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天水有個縣,人口34萬,GDP28.73億,年初退出貧困縣序列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隸屬于甘肅省天水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部,東接陜西省隴縣,南鄰清水縣,西連秦安縣,北毗華亭、莊浪縣。屬六盤地槽與隴西陸臺兩大地質構造單位的過渡地帶,為六盤山經向構造與秦嶺緯向構造接壤處。全縣總面積1311.8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9.14%,現轄10鎮(zhèn)5鄉(xiāng),255個行政村。2019年12月,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榮獲第七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qū)(單位)。2020年2月,經甘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審定,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批準退出。
張家川縣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夏、商時為西戎活動地。1949年7月29日張家川地區(qū)解放。1950年5月設甘肅省天水專員公署,屬甘肅省天水專署之清水、秦安、莊浪和陜西省隴縣管轄。1953年7月6日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區(qū),1955年6月8日經省人民委員會批準,張家川回族自治區(qū)更名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年12月20日國務院決定撤銷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清水縣,合并設立清水回族自治縣,1961年12月15日國務院決定恢復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建置,以合并前的區(qū)域為自治縣管轄區(qū)域??h人民政府駐張家川鎮(zhèn),迄今未變,現為天水市轄回族自治縣。
張家川縣境內資源豐富。全縣林木覆蓋率為31.8%。東部關山一帶有楊、椴、松、樺等天然林28.78萬畝,有名貴用材樹種油松、云杉、側柏,有價值較高的藥材樹種祖師麻,有高級飲料原料樹種沙棘等。在茂密的森林中棲息著鹿、林麝、獐子、水獺、黃鼬等野生動物50多種。縣境內還有鹿茸、麝香、黨參、甘草、黃芪、天麻、柴胡、半夏、大黃等幾十種名貴中藥材。有野生植物600余種,東部林區(qū)和林緣區(qū)盛產蕨菜。礦產資源比較豐富,全縣主要礦產有8種,礦點18處,已探明銅礦石儲量1367萬噸,鐵礦石儲量3111.9萬噸,鉛、鋅、銀以及非金屬硫、石灰石、石英石、長石也有一定儲量,特別是花崗巖儲量大、色度好、硬度高,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
張家川縣內名勝古跡較多,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烽火燧臺多處,有秦防西戎的堡寨遺跡,有三國時期著名的街亭古戰(zhàn)場。位于縣城北3.5公里處的宣化崗拱北是中國伊斯蘭教“哲赫忍耶”門宦圣地,與佛、道教正覺寺、老庵寺共同構成張家川縣獨具特色的人文資源,特別是以橫亙縣境東北部的關山風景區(qū)為主體,形成了具有“清、幽、秀、雄、奇、險、峻”特點的七大旅游景點,其中“白巖勁松”尖石山、“九龍朝鳳”云鳳山、“峻嶺奇葩”麥垛山、“絲綢古道”老爺嶺等最為秀美險峻。
花果山水簾洞不只是江蘇省連云港市有,我們張家川也有一個。張家川花果山水簾洞,坐落于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閆家鄉(xiāng)王坪村曹家寺,是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遠近聞名的佛道教洞窟。洞窟開鑿在長約1公里、高30多米的山崖上,山上有桃樹、杏樹,每到春季,野花滿山,姹紫嫣紅,處處彌漫著濃郁的花香。兩洞各深5米,高約4米,寬約10米。
2019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28.7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較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yè)增加值9.1億元,增長5.7%;第二產業(yè)增加值2.25億元,增長12.3%;第三產業(yè)增加值17.38億元,增長7.8%。
全縣總人口345008人,其中鄉(xiāng)村人口318920人。省統(tǒng)計局評估,全縣常住人口為29.81萬人,其中城鎮(zhèn)常住人口8.06萬人,農村常住人口21.7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4.28‰。城鄉(xiāng)居民生活水平持續(xù)提高,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633元,同比增長10.1%;城鎮(zhèn)居民可支配收入26432元,同比增長增長8.2%。
Hash:06c7f53a3dfc9e378ce4c9cdbf496a479d1e5fe7
聲明:此文由 先生說生活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