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武漢和重慶,湖北的這座碼頭城市也值得一看:百年沙市洋碼頭
說到碼頭文化或碼頭文化中的城市,很多人會想到武漢和重慶,這兩座碼頭城市確實不錯,煙火氣十足,深得游人喜歡。
但在湖北,距離武漢不遠的另一座城市也有深厚的碼頭文化,上聯(lián)重慶,下通武漢,是一個很多人記憶深刻、也是很多人不知道的地方。
那就是今天的荊州市沙市區(qū),曾經(jīng)的沙市市。
沙市,是中國對外開放最早的四大內河港口之一,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沙市被辟為通商口岸。
1897年英國在沙市設立領事;1902年德國在沙市設領事;1904年墨西哥在沙市設領事;1906年瑞典、挪威、丹麥等國也在沙市設領事。沙市的百年商埠在西方列強的控制下進行展開。
沙市歷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沙市就是楚國郢都的外港,明代中后期,沙市成為全國十二大商業(yè)都會之一。
歷史上,沙市曾迎來送往諸多人才,如世界歷史文化名人屈原、楚國令尹孫叔敖、忠義仁勇的武圣關羽、唐代詩圣杜甫、一代名相張居正等。
但提到今天的沙市,人們對那“活力28、沙市日化”的廣告詞記憶猶新,對昔日沙市的碼頭文化仍是不忘。
今天,我們一起進入沙市洋碼頭文創(chuàng)園,去看一看一百多年前的洋碼頭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曾經(jīng)的沙市與漢口一樣,是一個因江水而生、依水運為興的碼頭港口。
正如今天沙市洋碼頭文創(chuàng)園所喊的那樣,“千年古商埠,百年洋碼頭”,這句口號所蘊含了沙市漫長的歷史發(fā)展。
歷經(jīng)千百年的朝代更迭,古商埠早已經(jīng)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人們能在腦海勾勒出的沙市碼頭的模樣,即是一百多年前的洋碼頭。
通過文創(chuàng)園內的一些老照片,可以看出,江邊船只云集,各樣貨物大量吞吐,市面上商店繁多,行人川流不息。
據(jù)了解,沙市洋碼頭文創(chuàng)園是投資了16.58億元建設完成,以民國風、工業(yè)風建筑為主,通過現(xiàn)代的表現(xiàn)手法,將原廢棄的打包廠房、安利英洋行、怡和洋行、候船室、天主教堂、活力28廠區(qū)等多處優(yōu)秀歷史建筑進行保護性改造和功能重塑。
其中,當時是沙市最高的一棟樓至今仍在,歲月的滄桑將它深深包裹,若不是有當?shù)厝藥ьI介紹,誰也不會知道這就是當年沙市最高的樓,當時有多風光,今日就有多落寞。
據(jù)文創(chuàng)園的工作人員說,這棟大樓目前還沒有想到好的方案進行保護性改造。但其他重要歷史建筑基本上已完成修繕改造。
如始建于1930年的安利英沙市支行(簡稱舊洋行),紅窗棕墻,十分醒目。
建筑邊角還依附著一棵樹樁,只可惜,壽命已盡,只留下干枯樹樁攀附在百年建筑上。雨中,多希望它能夠煥發(fā)新生,就猶如這百年洋碼頭一樣,充實回歸人們的視野中。
沙市打包廠,則是始建于1927年的沙市棉花廠。工作人員介紹說,打包廠的記憶是一大半沙市人的記憶,規(guī)模比漢口打包廠還要大。
民國十七年,沙市成為江漢平原最大的棉花集散地,也是當時荊沙第一大廠,打包廠財源滾滾。沙市成為當時沿江頗為繁華的城市之一。
1953年,打包廠實行公私合營,發(fā)展為地方國營棉花轉運站,是本地骨干工業(yè)企業(yè)之一。
看著眼前這座龐大的百年老建筑,那時繁榮像是老電影一般,出現(xiàn)在腦海中。如今,它已抖落滄桑歲月的瘢痕,以煥然一新的姿態(tài),向人們講述它意蘊悠長的故事。
沙市是江漢平原西南部的交通樞紐,沙市的經(jīng)濟發(fā)展與長江港口息息相關。
如今,沙市洋碼頭文創(chuàng)園的建設,不僅是對優(yōu)秀歷史建筑進行了很好的保護,也令每一個來沙市(荊州市沙市區(qū))旅游的人重新認識沙市的碼頭文化。
千年古商埠,百年洋碼頭,愿沙市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