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五臺山一百零八寺:歷史逾越千年,堪稱忻州的地標
五臺山歷史悠久地域遼闊佛寺眾多。北魏時,五臺就建有佛光寺、清涼寺、碧山寺等二三十座寺廟。北齊時,北齊諸帝以八州之稅供五臺山200余座寺廟的香火之需。隋開皇元年(582),五頂各置寺一區(qū)。唐代有“大寺三百六,若蘭無其數(shù)”。宋代時,還有72座。明時臺內(nèi)有寺68座,臺外有寺36座,計104座。清康熙二十三年(1694),臺內(nèi)有寺64座,臺外有寺36座,計100座。民國年間,五臺山有寺122處,其中,黃廟25座,青廟97座。五臺山現(xiàn)存寺廟還有153座,古寺遺址192處。其中,臺內(nèi)有黃廟7座,尼姑廟5座,青廟35座。這些寺廟依山就勢,錯落有致,大多集中于臺懷寺廟集群區(qū),其余沿著五座臺頂輻射出去,坐落于深山叢林之中,形成了一個個與自然景色和諧統(tǒng)一,具有古剎風韻的藍宇花宮。其建筑形制古樸典雅,既有歷史的連續(xù)性,又有唐代以來各個時代的特色,而且規(guī)模宏偉,構(gòu)建精細,樣式繁多,手法典型,是全國罕見的保存較好的古建筑寶庫。
現(xiàn)羅列現(xiàn)存比較完整和較知名的一百零八寺,分為臺內(nèi)、臺頂和臺外三大區(qū)域:
臺內(nèi)區(qū)域(47個)。五臺山是以五座環(huán)互而立的臺頂組成的。坐落在五頂之內(nèi)的寺廟,稱為臺內(nèi)寺廟。
臺懷景區(qū)(34個):顯通寺、塔院寺、五爺廟、羅睺寺、圓照寺、廣宗寺、廣仁寺、菩薩頂、慈福寺、三泉寺、三塔寺、壽寧寺、黛螺頂、上善財洞、善財洞、殊像寺、普化寺、靈峰寺、文殊寺、梵仙山、碧山寺、集福寺、金剛窟、光明寺、七佛寺、廣華寺、普壽寺、寶華寺、妙德庵、瑞應寺、鳳林寺、觀音洞、華嚴洞、文殊洞;
清水河景區(qū)(6個):南山寺、佑國寺、鎮(zhèn)海寺、明月池、白云寺、佛母洞;
清涼景區(qū)(7個):龍泉寺、竹林寺、金閣寺、清涼寺、古清涼、羅漢洞、佛母洞。
五頂寺廟(8個)。由于五臺山的五頂,契合了文殊頂有五髻,五髻又代表了文殊五智,所以,臺頂各寺歷代不衰。佛教說要想求得聰明才智,必須朝臺瞻禮五方文殊。
北臺頂靈應寺、澡浴池、中臺頂演教寺、西臺頂法雷寺、吉祥寺、獅子窩、南臺頂普濟寺、東臺頂望海寺。
臺外寺廟(53個)。五臺山有五座巍峨壯觀的山峰構(gòu)成,基環(huán)所致五百余里,基環(huán)之外的寺廟,稱為臺外寺廟。
五臺縣境(19個):佛光寺、尊勝寺、法華寺、五臺寺、靈鏡寺、玄真寺、南禪寺、廣濟寺、南寺、延慶寺、海會庵、古佛寺、臺麓寺、普濟寺、金剛庵、佛林寺、碧霞禪院、寫字崖、白云洞;
繁峙縣境(13個):秘魔巖、永安寺、巖山寺、永泉寺、三圣寺、壽寧寺、公主寺、洪福寺、蘭若寺、寶藏寺、文殊寺、正覺禪院、圭峰寺;
代縣境(8個):白云寺、佛光寺、龍華寺、崇慶寺、文殊寺、圓果寺、趙皋觀、白人巖寺;
定襄縣境(4個):洪福寺(北社東村)、洪福寺(留暉村)、白佛堂、靈光寺;
忻府區(qū)境(5個):金洞寺、龍泉寺、文殊寺、福田寺、興國寺。(以上資料參考自崔正森《五臺山一百零八寺》)
Hash:8132797138af2870eddea5cdfc8200340244dce4
聲明:此文由 今日五臺山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