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天下敗寇成王千年鐵律,驚世英雄又如何,我為沔陽陳友諒鳴不服!
摩旅天下:敗寇成王千年鐵律,驚世英雄又如何,我為沔陽陳友諒鳴不服!
神奇長江改變了兩岸的氣候特征。僅一江之隔,兩岸景色、風致竟然差別甚大。江南還是春意未消的時節(jié),江北已經是秋色瀟瀟了。
出發(fā)不遠,也就90公里左右,就來到設定第一站:仙桃市。
之所以要專程來沔陽,市因為這里有個著名傳奇英雄陳友諒,還有吃貨們都連連叫好的湖北招牌菜“沔陽三蒸”。
今日的仙桃市可沒有古名稱沔陽有名。古城沔陽,也簡稱沔城,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古城,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從南北朝西魏至建國初期,一直是郡、道、府、州、縣的治地,為昔日沔陽政治、經濟、文化的中樞。
但最吸引我的還是這里歷史上有個響當當的人物----陳友諒。
陳友諒何許人也?
陳友諒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出生在沔陽(今湖北省仙桃市)。元朝的腐敗,引起人民的不滿,陳友諒率眾起義,先是攻下沔陽城,接著又取漢陽、克襄陽、戰(zhàn)池州,一路東進。陳友諒對水軍很重視,大造戰(zhàn)船,使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水軍。1360年,陳友諒建都江州(今九江市),國號大漢,自稱為大漢王。此后,他一方面繼續(xù)進行反元戰(zhàn)爭,一方面把軍事重點放在與鄰境朱元璋的戰(zhàn)爭上。1363年與朱元璋決戰(zhàn)鄱陽湖,歷時40余天,陳友諒在指揮戰(zhàn)斗時,不幸身中流矢而亡,魂斷鄱陽湖。
對陳友諒,歷來褒貶不一,有人把他說成是"反賊"、"流寇"?!对贰贰睹魇贰分械?陳友諒傳",對朱元璋極盡褒揚之詞,對陳友諒大加貶損。
在陳友諒身上,再次體現了“成則為王,敗則為寇”的統治者哲學論調。
著名歷史學家吳晗曾評價說:“陳友諒是反對蒙漢地主階級統治的英雄人物?!?/p>
然而在我看來,英雄就是英雄,勝利者不承認恰說明其度量太小而已。
沔城素有“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石橋、四十八寺廟”之稱和聞名遐邇的“沔陽八景”,今日已經很難見到。沔陽古城遺址上尚存明清石刻、孔子石雕像、陳友諒故居以及數座古廟。
位于沔街的陳友諒紀念館為三層仿古式建筑。展覽內容以陳友諒反抗元代統治暴政為主要線索,包括“起義反元”、“逐鹿江南”、“推行屯田”、“歷史記憶”和“后裔覓蹤”等五個部分。沔陽三蒸是湖北沔陽(今仙桃市)的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屬于湖北菜系,此菜鮮嫩軟糯;原汁原味;清淡;綿軟。是湖北美食中的一顆明珠,在中國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陽人民愛吃蒸菜,有"無菜不蒸"的食俗,被稱為蒸菜之鄉(xiāng)。所謂“沔陽三蒸”,即蒸畜禽、蒸水產、蒸蔬菜(可隨意選擇青菜、莧菜、芋頭、豆角、南瓜、蘿卜、茼蒿、藕等數十種),頗為符合葷素搭配營養(yǎng)均衡,粉蒸菜都裹著搗細的米粉,菜的本香配上大米的清香,回味深長。
說到蒸法,所謂的“三”,就成了概數了,粉蒸、清蒸、炮蒸、湯蒸、扣蒸、釀蒸、包蒸、封蒸、花樣造型蒸、旱蒸,蒸的技法就不下九、十種。2010年,“沔陽三蒸及其蒸菜技藝”已經被湖北省政府列入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8年9月“中國菜”在河南省正式發(fā)布,“沔陽三蒸“被評為“中國菜”之湖北十大經典名菜。
這使我想起了家鄉(xiāng)的名吃“洛寧粉蒸肉”了。真可謂吃著“沔陽三蒸”,想著“洛寧粉蒸肉”的味道,感覺大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今之中國,舊城改造如火如荼,古城開發(fā)風生水起。然而,多數古城開發(fā)的結局都只是有舊城而無舊市,變“舊城”為“鬼城”。沔陽古城開發(fā)卻妙招連出,硬是在市區(qū)中心地帶,沿河開發(fā)出了一條風景街“沔街”。古城開發(fā)與廣大飲食文化產業(yè)發(fā)展一把抓,硬是做足了“沔陽三蒸”的飲食文化文章,讓古城生生地活了起來!為當地文化帶動古城開發(fā)點個贊!
1點游罷沔街,啟程前往目的地隨州。
一路無話,5點順利到達。
文章敬請關注個人微信公眾號:帶上靈魂玩摩旅
企 鵝 號:摩旅獨行品天下
今日頭條號:帶上靈魂玩摩旅
陳友諒麾下一員大將勇猛無敵,在百萬軍中差點取了朱元璋的首級 陳友諒
題目中提到的百萬大軍有點夸張,但在當時,朱元璋二十萬大軍還是有的,能在二十萬大軍中取主將首級,也是很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說是,難于登天。當時,如果不是常遇春等將領救駕及時,說不定朱元璋的首級真的就被取走了。但歷史沒有如果,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差點取了朱元璋首級的是何許人也? 此人名叫張定邊這個人名叫張定邊,湖北沔陽(今湖北省仙桃市)人,跟老鄉(xiāng)兼結拜兄弟的陳友諒一樣,也是貧窮漁民家庭出身,屬于元朝底層受壓迫的人群。張定邊自幼喜歡練習武藝,長大后更是威猛勇武,并且很講義氣,愛為朋友打抱不平。
張定邊影視人物形象
聚眾起義,反抗暴元元朝末年,朝廷政治腐敗,統治者利用各種苛捐雜稅對底層人民進行殘酷剝削,弄得天怒人怨。好多底層人民為了活下去,揭竿而起,反抗元朝廷。就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張定邊與當地豪杰陳友諒、張必先在湖北黃蓬鎮(zhèn)結拜為生死兄弟,打算共同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于是兄弟三人便帶人聚眾起義,正式開始起兵反抗腐朽的元朝廷。
陳友諒、張定邊、張必先聚眾起義
加入紅巾軍,輔助陳友諒成為元末割據梟雄就在這時,湖北的紅巾軍領袖徐壽輝,派遣手下大將倪文俊率軍攻占了沔陽城。于是陳友諒、張定邊帶人歸附了徐壽輝,在將軍倪文俊麾下做事。后來,因為陳友諒、張定邊等人作戰(zhàn)勇敢,屢立戰(zhàn)功,不久陳友諒就被封為可以獨立統兵作戰(zhàn)的帶兵元帥,張定邊、張必達也成為了陳友諒麾下的大將。
元末梟雄陳友諒雕像
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倪文俊準備殺了徐壽輝,取代徐壽輝。九月,因計劃實施失敗,倪文俊孤身逃出漢陽(今武漢市漢陽區(qū))。因為倪文俊對陳友諒、張定邊等人有提拔之恩,于是倪文俊逃到了陳友諒、張定邊駐守的黃州。陳友諒乘機殺了倪文俊,因此被徐壽輝提拔為平章政事,并奉命接管了倪文俊的軍隊,陳友諒的勢力進一步擴大。到了元至正十九年 (1359年),陳友諒的勢力已經非常強大了,成為長江以南最強的割據勢力,徐壽輝成為其名義上的領導。元至正二十年(1360),陳友諒將徐壽輝殺害,自己登基稱帝,國號為漢,封張必先為丞相,張定邊為太尉。這個時候,陳友諒勢力占據江西、湖廣等地,實力達到鼎盛。
跟隨陳友諒與朱元璋爭雄失利陳友諒稱帝后,仗著自己兵強馬壯,便帶著張定邊等人攻打東邊的鄰居朱元璋。朱元璋也不是等閑之輩,在謀士劉伯溫的建議下,首先派將軍胡大海帶兵占領了廣信府(今江西上饒),隔斷了陳友諒的退路。然后又讓與陳友諒有舊交情的大將康茂才,寫詐降信給陳友諒,告訴陳友諒自己鎮(zhèn)守的是江東木橋,可以作為內應,幫助陳友諒通過江東木橋,直接攻打南京城。在確認陳友諒收到詐降信后,朱元璋派人將木橋改修成了石橋。
朱元璋影視劇形象
因為康茂才以前和陳友諒關系不錯,所以陳友諒收到康茂才的詐降信后,深信不疑,并開始調兵遣將,準備通過康茂才駐守的江東木橋直接攻打南京城。張定邊極力勸說陳友諒,讓他調查清楚后再行動,但陳友諒認為機會難得,再加上自己兵強馬壯,根本不把朱元璋放在眼里,不聽張定邊的勸阻,一意孤行。
不久,陳友諒率軍來到江東木橋,卻發(fā)現不是“木橋”,而是“石橋”,這才發(fā)現自己上當了,連忙命令軍隊撤退。陳友諒軍隊撤退到龍灣時,朱元璋布下的伏兵四面殺出,陳友諒軍大敗,傷亡慘重,陳友諒也是坐著小船才得以逃脫。朱元璋派遣大軍乘勝攻占了長三角門戶城市安慶。
第二年, 張定邊帶軍攻打安慶,并很快再次占領了安慶。在張定邊攻占安慶后不長時間,朱元璋率大軍討伐陳友諒,陳友諒率軍抵擋,被朱元璋軍隊打敗,幸虧張定邊從安慶帶兵冒死救援,陳友諒才得以逃出重圍,逃回武昌。這場戰(zhàn)役后,朱元璋乘勝攻占了江州(今重慶)、安慶等戰(zhàn)略要地。
經過之前的幾次失敗,陳友諒徹底的憤怒了,他命人制造了數百艘高數丈的樓船,準備再次攻擊朱元璋。張定邊再三勸阻陳友諒,向他建議說,目前首要的任務是休養(yǎng)生息,以防為攻,等待好的時機再報仇不遲。但陳友諒已經被憤怒沖昏了頭腦,依然一意孤行,不聽勸阻,集結了舉國之兵(號稱六十萬大軍),打算跟朱元璋一決雌雄。張定邊看到陳友諒已經下定決心,就再也沒有勸阻,而是建議陳友諒兵分兩路,一路直接攻打朱元璋的首府南京,一路攻打軍事重鎮(zhèn)洪都(今南昌),這樣可使朱元璋首尾不能兼顧。但陳友諒沒有采納他的建議,而是認為應該集中兵力攻打洪都,然后再攻打南京,一步步吞并朱元璋的地盤。
跟隨陳友諒與朱元璋決戰(zhàn),差點取了朱元璋的首級元朝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陳友諒統領大軍進攻朱元璋軍事重鎮(zhèn)洪都,大軍浩浩蕩蕩,軍旗遮天蔽日,用“投鞭斷流”形容最合適不過。此時鎮(zhèn)守洪都城的主將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最擅長防守作戰(zhàn),守城副將更是家喻戶曉的名將鄧愈。朱文正和鄧愈通過他們優(yōu)秀的軍事指揮和驚人的意志力,硬生生地率領洪都守軍堅守85天,等來了朱元璋的援軍。
陳友諒得知朱元璋率領的援軍到了,便主動率領大軍撤離洪都,前往鄱陽湖與朱元璋決戰(zhàn)。戰(zhàn)斗前期,雙方互有勝負,陷入僵持狀態(tài)。張定邊認為,己方六十萬大軍如果不盡早取勝,必然會生大亂,于是,在沒有告訴陳友諒的情況下,便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
一天,雙方又開始了不痛不癢的試探性攻擊,張定邊率領手下兵士,駕駛戰(zhàn)船突然沖出己方船隊,朝敵方船隊奔去,搞得己方和敵方都一頭霧水。在雙方都還沒有反應過來時,張定邊的戰(zhàn)船已經靠近敵方船隊。張定邊命令手下兵士駕船直接朝朱元璋的旗艦沖,大家這次恍然大悟,原來張定邊的目標是朱元璋的旗艦和朱元璋的首級。張定邊手持大刀站在船頭,一連斬殺朱元璋幾員大將,手下兵士的斗志也被激發(fā),更是英勇無畏。朱元璋也被這突襲震驚了,不知所措,就在張定邊即將靠近朱元璋旗艦時,朱元璋麾下大將常遇春駕船趕來,一箭射中張定邊,然后朱元璋麾下大將俞通海用自己的戰(zhàn)船將張定邊的戰(zhàn)船撞偏,這才將張定邊阻止住。張定邊一看自己受傷,已無心再戰(zhàn),便率領手下兵士駕船撤離,途中竟無人敢阻攔。自此,張定邊天下第一猛將的威名傳遍天下。
張定邊動漫形象
陳友諒兵敗被殺,張定邊重傷逃回后來,朱元璋借助東北風,對陳友諒的船隊發(fā)動了火攻。因為陳友諒的戰(zhàn)船幾乎都是巨艦,并且各個巨艦之間都是用鐵索相連,不能自由進退,導致陳友諒水寨內大火連天,成為人間地獄,陳友諒的弟弟陳友仁等都被大火燒死,陳友諒大軍損失過半。在后面的撤退中,陳友諒被飛箭射中頭顱死去,太子陳善兒被俘虜,張定邊也身受重傷。
身受重傷的張定邊,趁著夜色,帶著陳友諒的次子陳理等人,用小船載著陳友諒的尸體逃回武昌。到武昌后,張定邊等人擁立陳理為帝,做好了防守武昌城的準備。朱元璋乘勝派遣軍隊圍攻武昌城,這個時候張必先率岳州的軍隊趕來支援,被朱元璋麾下大將常遇春半路襲擊,張必先也被俘虜,陳理見大勢已去,便出城投降了朱元璋。
解甲歸田,混跡江湖但張定邊不愿做朱元璋的降將,于是率領自己的親信部下,冒死突圍出去,準備東山再起。后來,張定邊覺得自己已無東山再起的可能,便解散了手下的兵士,并勸說他們解甲歸田,好好生活。此后,張定邊改名換姓,帶著兒女混跡江湖。后來為了避嫌,削發(fā)為僧,自號沐講禪師,活到了九十九歲。
個別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評論區(qū)暢所欲言,讓我們一起走進文史世界,不斷探索真的過去!
武漢市陳友諒墓、勝像寶塔、黃鶴樓公園、岳飛亭 陳友諒
走下武漢長江大橋、上蛇山前,在武昌區(qū)老年活動中心旁就是陳友諒墓。1363年,陳友諒在與朱元璋的鄱陽湖大戰(zhàn)中中箭陣亡,歸葬武昌蛇山東端腳下。次年朱元璋攻克武昌,曾到墓前祭奠,并題“人修天定”四字于墓前。后墓園漸荒,民國元年湖北省內務司議請修治,建成現有規(guī)模。墓的前方向南,有巍峨的石牌坊,正面橫書“江漢先英”,背面橫書“三楚雄風”。由此經過16級石階,就是呈紅色的圓形墓冢,墓冢前有2米多高“大漢陳友諒墓”的墓碑。
陳友諒墓1
陳友諒墓2
陳友諒墓3
陳友諒墓4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勝像寶塔, 位于黃鶴樓公園西大門入口處內,是1343年由元朝威順王建于黃鶴樓故址前的黃鵠磯頭,1955年修建武漢長江大橋時遷至目前位置。該塔是黃鶴樓故址建筑群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單體建筑。塔型屬于佛教密宗佛塔。塔的外觀分作座、瓶、相輪、傘蓋、寶頂5部分。寶頂為合金材料制成。1955年在拆遷時,發(fā)現塔的南面有石坊門柱礎;塔內部為中空式,沒有地宮。在封閉的塔心內發(fā)現一個雕刻精致的石幢,高1米余,下為圓座,幢身為八角形,頂部刻有各種蓮花裝飾。塔室內還發(fā)現一個瓶蓋密封的銅寶瓶,搖動時瓶內沙沙作響,瓶底為凹形,平面刻雙勾字兩行,內容為:“洪武二十七年歲在甲戍九月乙卯謹志”,瓶腹刻有“如來寶塔,奉安舍利。國寧民安,永承佛庇”。由此可見,此塔的密封室于明洪武二十七年九月十八日(1394年10月13日)前曾經被打開過或進行過修復。匾額上橫書“勝像寶塔”,上款題“威順王太子建”,下款為“大元至正三年”。
勝像寶塔1
勝像寶塔2
黃鶴樓是武漢市標志性建筑,與晴川閣、古琴臺并稱武漢三大名勝。黃鶴樓原址在蛇山黃鶴磯頭,始建于三國時代東吳黃武二年(223年)。唐永泰元年(765年)黃鶴樓已具規(guī)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詩人崔顥一首“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币殉蔀榍Ч沤^唱,更使黃鶴樓名聲大噪。而李白的《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為武漢“江城”的美譽奠定了基礎。然而兵火頻繁,黃鶴樓屢建屢廢,僅在明清兩代,就被毀7次,重建和維修了10次。有“國運昌則樓運盛”之說。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毀于光緒十年(1884年)。遺址上只剩下清代黃鶴樓毀滅后唯一遺留下來的一個黃鶴樓銅鑄樓頂。1981年10月,黃鶴樓重修工程破土開工,1985年6月落成,主樓以清同治樓為藍本,但更高大雄偉。
唐代黃鶴樓
宋代黃鶴樓
元代黃鶴樓
明代黃鶴樓
清代黃鶴樓
現代黃鶴樓1
現代黃鶴樓2
現代黃鶴樓3
現代黃鶴樓4
蛇山西部是黃鶴樓公園,東部是首義公園,交界處有一座岳飛亭。民族英雄岳飛,在鄂州(今武昌)屯兵達七年,從這里率軍四次北伐,取得抗金重大勝利。他還在這里寫下《滿江紅·怒發(fā)沖冠》和《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岳飛蒙冤遇害、平反昭雪后,被追封為鄂王。當地人民建岳武穆遺像亭以茲紀念。亭中有一畫像碑,罩著玻璃看不清。亭旁,又新建了岳飛銅像與《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浮雕墻。
岳飛亭1
岳飛亭2
岳飛亭3
岳飛亭4
岳飛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