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走遍蔚州古城十二景點(中)
上一篇,咱們介紹了一天走遍蔚州古城十二景點(上),該篇咱們繼續(xù)!
5. 文蔚書院
文蔚書院位于蔚州古城書院街,為知州靳榮藩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在原東鄉(xiāng)義學的基礎(chǔ)上捐資籌建,故又名榮藩書院,現(xiàn)已毀。
現(xiàn)蔚州書院博物館,于2012年修建,占地1775平方米。該館以靳榮藩著《文蔚書院紀略》為重點,用沙盤的形式展示了榮藩書院的原貌。同時展現(xiàn)了蔚縣教育的發(fā)展史。
書院附近有古民居蘇家大院、公道巷。
(以上信息摘自書院內(nèi)導引牌提示)
▲蔚州文蔚書院
在中軸線路東,
離萬山樓很近。
▲文蔚書院創(chuàng)建人
知州靳榮藩先生塑像
靳榮藩(1726—1784年),山西黎城麥倉村人,出生詩書之家,清乾隆九年(1744年)中舉,十三年中進士。
曾任河南新蔡縣知縣,幫助百姓度過災(zāi)荒之年;任河南鄉(xiāng)試房考官,評卷公正,批點認真,深得工部尚書賞識,調(diào)任龍門知縣,不久又調(diào)任遷安知縣,平息旗居累年糾紛。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升任蔚州知州,建立文蔚書院,發(fā)展地方教育事業(yè);動員民眾開渠引灌田、興辦水利;為山洪爆發(fā)地修筑石砌大壩“靳公壩”,消除水患,保護民田。后先后任遵化知州,大名府知州。
(以上信息摘自書院內(nèi)靳榮藩先生簡介)
文蔚書院參觀線路圖
進入書院先登“文昌閣”——
科甲名錄展室
在院落西北角的一個閣樓上
由此上下
還有傳說中的魁星——鐘馗
位于展室正中,
頂天立地,
舉筆揮毫。
三面墻上懸掛著蔚縣歷朝歷代
文武舉人、進士錄表
▲站在樓梯上可望 見不遠處的萬山樓
▲可俯瞰書院一角
▲文蔚書院展室
▲原文蔚書院沙盤
該沙盤是按1:38cm復制再現(xiàn)的乾隆四十年(1775年)靳榮藩創(chuàng)建的文蔚書院,又名“榮藩書院”。
書院占地十五畝,地址位于原縣武裝部之處。書院以育人為先,以“杰閣昂霄”、“池塘春草”、“老樹干云”、“平橋延月”、“花田曉日”、“曲欄游徑”、“南山當戶”和“鄰館青燈”八景而著稱。1937年被日寇占領(lǐng)作為憲兵隊隊部,1944年毀于戰(zhàn)火。
現(xiàn)存文蔚書院為清李禹臣(邑追補主事)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捐建,亦屬文蔚書院,距原文蔚書院200米之遠,專為家貧力薄者就學。
(以上信息摘自沙盤說明)
▲進展室了解一下文蔚書院的創(chuàng)建歷史、大事紀
教學形式及學規(guī)——
敦品行、避嫌疑、講文藝、勤功課
古書院的書院八景
今雖已不在,且通過詩人的眼睛
觀看、品味、懷舊一番吧
▲天官惠澤(右邊展室)
▲進去了解一下天官生平及其家族天官,即李周望(人稱李天官)(1668—1730年),清朝教育家,清直隸蔚州(今張家口蔚縣大蔡莊)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間,蔚州大蔡莊李氏是名聞朝野的豪門望族。
▲仁義勤儉讀書耕作之家▲“京西第一書院”
內(nèi)設(shè)“張?zhí)K興教”展
▲張?zhí)K先生塑像
▲張?zhí)K先生簡介
張?zhí)K(1901—1988年),原名張若增,號希賢,河北蔚縣人。1923年8月考入北京師范大學,1927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同年11月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是蔚縣第一個馬克思主義傳播者。
▲張?zhí)K先生一生主要功績——改組學校、打擊邪惡、興建基金、培訓教師、創(chuàng)辦師范!
走出“張?zhí)K興教”展室,由右邊進入文化長廊!
▲化育、慎獨、善執(zhí)
厚德、格物、崇文、振雅
至要莫若育人
至樂無如讀書
年齡越大越覺出古人的智慧
再往里走進入一院落
南面是蔚州官立高等小學堂
也是后來的蔚縣女子國民學堂
學堂前立孔子像
▲蔚州官立高等小學堂
蔚縣女子國民學堂
學堂內(nèi)↓↓
▲李周望塑像
學堂授課塑像
女學生塑像
百川名著《綠野仙蹤》
這里的《綠野仙蹤》,不是我們耳熟能詳?shù)哪莻€美國童話故事,而是我國清朝太學生李百川(李周望之侄)創(chuàng)作的著名白話長篇小說,約成書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至二十七年(1762年)之間,歷時近十年。
小說融神怪小說、言情小說、歷史小說為一體,用筆老練、大氣,人物描寫十分精彩,表現(xiàn)出一位語言大家的風范。
小說在文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鄭振鐸先生把《綠野仙蹤》和《紅樓夢》、《儒林外史》并列為清中葉三大小說。
▲雪芹西席< /p>
鏡框內(nèi)文字描述如下
據(jù)專家考證,《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曾在李氏私塾中擔任過西席(老師)。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與其妻兄李熙同為二十多歲時就任江寧、蘇州織造府,其年齡與李熙相差無幾。李周望與李熙曾經(jīng)在康熙末年同朝為官,同一時期分別任職戶部左、右侍郎,戶部左侍郎李周望和與李熙有著宗親關(guān)系的曹氏家族熟稔。
1727年,曹寅之孫曹雪芹在其家族被抄之時,已是弱冠之年了。世事無常,由鼎食之家而入窮困潦倒,才會刻骨銘心。曹家被抄家后,李周望賞識并體恤故人子弟曹雪芹,聘其擔任家塾西席。
曹雪芹曾被李氏家族聘為西席(教師),在蔚縣大蔡莊李氏私塾中教書,《紅樓夢》最初的撰寫就是在蔚縣開始的,也才有后來的鴻篇巨制《紅樓夢》的橫空出世。
(以上只是對景點作如實展現(xiàn),對其所述內(nèi)容不作探討)
院落西側(cè)一排展室
▲展室內(nèi)貌
南面是國學大講堂
未開
院落東測是又一院落
看樣子是書院博物館管理人員的工作場所
6. 魏象樞故居
魏象樞故居位于蔚州古城書院街,距離文蔚書院很近,只隔著一道巷子——公道巷。
提起公道巷,還有一個故事——
早在清初順治年間,在朝為官的刑部尚書魏象樞的家人要在這里興土木筑庭院,同時,在朝官居閣老的郝家也要在這塊地方大修門庭。兩家因占地發(fā)生了爭執(zhí),都憑著勢力各不相讓。于是,魏家便給在朝的魏尚書寫信,以求以勢壓人,多占幾尺地方。月余之后,魏家接到了尚書官的一封親筆家信。拆開一看,只有四句話:
千里捎書為一墻,讓人三尺有何妨?
魏家接到此書后,頓開茅塞,主動讓出五尺地方。郝家見魏家出此舉動,也主動后撤五尺。于是中間空出了一條小巷。當時為贊揚他們兩家的高尚風格,人們將此巷取名為“公道巷”。千百年來,千車過萬人行,往來暢通。
這一條小巷,是一條公道的象征,是道德的象征。
(摘自故居有關(guān)介紹)
文蔚書院博物館——公道巷——魏象樞故居
故居大門暨入口
魏象樞先生塑像
魏象樞(1617—1687年),出生于明萬歷年間一個趨于沒落的官宦世家,祖籍安徽鳳陽,第六代落戶蔚州城。
清順治、康熙年間魏象樞在朝中任職,官至刑部尚書。魏象樞被史學家譽為清初直臣之冠,以“好人、? ??官、學者”著稱。
2012年對其故居實施保護性修繕,并以魏象樞的思想、精神和事跡為主線,建成蔚縣廉政文化博物館暨張家口廉政教育基地。故居占地面積2037平方米。
沒拍清晰,參考下大致布局
▲預防職務(wù)犯罪警示教育展廳
魏象樞晚年稱寒松老人,故名寒松堂!
▲魏象樞
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生,蔚州人。
字環(huán)溪,又字環(huán)極,號庸齋,晚稱寒松老人。
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中舉人,
清順治三年(1646年)舉進士,
選翰林院庶吉士入仕途,
康熙十八年(1679年)官至刑部尚書。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病故,
終年七十一歲,謚號敏果。
被史學家譽為“清初直臣之冠”。
人的一生,到最后濃縮成了幾句話幾個字。
而給我記憶最深的卻是——
有城門
有糧倉
有佛寺
有道廟
有壁畫
有古城墻
▲城北的六個主要景點
7. 鼓樓
8. 常平倉
9. 靈巖寺
10. 真武廟
11. 小五臺山自然博物館
12. 玉皇閣(古城墻)
7. 鼓樓
鼓樓位于蔚州古城中心,接上篇,從魏象樞故居出來,向西出書院街上中軸線主干道,北行幾分鐘即到。
▲鼓樓
景點指示牌箭頭所指為鼓樓入口方向
鼓樓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系蔚州衛(wèi)指揮使周房所建。歷代多有修繕。原為“譙樓”,清代改為“文昌閣”。樓閣毀于上世紀四十年代,現(xiàn)鼓樓1997年仿原樓重建,是一座三重檐多角歇山布瓦琉璃剪邊建筑,通高17米,面寬九間,進深五間,磚券門洞南側(cè)上方鑲嵌“初哉首基”四個大字,寓意“京西第一州”。(照片中的字被春節(jié)期間布置的裝飾物遮住了)
(以上信息摘自鼓樓導引牌提示)
▲鼓樓平面布局塈導覽圖
舊時鼓樓是用來報時和報警的
如今鼓樓是回顧歷史的展廳
鼓樓共有三層:
一層 為老照片展廳
二層為近現(xiàn)代票據(jù)展廳
三層為書畫展廳
▲欲登鼓樓先進一大院
大院有一客棧兼?zhèn)洳惋?/p>
看樣子還不錯
▲鼓樓出入口在客棧西側(cè)
由此上下鼓樓
用想像拆除周邊不協(xié)調(diào)的現(xiàn)代建筑
恢復古城的原貌
我經(jīng)常這樣觀想
▲鼓樓東面▲鼓樓南面▲現(xiàn)代仿古建筑
不宜近看
▲由南面大門進入一層展廳
▲蔚縣剪紙技藝展示
在蔚縣宏宇剪紙公司
每周六日演出
有空去看看
▲一層為老照片展廳還有兩面大鼓
每一張老照片都記載著一些往事
呈現(xiàn)著二十世紀初至九十年代蔚州各個時期
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教育、
宗教、民俗的縮影
竊以為
在物資匱乏年代
這些票據(jù)平衡了物資分配
使大家不管貧與富
都能有飯吃、有衣穿
▲展廳四周還布置了一些展柜
這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始建鼓樓時所用的古城磚
站在鼓樓上俯瞰蔚州古城
極目北望
古城墻和玉皇閣在混雜的新樓老房間
是最引人矚目的一道風景
即使很遙遠
▲再遠處是隱沒的群山
包容萬象
▲古人所見景致今人早已不見
幸有詩文流傳
喚醒我們沉睡的詩意情懷
▲每一個過往稍縱即逝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8. 常平倉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源。在中國古代,糧食豐收則國泰民安,糧食欠收則民聲哀怨,社會動蕩。因此,歷代朝廷都把防災(zāi)備荒放在日常事務(wù)中的首要位置。
我國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就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國家糧食儲備制度。春秋戰(zhàn)國時期制訂了具體的儲糧措施。西漢時正式創(chuàng)立“常平倉”制度,具備了穩(wěn)定糧價、防災(zāi)濟貧、保障軍需的國家糧食儲備功能。這一利國惠民的制度,經(jīng)過歷代的完善和擴充,一直延續(xù)到清代。
古時糧庫建筑,多以倉廒四面合圍,中設(shè)谷米曬坪為建制。通常南北朝向糧庫稱“倉”,其余三面朝向糧庫稱“廒”。
蔚州常平倉位于蔚州城鼓樓西側(cè),始建于明永樂元年(1403年),當時是明朝的蔚州衛(wèi)倉(軍糧倉),占地40余畝,有倉廒22座。清朝改為常平倉,即官辦糧倉,舊名“豐豫倉”,又因其位于州衙(蔚州署)之北,故民間俗稱“北倉”。
清朝的常平倉占地30余畝,有倉廒11座,最高儲糧可達3.5萬石。史書上記載的修繕有兩次:清道光年間和民國七年(1918年)。由于年代久遠,歷經(jīng)兵火匪盜、朝代更迭,逐漸衰落。
2011年實施保護性修繕,建成“蔚州常平倉博物館”,被譽為“華夏第一倉”。修繕后的常平倉占地面積7700平方米,大小倉廒4座,即二倉(東正倉、西正倉)、二廒(東廒、西廒),還有倉神廟和戲樓連體建筑一座。
▲常平倉平面布局塈導覽圖▲曾經(jīng)占地30余畝的常平倉
如今僅剩一小院落
▲東廒
有地下糧倉
另收門票每人10元
地下糧倉是1969年為適應(yīng)戰(zhàn)備形勢的需要,蔚縣城直屬庫在常平倉院內(nèi)修建的一座地下糧庫,面積94平方米、容量16萬斤。
假想背后有十條大狼狗追趕
鼓足十二分勇氣硬著頭皮下去的
上來時
是被孩兒她爸和管理人員一人一只胳膊
拽著騰空而出的
唉,這要擱在戰(zhàn)爭年代
——
毫不猶豫就跳下去了
在斜下道西側(cè)砌有滑糧道
糧食入倉從滑道滑下
斜下道下到底向左轉(zhuǎn)
是寬0.8米、高1.9米、長11米的通道
斜下道和通道均用水泥沙漿粘磚拱旋
通道連庫
▲通道兩側(cè)掛著那個年代
特有的宣傳畫
倉庫南北長15米、東西寬5米、高4.5米
整個倉庫頂部都用水泥沙漿粘磚拱旋
四周用磚壘砌,墻貼油氈,氈高2米
不可缺少的還有那個年代的宣傳口號宣傳畫
倉庫向東沿通道走14米
打開石門便進入戰(zhàn)斗城地道
已堵,原路返回
被從地下糧倉拽上來 才發(fā)現(xiàn)
地面的這個糧倉真是高大,厚實雄渾
古樸得像是穿越到了古代
驚嘆它怎么能建成這樣
這些木頭柱子、椽子、樑
怎么600多年了還能如此結(jié)實完好
▲巧妙的構(gòu)造
仿佛能看到當年建筑匠人的一絲不茍
▲出土元代石雕
一直有個疑問——
古人繪畫、雕刻的這些圖案
難道真的是憑空想象出來的嗎
還是他們真的見到過什么
▲出了東廒向北是東正倉
▲“生態(tài)迷宮”
把我弄迷糊了
其實它們背后的建筑物
是一多功能展廳
被我漏掉了
▲走近東正倉
導引牌提示有情景演出《州官填倉》
▲東正倉
▲展廳再現(xiàn)了我國明清時期的糧食倉儲形式
主要有兩種:囤存和包存
▲囤存
▲包存
▲倉神廟和戲樓
兩座房子連體構(gòu)成
古時用于祭祀守護糧倉的神
現(xiàn)為茶座
倉神廟和戲樓西面是西正倉,現(xiàn)為展示農(nóng)耕工具的展廳。從東正倉出來,我還未及去看,就被孩兒她爸叫住了,要我趕緊走吧,他說西倉結(jié)構(gòu)和東倉一樣,里面展示著一些犁、耙、鋤頭、鐮刀、石磨、碾子、斗、秤之類的,你都見過,別去看了,時間不夠了,你太磨蹭了,再這樣磨蹭下去,別處就去不了了。
看看表,再抬頭看看太陽……的確是,我看得也太沒重點了,一個囤存包存就墨跡了半天,那些犁啊耙啊鋤頭啊鐮刀啊石磨啊碾子啊斗啊秤啊之類的,種類那么多還不得磨蹭到天黑
看來,一天走完蔚州十二景點,一定要有的放矢,抓重點,杜絕磨蹭。否則,走到一半人家就下班了。
未完,待續(xù)!
Hash:f015ce761bcd45c670714f6220f12276ab2f63f7
聲明:此文由 蔚縣之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