處的東南方位大多數留有“缺角”(注:即方形院落外之東南少一個角),當地人稱其為“有錢難買東南缺”,其盡顯八卦色彩。
7、南宮一二九師抗日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
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抗日游擊縱隊司令部舊址,位于南宮市北大街路東,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舊址原為天津英美煙草公司南宮華興公煙草經銷處,始建于1919年,總占地面積850平方米,現(xiàn)有建筑西樓12間,北屋抱廈5間,東屋、南屋各三間。
1937年,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為建立敵后抗日根據地,按照黨中央的戰(zhàn)略部署,由一二九師抽調兵力組建東進抗日游擊隊(簡稱“東進縱隊”),在司令員陳再道、政委李菁玉率領下,出師太行,跨越平漢線,挺進冀南,于1938年2月8日進駐南宮縣城,司令部設在“華興公”。我黨政軍領導鄧小平、劉伯承、徐向前、宋任窮、陳再道、劉志堅、楊秀峰、李菁玉、馬國瑞、陳庚、胥光義、孫繼先等同志,陸續(xù)到達南宮,就住在司令部。在這里運籌帷幄,恢復創(chuàng)建基層黨組織,領導冀南軍民發(fā)展抗日武裝,創(chuàng)建根據地,反頑討逆,同日寇進行了頑強斗爭。培養(yǎng)抗日軍政干部。先后創(chuàng)辦了冀南抗日軍政干部學校、冀魯豫省委黨校、冀南政治干部學校、冀南抗戰(zhàn)學院,培養(yǎng)干部4000余人。建立抗日軍政組織。相繼組織成立了中共冀魯豫邊區(qū)省委、中共冀南三特委、冀南抗日軍政委員會、冀南抗日軍區(qū)、冀南區(qū)黨委、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管轄50多個縣。為搞好抗日宣傳,創(chuàng)辦了《冀南日報》、《救亡民報》、《動員周報》在縱隊司令部,鄧小平、徐向前、宋任窮會見了美國駐華使館武官伊·?!た栠d,向他詳細介紹了冀南游擊戰(zhàn)爭情況,揭露了美國向日本提供戰(zhàn)爭物資的事實。與國民黨河北省主席鹿鐘麟、國民黨第十軍團司令石友三會談,表明我黨團結合作,共同抗日的誠意。指導組建了南宮縣文化界抗日救國會、店員抗日救國會等十多個抗日群眾組織。擴編抗日武裝。平息反動武裝“六離會”叛亂,收編游雜部隊一萬多人,擴編東進縱隊。組建了津浦支隊、青年縱隊、筑先縱隊、獨立二師等野戰(zhàn)部隊。開辟了全國第一塊平原抗日根據地,為取得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1939年2月9日南宮縣城淪陷,司令部轉移至農村,繼續(xù)領導冀南軍民開展新一輪游擊戰(zhàn)爭。
8、南宮市普彤寺
河北省南宮市是大乘佛教東傳最早的地區(qū)之一,南宮市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發(fā)祥地之一,南宮歷史上有好多劉秀遇難呈祥民間故事。好多村莊命名以劉秀遇難呈祥而得名,東漢永平十年(即公元67年)劉秀之子,明帝劉莊夜夢金人,來中國弘法,派使者迎請古印度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不遠萬里來到河北省南宮市,組織建設了普彤塔、普彤寺。最初建筑為漢代佛塔,幾經歷史變革和歷史上幾次滅佛運動,漢代佛塔已蕩然無存?,F(xiàn)存佛塔是明嘉靖時期重修實心青磚佛塔,共9級,塔高33米,底直徑5米,塔身平面為八角形,側面成拱形,各層每面設一小門。塔身每級出檐,檐下翹置斗拱,至今也有近600年歷史。2013年5月3日,被國務院、國家文物局列為國家級文物。1966年邢臺大地震從普彤塔震落明嘉靖時期銅鎏金佛像44尊,底部銘文記載普彤塔、普彤寺最早建于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普彤寺現(xiàn)存光緒十一年碑刻也清楚地記載普彤塔、普彤寺的建設歷史,南宮明、清縣志也明確表述了普彤塔、普彤寺的建設年限,種種史料證明,南宮市普彤塔、普彤寺比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的洛陽白馬寺還要早一年,堪稱中國第一塔、第一寺,佛教文化底蘊極為深厚,千年佛都南宮當之無愧。
9、橋東區(qū)開元寺
開元寺位于橋東區(qū)邢州北路西側,別名東大寺,該寺建于唐朝開元年間,迄今已有1200多年歷史。原占地45畝,座北面南,氣勢宏偉。為我國歷代名剎。
開元寺整體結構為四進四殿,寺前有一巨型影壁,滾龍團花,富麗堂皇,頭殿為彌勒佛殿,二殿為毗盧殿,三殿為釋迦牟尼殿,四殿為大雄寶殿。
彌勒佛殿。此殿主體為巨型彌勒佛塑像,金碧輝煌,神采奕奕。據記載佛殿四壁題有詩詞,相傳有鐘離權為拜訪該寺主持有道高僧萬安長老所作的詩詞。詩云:“得道高僧不易逢,幾時歸去愿相從,自言佳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另一詩云:“莫厭追歡笑語頻,尋思離亂好傷神,閑來屈指從頭數,見得清平有幾人”。
釋迦牟尼殿為硬山式建筑,巍峨壯觀,結構精巧,殿前四根石柱,高達4.5米,柱圍2.5米,柱上是游龍石雕,數條游龍繞石柱蟠蜷,龍體龍首突出石柱之外20-35厘米。儼似真龍游躍騰舞,其龍姿之嬌健雄壯,雕刻藝術之巧奪天工,除我國孔廟石柱外,幾乎無與其比。
開元寺唐開元年間初建時,名聲大噪,為我國北方香火鼎盛之最,五代時天竺(印度)高僧空本在后梁乾化年間(911年-915年),曾在這里翻譯佛經,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貢獻。元世祖忽必烈曾數幸開元寺,故寺建于唐而盛于元。明正德年間又重加修繕,據史料記載,自唐、宋、元、明初,該寺有僧數千,良田數項,游僧、佛徒更是不可勝數。正如史料所云:“每當朝暾初上,暮煙繚繞,僧人唪經,撞鐘之聲遠聞十里之外?!笨胺Q我國北方的佛教中心。
10、清風樓
清風樓,位于邢臺舊城中心,原順德府署衙門前左側,今府前南街北端,是古邢臺城的標志性建筑。據明修《順德府志》記載,后因戰(zhàn)亂破壞,風雨侵蝕,曾多次重修。清風樓原稱郡樓,明憲宗成化四年(1468),順德府知府黎永明籌資重建后。始以“清風”命名,沿稱至今。
為清風樓共分三層。一層為磚石筑臺,中間有拱形圈門,門內既可通車,又能行人,還是夏日消暑納涼的好地方;二層四周用青磚圍成花欄,中間為正廳,前后兩門對開。廳內西南角的墻壁上鑲嵌有春夏秋冬四季詩畫石刻一組,相傳為唐代大詩人王維所作,具有一定的歷史和藝術價值。可惜春景逸失,現(xiàn)只存夏、秋、冬三塊。另有清風樓題記石刻十塊存于室內;三層為木質結構,四面開門,頂檐下有一巨匾,上書“清風樓”三個大字,蒼勁秀雅,細鐫精剔,原為明代一宰相所書。
在清風樓上二層廳堂西南角墻壁上,嵌有四季圖石刻三副,春圖被人竊走,現(xiàn)有的夏、秋、冬尚保存完好。四季石刻,極見功力,體物精細,風物傳神。石刻中的山水云霧,如流如飛;四季景觀,令人神往,的確鬼斧神工,稀世珍品。據傳,四季圖石刻乃唐代詩人、畫家王維的真跡?,F(xiàn)存在世的除邢臺市的王維四季圖(石刻)外,尚有《雪溪圖》、《伏生授繪圖》等有數的幾件作品,可見邢臺市的四季圖石刻是不多見的文化瑰寶。
郡樓,指一個郡縣有代表性的樓閣,在邢臺即指清風樓。此樓始建于唐,為昔日城區(qū)最高點。千百年來為歷代文人墨客雅集聚會之所。郡樓遠眺為古邢臺八景之一和順德府十二景之一。
內容來源:牛城晚報、微沙河(wshahe)
· END ·
Hash:741200d06ffec32b3c6f496d50dd986001cf0a75
聲明:此文由 愛上大沙河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