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情畫意敬亭山
在人世間,若有一處風景,可以靜靜相對,引為知己,相見無厭,這該是一種多么奢侈的幸福!人在旅途,原來就是為了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那“一座山”。
李白一生七次飄然至此
宣城鐘靈毓秀,人文薈萃,最著名的景點當屬敬亭山了。敬亭山有吟無虛日的“江南詩山”之譽,謝朓、李白、杜牧、白居易、韓愈等300多位詩人在此留詩800多首——對于一個詩詞愛好者來說,這實在太有誘惑力了??梢哉f,我到敬亭山,不止為看山,更多的是去感悟人文氣息,傾聽古賢遺落在山間的千古絕唱。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敬亭山的高度只有286米,從山腳出發(fā),腳步輕健的人,大約只需二十來分鐘就能登上山頂。它東西綿亙百余里,六十余座大小山峰神態(tài)迵異,風景幽靜而淡雅。這里,雖然沒有嵯峨的奇石怪巖,沒有蒼翠的青松古柏,沒有柔婉的溪流、清冽的山泉和飛瀑,石階兩邊,卻滿是擁翠的修篁,盤旋的葛藤,叢生的芳草,不知名的山花……幾束陽光,斜斜地穿過竹林,為這座山平添了幾分風韻。
路邊階前,處處有石,刻滿歷代文人雅士的詩文,或與敬亭山有關(guān),或與古宣州有關(guān)。詩里飄著酒香,蕩著春風,遺世獨立,卓爾不群。曾任宣城太守的南朝齊詩人謝朓所吟“茲山亙百里,合沓與云齊。隱淪既已托,靈異居然棲”,道破了敬亭山蔓延百余里,峻撥入云霄的秀美態(tài)勢。
唐天寶十一年(752年)李白仕途失意,被貶安徽宣城。在宣城的日子里,詩人人格得到了升華,坐在敬亭山半山腰,清涼的風,拂去了心頭的痛;蒼翠的山,幻化成了夢中的人。詩人被沉寂的青山感動了,以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寫出一首五言絕句:“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隨著詩篇傳誦,敬亭山聲名鵲起,白居易、杜牧、韓愈、劉禹錫、王維、孟浩然、李商隱等人亦相繼以生花妙筆,為敬亭山吟詩作賦,抒發(fā)胸懷,敬亭山儼然成為“江南詩山”,李白那首五絕成了敬亭山千年的代言。
敬亭詩意。
十多年,詩人七下宣州,來到敬亭山。一直欽羨李白與敬亭山的這份相知,也曾不斷玩味、思量這句“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但所有的想象,都不如親自到敬亭山看看。
循著詩仙的足跡上山。一路上,隨處可見當?shù)厝藢τ谠娤傻膽严?。青石道旁,有李白帶著叔侄游春的銅像,詩仙氣宇軒昂,風神朗逸。山石上古樹下,李白下頜微傾,在聽蜀僧浚彈琴,“客心洗流水,余響入晚鐘”的裊裊琴音,仿佛千百年間,從未斷絕。
拐到下一處山谷,又見李白斜臥在相思泉邊,仿佛一往情深,對玉真公主念念不忘。傳說,玉真公主廣游天下名山,好結(jié)有識之士,尤垂青才華橫溢的李白,力薦李白供奉翰林為圣上起草詔誥。李白傲視權(quán)貴遭讒言而賜金還山,公主郁郁寡歡,憤然上書辭去封號。安史之亂后,玉真公主追尋李白隱居敬亭山,后香消玉殞魂寄斯山,百姓將其安息之地稱為“皇姑墳”,世代祭拜。
相思泉邊,玉真公主的漢白玉塑像與李白的銅像遙遙相對,不管后世的演繹如何,我始終認為:李白與玉真之間,其實只是大唐公主對一代才子的一點愛惜,或者還有作為同道好友的一點親切。人與人之間,很多美好的情分,未必一定與愛情有關(guān)。
石濤妙筆為山川代言
石濤紀念館。
離開相思泉,再登數(shù)十步山階,就是石濤紀念館。石濤,原姓朱,名若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后裔第二代靖江王朱贊儀的第十世孫。他自稱苦瓜和尚、濟山僧、石道人,石濤是其常用的號。
幼年時,石濤曾有過一段王孫生活經(jīng)歷,但隨著國破家亡,好景很快破滅,悲苦的行腳僧生活隨之而來。1670-1679年,石濤曾在敬亭山廣教寺出家。此時的他,雖逃于禪而隱于畫,內(nèi)心卻并不靜寂,雙腳也并不停滯,畫出了敬亭山水的千情萬態(tài),留下了無數(shù)風神秀逸的作品。《石濤羅漢百開冊頁》就是他以敬亭風光為背景,留下的傳世名作。
駐錫敬亭山廣教寺,是石濤創(chuàng)作歷程中新舊交替、破格創(chuàng)新的關(guān)鍵階段。此時,石濤的創(chuàng)作思想更活躍,交游更廣泛,與宣城畫派梅清、吳肅公等談詩論畫、切磋技藝,主張“借古以開今”、“我用我法”,影響并改變了中國畫壇。此時,石濤對傳統(tǒng)筆墨技法的領(lǐng)悟和把握,都臻于出神入化之佳境。
劫后余生知多少
李白帶領(lǐng)叔侄游春銅像。
走出石濤紀念館,面臨著更高強度的攀登。在戰(zhàn)勝了近300米的連續(xù)斜上坡之后,終于到達“太白獨坐樓”。讓我沒有想到的是,聳立在眼前的,竟然是一棟全新的仿唐建筑。真正的“太白獨坐樓”,原位于敬亭山南面半山腰處。天寶十二年(753年),李白在此寫作《獨坐敬亭山》,后人在此建“擁翠亭”,并立碑記事,此亭俗稱“太白亭”。清代,“太白亭”改建成“太白樓”,可惜1937年毀于戰(zhàn)火。站在此處,俯瞰周圍山頭,滿目青翠,林壑幽深,顯得格外靈秀。
返程途中,我加快步伐,去廣教寺訪著名的“雙塔”。雙塔建于北宋紹圣三年(公元1096年),是一代名相裴休任宣州刺史時,為迎希運和尚即黃檗禪師所建。遺憾的是,廣教寺也毀于1939年抗戰(zhàn)時期,所幸雙塔尚存。
廣教寺雙塔為一對并肩比立、獨特罕見的方形古塔。雙塔形制相同,均為仿木樓閣式磚塔,塔高都是20米左右,各有7層。兩座寶塔,既有宋代寶塔的韻味,又可見唐代寶塔的傳統(tǒng)風貌,這種沿用唐代四方形平面的宋塔,在中國現(xiàn)存古塔中極為罕見。1988年,廣教寺雙塔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敬亭山南麓,還有一座“古昭亭”,為明代崇禎九年(1636年)宣城縣令陳泰來建?!肮耪淹ぁ比齻€行書大字,就是陳泰來親筆書寫。“古昭亭”也稱“古昭亭坊”,以巨大石料砌成,兩旁為兩根方體石柱,上方連接石橫梁,坊名刻在橫額上,坊前有石砌臺級。如今,千古名山敬亭山,只有古昭亭牌坊和宋代雙塔躲過了戰(zhàn)爭烽火,劫后余生,怎不令人感嘆!
站在山腳,回望敬亭。我仿佛看到李白寬袍大袖的身影,仿佛聽到他“獨坐敬亭山”的輕聲吟哦。正如敬亭山讓李白在云飛鳥憩之際,獨坐凝神,寄寓“相看兩不厭”的情思,泰山,讓孔子發(fā)現(xiàn)天下之小;廬山,讓蘇軾悟得“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哲思;寒山,讓杜牧感受白云縈繞,炊煙裊裊,流連石徑蜿蜒楓林晚景;南山,讓陶淵明種豆采菊,逃離俗務(wù)樊籠……在人世間,若有一處風景,可以靜靜相對,引為知己,相見無厭,這該是一種多么奢侈的幸福!人在旅途,原來就是為了尋找屬于我們自己的那“一座山”。
(特約撰稿 西嶺雪)
Hash:ce16384705ddb24a26b920c089d85cd8a87a6c9a
聲明:此文由 一頓操作猛如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