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六度”是指什么,“六度”教給修行人怎樣的大智慧
佛教的“六度”是指什么,“六度”教給修行人怎樣的大智慧 | 文 三只眼讀史
六度萬行是菩薩所修的法門,萬行又稱為八萬細行。那么何謂六度呢?六度就是六種波羅蜜到彼岸的法。在佛教教義中,六度是“事究竟、到彼岸、度無極”的意思,簡稱“度”,音譯為波羅蜜、波羅蜜多,度即渡之意,指菩薩所修的六種法門。修持這六種法門,可以自度度他、?;垭p修、三學(xué)具足。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智慧。
1.布施(檀波羅蜜或檀那波羅蜜):
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謂菩薩由修布施,能對治慳吝貪愛煩惱,能施與眾生利樂??匆娨磺腥松芸?,心生慈悲,以“人溺己溺,人饑己饑”精神,布施所能,使苦人得樂,迷者受益,布施分為三種:財布施——布施以金錢、物品去幫助窮苦者,改善他們的生活,或出資捐款印刷各種善書,經(jīng)典勸化度人,以改善眾生的心性。菩薩能舍內(nèi)財(頭目腦髓)和外財(國城妻子),眾生還有什么舍不得的呢?其次,無畏施——凡對痛苦的人,用溫暖愛心加以安慰,遇人困難,施于援手解難,使受苦受難者心中得到平安,沒有恐怖感,拯救受難者出離水深火熱的苦境;第三種,法布施——以自己所學(xué),領(lǐng)悟的佛法真理,向世人宣說,使眾生同沾法雨,轉(zhuǎn)迷成悟。所謂“諸布施中,法施為最?!?/p>
2.持戒(尸波羅蜜或尸羅波羅蜜):
能助眾生渡至彼岸的持戒稱作尸波羅蜜或尸羅波羅蜜,包括出家、在家、大乘、小乘一切戒法和善法,謂菩薩由修一切戒法和善法,能斷身口意一切惡業(yè),才能塑出端莊法相,以維持身心清靜。在家人要守五戒或八戒;沙彌要守十戒;比丘有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有三百四十八條戒。無論在家或出家,受菩薩戒之后,要行菩薩道,為人不為己。佛法先是佛理,從理到法,菩薩戒我們先要認識,先學(xué)菩薩戒的戒理,然后再進一步地去實踐,按照菩薩戒法去做,從戒理上升到戒法。教法、戒法在佛法中都很重要。教法提高的同時,戒法也要跟上。主要的戒法有五戒、八關(guān)齋戒和菩薩戒。
3.忍辱(羼提波羅蜜):
羼提波羅蜜在有的經(jīng)文中譯為忍波羅蜜或忍辱波羅蜜。是指菩薩由修忍辱,能忍受一切有情罵辱擊打,及外界一切寒熱饑渴等之大行,無論業(yè)障魔障,即能斷除瞋恚煩惱。佛問弟子世間什么最有力?有弟子說大象最有力氣,還有人說大力士最有力。佛都說不對,佛說只有能忍者最有力。修道途中,阻礙必多,遇挫折毀謗,不怨不怒,由忍化恕,心自安之,外忍饑寒,內(nèi)忍七情六欲,如此道志不餒,不畏困難,必能成就學(xué)道度人。
4.精進(毗梨耶波羅蜜):
毗梨耶波羅蜜是“精進”的梵語音譯,即精進波羅蜜、精進渡彼岸,出自《地藏菩薩本愿經(jīng)》。是說菩薩精勵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對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我們因業(yè)感到娑婆五濁惡世來了,這個世界就是相對的世界,所有事物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是相對而生,有時間限制,有空間局限,所以修行要有緊迫感,勇猛向前,不懈怠不放逸,絕不退轉(zhuǎn)。不可一暴十寒,不可有始無終。佛海無邊,道海高遠,學(xué)無止境,真理研習(xí)不可停頓。若有過失,遇人指點,立即改正;凡對眾生有利益工作,當(dāng)仁不讓,盡力去做,精進不怠,彼岸自達。
5.禪定(禪波羅蜜、禪度波羅蜜或禪那波羅蜜):
止觀雙運稱為禪,也稱靜慮、三昧、三摩地;定,代表思維真理,定止散亂,心一境性,調(diào)伏眼耳等諸根,會趣寂靜妙境。有四禪、八定及一切三昧等說,就是將意識上胡思亂想的雜念停止,一念不生,智慧現(xiàn)前,禪定就是制服、降服雜念有效的方法。定不是說讓身體定下來,主要是讓意念能夠?qū)R?、專注,身心能夠統(tǒng)一,這是定的實質(zhì)定義。要修煉成佛,必需寂靜其心,以免散亂。要普度眾生,精神必須要有特別訓(xùn)練,這樣禪定才能生智慧,遇事才能有定力。
6.智慧(般若波羅蜜):
“般若”指的是“智慧”,“波羅”指“彼岸”,“蜜”指“到”,所謂通達諸法體性本空之智,及斷除煩惱證得真性之慧,能對治愚癡無知(無明)。修行者之心性當(dāng)具有最高的智慧。博覽群經(jīng)、遠大學(xué)識、歷練世故,可以辯才無礙,圓通萬事,度化眾生自然方便,修行者本身亦可避免墮落魔障之中。有了智慧,通曉善惡、是非、黑白、正邪,就不會做顛倒的惡業(yè)。智慧從何而來,一是來自參禪,必參到山窮水盡時,便有柳暗花明的境界;二是來自誦經(jīng),所謂“深入經(jīng)藏,智慧如?!薄_@里所說的般若智是無師智,是修行者原本具備的靈覺、靈知,靈覺、靈知只有在干擾性的雜念停下來的時候才會顯現(xiàn),雜念多了就“浮云遮慧日”,般若慧就不能顯現(xiàn)。
從“六度”的6個方面看,六度就是六個到彼岸的方法。自業(yè)他業(yè),各領(lǐng)其受。魔障業(yè)障,二向緣由。隨緣消業(yè),莫造新秧。菩薩修六度,不獨自度,亦為度他。且以度他為自度,所謂度盡眾生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諸行不出六度,所以六度是積極的修行法則。
為網(wǎng)大《愛不能等待》去橫國大智禪寺祈福 大智
為網(wǎng)大《愛不能等待》去橫國大智禪寺祈福 制片人曾健前往 演員副導(dǎo)、演員劉少劍陪同
為《愛不能等待》去橫國大智禪寺祈福,
一、祈福網(wǎng)大《愛不能等待》像一艘帆船乘風(fēng)破浪、漂洋過海、滿載而歸。
二、祈福第二筆投資順利談成。
三、祈福親人與朋友身體健康、家鄉(xiāng)人們生活幸福美滿。
四、祈福國泰民安。
五、。
龍脈之上的浦江縣大智寺 大智
【寺廟介紹】
大智寺初名“靜居尼寺”。唐開元初年建于縣北二里許與月泉相望,已有千余年歷史。據(jù)《浦江縣志》記載,宋英治平二年改名為“大智教寺”。
【歷史前沿】
明萬歷三十一年,聞諸堪輿家(風(fēng)水家)言,東方屬青龍,山形低凹,故移建于擁青門(小東門)外東溪橋北,以障腰風(fēng)而護縣龍。
清康熙六年,經(jīng)寺院法師募化,建正殿及東西兩廂房。
乾隆年間“昌照法師”募修。
咸豐辛亥年又經(jīng)“能鴻法師”募化修葺。然而清末洪楊之亂(太平天國運動)讓昔日的寺院雜草叢生。
同治癸酉年“圣柱法師、圣椽法師”托缽募化,當(dāng)年冬月大殿落成,后建山門殿、廂房、回廊、僧寮客舍二十余楹(間),募資不足,鬻yu(意賣)其所置之田以續(xù)之,大約十余年,至光緒戊子年秋告竣,定名“大智寺”,寺貌莊嚴。寺院興盛時有僧寮百余楹,良田百畝。
癸未(1943)年日寇侵華,浦邑深受其害,大智寺被拆,給浦邑人民留下莫大無比的痛。
世事滄桑,因種種原因,直到跨入新千年,為弘揚佛法重建大智寺。由于原址已成新城區(qū)無法重建,故選址于浦江中山北路北端山麓(山腳)。
己丑(2009)年九月,浦江一批愛國愛教人士出資出力發(fā)菩提心,重建大智寺明清風(fēng)格大雄寶殿。
并得到相關(guān)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于2011年4月6日經(jīng)金華市民族宗教事務(wù)局批準(zhǔn)成為宗教活動場所。
2012年12月5日落成開光,大雄寶殿高22.2米、縱22.6米、橫28.6米。殿內(nèi)供奉一佛兩弟子、海島觀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十八羅漢。
【共筑寺宇】
大智寺寺前牌樓、四大天王、彌勒佛、韋陀菩薩,大雄寶殿廣場東側(cè)(辦公、接待、會議)兩層廂房,西側(cè)文明敬香區(qū),大雄寶殿內(nèi)千佛供養(yǎng),大雄寶殿及前廣場建設(shè)完成,寶鼎和香爐也早已放置完畢。
建筑中期,大雄寶殿西側(cè)三層四合院廂房,集齋堂、五觀堂、藥師殿、觀音殿、地藏殿、僧寮、居士客房,均已建成。
建筑后期,為大雄寶殿東側(cè)三層單排廂房,集大智寺的歷史經(jīng)歷和佛教影視廳、青少年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基地、居士抄經(jīng)處、佛教禪茶館、佛教慈善超市(本地貧困戶免費領(lǐng)取生活用品)等。大雄寶殿后面建藏經(jīng)樓造三層,一樓法堂(供講經(jīng)、禪修用),二樓三圣殿(供奉漢白玉西方三圣),三樓藏放經(jīng)書。
建成后的大智寺以佛教文化、慈善文化為發(fā)展。以服務(wù)社會、回報社會為宗旨。全力建設(shè)一個集禮佛、文化于一體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