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聞喜縣旅游景點 聞喜旅游景點大全景點排名
導讀:山西聞喜縣旅游景點 聞喜旅游景點大全景點排名 聞喜縣旅游景點大全 聞喜旅游景點大全景點排名 聞喜是什么地方? 聞喜縣詳細資料大全 運城紅色旅游景點 山西百姓漁村由來
聞喜縣旅游景點大全
1、宰相村
中國“宰相村”即聞喜縣禮元鎮(zhèn)裴柏村,距縣城25公里。它以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歷史資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觀。該家族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以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著稱于世。
2、湯王山景區(qū)
湯王山位于山西省運城市境內中條山麓聞喜縣的石門鄉(xiāng)境內,海拔1752米,是中條山南端運城湯王山風景區(qū)[1]的更高峰。湯王山古名條山,依《山海經》改稱景山。公元前一六00年于此發(fā)兵,鳴條一戰(zhàn),滅夏建商,奠定商朝六百年基業(yè),山得圣而名改為湯王山
3、聞喜縣博物館
聞喜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歷史博物館。以藏品豐富、特色鮮明而享譽三晉。其中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東周玉器、歷代陶瓷器、明清水陸畫精品等更具特色和影響,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
4、陳家莊村
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陳家莊村,曾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發(fā)揮重要作用,留下不少紅色遺址。村子不大,村莊順著河道,往西北和東北方向延伸,像是張開臂膀歡迎游客。四周的土山將村子圍繞,這些山很有特點,從下到上一圈圈堆積,當地人稱之為“磨盤嶺”。
5、郭家莊仇氏石牌坊及碑亭
位于聞喜縣郭家莊鎮(zhèn)郭家莊村村口道路兩旁。牌坊坐北朝南,是清光緒年間,為清鹽提舉仇嘉謨之母孫宜人所建。碑亭分布于村口長約130米的道路兩旁,路東兩座,自北至南為仇毓鏡神道碑亭和仇氏三兄弟德行碑亭。路西三座,自北至南為仇氏五碑碑亭,趙太君德壽碑亭和薛太君節(jié)孝碑。
6、董澤湖
龍是中國的象征,中國人是龍的傳人,龍的故鄉(xiāng)就在聞喜縣東鎮(zhèn)東官莊村旁的董澤湖?!蹲髠鳌氛压拍暧涊d董父拳龍的地方就是此地?,F有董父廟遺址,過仙橋舊址,并蒂蓮石碑和藕荷仙女傳說等,是一個以龍文化為主題的旅游勝地。
7、聞喜文廟
聞喜縣城內。古柏參天,殿宇巍峨,規(guī)模宏偉壯麗。創(chuàng)建于北宋咸平元年,元大德七年晉南大地震傾壞,明弘治四年重建,有極星門、朝門、大成門、泮池、大成殿、明倫堂、學宮、廊房等二百余間。門前五龍影壁,用五彩琉璃燒制而成,形態(tài)生動、光澤淳樸。
8、后稷廟
位于山西省聞喜縣陽隅鄉(xiāng)吳呂村,創(chuàng)建年代至晚在元代。古老肅穆的后稷廟,是石城縣客家先輩為尊祀太古時期的先祖"后稷"而建,以祈求"五谷豐登"和"幸福吉祥"之意。雖經千年風雨蒼桑,后稷廟仍然是那樣的莊重,那樣的輝煌。
9、裴行儉墓
裴行儉墓(之一批省保)時代:唐地址:聞喜縣郝莊鄉(xiāng)永青村西南。其墓原有冢,有石人、石馬,均于60年代平田整地時破壞,現僅存唐代石碑一通,字跡模糊不清,額篆“唐故禮部尚書”字跡。
10、裴祠石刻
裴祠石刻,在山西聞喜縣城東北25公里禮元車站北隅。禮元鎮(zhèn)古名木蘭鎮(zhèn),相傳為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抗擊侵略者的鐵柵關?,F存古碑數十通,在史料與書法藝術上多屬有價值的石刻。北周《裴鴻碑》,書法穩(wěn)健,唐玄宗書《裴光庭碑》,行筆豪放,字體俊美
聞喜旅游景點大全景點排名
聞喜旅游景點大全景點排名有聞喜文廟、聞喜博物館、中華宰相村、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裴祠石刻等。
1、聞喜文廟
聞喜文廟,位于聞喜縣縣城內東北角。明弘治四年重建。占地面積38畝,坐北向南。廟內存有明代孔子線刻像及宋、元、明、清碑四十余通,均保存完好。
2、聞喜博物館
聞喜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歷史? ??物館。以藏品豐富、特色鮮明而享譽三晉。位于省保單位,號稱“黌宮古柏”的聞喜文廟院內,承擔著全縣館藏文物保護、研究、展示、宣教等職責。1985年建館以來,經過二十余年的艱苦努力,目前已初具規(guī)模,形成了以地下文物庫、文廟大成殿、宋金墓葬磚雕館、趙梅生美術館為主的收藏展覽格局。
3、中華宰相村
即聞喜縣禮元鎮(zhèn)裴柏村,距縣城25公里。它以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歷史資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觀,于1995年農歷三月三,正式向海內外游客開放。聞喜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
4、上郭城址和邱家莊墓群
上郭遺址南北長5000米,東西寬1500米,總面積750萬平方米。為春秋時期的古曲沃城址。上郭村向北的墓葬為西周、東周時期;遺址出土有青銅器、陶器、玉器等遺物。邱家莊墓地位于聞喜縣官莊鄉(xiāng)邱家莊村北100米戰(zhàn)國漢墓群,東西長2000米、南北寬500米,分布在村西、村北的丘嶺上。
5、裴祠石刻
在山西聞喜縣城東北25公里禮元車站北隅。禮元鎮(zhèn)古名木蘭鎮(zhèn)相傳為古代巾幗英雄花木蘭抗擊侵略者的鐵柵關。裴氏祠建于此。裴族人才輩出,享有盛名。裴秀創(chuàng)“制圖六體”,裴松之注《三國志》;裴度平藩鎮(zhèn),恢復唐中央集權。祠建于唐貞觀三年(公元629年),迭遭兵火,歷代得修,現存古碑數十通,在史料與書法藝術上多屬有價值的石刻。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聞喜文廟
聞喜是什么地方?
運城市。
聞喜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北端,運城盆地與臨汾盆地的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0°59′33″~111°37′29″、北緯35°9′38″~35°34′11″之間。東與絳縣、垣曲相接北同侯馬、新絳相連西與稷山、萬榮、鹽湖區(qū)接壤南與夏縣毗鄰。轄區(qū)東西長57.55公里,南北寬45.3公里,國土總面積為1167.11平方公里。距省城太原市369公里,距北京市848公里。
聞喜縣古稱桐鄉(xiāng),秦時更名為左邑縣,漢武帝劉徹在此欣聞平南越大捷而賜名“聞喜”,隸屬于山西省運城市。聞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與臨汾盆地的交界處,東與絳縣、垣曲相接,北與侯馬、新絳相連,西與稷山、萬榮、鹽湖區(qū)接壤,南與夏縣相鄰。
聞喜縣詳細資料大全
聞喜縣 古稱桐鄉(xiāng),秦時更名為左邑縣,漢武帝劉徹在此欣聞平南越大捷而賜名 “聞喜”,隸屬于山西省運城市。聞喜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與臨汾盆地的交界處,東與絳縣、垣曲相接,北與侯馬、新絳相連,西與稷山、萬榮、鹽湖區(qū)接壤,南與夏縣相鄰。
聞喜縣歷史悠久,自改左邑桐鄉(xiāng)為聞喜至今,已有2100余年歷史,名人輩出,古跡頗多。魏晉有地圖之父裴秀,唐有中興賢相裴度,宋有抗金名相趙鼎,清有“戊戌六君子”之一楊深秀;境記憶體有唐玄宗所書御碑和韓愈撰文,以及祁雋藻書寫的“平淮西碑”。
至2014年,轄區(qū)國土總面積1167.1平方千米,轄7鎮(zhèn)6鄉(xiāng)、342個村,戶籍人口為42萬,縣 *** 駐桐城鎮(zhèn)。
2018年9月7日,山西省 *** 正式批準聞喜縣退出“省定貧困縣”并向社會公告。
2019年3月,位列之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qū)分縣名單。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聞喜縣【wén xǐ xiàn】 外文名稱 :Wenxi County 別名 :桐鄉(xiāng)、左邑 行政區(qū)類別 :縣 所屬地區(qū) :中國華北,山西省,晉南地區(qū) 下轄地區(qū) :7個鎮(zhèn)、6個鄉(xiāng) *** 駐地 :桐城鎮(zhèn) *** 區(qū)號 :0359 郵政區(qū)碼 :0438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南部,運城盆地和臨汾盆地交界 面積 :1164平方公里 人口 :42萬(2014年) 方言 :中原官話汾河片,又稱晉南話 氣候條件 :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中華宰相村等 機場 :運城關公機場 火車站 :聞喜站、聞喜西站 車牌代碼 :晉M 行政代碼 :140823 縣委書記 :段慧剛 建制沿革,名稱由來,歷史沿革,行政區(qū)劃,地理環(huán)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氣候,自然資源,人口,經濟,交通,社會,基礎設施,社會保障,旅游,名優(yōu)特產,風土人情,著名人物,郭璞,裴度,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漢武帝外巡途經左邑桐鄉(xiāng),聞平南越大捷,遂改為“聞喜”(“將幸緱氏,至此聞南越破,大喜。因立聞喜縣,屬河東郡?!保?。 歷史沿革 聞喜春秋為晉地,戰(zhàn)國屬魏。 聞喜縣 秦置左邑,屬河東郡。 漢武帝元鼎六年,北征匈奴至此,聞南越大捷,始改縣名為聞喜。 北魏屬正平郡。北周正平郡治徙今城關北20千米龍頭堡,隸東雍州。北周明帝二年(558)東雍州改絳州,與正平郡同治。北周武帝時正平郡及聞喜縣徙治今新絳縣境。 隋開皇十年(590)聞喜縣治徙今城關東北14千米東鎮(zhèn),屬絳郡。大業(yè)末年改桐鄉(xiāng)縣。 唐武德元年(618)復名聞喜,屬絳州;元和十年(815)縣治徙今城關西南4千米,屬河中府。 五代復徙治今城關;五代漢干眪元年(948)屬解州。宋屬解州。清改屬平陽府;雍正七年(1729)屬絳州。歷代縣名未改。 民國元年(1912年),直屬山西省 *** , 民國3年屬河東道,民國16年復歸省管轄, 民國26年歸第七行政公署領導。 1943年以與夏縣接壤地置稷麓縣,治稷王山麓柏林村,屬太岳區(qū)三專署,1946年撤銷。 1947年聞喜全境解放,歸晉綏邊區(qū)第十一專署。 1949年屬晉南區(qū)運城分區(qū),隸陜甘寧邊區(qū)。后復歸山西省,屬運城專區(qū)。 1954年屬晉南專區(qū)。 1967年屬晉南地區(qū)。 1970年屬運城地區(qū)。 2000年屬地級運城市。 行政區(qū)劃 至2014年,聞喜縣轄7個鎮(zhèn)、6個鄉(xiāng):桐城鎮(zhèn)、郭家莊鎮(zhèn)、凹底鎮(zhèn)、薛店鎮(zhèn)、東鎮(zhèn)鎮(zhèn)、禮元鎮(zhèn)、河底鎮(zhèn)、神柏鄉(xiāng)、陽隅鄉(xiāng)、候村鄉(xiāng)、裴社鄉(xiāng)、后宮鄉(xiāng)、石門鄉(xiāng),縣 *** 駐桐城鎮(zhèn)。 地理環(huán)境 位置境域 聞喜縣位于山西省西南部,運城市北端,運城盆地與臨汾盆地的交界處。地理坐標為東經110°59′33″~111°37′29″、北緯35°9′38″~35°34′11″之間。東與絳縣、垣曲相接;北同侯馬、新絳相連;西與稷山、萬榮、鹽湖區(qū)接壤;南與夏縣毗鄰。轄區(qū)東西長57.55公里,南北寬45.3公里,國土總面積為1167.11平方公里。距省城太原市369公里,距北京市848公里。 聞喜 地形地貌 聞喜地處黃土高原,地形多樣,河谷、塬地、丘陵、山地共存。其中河谷盆地35.83萬畝,占總面積的20.47%;丘陵、塬地、山地139.23萬畝,占總面積的79.53%。聞喜縣三面環(huán)山,地勢西北、東南高、中間低,中間則有鳴條崗突起,盆地在兩夾槽間,丘陵垣地遍布縣境。涑水河谷盆地海拔450~500米;中條山前沿海拔550~800米;中條山海拔1500米,相對高度1050米;美良川海拔510~550米,北塬海拔690~750米,相對高度250米;中部鳴條崗海拔500~600米,相對高度150米。 水文 境內主要河流有涑水河及沙渠河二條。涑水河發(fā)源于絳縣陳村峪,向西流經聞喜、夏縣、運城、臨猗至永濟伍姓湖,在弘道園西注入黃河,全長195公里,在聞喜縣境長32.5公里,為北方間歇性河流,年均來水量為4370萬立方米,洪水期來水集中,枯水期干涸。沙渠河發(fā)源于唐王山北麓,由東向西于聞喜縣城北匯入呂莊水庫。 氣候 聞喜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晝夜溫差大,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風,夏季炎熱,秋季多陰雨,冬季寒冷少雪。十年九旱,春易旱,秋易澇;年日照平均時數2461小時;年平均蒸發(fā)? ?1838.9毫米;年均降水量439.8毫米;年平均氣溫為8~14℃,一月份最冷,平均氣溫為-3.2℃,七月份最熱,平均氣溫為26.5℃;年平均風速為1.9米/秒。 自然資源 聞喜縣的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分布廣。至2014年,已探明的礦藏有16種,其中金屬礦有銅、鉬、鈷、金、鐵、鈮、鉭、鈾等8種;非金屬礦有長石、石英石、石灰?guī)r、蛭石、石榴石、大理石、型砂等7種;轄區(qū)有耕地79.2萬畝,主要種植小麥、棉花、玉米、高粱、谷子、豆類、油料作物等。 人口 2012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轄區(qū)共有128572戶,戶籍總人口為408950人,其中,城鎮(zhèn)人口174621人,鄉(xiāng)村人口234329人。戶籍人口中,男性人數為208651人,女性人數為200299人。從業(yè)人員有17606人,在崗職工有16518人。 經濟 概況 :2013年,聞喜縣實現生產總值106.9億元,增長10.5%;實現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51.5億元,增長13.5%;實現財政總收入5.96億元,增長15.9%;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0億元,增長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32.1億元,增長14%;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73元,增長13.5%;農民人均純收入6794.5元,增長14.5%。 農業(yè) :聞喜是傳統(tǒng)農業(yè)縣,是山西省小麥種植面積之一大縣,種植業(yè)以糧食作物為主,有小麥、玉米、高粱、谷子、水稻、大蕎麥、豆類、薯類等。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藥材、花生等。至2012年,蔬菜種植面積發(fā)展到13.6萬畝,經濟林面積發(fā)展到10萬畝,藥材種植面積發(fā)展到3.8萬畝,完成退耕面積13.36萬畝,恢復天然林植被6.7萬畝。 工業(yè) :聞喜縣的主要工業(yè)有陶瓷、玻璃、五金、工具、活塞、巾單、糖醛、化肥、水泥等行業(yè)。2010年,聞喜縣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總產值達到174億元,銷售收入達到176億元,工業(yè)增加值達到42億元。至2012年,聞喜縣金屬鎂產量達12萬噸,形成了鋼鐵、金屬鎂、玻璃器皿、陶瓷、機械加工、化工、建材、綠色食品等八大支柱產業(yè),規(guī)模以上企業(yè)達到50家,從業(yè)人員4萬余人,工業(yè)經濟對財政的貢獻率達到90%以上。 交通 聞喜縣交通便捷,南同蒲鐵路自北而南縱貫聞喜縣境,禮元至古堆支線鐵路為通往中條山礦區(qū)的專用線;太原至茅津渡和焦作至侯馬兩條干線公路、大運高速公路、大運二級路、太風路穿境而過,聞垣、桐石等二級公路全線貫通,此外有聞喜縣城通往永濟的支線公路與通住縣內各社隊的簡易公路多條。 聞喜縣 社會 基礎設施 2012年,聞喜縣先后投資4億多元,完成了城南大街路基建設、連線聞垣路與大運路的城東立交橋工程、人民廣場、西湖公園、人民禮堂和太風路、新開路、城西大街拓寬改造等重點工程,縣城交通一環(huán)路網已形成,城市面積擴大到12.5平方公里。在公路建設方面,改造路網工程1050公里,新增油路35.5公里,新建水泥路1000公里。在電力建設方面,農網建設與改造,新建35KV變電站3座、增容改造5座,新建和改造低壓線路1134.43公里,覆蓋了96%的村戶。至2013年,聞喜縣教育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聞喜第二中學教學樓、城西電子計算機學校等已建成并投入使用; 新建美術館一座;實現了 *** 村村通目標;有線電視入戶3.1萬余戶,聯(lián)網220個村;西湖公園、大運路縣城段拓寬改造、城東大街、太風路、新開路改造等重點工程完成;完成58所中國小校危房改造,職教中心建成使用;完成農村飲水解困工程25處,34個自然村、1.3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得到解決。 社會保障 至2013年,聞喜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遞增4.7%,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遞增11%;城鎮(zhèn)職工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保險和醫(yī)療保險發(fā)展加快,符合條件的城鎮(zhèn)居民和農業(yè)貧困戶居民均被納入了更低生 活保障范圍;失業(yè)率控制在4.5‰以內。 旅游 中華宰相村: 裴氏家族的發(fā)祥地,位于聞喜縣裴柏村,南同蒲鐵路,大運高速公路和太風二級公路沿村而過,地處山西“根祖文化”和“文明溯源游”的中心區(qū)域。裴氏家族公候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者六百余人,名垂后世者不下千人,有“天下無二裴”、“天下裴氏出裴柏”等說法。裴氏家族肇自商周,興起于兩漢魏晉南北朝,鼎盛于隋唐,衰微于宋、金、元、明、清,綿延共三千余年。 中華宰相村 湯王山: 位于中條山麓的石門鄉(xiāng)境內,海拔1752米,古名條山、景山。夏末桀帝無道,民不聊生,人們紛紛投奔成湯,成湯遂扎寨此山,歷經七年的休養(yǎng)生息,操練兵馬,于公元前1711年,由此發(fā)兵出征伐桀,滅夏建商,建立中國歷史上之一個奴隸制國家,后人為紀念這位明君,便在當年成湯營寨觀星臺上始建廟于祭祀,改景山為湯王山。湯王山是商湯文化、晉郭璞勘輿文化的發(fā)祥地,屬省級自然森林保護區(qū),文物古跡眾多。位于主峰的湯王廟,始建于商周,經唐、明、清歷代重修擴建,殿堂建筑全為山石精砌而成,古樸堅實別致,雖經千百年風雨蒼桑,依然屹立于懸崖峭壁之上,湯王山以其獨有的商湯文化古跡聞名于世。 湯王山 聞喜文廟: 又名學宮,亦稱宣圣廟,是為奉祀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而專設的廟宇,位于聞喜縣城東北角。重建于宋咸平四年,元大德七年因地震傾壞。明弘治四年重建,占地面積38畝,是山西省更大的文廟。建筑坐北向南,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大成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右側有傳道齋、授業(yè)齋。大成門前有五龍影壁,影壁后有硯池。大成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斗拱為五踩雙昂,琉璃歇山頂。廟記憶體有明代孔子線刻像及宋、元、明清碑四十余通,均保存完好。聞喜文廟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聞喜文廟 董澤湖: 龍的故鄉(xiāng)在聞喜縣境內的董澤湖,是《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記載董父豢龍的地方。董澤湖有董父廟遺址、過仙橋舊跡、并蒂蓮石碑等景觀,是一個以龍文化為主題集自然、歷史、人文、為一體的生態(tài)景區(qū)。董澤湖周邊盛產蓮菜,潔白如玉,孔多渣細,脆嫩香甜。夏秋兩季的白水灘,兩岸楊柳成行,十里平湖荷香,董澤湖融于蓮蓬荷香之中,以其神奇的傳說、獨特的景觀吸引了眾多游客。 董澤湖 名優(yōu)特產 聞喜縣特產有“聞喜煮餅”、白蓮藕、柿子、遠志、白楸、北垣饃、北垣蘋果等。北垣柿餅,肉質如棗,汁豐味甜;北垣饃,做工精細,色澤如雪;蔥花餅,配料講究,香酥可口,被譽為山西三大名吃之一;董澤白蓮,清脆爽口,質細孔多,故晉南有“聞喜蓮菜-眼兒多”之諺語,用來暗指聞喜人聰明;峪口紫皮蒜,質優(yōu)個大,味濃辛辣;涑川茼蒿,莖肥葉細,養(yǎng)營豐富;焦山礦泉水,以微量元素含量高、口感良好而聞名遠近。 聞喜煮餅: 有著山西“餅點之王”的美譽。煮餅在明末就已有名氣,從清朝嘉慶年間至抗日戰(zhàn)爭前的300年間,不僅暢銷于天津、北京、西安、太原等內地城市,而且聞名于上海、廣州、海南等地。魯迅先生在小說《孤獨者》中有“我提著兩包聞喜產的煮餅去看友人”的字句,可見聞喜煮餅確實聲名遠播。晉南民間把“炸”叫“煮”,煮餅其實是一種油炸的點心。聞喜煮餅形似圓月,由于外皮粘滿白芝麻,所以外觀是月白色。掰開兩半,外皮可拉出3-6厘米的一窩金絲,吃到嘴里,酥沙松軟,不皮不粘,甜而不膩,食后回味,有一種松柏的余香。 聞喜煮餅 鉤編: 發(fā)展于1970年代,利用絲光線,經過精心設計,采取針數和針法上? ?千變萬化,織成各色圖案,品種多、花樣新、造型美,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深受各界女士的喜愛,2006年參加了中部五省文博會。 錦貼畫: 一種民間手工藝術,選用上乘錦緞布,按照圖案,采取、剪、縷、平帖、疊貼等工藝手法 *** 的產品,工藝嚴謹,手法獨特,色澤鮮明,集繪畫、剪紙藝術于一體,作品豐富。主要作品有戲曲臉譜、關公圖像、“孔雀山茶”、“花開富貴”、“錦雞松菊”、“黛玉葬花”等。 花饃: 聞喜被稱為“花饃之鄉(xiāng)”,每個村都有 *** 花饃的巧匠,當地有這樣的說法“有饃就有事,有事就有饃”。聞喜花饃除了食用外,還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其花樣繁多,搭配組裝成的花饃給人以空凌玄妙、活靈活現之感,其繁而不亂、鮮艷而不失協(xié)調的裝飾得到人民民眾的喜愛。聞喜花饃有花糕、花饃、吉祥物、盤頂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盎x”是用圓形、桃形、魚形等面團作為花饃主體,出籠后插上所需面花,吉祥物多以動物為主。聞喜花饃 *** 要經過九道工序:凝水、籮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饃、蒸制、著色、插面花。聞喜花饃被廣泛用于節(jié)日、婚嫁、壽誕、喪葬、上梁、喬遷等諸多民俗風情活動中,2006年12月18日,聞喜花饃入選山西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聞喜花饃 刺繡: 在聞喜,人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和衣帽服裝,多以刺繡來裝飾,像衣服、帽子、鞋子、鞋墊和被面、枕頭、喜帳、桌圍、椅墊等,都有不同紋樣的刺繡圖案。刺繡圖案多以民間喜聞樂見的內容為題材,像孔雀開屏、喜鵲登梅、松鶴延年、二龍戲珠、鳳凰牡丹等。聞喜民間刺繡在表現 *** 上,取材范圍很寬,造型生動,多用平針、勾針、挑針、抽針、套口、盤錦、堆錦、扎花、割花、砌花等技巧;在色彩運用上,采用強烈的對比色,用大紅大綠、大藍大黑等顏色作為底色,所繡的紋樣則用淡雅的顏色,使繡品形成鮮明的對比,在對比中求得顏色的和諧。聞喜刺繡在繡品中雖然只用幾種顏色調配,卻顯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姿。 風土人情 訂婚 :不論自由戀愛或媒妁介紹,均要訂婚。吉日由女方擇定,男方認為合適就舉行訂婚儀式。男方請懂禮儀的人和執(zhí)事人,抬上食籮,內放豬肘、糕點、香燭鞭炮、龍鳳花饃、合婚布、棉花、衣料數件、聘禮,到女方懇親祭祖。女方長輩和親戚贈送新女婿見面禮物,隨后女方親戚到男方做客,男方長輩和親戚也贈送禮品。 迎親 :結婚的吉日由男方擇定,女方允許后,就開始操辦結婚喜事。結婚前日下午,男家請人到女方家搬嫁妝,結婚當日早上,新郎理發(fā),敬神祭祖。早飯后前往女家迎親。進入女方家,新女婿先向女方祖先行禮,稍歇行祭祖禮,傳統(tǒng)是磕頭,后改為鞠躬參祖。新郎向新娘鞠一躬,迎新人走下床。新郎新娘向祖宗行一禮,起程。 婚禮 :迎親隊伍回到男方家,婆婆給新人套玉鎖或金項鏈,新郎給新娘頭上插花。拜完土地神,進入花堂舉行結婚典禮。最后男方以豐盛的宴席款待女方親戚和朋友。新娘婚后第二天攜帶禮品同新郎回娘家。新娘在婆家待到第10天再1個人回娘家,過10余天,為婆家近親置買些小禮物,至此整個婚禮結束。 淘媳婦 :又稱“逗媳婦”、“鬧洞房”,為傳統(tǒng)婚禮程式之一,時間在新婚當日晚上,形式隨時代變化。節(jié)目形式多樣,大體是對新婚夫婦進行性啟蒙。隨著自由婚姻的逐漸普及,1990年代以來,鬧洞房漸趨于文明,圖喜慶的成分居多。 著名人物 聞喜縣見之史冊的名人有地理學家裴秀、文學家郭璞、歷史家裴松之、法學家裴政以及唐代名相裴度、南宋名相趙鼎、戊戌六君 子之一楊深秀等。其中裴氏家族歷代做過宰相的有五十九人,做過將軍、尚書、御史等的有二百多人。宋代名相司馬光曾說:“聞喜士大夫之林藪也”。 郭璞 郭璞 郭璞(276~324),字景純,古代著名的文字訓詁學家、文學家,堪輿學鼻祖,生于西晉末年。西晉統(tǒng)治垮臺之后,他離鄉(xiāng)逃奔江南,先為宣城太守殷佑參軍,后定居于暨陽。他因著《南郊賦》和《江賦》而得到晉元帝司馬睿的贊賞,被命為著作佐郎,后又升任尚書郎。郭璞一生著述豐博,先后注解過《山海經》、《穆天子傳》、《楚辭》、《水經》、《爾雅》、《三蒼》、《方言》等歷史名著,計數十萬言。郭璞的詩賦有“東晉之冠”之稱。留傳下來的詩有22首,以《游仙詩》14首為代表作。今聞喜縣境湯王山有郭璞書堂,傳說為郭璞讀書處。 裴度 裴度(765~839),字中立,唐代中興名相,元和七年因安撫歸附唐朝的魏州藩鎮(zhèn)有功,授中書舍人,遷御史中丞,受到唐憲宗信任和重用。唐元和九年(813),淮西節(jié)度使吳少陽病死,其子吳元濟匿喪不報,舉兵叛亂。元和十二年,裴度親臨前線督戰(zhàn),臨行前立了軍令狀:“賊滅則朝天有日,賊在則歸朝無期?!?,憲宗為之流淚。裴度派李愬雪夜奇襲蔡州,生擒了吳元濟,平息了叛亂,結束了淮西10年割據的局面。裴度晚年隱居洛陽,時常與白居易、劉禹錫吟詩作賦。
運城紅色旅游景點
運城紅色旅游景點 有陳家莊 *** 太岳三地委機關舊址、河東特委革命活動舊址、運城烈士陵園等等。每一次旅行,心情都是那么的舒暢,每一次出去,世界都在向你招手,都在撫摸你的心靈,那種感覺是你無法用語言去表達,只有自己親身去體會,用身體去觸摸它!
陳家莊 *** 太岳三地委機關舊址
陳家莊村位于聞喜縣城西20余公里處,是晉南“三臣”之一崔斗臣的故鄉(xiāng)。在民主革命時期,崔斗臣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在河東大地上頗有影響。1943年7月至1948年1月, *** 稷麓三區(qū)區(qū)委會、區(qū) *** , *** 稷麓抗日民主縣委、縣 *** , *** 太岳三地委、三專署、三分區(qū)司令部等黨政軍機關駐扎在這里,嘉康杰、柴澤民、金長庚、王墉等一大批黨政軍領導干部都曾在這里居住并開展對敵斗爭。
河東特委革命活動舊址
河東特委革命活動舊址河東特委革命活動舊址(第二批省保)時代:1929年地址:夏縣水頭鎮(zhèn)上牛村北堆云洞1922年著名的革命活動家嘉康杰同志在此創(chuàng)辦了平民中學,1929年“0河東特委”在此成立,嘉康杰任書記。舊址堆云洞是一座全真教道觀,為元、明時期建筑,現有北極臺、筆峰、三皇閣、牛馬祠、三清殿、真武殿、山門、牌坊等。
運城烈士陵園
運城烈士陵園位于運城市區(qū)紅旗西街。1957年由原安邑縣楊包灘烈士陵園遷建于此,是全省八大烈士陵園之一。1997年進行了改陳擴建,總占地面積35萬平方米 。園內主要烈士紀念建筑物有:運城解放紀念碑、英靈堂和運城攻堅戰(zhàn)群雕。
山西百姓漁村由來
很高興為你作答:山西百姓漁村位于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境內,是一個以捕魚為主的特色民俗村落,由于它的歷史悠久和獨特的文化特色而成為當地的一處知名旅游景點。
據傳說,百姓漁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當時聞喜縣曾是黃河水系下游的一個重要港口城市,周邊的居民大多以漁業(yè)為生,其中一些人就在現在百姓漁村的周圍居住。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過程中,這些居民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捕魚文化和生活方式,繼承和發(fā)揚了古代漁業(yè)文化,其中包括特有的捕魚技術、漁具 *** 、魚飲食文化等等。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捕魚居民的后代逐漸擴大了自己的生產規(guī)模,同時也開始將自己的文化特色推向社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觀光和體驗。漸漸地,這里就成為了一個以捕魚為主的特色民俗村落,被命名為“百姓漁村”,并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認可。
現在的百姓漁村已經成為了一個集休閑觀光、文化體驗、漁業(yè)生產為一體的綜合性旅游景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參觀和旅游。
Hash:904f78c7223685c4cdf06ea1f2f28d7a71bee471
聲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